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紡織原料四大類之一的麻纖維
07-04
2006-06-15來源:中國家紡網編輯:林子浩麻類纖維是我國最早使用的紡織原料。其種類甚多,分布不同性能亦不同。(一)大麻(CannabissativaL.)大麻是屬於桑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均有分布,河南鄭州大河村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有不少大麻種籽,推測當時已有大麻的紡織利用。大麻又稱火麻,雌雄異株,雌株為苴,雄株為枲。商周以後生產愈盛。河北藁城台西村商代遺址和墓葬中均有大麻布出土。湖南長沙馬王堆西漢墓中更有質量上好的大麻布發現,經檢驗分析,其纖維投影寬約22微米,截面積153微米,斷裂強度為4克。歷史上我國大麻纖維使用的主要範圍為除東南沿海之外的廣大地區。據記載,當時用大麻布充稅的州郡縣約40個,其中用大麻布充稅的整州有18個,相當於今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河南、山東、內蒙、遼寧、江蘇等地。新疆曾出土過一件唐代大麻布,上有「澧州慈利縣調布」字樣,說明它來自中南地區。(二)苧麻(Boehmerianivea)苧麻又名野麻,屬蕁麻科。我國在新石器時代已開始使用苧麻纖維進行紡織生產,河姆渡遺址出土了不少草繩,即用苧麻製成,錢山漾遺址中還出土了不少精製的苧麻織品,說明苧麻是南方傳統的紡織原料。周秦漢唐,苧麻一直是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主要麻類纖維之一。長沙馬王堆漢墓中出土了三塊苧麻織物,新疆吐魯番也出土了兩塊分別寫有「婺州蘭溪縣腳布」和「宣州溧陽縣調布」字樣的苧麻織物,根據分析測試,其各項指標均與現代苧麻接近。宋元之後,苧麻生產逐漸減少,但仍在南方地區用以織夏布、蚊帳等。(三)苘麻(Abutilontheophrasti)苘麻又稱青麻,屬錦葵科。苘麻一般用於制繩索,但亦用於製作較粗糙的布。河姆渡遺址中已見用苘麻搓成的繩索。羅願《爾雅翼》載:「檾,枲屬,高四五尺,或六七尺,葉似苧而薄,實如大麻子。今人績以為布及造繩索。」王禎《農書》中亦說,苘麻「可織為毯被,及作汲綆牛索,或作牛衣、雨衣、草覆等具。」(四)蕉麻(Musatextilis)蕉麻是我國南方生長的植物,屬巴蕉科。在文獻上經常被記為芭蕉或甘蕉,其葉鞘中含有63%的全纖維素,可用於織為蕉布。《廣志》中記載:「芭蕉,一曰芭菹,或曰甘蕉。其莖解散如絲,織以為葛,謂之蕉葛。雖脆而好,色黃白,不如葛色。出交趾建安。」唐宋時期,南方土貢中還經常能看到蕉葛或交隔之名,說明這一直是南方的特產。其他在歷史上曾經使用過的麻類纖維有黃麻、山麻(薜)、菅等。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古代的教派是以什麼謀生或盈利的?
※中有羲之,日有空海,50餘位古代「中日名筆」競秀
※古代兒童這麼萌,不信請看詩人筆下
※「聊齋故事」:古代白富美慘嫁負心人
※古代文學名詞解釋及論述題 歡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