隨著科學的發展和近現代發現,現在不管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還是思維科學,都暴露出重重矛盾。而隨著這些矛盾的出現,卻又漸漸烘托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輪廓。難道科學的發展也要遵循螺旋式上升規律?難道也必須要經過一個大螺旋後才能翻開人類科學歷史新的一頁? 1 中國的傳統思維 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基本脈絡:萌發於原始社會(如「太極八卦」)---成熟於春秋時期(如「道」)---具體於戰國時期(如「氣一元論」)。 1)縱向思維。事物是運動的,任何事物都存在著自身的生老病死過程,都處於運動中。由此,中國古人在對自然的觀察中,早就從感性認識上升到了理性認識,發現了事物誕生與消亡的共性,而這個共性就是運動。所以,在理解中國文化時要特別注意,其首要特點是運動(傳統觀點將其解釋為「易」或「變化」等)。 既然事物是運動的,那麼,它就必然存在著生長化收藏的過程,而對於這個過程的追究,就很自然地要去追根究底,探討事物的來龍去脈。而對於宇宙的追根溯源,必然要追究到宇宙的本原以及其與現在的聯繫。由此,順著事物誕生、存在和運動這一基本規律進行思維,也就很自然構成了縱向思維。 由於這一思維是縱向的,包含著事物誕生、存在和運動的整個過程,所以它包含著事物運動變化的歷史,而這一歷史運用現代科學語言闡釋,它也就很自然形成了時空的時間維,形成了四維時空。這應該就是中國古代思維屬於整體或系統思維並能夠順應自然規律正向思維的原因。 在對事物運動的追究中,則產生了對立統一規律,並認為它屬於事物誕生後存在和運動的根本規律,並將其稱為「陰陽」。 根據「無極生太極」的闡釋,「無極」指的是宇宙還沒有誕生,而「太極」則指的是宇宙誕生的開始,這與前面考察中得出的「0宇宙」情況相符(也與大爆炸相符)。 雖然一開始並不清楚「太極」的性質,但老子已認識到它屬於一種實在,稱其「有物混成」,後來在戰國時期終於將其明確為「氣」。由此,陰陽便被解釋為「陰氣與陽氣」,並由其產生了「萬物」。 在這種縱向思維中,陰陽代表著宇宙或大自然的基本矛盾,描繪出其運動與發展的縱向粗線條。 2)橫向思維。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雖然運用「五行八卦」解釋自然,但那屬於理解現實存在的一種分類方法,說明在現實存在中各類事物會相互影響並運動,如A運動必然引起B和C等運動的連鎖反應。所以,「五行八卦」也屬於一種分類方法,用於類比,實質說明的是一種橫向思維,屬於由縱向粗線條產生的各種細線條形成的一個橫截面。雖然現代科學證明這種分類並不準確,但它說明對現有事物進行分類,並且它們之間相互影響和運動的思維卻是正確的。 由此,在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繼承中,應主要是繼承其思維,而不是固守於其「金木水火土」等那些分類去照貓畫虎。根據近現代的物質科學分類,物質只有無機物和有機物,而現在的「五行八卦」指的應該就是這兩種物質在「陰陽」時空中或基礎上的運動。 3)縱橫思維。這種縱向+橫向思維,運用現代語言解釋,那就是哲學。根據歷史,老子(前571年至471年)幾乎與古希臘(前800年-至前146年)處於同一時代,但在西方哲學開始萌牙的時期,中國的哲學已經基本成熟了。而如果從伏羲時的太極八卦文化算起,中國的哲學要較西方早了3000多年。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和優勢。 中國的縱橫思維,由於其具備歷史或時間維,所以可以形成明確的哲學或思維框架,見下圖:
中國文化的縱橫思維示意圖 2 中國傳統思維與現代科學 哈勃怎麼也不會意識到,他發現的宇宙膨脹竟與現代科學存在著那樣深刻的矛盾,宇宙膨脹的斥力與由物質產生的萬有引力存在著根本性衝突。而這種根本性衝突,將要帶來一場整個科學體系的革命。 根據上圖,大家可與下圖對照一下,相信會得出應有的解讀。
哈勃望遠鏡探測示意圖 註:由於圖片模糊,故特別註明一下宇宙運動的各個時期:暴脹時代、黑暗時期、黑體形成期、星系形成期、哈勃超深空地帶…… 2016-03-20百度百科新修訂的《宇宙年表》詞條介紹:「最早的宇宙是炙熱與充滿能量的,那時也沒有也不可能有粒子存在 (在意義上或許只是很短暫的),而且今天我們所看見圍繞在我們周圍的各種力也都被認為是合併成一種力。空間的自身膨脹因為包含了浩瀚的能量而形成暴脹。浩瀚的能量逐漸冷卻,但溫度依然比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高了許多,不過已足夠讓力逐漸經歷對稱性破缺,從一種力再釋放出另一種力,原本凝聚的力反覆的分離,最終導致強力、電弱力和第一顆粒子的生成。」(由於本文和以前的文章主要是探索「粒子」或物質生成之前這一階段,故物質誕生後及其後續的演化在此從略,因為那屬於現代物理學部分) 根據圖2和《宇宙年表》的介紹,能量誕生物質的情況,正好對應著中國哲學的「二生三」,並生成「萬物」。 通過兩個圖示比較可以看出,由於西方科學屬於物質觀,所以其哲學發展的高峰---辯證法思維僅限於「現實宇宙」,不包括宇宙的「過去」和「將來」。由此,它不能夠形成四維時空,只能屬於三維時空,屬於一種大箱體式思維,不但無法解釋宇宙的誕生和演化,也不能解釋宇宙為什麼存在宇宙時空(即「太空」或「真空」)和它為什麼會絕對運動,只能解釋物質的相對運動。很顯然,在近現代科學發現和現實面前,其物質觀相對思維已經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雖然物質觀相對思維存在著科學發展和歷史認知的局限,但我們不能說物質科學錯了,因為它畢竟代表著一個時代,並且由於對物質的深刻認知有力促進了科學的發展。但由其作為最基礎學科解釋宇宙,則與現實不符,說明在其之上還存在這一層秘密沒有被揭開,物質科學之上還存在著更高一級的科學。由此,物理學則不得不在補充相應的能量運動內容後由現在的基礎學科降為應用學科,近現代發現的現實已經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 以後的世界,武戰將逐步被慢慢遏制,文戰將成為主要戰場。所以,在中國崛起和中華文明復興的偉大事業中,傳統科學文化的現代化將變得越來越迫切,越來越不可等閑視之。
推薦閱讀:
※妻子也有出租的:探秘泰國的「租妻」文化
※《羋月傳》話歷史:楚人楚酒楚文化...
※我們睡過同一個人,還能做閨蜜嗎?
※【原創】演繹曹子建《鷂雀賦》:小雀兒可以戰勝大鷂子嗎?
※中國歷代文化知識成果大全
TAG:中國 | 文化 | 思維 | 中國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