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utiful】王峰:中國畫雜談
中國畫概論
古人云:丹青之興「比雅頌之述作,美大業之馨香」「宣物莫大於言,存形莫善於畫」,「圖畫者:有國之鴻寶,理亂之綱紀」。一副好的中國畫「與六籍同功,與四時並運」,「成教化、助人論、測幽微、窮神變」,百看不厭,契道含靈出無象,包羅萬象道通天。
(▲南五台慧雲禪師)
首先,應弄清中國書畫的文化來源,即基於國學,是國學的產物。沒有國學哪有國畫,既然易經是眾經之始,伏羲為人文始祖,是東方哲學的總源頭,那麼中國畫應該是從易經的理念而來,即太極理念,從無極生太極,由太極出無象,再歸無極,從什麼也沒有到什麼都有。中國畫,從簡單的水墨構成陰陽、陰陽互動出萬象。線的乾濕構成太極,墨的濃淡構成太極,構圖的虛實構成太極,有太極作品才能生動。中國畫應該是儒家的學養、道家的理念、佛家的境界,也就是做人要學儒家、作畫要學道家、境界要追佛家。一般來說中國畫應是從古人的圖案、廟宇寺院的人物壁畫、文人墨戲演變而來,但離不了中國文化的總源頭。
(▲黃山四大主峰圖)
由此可見,中國畫定性為樸素美術,符合儒釋道三家的共同點——樸素,見素抱樸,越樸素品格越高。唐代大畫家王維早有定論「夫畫道之中,水墨為最上,啟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黑白合乎天地大美,故中國畫也叫水墨畫,以水墨為主、色彩為輔,色彩只是錦上添花。畫家要在筆墨功力過硬的基礎上要以天合天、道法自然,然後大化天成。自然之中皆有道,天地不語有大德,虛無恬淡合乎同天德,要知道惟妙惟肖是小美,花巧的寫實是媚俗。
(▲水墨芭蕉)
中國畫是寫意而非寫實,是意象而非具象,是詩書畫印的綜合體而非幾何造型,這個意就是境界、就是詩、是畫之靈魂,它繼承了東方的哲學觀。心經有句名言「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教的大師們欣賞中國畫就是看其畫中空不空,空了畫中皆色,不空則有色而無色,這正是東方的哲學觀。中國畫應該具備的是大智慧而不是小思維,大境界而不是小技巧,最後達到大音希聲、大象無形、大方無棱,經千錘百鍊留給後人的應是千古絕唱。
(▲黃山丹霞峰)
畫者要行萬萬里路、讀萬本書,要有浩然正氣,要做正人君子,先做人後做書畫家;觀花臨水心無事,嘯志歌懷意志如;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與我如浮雲。保持清明的理性,要齋戒自己的心,心無掛礙,由靜而生定、由定而生慧、由慧而生覺、由覺而生悟,做到忘名忘利忘我,不要為世俗所化,要外化而內不化。切記智慧比勤奮更重要、判斷力比技巧更高明。經歷和悟性決定一個畫者的境界,天分、勤奮和價值觀決定一個畫者的成就。清明的理性讓你在畫壇萬象中分清是非、辨明真假、識得作品的高下,以便不走彎路而成功,有所感悟而後超越。要感悟虛靈之境、道極於虛、虛室生白、人心騰空。
(▲巫山紅葉)
其實很多畫家不是輸在勤奮和技巧上而是輸在智慧和境界上,我們應該多體會老莊思想,讓自己的繪畫符合天地大道、無為而有為。要氣定神閑、貫穿古今、融會貫通、把畫中萬象瞭然於胸,然後像庖丁解牛一樣準確選准自己的方向,從古今國畫大師的縫隙中找出自己的風格。為往聖繼絕學,為後世立標杆,不負古人告後人,作品要入古出新,既傳統也要現代,既有繼承又有發展。
(▲水墨荷花)
明代大畫家董其昌把中國畫分為南北二宗,南派人文氣濃,水墨滋潤,以水墨為主。北派色彩較重,用筆剛健,注重氣勢。畫著定要站在高度,南北結合取長補短,眾美匯筆下,南北合一手。
(▲蘭草)
詩書畫印是中華名族文化的集中體現,講究「詩為魂、書為骨」「書畫同源」「以書入畫」,線是中國畫造型的基本功,也叫筆法,是古六法中的第二骨法用筆。畫者的線不過關就相當於沒有登堂入室,有些畫家不學書法,所繪之畫遠看青山綠水,近看沒有一根好線,全部是擦出來的而不是寫出來的,故失去了中國畫基本的東西。有的畫家是全用墨,沒有線,把中國的山水畫化成了風景畫,中國的山水畫不是風景畫,它是幾千年文化演變出來的,以筆墨形式表現的,注重以形寫神,是中國特有的畫種。
(▲水墨牡丹 I)
好的筆法圓潤、厚重、自然、流暢、生動、蒼老、古拙、儒雅、瀟洒,乾裂秋風、潤含春雨、轉折頓挫、輕重急緩、有韻律感。以中鋒為主、側鋒為輔、中側並用均可。一般是中鋒厚重圓潤、側鋒奇俏剛健。古人云「寒猿飲水撼枯藤,如錐畫沙屋漏痕,壯士拔山伸勁鐵,鸞舞蛇驚龍奔騰」,唐代高僧懷素自敘帖中曰「奔蛇走虺勢入座,驟雨旋風聲滿堂」,「筆下惟看激電流,寫成只畏盤龍走」。畫家要在功力過硬的基礎上,激情高昂,縱情恣肆,自然流暢,意存筆先,盡情揮灑。
(▲竹林七賢)
古人看公孫大娘舞劍而悟出筆法,王羲之觀鵝項彎轉而悟出筆法的轉折之道。筆法是抽象的美,畫家的精神氣質所在,沒有好的筆法談不上抒情,失去基本哪來境界,畫只能在四格之外,就像學武者無功力、花架子而已。只有熟練的用線才能準確的勾畫,放筆直掃一氣呵成,傳摹移寫皆歸乎於用筆。古代大師都有其獨特而過硬的筆法,吳昌碩筆力頂鼎、齊白石如錐畫沙、張仃乾裂秋風、最使我佩服的是草聖懷素行雲流水、瀟洒自如的書法線條,把中國的線條用到了極致。
(▲水墨牡丹 II)
不好的筆法,薄、尖、僵、硬、流、嫩、扁、打結、描畫、細碎、蜂腰、鶴息、鋸齒、軟弱、尖露、臃腫。古人對筆法的好壞早有定論,但現在很多畫家用的是殘筆敗筆,是沒有讀書之故,畫終不成功。
以上是筆法的論述,此外用墨的好壞也有區分,好的墨清靈、厚重、淡雅、韻足、滋潤。墨分五彩:焦、濃、次濃、淡、清,但遠可分七彩十彩,層次分的越多,技法越高,並且墨里古人留下來潑墨法、積墨法、宿墨法。不好的墨臟污、邪惡、躁動、渾濁。
中國畫的最高境界:文人氣、仙氣和禪的境界,文人氣即作品要有濃郁的書香氣味和水墨味,仙氣即不食人間煙火之氣和山林氣,禪境即古高、清凈、閑逸、婉約、神奇、空靈。好的作品博大精深、飄逸、雄宏、虛和、奇正、淡雅、清靈、高絕。反之,媚俗、污亂、花巧、浮躁、渾濁、小假。
(▲四大佛教名山圖)
縱觀一千多年來佛教的禪宗對中國畫藝術產生了極其重要的影響,佛教禪宗與中國畫的機緣,禪中有畫,畫中有禪,推動了中國畫的發展,給中國畫增添了新的生命和境界,所以中國的寫意畫也叫禪意畫。佛教的禪使中國畫獲得了超自然、超世俗、超社會之後的高古、清凈、閑逸、婉約的神奇境界,這正是中國畫追求的境界。縱觀歷代書畫大家,大多參禪悟道,與佛有不解之緣,講究畫不入禪,意必浮淺,很多大師出在佛教界,領導中國畫壇,如八大山人、石濤等。如今很多佛教大師皆喜和書畫家結緣,五台山智明大師第一個創辦了五台山佛教書畫院,開了佛教創辦書畫院的先河。還有很多主持大師佛前佛後皆字畫,滿壁詩書翰墨香。一幅好的作品有助於佛教大師參禪悟道,佛教寺院更是書畫家清凈澄懷,潛心研究創作的好地方。
(▲四君子扇面)
作為一個畫家首先應該是詩人,其次是書法家,如果沒有這兩者,畫一定是匠人畫。要有詩人「騎山河、吞日月、游乎四海之外的胸襟和境界」,詩書劍戟騎鯨背,千載悠悠世外遨,遠山與雲容交接,遙天共水色交光;要有豐富的想像力和精湛的詩文詞章;要五分讀書,三分學字,兩分畫畫。不讀書不能高瞻遠矚,不學書法不能以書入畫,畫中無文必成匠人。宋元以後,文人畫已成為中國畫壇的主流,講究以禪入畫,頗有境界,大道動人心魄、小道悅人心目,畫中以水墨為主,線條瀟洒自如、樸素有文人氣,詩書畫印為一體。畫家的思想、學識、修養、品格、天分為一個綜合體,往往畫就而詩成。詩和畫相輔相成、題跋精湛,使中國畫畫境豐富多姿,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表現力,更有一種象外之象、意外之意。有效的書法印章補白,意境從有限到無限、從內涵到外延,給人一種無限的審美。對我來說,往往畫就詩詞便暗涌於胸。中國畫詩書畫印都應過關,精美的畫應配精美的詩詞書法印章,有其一不行,作品必然遜色。
(▲梅蘭竹菊)
書法是畫家的必修課,一般傑出的畫家也應該是傑出的書法家。即便不是書法家也應該在書法上下過功夫。只有這樣才能以書入畫,要學正草隸篆,顏柳歐趙。對二王、蘇、黃、米、蔡、徐渭等書家要有一定的了解。學書和學畫一樣,要從幾家中融匯貫通,形成自己的風格,講究水到渠成。書道中草書更能抒發感情、張揚個性,有獨特的表現力。
所以中國畫一般都是大器晚成,四十歲以前屬於打基礎,一般都得寒窗苦讀。四十以後學問修養才能較為全面,詩書畫印逐漸成熟。青年時期即使是神童也不行,四十歲後出不了好作品就無天分。
(▲梅蘭竹菊四君子)
中國畫分文人畫和匠人畫。書畫家無文、不讀書修養必為匠人。匠人無品、實則靈魂無依、媚俗而無境界,偏於花巧寫實、紅火熱鬧,基本屬於臨摹,偶爾有些變化亦流於行,只重表面不重內涵,不會創造只善模仿,有點創造也是品格低下、筆墨殘敗;再看其落款,只會題流行句、病句百出;書法不臨帖、自由體,層次低下,這種畫就是匠人畫。
中國書畫分名人字畫和字畫名人,名人、部長以上或社會上一些知名度很高的人即為名人,作品雖有高下之分,但只重其名不重其藝,其書畫作品不以好壞來評價;字畫名人即以書畫作品而出名的人,如:吳昌碩、石濤、齊白石、張大千、傅抱石等。
(▲五台山全景 I)
中國畫分巨制和大作、大品與小品、應付之作與精品、文人畫與匠人畫,一般10米以上大型題材、耗時較長,場面宏大為巨制。我的五台山全景圖、四大佛教名山圖皆為大作。巨制和大作也得筆墨精到、境界高遠、風格獨特才能成為國之瑰寶、傳世之作。有些巨制、大作技術一般、品格低下,沒有學術價值。六尺整張以上的作品可稱大品,有些畫家心胸開闊、正氣浩然,喜作大品,乃畫中之寶。有的善於小品且生動則次之,精緻之作應是畫家的代表之作,應付之作那就不相類也,雖是名家之作也沒有什麼大的價值。觀賞一幅作品,首先應看其氣象如何,是文人畫還是匠人畫,是老還是新(老就是說對古人的東西繼承的比較到位,但一看就知道繼承的哪位的,沒有創新可言;新就是有所繼承又有所發展,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次看構思是大作還是小品,精品還是應付之作。再看線條骨法如何。最後看詩詞、書法、落款、印章是否與畫境完美融合。
(▲五台山全景 II)
就山水畫而論,在中國的山水畫中,我們可以集中體味中國畫之意境和情調,再沒有哪一個畫種能給人那麼多的情感,意境是中國畫的精髓,也是中國畫的根本精神,上升為境界。看一幅山水首先看是由大自然寫生而來,還是概念山水(三疊兩段,兩棵樹、一座房、一抹雲);再看是臨摹還是創作,即使是胸中丘壑也應是搜盡奇峰打草稿之後的貫通而來。一般來講,遠觀氣勢、近看內容,整體講境界,主峰、側峰布局要得當,來龍要貫通,左右搖擺乃活龍也,上下起伏是死龍。要有主有次、顧盼有致,構思要舒展博大。心胸開闊與否直接影響山水畫的氣勢,筆墨的好壞直接影響山水的表現力。要以主峰立之,側峰交接、伸延補之,以山石座之,雲繞之,水纏之,樹木飾之,以土潤接之,房屋、動物、人物點綴之,遠山遠水霧之,風晴雨露、春夏秋冬變化之,以色彩加強之,名山大川、黃土高原、丘陵山水區別之。
(▲巫溪大寧河漂流)
作者要以開闊的心胸裝得天地萬物、代山川而言,與天地精神相來往。山水大物也,無大胸懷難寫大山水。一味的追求筆墨而無內容也不行,要前景、中景、遠景層次分明,或高遠,或深遠,或平遠,或既高遠又深遠,或蒼,或潤,或厚重,或奇峭,或雄渾,或瀟洒,千筆萬筆匯成一個渾然整體。中國山水畫不是風景畫、也不是現代水墨,是畫家思想、學識、修養與大自然神遇後,用中國文人筆墨寫出來的一種超越自然的山水。李可染積墨成山,深沉而博大;傅抱石散鋒作皴,潤含春雨,瀟洒到極點;黃賓虹筆墨蒼老厚重,功力登峰造極。這三家是可學不可像,應貫穿古今、入古出新,不能當老師第二。
(▲書法)
關於六法四品五等。
六法古人早有定論:
(一)氣韻生動。指畫家澄懷得道,徹悟後畫中出現的一種氣氛和韻味,是一種境界的體現。氣厚筆蒼,神和韻足,筆墨滋潤,氣象高華,不單純是墨韻。
(二)骨法用筆。以書入畫,功力深厚,用筆經典,線條過關,是寫出來的而不是描出來的。
(三)應物形象。注重寫生,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搜盡奇峰打草稿,多寫生以積累素材,才能胸有丘壑、成竹在胸,以形寫神。
(四)隨類賦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畫什麼題材隨其自然而上彩,是給作品錦上添花。
(五)經營位置。構思要精妙,布局要合理,講究大、奇、空、簡、密、險。
(六)傳模移寫。貫穿古今,臨摹古迹,學習傳統,掌握技巧,應用到寫生創作中。
(▲中華五嶽圖)
四品:逸品(巨匠和大師),神品(大家),妙品(名家),能品(畫家)。
唐畫神品也,宋元之畫逸品耳,古人從神品中悟出逸品,今人從逸品中傳出崎品,但逸品終歸逸品之士,神品還歸神品之人,崎品則不相類也,崎品乃怪胎也,不倫不類。
(▲心經)
五等:
一、巨匠,百年幾人。
二、大師,百年幾十人。
三、大家,百年幾百人。
四、名家,百年幾千人。
五、畫家,百年幾萬甚至更多。
(▲竹)
我認為畫者分五等比較適中,民間匠人不屬於畫家範疇。
巨匠作品博大精深,詩書畫印俱出眾,畫路寬,修養全面,筆墨清靈高絕,畫風獨特高雅,畫入逸品,是大境界不是小技巧,是大智慧不是小思維,以天合天,大化天成,作品像日月星辰在巡天,江湖河流在潤地。
大師,詩書畫均屬上乘。畫路較廣,多方面有成就,貫穿古今,入古出新,傳統而現代,氣象高華,筆墨滋潤,心胸開闊,氣吐大荒,心游萬仞,才氣過人,畫入逸品。
大家和名家,有時大家也是大師級畫家的統稱,所謂大家畫要入神品或逸品,畫風新穎,多方面有所建樹,有繼承也有所發展,詩書有一定的修為,有自己的風格。名家在某單一畫種上有獨特的技法和風格,有過人之處,畫入神品。
畫家,有創作能力的畫者如功力技法基本到位可稱畫家。
(▲王峰)
推薦閱讀:
※從「江歌案」的人性缺失看國人的美育缺課
※李琦中國畫肖像藝術概評
※人物畫: 從古至今各大名家筆下的百態人生
※胡岩挑戰黃賓虹,轟動中國畫壇
※他用逸格巔峰之作反駁了新中國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