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治療糖尿病

中醫認為糖尿病病人在氣陰兩虛的基礎上,多有血脈的瘀阻,按摩治療可以疏通經絡,使氣血流通、陰陽調和,從而達到治療糖尿病的目的。糖尿病人易並發感染,須慎用針灸。《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凡消渴病,經百日以上者,不得灸刺,灸刺則於瘡上漏膿水不歇,遂致癰疽羸瘦而死,亦忌有所誤傷,但作針許大瘡,所飲之水皆於瘡中變成膿水而出,若水出不止者必死,慎之慎之。」「初得患者,可如方灸刺之,佳。」

常用穴位:

承漿:承漿穴是任脈與足陽明胃經的交會穴,在面部,當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具有生津斂液、舒筋活絡的功用,主治婦科疾患,口歪,唇緊,齒痛,流涎,口舌生瘡;暴喑,面腫,齒,癲癇,面癱。痛經,癔病性失語,糖尿病。

然谷、太溪、關元、腎俞、水溝、金津玉液、足三里、照海、隱白、支正、小腸俞、意舍、陽池、行間。

常用經絡:膀胱、任、督、腎、肝、胃、脾。因糖尿病與脾胃肝腎關係密切,而脾胃肝腎之氣輸注於背俞穴,故古人治療糖尿病常取背俞穴,常用膀胱經穴為腎俞、小腸俞、意舍、三焦俞、中膂俞、肺俞、胃俞、至陰等。脾胃肝腎均在腹腔中,而任脈循行於人體前正中線上,並與腹部諸經相交會,故與脾胃肝腎聯繫密切;糖尿病主要表現為口渴,而任脈有益氣養陰之功能,且循行抵達口部,故古人也常取任脈穴治療糖尿病,常用任脈穴位為承漿、關元、氣海、中脘、廉泉等。因糖尿病與脾胃肝腎關係密切,脾、胃、肝、腎諸經常用穴為然谷、太溪、照海、湧泉;行間、期門;隱白、商丘;足三里、水道、陰市。

常用部位:足陰、頭面、下背、上背、小腹、手背、胸脘、腿陽。

分部取穴特點

1.多取足陰穴:因本證多取肝脾腎經穴,該三經屬足陰經,因此足部的陰經穴次數較多,總計達41穴次,占各部穴次之首。如《醫宗金鑒·卷八十五》云:「太溪主治消渴病。」《百症賦》曰:「行間湧泉,主消渴之腎竭。」

2.多取口部穴:本證主要癥狀為口渴,故多取口部穴,總計達29穴次,致使頭面部穴次占各部之第二位,如《醫學綱目·卷二十一》云:「消渴:金津、玉液、承漿,不已再取海泉、人中、廉泉、腎俞、氣海。」

3.多取背部穴:由於本證多取背俞穴,故背部穴次數較高,其中下背部為18穴次,上背部為15穴次,分佔各部穴次的第三、第四位。如《玉龍經·針灸歌》道:「意舍消渴誠非虛。」近代有人把第八胸椎下旁開1.5寸定為「胰俞」穴,認為是治療糖尿病的效穴。其實早在《千金要方·卷二十一》就已記載:「消渴咽喉干,灸胃管下俞三穴百壯,穴在背第八椎下,橫三間寸灸之。」「胃脘下俞」與「胰俞」位置相當。

4.選取腹部穴:與本證相關之臟腑均在腹腔內,故本證多取腹部穴,如《扁鵲心書·卷中》載:「一人頻飲水而渴不止」,病由「涼葯復損元氣」所致,故「急灸關元、氣海各三百壯,服四神丹。」

現代臨床也選用足陰穴、口部穴、背部穴、腹部穴治療糖尿病,如楊廉德氏〔1〕採用背俞穴配原穴的方法,即針刺肺俞、脾俞、胰俞、腎俞、太淵、太白、太溪等穴;馮明秀氏等〔2〕針刺氣海穴,並在該穴上敷貼消渴膏;藺雲桂氏等〔3〕治療上消口渴甚者,針刺金津玉液等。近年來日本人長谷川汪氏等〔4〕證實,針刺手陽明大腸經的曲池、合谷穴,可引起胰島分泌明顯增加,故臨床上取曲池、合谷等大腸經穴者較多,而在古代對大腸經則沒有特別重視。

辨證取穴特點

《扁鵲心書·卷上》載:「上消病,日飲水三五升,乃心肺壅熱,又吃冷物,傷肺腎之氣,灸關元一百壯,可以免死。或春灸氣海,秋灸關元三百壯,口生津液」;「中消病,多食而四支羸瘦睏倦無力,乃脾胃腎虛也,當灸關元五百壯。」

參考處方:

背部腎俞、小腸俞、三焦俞、中膂俞、意舍、胃俞、肺俞、胃脘下俞;

腹部關元、氣海、中脘;

下肢部然谷、太溪、照海、行間、隱白、足三里;

口部承漿、水溝、金津玉液、廉泉。

對於病情較輕的患者,可採用多穴大劑量的灸法,還可用針刺瀉法,並在口部穴處用刺血療法。治療中要重視腎以及脾的作用。1,足部按摩。取穴:主穴,起始穴:腎上腺、腎、輸尿管、膀胱、太陽神經叢;治療穴:腦垂體、肺、胃、胰、十二指腸、心、肝、脾、甲狀腺糖尿病結節、糖尿病點;結束穴:同起始穴;配穴,伴視神經損傷加眼;伴末梢神經損傷加雙側坐骨神經;伴酮症酸中毒加軀體上部淋巴腺、腹部淋巴腺、胸部淋巴腺。方法:採用全足綜合保健治療與足穴重點康復治療,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治療。隔日交替實施,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2,手法按摩方法:按照脊椎各節段與內髒的對應關係,採用手法按摩第8胸椎,可治療糖尿病。對於糖尿病無併發症的病人,兼見肥胖、食量大、便干尿黃等表現者,可選用胰俞、脾俞、腎俞、足三里、太溪、中極、水泉等穴施以按摩,手法選用點法、按法、揉法。  有併發症狀的病人,則可隨證取穴。頭暈者可選用中沖、少商、風池、太陽;失眠者宜選安眠、太溪、肝俞、關元;汗多者選足三里、關元、腎俞;食欲不振選中脘、豐隆、天樞、氣海;腹瀉選足三里、神闕、大腸俞、脾俞;心絞痛選肺俞、心俞、至陽、百會、內關、合谷、太陽;月經不調選關元、三陰交、血海、足三里、公孫、太沖;視物不清者選肝俞、腎愈、太溪、光明、睛明;上肢麻痛者選合谷、曲池、內關、外關。下肢麻痛者選風市、陰市、陽陵泉、陰陵泉、解溪。  糖尿病患者的併發症狀很多,按摩治療亦多種多樣,均可取得良好效果,若再配合磁療脈衝治療則效果更佳。


推薦閱讀:

每天按摩耳朵5~6分鐘,可治眼病 頸椎病,效果好還不耽誤事!
「知識」胸部按摩的正確方法
按摩這兩處穴位,奶水多到寶寶吃不完
模特示範按摩手法 肌膚抗衰必學(組圖)
按摩腳底7穴位,一次解決上半身所有酸痛

TAG:糖尿病 | 按摩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