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敦康:易學研究的新領域

余敦康:易學研究的新領域

———《秦漢易學思想研究》序(摘登)

序跋選萃 余敦康

五年前,張濤同志在田昌五先生指導下寫成了以《秦漢易學思想研究》(中華書局2005年3月出版)為題的博士論文,我應邀參加答辯,先讀為快。當時我就被其中新穎的視角和令人信服的論證所吸引,憑著初步印象寫了如下評閱意見:「本文作者獨闢蹊徑,創立新解,以一種歷史的眼光,宏觀的視野,指出易學在先秦的形成乃是綜合百家、超越百家的產物,體現了中國文化思想兼容並包、開放進取的精神,從而承上啟下,成為秦漢思想的內在的靈魂和重要的源頭,作為一種主旋律與當時的社會政治經濟活動以及思維演進密切相聯。就具體研究成果而言,由於作者把易學置於中國整個文化思想的大格局下進行全方位的審視,對易學的研究對象重新作了界定,這就大大拓寬了易學的研究範圍,能夠把許多並非以易學名家但確與易學有關的人物思想囊括進來。」經過長達五年的深入鑽研,增訂修補,作者的這部博士學位論文以學術專著的形式公開出版。重新拜讀後,再回過頭來審視我當年的初步印象,覺得意猶未盡,有必要就其中所涉及的幾個理論層面的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

第一,關於易學在中國文化思想中的地位及其學派屬性的問題。《周易》包括《易經》和《易傳》兩個部分,《易經》形成於殷周之際,《易傳》直到戰國才陸續形成。就經部而言,這是諸子百家共同的思想源頭,到了戰國時期,從現存的文獻資料看,儒家、道家、墨家、陰陽家普遍重視對《易經》的研究,站在各自的立場做出創造性的詮釋,促進由宗教巫術向人文理性的轉化,《易傳》的作者綜合總結了各家的研究成果,建構了一個以陰陽哲學為核心內容的系統完整的易學體系。這種情況表明,在先秦時期,易學並沒有固定的學派屬性,《周易》也不是專屬於儒家的經典,把易學看作是綜合百家、超越百家的產物,這個看法是符合歷史事實的。《易傳》認為,人們對這種哲學精神可以做出不同的理解,「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具有極為廣闊的詮釋空間和發展餘地。正是由於易學本身的這種綜合性、包容性、原創性和可詮釋性的特點,所以在先秦時期百家爭鳴的歷史條件下,取得了既超越百家而又為百家所共同尊奉的崇高地位。

第二,關於易學何以成為秦漢思想的內在靈魂和重要源頭的問題。這除了易學本身的思想素質,還有外在的歷史機緣。秦始皇焚書坑儒,《周易》免於秦火,不僅是基於《周易》作為卜筮之書所起到的推斷吉凶的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基於它的宇宙觀、人生理想觀等思想觀念頗合於秦始皇的思想性格和政治需要。經過了這次歷史事件,《周易》就成了諸家思想的護身符和煙幕彈,易學就成了它們的避風港,學者們要趨向到這兒來,正是理所當然的事。於是各種學派紛紛藉助《周易》、利用易學來宣傳自己的學說主張,從而使易學獲得了一個絕好的發展機會。由此可以看出,秦始皇站在反儒的立場,促使易學取得了一次發展勢頭,漢武帝站在尊儒的立場,促使易學又取得了一次發展勢頭。藉助於這兩次外在的歷史機緣,關於易學何以成為秦漢思想的內在靈魂和重要源頭的問題,就不難理解了。

第三,關於秦漢易學的發展,作者細緻地區分為三次高潮和五個階段。所謂三次高潮是指秦漢之際、兩漢之際和漢魏之際。所謂五個階段是指秦代、西漢前期、西漢中後期、東漢前中期、東漢後期。就傳統的義理之學和象數之學來區分三次高潮,那麼可以發現,秦漢之際是義理之學為主導,兩漢之際是象數之學佔據主導地位,到漢末,義理之學又逐漸佔上風,至王弼時更是達到高潮。就五個階段對易學詮釋的學派屬性而言,並非是儒家的一統天下,而是多元並存,呈現為儀態萬千的複雜景觀。比如西漢前期的易學,既有以陸賈、賈誼、韓嬰為代表的儒家傾向,又有以《淮南子》為代表的道家傾向。西漢中後期的易學,雖然儒家傾向佔據了主導地位,但是嚴遵、揚雄上承《淮南子》易學,代表了以道家黃老之說解《易》的方向,等等。根據對這三次高潮和五個階段的詳盡的論述,作者得出結論說,一部秦漢思想史,可以視為秦漢易學思想史的衍擴和伸展,可以視為適應時代需要,以《易傳》為內在靈魂和重要源頭,以易學研究和運用為重要載體,以易學思想為主潮、主旋律的思想發展史。這個結論是貫穿於全書的基本的思想線索。由此看來,作者的研究不僅為重新詮釋秦漢易學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框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對秦漢思想總體的習慣性的看法。 文章出處: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

推薦閱讀:

英報:最新研究揭示夢中為何沒有氣味
研究證明,越懶的男人形象越差
2017年婦產科空間TOP10文章——NO.8 延遲臍帶結紮的研究進展
女人相研究(十)
傅申的《砥柱銘》真偽研究 - 日誌 - 牟建平 - 雅昌博客頻道 - Powered by...

TAG:領域 | 易學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