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閱讀教學藝術50講 餘映潮 - 有你真好的日誌 - 網易博客

在由觀眾選出的「2008最喜愛學術文化欄目」各項綜合指標評定當中,湖南教育台的《湖湘講堂》、央視10套科教頻道的《百家講壇》、中國教育電視台的《師說》、東方衛視的《名人講堂》、山東衛視的《新杏壇》、北京電視台的《中華文明大講堂》、安徽公共頻道的《新安大講堂》、上海紀實頻道的《文化中國》分別排名一至八位,被認為是「對我國學術文化欄目一次全面細緻的評估」。語文閱讀教學藝術50講 餘映潮經過精心準備與策劃,「語文閱讀教學藝術50講」欄目今天終於和大家見面了。課文可以多角度剖析,教學藝術也可以多角度激發。開闢這一欄目,目的就是想通過系統的講座,給大家提供閱讀教學中富有創新意識的設計思路。從教師研讀教材的藝術、閱讀教學課型設計的藝術、教學思路的設計藝術、教學細節的設計藝術、高層次教學設計藝術等方面進行闡釋並伴以實例說明。這是我刊的重大舉措之一,極富實用性與挑戰性。希望大家給予關注並積极參与其中,若此欄真能助大家走一程,那就是我們的最大心愿了。語文教師閱讀教材的藝術中學語文教材閱讀,是教學設計的第一步。沒有細膩深入的有見解的教材閱讀,也許就沒有質量較高的教學設計。所以如果言及中學語文教學設計藝術,第一步必須談到教材閱讀的藝術。中學語文教師的教材閱讀,指的是對中學語文教科書的閱讀,是對中學語文課文的閱讀。一般來說,從課堂閱讀教學的角度出發,教材閱讀應涉及如下層面的內容:全套特色,文體線條,單冊內容,單元組合,單篇細節,知能訓練,知識集納,練習風格,量化指標,教學標高。特殊地說,語文教師鑽研教材,應運用如下一些方法,力求有自己獨特的發現:挖掘以求深,辨誤以求真,考查以求准,發散以求活,變角以求新,對比以求博,類聯以求趣,系統以求全,探幽以求奇,創新以求異。下面從對傳統閱讀方法進行創新的角度,介紹一個科學、實惠而又有一定創造性的閱讀教材的方法系列,那就是:1、理讀;2、類讀;3、品讀;4、擴讀;5、巧讀;6、助讀。一理讀理讀要求一個"細"字,它解決"進入課文"的問題,解決課文"精華是什麼"的問題。所謂理讀,就是尋找式地讀,清理式地讀,整理式地讀;就是細細地讀,把落實基礎知識、進行語言教學、培養思維能力的眼光深入到課文的各個角落。對每一篇課文,我們都要認真地找尋,找出那些最有用的、最能落實課文教學要求的、最需要教給學生的語言知識或其他內容,把它們羅列出來,以便做到教學時心中有底。對每一個教學單元,對每一冊教材,對每一學年的教材,對每一個學段的教材,也理應做這樣的整理工作。從理讀的操作來看,理讀有兩個層面:一是專家閱讀層面,是那些做教材分析工作的專家所進行的工作,他們用科學研究的思路,用理性分析的方法,編織出細緻嚴密的教材分析提綱,對教材進行徹底的層次繁多的清理式閱讀,對某一冊教材的分析,甚至要細化到最長的課文有多少字、最短的課文有多少字。全冊共有多少字的程度。對於這樣的理讀,一般的教師不大可能去做,但可以從中看到一些理讀的角度,學到一些整理、分析的方法。二是教師閱讀的層面,是教師為了理解教材、設計教學而進行的有目的的閱讀整理工作。它帶有較為濃厚的教師個人閱讀水平和閱讀習慣的色彩,實用而不拘泥於某種模式,有一定的理性而又在閱讀方向上顯得靈活多姿。從閱讀的對象來看,理讀也有兩個層面:一是"質量"層面,就是將課文中需要教學的內容清理出來,以確保教學內容的飽滿。二是"標高"層面,就是對全套教材、全冊教材、全單元教材的朗讀訓練、詞句理解訓練、段落理解訓練、閱讀能力訓練、閱讀技法訓練、思維訓練等等內容進行訓練標高(主要理讀單元教學要求與課後練習設計)的研究。作為教師閱讀層面的理讀來講,主要是微觀的,但也有宏觀的,重點表現在對單篇課文的理解上。它極有助於我們把握課文的基本內容,極有助於我們提煉課文的精髓。下面我們來看一個現代課文的例子--對《回憶我的母親》的語言理讀。1、字形字音佃農 祖籍 韶關 儀隴 溺死 勞碌 私塾 桐子 豌豆 妯娌 周濟 庚子 衙門 差役 橫蠻 外甥 不輟 聊敘2、四字詞語慘痛悲哀 無可奈何 高大結實 汗流滿面 任勞任怨 性格和藹 勤勞儉樸 寬厚仁慈 成群結隊 哭聲動天 為富不仁 三言兩語 節衣縮食 支撐門戶 東挪西借 獨立支持 飲食起居 飽嘗艱苦3、近義片語悲痛 慘痛 沉痛 哀痛悲痛 悲哀 悲慘勤勞 勤苦回憶 記憶勞動 勞碌 勞作家境 家庭貧苦 貧窮照顧 周濟貧苦 艱苦 窮苦 勤苦管理 管束和藹 和睦支撐 支持反感 反抗 反對期望 希望情況 情景慰勉 鼓勵事情 事務 事實 事業4、特別句式--"還"字句①母親把飯煮了,還要種田,種菜,餵豬,養蠶,紡棉花。②因為她身體高大結實,還能挑水挑糞。③我們叫它"家織布",有銅錢那樣厚。一套衣服老人穿過了,老二老三接著穿還穿不爛。④雖然自己不富裕,還周濟比自己更窮的親戚。⑤我母親對我這一舉動不但不反對,還給我許多慰勉。⑥母親生我前一分鐘還在灶上煮飯。這些句子,由於"還"字的作用,給人一種遞進之感,滿含著一種褒揚之情,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對母親的愛戴之情。5、規範段式(1)總分式事實支撐段①佃戶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艱苦的,可是由於母親的聰明能於,也勉強過得下去。我們用桐子榨油來點燈,吃的是豌豆飯、菜飯、紅薯飯、雜糧飯,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飯里做調料。這類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飯食,母親卻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來有滋味。趕上豐年,才能縫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產出來的。母親親手紡出線,請人織成布,染了顏色,我們叫它"家織布",有銅錢那樣厚。一套衣服老大穿過了,老二老三接著穿還穿不爛。②母親最大的特點是一生不曾脫離過勞動。母親生我前一分鐘還在灶上煮飯。雖到老年,仍然熱愛生產。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說:"外祖母大人因年老關係,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下輟勞作,尤喜紡棉。"(2)多層次抒情段母親現在離我而去了,我將永遠不能再見她一面了,這個哀痛是無法補救的。/母親是一個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國千百萬勞動人民中的一員,但是,正是這千百萬人創造了和創造著中國的歷史。/我用什麼方法來報答母親的深恩呢?我將繼續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盡忠於我們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國共產黨,使和母親同樣生活著的人能夠過快樂的生活。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請再看一個文言課文的例子--對《口技》的語言理讀。1、字音認讀嗣sì 屏píng 囈yì 啼tí 嗽sòu 曳yè2、用法特別的詞善口技者 賓客大宴 婦撫兒乳 一桌一椅 拍而嗚之3、表示時間的詞忽 忽然 是時 一時 既而 少頃 未幾 俄而4、古今詞義區別不大的詞會(適逢) 下(落下) 施(設置、安放) 嘩(聲大而雜) 亦(也)舒(放鬆鬆弛)曳(拉) 叱(大聲呵斥) 幾(幾乎,差不多)色(臉色)5、古今詞義區別較大的詞但(只) 覺(醒) 是(此,這) 畢(全,都) 目(看) 意(心情)少(稍微) 雖(即使) 名(說出) 股(大腿) 走(跑)6、一詞多義妙:眾妙畢備 以為妙絕絕:以為妙絕 群響畢絕指:手有百指 不能指其一端坐:稍稍正坐 滿坐賓客起:大呼火起 夫起大呼7、近義詞群響畢絕一眾妙畢備滿坐寂然一群響畢絕變色離席一滿坐寂然大啼一百千兒哭一時齊發一百千齊作中間……之聲一又夾……求救聲撤屏視之一側目驚覺欠伸一既而兒醒8、疊音詞絮絮 作作索索 稍稍 呼呼 許許 戰戰9、可用成語印證的詞大(大張旗鼓) 聞(充耳不聞) 滿(滿城風雨)畢(原形畢露) 目(一目了然)指(了如指掌) 色(不動聲色)名(莫名其妙,不可名狀) 欲(欲罷不能) 走(走馬觀花)10、段式理解--正面細膩描寫,側面儘力烘托遙聞深巷中犬吠,便有婦人驚覺欠伸。其夫吃語。即而兒醒,大啼。夫亦醒。婦撫兒乳,兒含乳啼,婦拍而嗚之,又一大兒醒,絮絮不止。當是時,婦手拍兒聲,口中嗚聲,兒含乳啼聲,大兒初醒聲,夫叱大兒聲,一時齊發,眾妙畢備。/滿坐賓客無不伸頸,側目,微笑,默嘆,以為妙絕。一篇課文,經過這樣的探尋與羅列,便無形之中增加了知識的含量,增加了厚度與深度,便展開了豐富的知識層面,現出了知識的斑斕色彩,便產生了一個個玲瓏美妙、令人珍愛的小小世界。教學中常常需要用到我們理讀課文的"成果",我們可以藝術地將所需要的內容"剪貼"到教學之中;而理讀課文時也常常會引發我們教學設計的靈感,那迸濺的火花有時能成全一節好課。蒙田的短文《熱愛生命》不是很好教學,但筆者在課文中整理出一個精美的"哲言"板塊,將它與教學設計聯繫起來,課堂教學就有了一個學生互贈"哲言"的活動--①熱愛生命。②我們的生命受到自然的厚賜,它是優越無比的。③如果我們覺得不堪生之重壓而白白虛度此生,那也只能怪我們自己。④只有樂於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惱。⑤生活樂趣的大小是隨我們對生活的關心程度而定的。⑥靠迅速抓緊時間去留住稍縱即逝的日子,憑時間的有效利用去彌補匆匆流逝的光陰。⑦壞日子,要飛快去"度"、好日子,要停下來細細品嘗。於是課堂上就誕生了一個美妙的教學細節。試想一下,如果我們能對初中全套教材進行理讀,對教學該是多麼有益的幫助!二類讀類讀,要求一個"聯"字,一個"牽"宇,它解決的是教師對教學標高的掌握和教師對教學材料的積累問題。類讀就是連類而讀,就是從某一點生髮開去,或在本課中、或在其他課文中找到與之相同相近的內容並將它們組合起來,從而鋪展出一個又一個知識的板塊。換言之,類讀就是集"散"材料為"類"材料的閱讀。這種讀法可以開拓出教材的無限疆界,使教師成為知識花籃的編織者,使教師手中佔有大量第一手的資料,從而大大提高教師理解教材的水平。類讀是科學的閱讀積累。在教育上,失去"類讀"式的積累,就失缺了高素質人才的出現。類讀可以是建立在理讀基礎之上的操作稍稍複雜的閱讀,這時的操作技巧是將理讀所得的"原始"材料根據一定的標準加以分類。類讀也可以是單刀直入地由某個角度直接切入教材的尋讀活動,這時的操作技巧是由某一個"點"出發,對同類進行粘連。不管怎麼操作,運用這種閱讀方法都能夠從教材中獲得無數的"組合"與"板塊"。類讀可以在一篇課文中進行,也可以在若干篇課文中進行;只要是有語言材料的地方,大概都可以積聚一定的"板塊"。類讀就是讓教師把教材讀"厚",其目的是為了把教材教"薄"--一因為語言表達的規律、語言的精華多從"類讀"這種模式的積聚資料式的科學分析式的閱讀中產生。而且,善於類讀的教師,往往是教學論文發表率較高的教師。類讀視點眾多、題材廣泛、層次復疊、角度多樣。如,可以積累關鍵性的基礎知識,可以積累訓練用的閱讀材料,可以編織寫作指導的訓練材料,可以組合大量不同角度的語言學習材料等等,我們甚至可以通過對課後練習的分類統計來了解教材的訓練意圖與訓練標高。下面我們來看關於"類讀的作用"的幾個例子:幫助我們科學地掌握教學的"量"與教學的標高如果我們對下列類別的內容進行認真的探究,那麼我們就可以達到"教學目標明確"的教學境界:①找出全套教材中1000個左右的生字和300個左右的難字。②整理出全套教材中2000個左右的二字常用雅詞。③清理出全套教材中700至800個成語和四字詞語。④選出教材中50個以上的常用句式。⑤選出教材中的20個以上的常用段式。⑥選出教材中的若干種精美的表達形式。⑦確定對100個左右的課內現代文精段進行閱讀訓練。⑧重點教學60--80個文言實詞。重點教學10--15個文言虛詞。⑨落實對30-40個雙音節文言詞的詞義的理解。確定對30個左右課內文言文精段進行閱讀訓練。⑩落實全套教材中課內現代文、文言文的20000字左右的背誦量。⑾找到100個左右的實用而富有情趣的語言積累板塊。訓練10種左右的語文學法。幫助我們積聚雅詞、美句、精段等語言材料如第一冊至第三冊中的"寫花美句":桃樹、否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裡帶著甜昧兒;閉了眼,樹上彷彿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裡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不同的紅,不同的黃,以及潔白,淺紫,顏色絢麗;繁複新巧的,纖薄單弱的,式樣各出新裁,各色各式的花朵在園中鋪展開一片錦繡。花兒們……慢慢地舒展著花瓣,從一個個小小的紅苞開成一朵朵鮮麗的花。她們彼此學習著怎樣斜倚在枝頭,怎樣顫動著花蕊,怎樣散發出各種各樣的清雅的、濃郁的。幽甜的芳香,給世界更添幾分優美。白丁香正在半開,滿樹如同灑了微霜。……微風一過,搖動著她的小花,散發出一陣陣幽香。陽光照著,蜜蜂兒蝴蝶兒,繞著花枝上下飛舞,一片絢爛的花的顏色,真叫人眼花緣亂,忍不住讚賞生命的濃艷。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澱下來了,沉澱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山間的夜風吹得人臉上涼涼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輕輕飄落在我們身上。像這樣的美句板塊,我們能從教材中進行足夠數量的聚集。幫助我們發現語言表達的優美模式如"擴展式描寫句":以下每一句子都可大致分為兩個層次,都是前略而後詳,都是前面簡明而後面生動,都是前面有一個中心詞(點示出人、景或物),後面便圍繞這個中心詞進行描寫。--這是多麼美麗的句式:由於鮮明的層次性,它表達的節奏舒緩而自由,於從容不迫之中表現出細膩,在初步的展現之後再緩緩撩開人、景、物的面紗。請看:*我掀開帘子,看見一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光景,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紫的嘴唇,頭髮很短,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著,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裡的冬水也咕咕地起著水泡。湖邊有幾棵樹正在飄散一些白色的纖維,大團大團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飄到草地上,有些飄入湖水裡。草地的氣候就是奇怪,明明是月朗星稀的好天氣,忽然一陣冷風吹來,濃雲像從平地上冒出來似的,霎時把天遮得嚴嚴的,接著,暴雨夾著栗子般大的冰雹,不分點地傾瀉下來。*烈士們的遺體,保留著各種各樣的姿勢,有抱住敵人腰的,有抱住敵人頭的,有掐住敵人脖子把敵人摁倒在地上的,和敵人倒在一起,燒在一起。*那是我最為心愛的寶書,看起來,確是人面的獸;九頭的蛇;一腳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沒有頭而"以乳為目,以臍為口",還要"執干戚而舞"的刑天。陰天,暗得很,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個瘦瘦的、五十上下的中國人,穿一件牙黃的長衫,嘴裡咬著一枝煙嘴,跟著那火光的一亮一亮,騰起一陣一陣煙霧。*傷心崖是夏洛山上的一座山峰,像被一把利斧從中間剖開,從山底下的流沙河抬頭往上看,宛如一線天,其實隔河對峙的兩座山峰相距約6米左右,兩座山都是筆直的絕壁。*這叫聲與我平常聽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沒有柔和的顫音,沒有甜膩的媚態,也沒有絕望的嘆息,音調雖然也保持了羊一貫的平和,但沉鬱有力,透露出某種堅定不移的決心。幫助我們編織寫作借鑒材料如:1.文章的開頭,應當多考慮寫這樣的句子①直接入題句。如: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②直接入情句。如: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讚美白楊樹!③直接入景句。如:天亮的時候,雨停了。④直接入境句。如:山的那一邊,其實還是山。⑤直接入事句。如:我冒了嚴寒,回到相隔二千餘里,別了二十餘年的故鄉去。⑥直接入物句。如: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⑦直接入論句。如: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⑧直接寫人句、如: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學時候的女教帥蔡芸芝先生。2.文章的結尾,可以多寫有這樣表達作用的句子①有餘味。如: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②有情感。如: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③有含義。如:這天夜裡,我做了個奇怪的夢,夢見自己變成一隻小蜜蜂。④有意境。如:我……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⑤有情趣。如:但是,我下了決心,乾脆不討老婆算了。媽媽摸摸我的臉說,可是我要孫子呀。⑥有警策。如:人之立志,顧不如蜀鄙之僧哉?⑦有文采。如:這是自由詩,這是交響樂,這就是山城、霧城--重慶的夜……⑧有照應。如:忽然撫尺一下,群響畢絕。撤屏視之,一人、一桌、一椅、一項、一撫尺而已……像以上這樣的一類一類的知識板塊,只要你有耐性去聚集,就會層出不窮,就會美不勝收,教材在你的面前,就像神話中的聚寶盆。那麼,類讀是不是對課堂閱讀教學有用呢?這是不言而喻的。當你巧妙地將一個小類的知識穿插於閱讀教學之中,你的"積累"這時就變成了藝術。有實例為證:在筆者的《滿井遊記》的教學之中,同學們找出了課文中的四字寫景美詞,並進行了四字寫景美詞的回憶比賽。回憶比賽的結果是,師生整理出了這樣一個類別:課文有40餘個有運用價值的四字寫景美詞芳草鮮美 落英繽紛 土地平曠 屋舍儼然 阡陌交通 雞犬相聞 香遠益清亭亭凈植 樹木叢生 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 洪波湧起 朝暉夕陰 氣象萬千陰風怒號 濁浪排空 日星隱耀 山嶽潛形 春和景明 波瀾不驚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沙鷗翔集 錦鱗游泳 岸芷汀蘭 郁郁青青 長煙一空 皓月千里浮光躍金 靜影沉璧 水聲潺潺 峰迴路轉 山高月小 水落石出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 千里冰封 萬里雪飄 山舞銀蛇 原馳蠟象 紅裝素裹 分外妖饒三 品讀品讀要求一個"深"字,解決"深入課文"的問題,解決課文"如何好""為什麼美"的問題。品讀,就是精讀、深讀,就是對課文的賞析、體味,就是從不同的角度,或選點,或鋪面,對文章進行品評賞析,從字裡行間看出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夫與用心,看出文中的美點妙要,品出力透紙背的意蘊。"品讀"是一種"鋪展"的藝術,是一種對語言文字的再表達的藝術。文章中凡剛與柔、實與虛、正與側、疏與密、多與少、深與淺、分與合、美與丑……一切有韻味的地方,無一不在品析的視野之內。有一定深度的賞析與品味,使文章的、文字學的、語言學的、文章學的、美學的、哲學的、社會學的等方面精美的手法、豐美的意蘊,都顯現於你的面前。教師必須有深厚的品讀功力。對於課文,要花時間、動腦筋去讀。要把理解、分析、品評、鑒賞眼光深人到課文的深處,細細地咀嚼、深深地鑽研每一篇課文,力求發現其深刻奇美之處,以便教學中能深入淺出、進退自如、遊刃有餘。品讀,由於含有一個"品"字而變得深刻而又優美,它要求我們在研究教材時力求有自己獨特的理解與發現。這"獨特的發現"正是具備功力和思維靈活的表現。實施課堂教學之前如果能有"品讀"這一步,教師便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品讀是應該分層次進行的。首先是"析讀",再就是"研讀",再就是"鑒賞。品讀是可大可小、可多可少、可深可淺的,關鍵在於善於"品"。品讀的方法多種多樣,有時候連"吟詠"課文都是一種品評鑒賞。下面我們從另外的角度來看一看品讀的藝術,那就是:對於課文,要品得細,品得深,品得美,品得奇。l.品得細就是一個字一個字地、一句話一句話地、多角度地反覆地咀嚼品味語言材料。如對《木蘭詩》中"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黃河流水鳴濺濺""不聞爺娘喚女聲,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這兩個詩句的品賞:①喚女聲與流水聲、嘶叫聲,一面是親情,一面是戰情。②喚女聲與流水聲、嘶叫聲,一面是思家之情,一面是衛國之情。木蘭毅然服從了後者,勇敢地奔赴前方。③爺娘喚女的親切、關懷、熟悉的聲音與黃河水聲、胡騎鳴叫聲的陌生、凄厲、可怕形成鮮明的對比,深刻反映了木蘭複雜、矛盾的心情。④"黃河流水鳴濺濺"寫自然環境的嚴酷,"燕山胡騎鳴啾啾"寫戰爭環境的嚴峻。⑤"不聞"與"聞"對照鮮明,深刻表現了木蘭忠貞報國的精神。⑥兩次"不聞"表現了木蘭從軍的堅定,兩次"聞"表現了木蘭所經受的歷練。⑦兩個詩句,寫出了木蘭離開家鄉,走上征途--遠征,再遠征。⑧兩個詩句句式相同,音節相對,反覆詠嘆,渲染出悲壯的氣氛。2.品得深就是對課文見解深刻,從別人不易讀或不能讀的地方讀出味道來,而且品讀的角度與手法具有獨特的個性。如對淺短課文《賣油翁》的品讀。品讀的手法。從"課文中有兩個……"這個角度對課文進行發現:第一段有兩個詞對陳堯咨進行了概括介紹:"善射",說明他的特長;"自矜",點出他的弱點。第一段有"睨"和"微頷"兩個詞寫出了賣油翁不以為奇的心理和神情。"睨之"表明賣油翁對舉世聞名的善射者的射技不以為然。"微頷"是對陳堯咨射箭的技巧略表讚許。第一段寫了陳堯咨的"自矜"與賣油翁的"微頷"兩種不同的神情態度。正是這"自矜"與"微頷"兩種不同的神情態度,給故事的發生、發展設置了懸念。第二段有陳堯咨"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兩個連續的問句,兩問都含有輕視對方的意思,也表現了十足的自信。第二段"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與"爾安敢輕吾射"是陳堯咨的兩次問話,前者輕蔑而又帶有自傲,後者則是口氣嚴厲的正面呵斥,表現了陳堯咨盛氣凌人的驕橫態度。第二段有兩個地方寫出了陳堯咨的神情及心理的變化:一個是"忿然",一個是"笑而遣之"。轉"忿"為"笑",寫出了陳堯咨的折服,也表現出他在事實面前畢竟還是能接受道理的。第二段有賣油翁的兩句話:"無他,但手熟爾。""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前者的語氣里含有一種微微責備的味道,後者多了一個"亦"字,表現了自己的謙遜與樸實。課文寫了陳堯咨和賣油翁兩個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這兩個人物的性格是一剛一柔:陳堯咨驕傲自大,賣油翁沉著穩重。課文有兩個地方寫出了賣油翁身懷絕技:一是對陳的射技"微頷",這裡是"暗寫";一是"酌油瀝之"的表演令人驚嘆,這裡是"明寫"。課文有兩個地方給人以意外,激起了故事的波瀾:一是面對陳堯咨語氣不善的質問,賣油翁竟是輕巧平淡地回答"無他,但手熟爾";--是面對陳堯咨的忿然的斥責,賣油翁竟能以"酌油瀝之"的高超技藝來讓他無話可說。文中兩次出現"手熟"兩字,這在全文極為重要,與主題緊密相關。課文的主題可以主要從兩個方面去理解,可以理解為:課文表現了"熟能生巧"的道理;也可理解為技藝專長,熟能生巧,不值得自我炫耀。3.品得美就是從"美"的角度、"妙"的角度、"好"的角度對課文進行品味揣摩,品評欣賞文中不同凡響的表達藝術。如對課文《紫藤蘿瀑布》的"美點尋蹤:①美在對盛開的藤蘿花的渲染作者對藤蘿花的渲染,動人心魄。我們眼前是何等繁茂的一樹花!它流光溢彩、鋪天蓋地、生機勃勃;一片輝煌的淡紫色顯現出明凈的色調,像瀑布從空中垂下顯示出磅礴的氣勢,紫色條幅上的點點銀光顯露出生命的歡樂。這就表明,美麗的藤蘿花是全文描寫與抒情的主體,作者是在寫"美",寫"生命",寫"活力",寫"情感"。②美在"淡紫色"在全文中的瀰漫柔美的"淡紫色"瀰漫全文,富有詩情畫意。那亮麗柔和的色彩不僅僅只是用於表現藤蘿花。"我"所感受到、所體味到的、所領悟到的,也一定不會只是花色的艷美,是那花中閃現出的生命的美好、生命的歡樂、生命的燦爛、生命的輝煌的震撼,讓"我"感到了"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③美在那充滿生命力的"流動""流"字貫穿全文,虛實相隨。它有時候寫花的美感與動感,花之瀑布"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有時候寫花的美好給"我"心靈的撫慰,"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有時候寫盛開的藤蘿花給人們帶來的新、美、力、樂的感受,"紫色的瀑布……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有時候則表現著深刻而又含蓄的寓意--"正是由每一個一朵,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④美在對可愛的小花的描繪作者對小花的描繪手法細膩,充滿情感。最妙的是"每一朵盛開的花像是一個張滿了的小小的帆……""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裡滿裝生命的酒釀…··,"這兩句,它們給我們帶來多少美好的想像!在這樣美麗的小花面前,誰能不感受到生活之可愛,生命之可愛,奮進之可愛呢?⑤美在那曾有過的一大株紫藤蘿那曾有過的一大株紫藤蘿,既給文章敷上了時代的色彩,又為作者的抒情議論預設了基礎。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著力地寫"紫藤蘿瀑布"的繁茂、熱烈、奮進與喜悅,為什麼要沉浸於激動於這種美呢?原來,時代進步了,"藤蘿又開花了",從它的身上,"我"自然地感受到時代的進步給人們帶來的生機盎然、欣欣向榮之感,那是"流向人的心底"的切切實實的感受。⑥美在那一個點題段文中深深打動我們的,就是"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那個抒情段,它點題精妙。原來,作者吟詠、讚歎花之美好,是為了引發出文字雋永、哲理深刻的人生感悟;原來文中一切讓人動心的描寫,是為了這令人回味的"點題"的出現。於是我們更進一步地明白,這種寫法就是托物寄意,就是借物抒情,寫花就是寫人,寫花就是寫時代。"美點尋蹤"到此,還沒有完結。文中還有結構之美,層次之美,比喻之美,擬人之美,用詞之美,寫句之美……4.品得奇就是角度豐富,視野開闊,見解高妙奇特。這是"品讀"的高層次境界。如對《醉翁亭記》中"若夫日出而林霏開……""至於負者歌於途……"兩個選段的欣賞:從表達作用看,前段承上,後段啟下。從內容組合看,前段主要寫景,景中有人;後段重在寫人,人中有景。從描寫筆法看,前段概括描寫山間景色,後段詳細描寫游宴場面。從行文布局看,前段寫山間朝暮和四季的景色,顯分述總收之法;後段寫滁人、賓客、太守的野遊,現層層遞進之狀。從氛圍表達看,前段給人以空寂的靜美,後段表現出歡愉的動美。從質感描繪看,前段顯"色",後段傳"聲"。從表現手法看,前段描寫景色,對比鮮明;後段描寫活動,烘托有力。從句式特點看,前段基本上是一句一景,後段則是一句一事。從情感表達看,前段寓情於景,後段在敘事中抒情。用影視知識來賞析,這兩段分別是一組快速閃過的空鏡頭和一個內容充沛的長鏡頭。用美術知識來賞析,這兩段分別是美麗的風景和生動的風習畫。用繪畫技法來賞析,這兩段分別運用了簡練的寫意之法和細緻的工筆之法。用美學知識來賞析,這兩段分別表現了"美中之樂"與"樂中之美"。用句法知識來賞析,這兩段驕散相間,文筆多姿,音調優美。。用音韻知識來賞析,兩段文字中"者……也"選用,往複贊詠,自然流暢,一唱三嘆。人們往往用"力透紙背"這個成語來形容書法遒勁有力,也往往用"力透紙背"這個成語來形容詩文立意深刻,造語精練。其實,語文教師的品讀功夫也應達到"力透紙背"的境界。如果能將詩文的技巧意蘊。美點妙要盡收眼底,那對課堂閱讀教學的重要作用還用說嗎?四、擴讀擴讀,要求一個"配"字,一個"補"字,它解決的,是為配合課文教學而找到課外美文、課文賞析材料或其他語言材料。擴讀,是為了增加課文閱讀容量、從課文內容出發"為課文找朋友"的閱法。它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教材閱讀,但卻與教材閱讀息息相關一沒有對課文的認真閱讀和深刻了解,就難以找到與課文相配讀的義章。所以,擴讀法對閱讀教學的直接的有顯性作用的閱讀。擴讀,實際上是教材閱讀中的一種板塊粘連式的藝術,就是從課內文章出發,從某種角度出發,進行擴展式閱讀,為課文找到擴讀、比讀、襯讀、助讀的其他文章;就是由此及彼,連類而及,找到主題上、題材上、寫法上、內容上、語言表達上具有相同相異特點的課外材料,在課堂或課外與課文聯在一起來讀,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擴大學生的學習視野,加深學生印象,讓學生在有規律的語言現象中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擴讀需要教師花費比較大的勞動,但同時也豐厚了教師自己的積累。這樣既可以為這"某一篇"課文找到充足的資料,又能讓我們對所選文章的選材角度、語言表達、情感流露、辭格運用等方面的獨到之處進行品評鑒賞。所以,用"粘連"的眼光,以相互映襯或相互補充為目的,由教者自己去為課文尋找能夠放在一起進行閱讀的文章,就是一種藝術化的教學工作。擴讀要有眼光。這是指教師要有較高的欣賞水平,能夠真正為課文找到文質兼美的適於教學的"朋友"。當課文的美麗的朋友出現時,課文教學的容量就被增大了,"課堂積累豐富"的目的也就不會是一句空話。所以,"擴讀"也是一種研究的方法,是一種搜集資料的方法,是一種綜合比較的方法。將這種方法用於研讀課文,會有一種特別的樂趣。而且,為課文找"朋友"也可以說是一種語文活動,也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做。不管怎麼說,對學生而言,這種活動應該是語文學習中的快樂。擴讀的角度豐富多姿,如:可以從渲染主題的角度進行擴讀。如教學《鄉愁詩兩首》,為了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我們可以進行擴讀,找到如下以"鄉愁"為主題的詩進行配讀:台灣詩人彭邦幀的《月之故鄉》:天上一個月亮/水裡一個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裡/水裡的月亮在天上低頭看水裡/抬頭看天上/看月亮/思故鄉/一個在水裡/一個在天上台灣詩人舒蘭的《鄉色酒》:三十年前/你從柳樹梢頭望我/我正年少/你圓/人也圓三十年後/我從椰樹梢頭望你/你是一杯鄉色酒/你滿/鄉愁也滿如果在課堂上進行這樣內容豐滿的聯讀,加上一定教學手段的運用,這樣的課一定很美,很動人。可以從辨析比較的角度進行擴讀。張曉風的《敬畏生命》與蒙田的《熱愛生命》編在一起,作為一"課"進行教學,但這樣不太好處理。如果換種思路,對課文進行擴讀,找到下面的材料,就可與《敬畏生命》放在一起進行教學:梧桐的悲哀在初春的暖風裡,滿天飄著毛茸茸的黃色的飛花,像天上落下了奇異的雪。這不是蒲公英,是梧桐的種籽一光禿禿的梧桐樹枝上那些小鈴鐺,在嚴寒中度過了冬天,此刻,它們在春風裡歡快地解體了,脫落了,變成了漫天的飛花。它們是數不清的小生命呵!它們在春風裡飛呵飄呵,像一隻只小蝴蝶,像一頂頂小降落傘,它們要找尋自己的土壤,它們要在大地的懷抱里生根、發芽,有朝一日也長成一片亭亭玉立的梧桐樹林,它們要用水靈靈的新綠覆蓋大地……然而在城裡,到處是冷冰冰的水泥地,它們終於都沒有找到自己的土壤,只是在街頭牆角無可奈何地積累成一堆堆一團團,心灰意懶地滾動著……它們本來應該變成森林的!(選自《黃河之水天上來》作者:趙麗宏)兩文都是寫飄飛的種子,都在寫生命的不計成本的投入,但張曉風的短文是在抒發敬畏、感動之情,而《梧桐的悲哀》之中則有深沉的感嘆,將此二者有機地放在一起進行賞析,進行感悟,教學將又是一番意味。可以從豐富教學內容的角度進行擴讀。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有對百草園的描寫,那曾是作者童年時代的樂園。現在怎麼樣了呢?由此擴讀開去,也許可以找到如下面這樣的閱讀材料:思,在百草園(節選)紹興的初春,乍暖還寒。踏著絢爛的晨光,走進了渴望已久的魯迅故居--百草園。儘管剛剛經受過肅殺的冰雪,百草園內卻依然一片蒼翠蔥籠。十來枝竹子扶疏搖曳,在初升的陽光下,灑出一片淡淡的影子;兩棵不太大的棕櫚伸開巴掌,彷彿要對尋蹤環顧的瞻仰者數數這裡的家珍;據說還是魯迅先生兒時摘桑椹吃的老桑樹,雖然枝幹上被風刀霜劍樓刻得瘢痂交錯,但仍顯得蒼勁傲然,生機勃勃。你看,枝條上冒出的嫩黃淡綠的芽苞,不正是譜寫春之歌的音符!園裡幾畦青蔥的菜田,一眼古樸的石井,頓使人感幽靜沉寂,卻又滿目生氣。看來,自然界的生物即使在冬天裡也不都是垂危的、死亡的,更多的卻是孕育,是萌生!儘管我來得不是時候,沒能聽到鳴蟬在樹葉里長吟,沒有看到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忽然從草間直竄向雲霄里去了的情景。可單是那一堵還是當年的短短的泥牆,就給我以無限的情趣。泥牆齊腰高,十來步長。牆腳邊長滿了各種各樣的野草,大概就是因為這裡的草才命名了這個因吧。現在大都枯黃萎謝,可在這些草葉邊、草根旁卻已透出星星點點青翠欲滴的草尖--這是生命的火苗在升騰,這是又一次對新的希望的追求。它們把綠色獻給大地,獻給人類,用一次又一次的死亡和新生給人們以奮鬥不懈的鼓舞。呵,先生寫得多好:他一生"吃下去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草呵,百草園的草呵,不正植被華夏,給進擊者以不盡的養料!我不由得彎下身去,摘一片草葉,含在舌尖上,而我的熾熱的愛和深沉的思緒卻落在草叢裡,落在這片土地上!(節選自《中學生閱讀》作者:劉紹棠)歷史的久遠的魯迅生活過的百草園現在成了人們遊玩、瞻仰的地方,成了人們憑弔先賢、抒發感受的地方。教師如果將這種擴讀所得介紹給自己的學生,他們也許就有穿越時光的隧道、看到歷史與現實碰撞的感覺,他們將對課文內容有更深一層的學習感受。可以從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角度去進行擴讀。如下面一則材料,既可以幫助教師理解課文《絕唱》,又可以在課堂上一定的時機內發給學生,作為學生對課文進行理解的助讀資料。《絕唱》的寫聲技巧《絕唱》的寫聲技巧,主要有兩個方面值得體味:一是正面描寫,二是側面烘托。先看描寫的方法:1.直接對聲音進行描寫。如"那抑揚頓挫,入耳動心""歌喉遽發,字字清脆,聲聲宛轉""每句七字,每段數十句,或緩或急,忽高忽低""他於那極高的地方,尚能迴環轉折;幾囀之後,又高一層,接連有三四疊,節節高起""從此以後,愈唱愈低,愈低愈細,那聲音漸漸的就聽不見了"等等,生動形象地描繪了聲音的音色之美、音質之美、音韻之美。2.用比喻對聲音進行描寫。如"如新鶯出谷,乳燕歸巢"句,用美麗的鳥鳴聲來表現歌聲的清脆動人;如"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句,用動態的形體來比喻聲音的高亢尖細與迴環曲折;如"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這一段,以雄奇景物的變化來比喻聲音不可思議的"險"與"奇";還如"像放那東洋煙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花,縱橫散亂"句,以絢麗多姿的色彩比喻聲音的複雜變化。如此眾多奇妙生動的比喻,將屬於聽覺上的聲音與人們熟悉的事物聯繫起來,讓人產生豐富美好的聯想,從而深味到歌唱聲的不同凡響。3.在比喻描寫中突出運用了"通感"的手法。如:"五臟六腑里,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句,從觸覺的角度寫聲音讓人無比的舒暢;如"像吃了人蔘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句,味覺的角度寫聲音給人的無比甘美;如"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句,從視覺的角度寫聲音給人的"餘音繞梁,三日不絕"之感。作者將聲音與人的各種感覺溝通起來,生動形象地表現了說書人的藝術技巧和藝術魅力。再看烘托的方法:1.用場景來烘託人物演唱技藝之高超。如寫"園子裡面已經坐的滿滿的了"那一部分,就用聽眾的爆滿來烘托那演唱的巨大魅力。2.用情景來烘託人物演唱技藝之高超。如"滿園子里便鴉雀無聲"句、"滿園子的人都屏氣凝神,不敢少動"句、"台下叫好之聲,轟然雷動"句等等,都用聽眾的表現烘託了那美妙的歌唱聲給人的出神入化的感受。3.用議論來烘託人物演唱技藝之高超。夢湘先生的大段議論和旁人"論得透闢極了"的感嘆,有力地表現了"聲音"的奪人心魄的藝術魅力力。(節選自《語文周報》作者:余有)這樣,出現在課堂教學上的是一種雙重的信息,從而增加了課文教學信息的密度。教師在這時候已經運用了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與重要的教學設計藝術--"美文助讀式"教學。有時甚至可以考慮從烘托課堂教學氣氛的角度去進行擴讀。如下面一則材料,是很難找到的氣勢磅礴的朗讀材料,如果將它作為教學《安塞腰鼓》時的補充朗讀材料,則更能激起學生心中的激情。軍歌(節選)音樂化了的軍旅詩,熔鑄進渾厚、清脆和剛猛,它能打碎板結的靈魂,傾注進風的呼嘯、雨的磅礴。它壯麗、威武,使一切纏綿都黯然失色。看吧,全體軍人整齊劃一地站在大操場上進行歌詠比賽。歌聲響起了,浩浩蕩蕩地瀰漫。二部、四部輪唱,這邊歌聲剛落那邊又響起,一浪接一浪,形成歌的潮水,歌的海洋。聽吧,男兵是低音鼓、中音貝司、渾厚的圓號;女兵是尖厲的長笛、拔高的小號,潑辣辣剝離而出;這些聲音從胸腔噴涌而出,如狂嘯的浪濤拍岸,如撼地的雪山轟鳴,唱得彩霞飛舞紅旗揚,唱得風吹樹葉嘩嘩響,唱得開花的年歲情思向藍天向大海暢遊,…··誰也不會忘記那樣的時刻,歌聲喚起了激情,它使人思緒疊起、賓士,心旌飄搖,簡直要衝破軀殼的樊籬。站在隊伍中,看著指揮員的手臂上下左右舞動,劃著歌聲的潮水,歌潮一浪接一浪向他涌去,他在奮力地劃,拼力地搖,驀然停止了又驟然而起,濺起浪花,沖騰起潮沫。拋舉、跌落、馳驟……啊,心的愉悅在擠撞中膨脹、壓縮、發酵、升騰、流淌,心靈每一個孔竅都被它灌滿了。那真是情感的極致、境界的極致、生命的極致!猶如書家的狂草、畫家的噴彩、詩人的長嘯!(節選自《解放軍報》)從文章的汪洋大海中找到課文的"朋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有時真有那麼一點兒"可遇不可求"的味道,所以擴讀同樣需要時間與毅力。雖然不是要說給篇篇課文都找到配讀的文章,但如果有一次你策划了配讀式教學,而且給課文找到了絕妙的搭檔,你也許會情不自禁地歡呼一聲:"啊!……"五、巧讀巧讀課文,就是別出心裁地讀課文。巧讀,往往是一種"自定義"閱讀,也就是說,巧讀所得出的結論都新奇有味且是自己的,沒有一點兒別人"說法"的影響。巧讀就是想起心思來讀,開動腦筋來讀,變換角度來讀,自己下定義、提觀點地讀--讀出自己獨到的發現,讀出自己有新意的見解。這樣的讀,表現出教師思維的創造性、敏捷性、深刻性,有利於發展教學機智,提高教學水平。巧讀,要求一個"活"字,要求一個"變"字,它解決"如何多角度地科學地利用"課文的問題。巧讀,就是要求我們放開眼光,開放思維,去巧妙地異乎尋常地鑽研理解課文。這種讀法一般地著眼於理解課文的思維靈活性,有利於教師形成自己的閱讀技巧;這種讀法要求更美地更奇地更趣地欣賞課文,有利於教師教學論文的產生。巧讀,發散以求活,變角以求新,探幽以求奇,創新以求異;巧讀,使一個教師聰慧,使一個教師善於發現。習慣於巧讀的教師,常常能讓教材披上美麗的新紗。一個教師如果能夠巧讀課文,就應該在別人已經品出味道的地方再品出更有味的東西,要在別人略有所悟的地方品出新意,更要在別人沒有想到要探究的地方提出別有新意的見解。如此便有教學設計中的"活水",如此便可以將課文中的"一瓢水"變為"一桶水"。所以我們要有巧讀課文的機智,要開動腦筋,巧讀課文。巧讀有很多很多的方法,有很多很多的角度。如:1.巧讀--對某種語言模式巧下定義。如對《故宮博物院》的巧讀。這是一篇典型的按空間順序進行說明的文章,條理性極好。但若要換一種說法,從說明的技法來看,我們也可以說它對文中不少重要的"景點"進行著分解說明--將其"分解"為若干個"區域",一處一處地進行說明。如對"宮城"進行"分解說明":紫禁城的城牆10米多高,有四座城門:南面午門,北面神武門,東西南東華門、西華門。/宮城裡長方形,佔地72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70多座、房屋9000多間,/城牆外是50多米寬的護城河。/城牆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瓏奇巧的角樓。如對三大殿的台基進行"分解說明:三座大殿矗立在7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台基有三層,每層的邊緣都用漢白玉欄杆圍繞著,上面刻著龍鳳流雲,/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1000多個圓雕鰲頭,嘴裡都有一個小圓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如對大殿進行"分解說明":大殿正中是一個約兩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著金漆雕龍寶座,背後是雕龍屏。/方台兩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龍金柱,每根大柱上盤繞著矯健的金龍。/仰望殿頂,中央藻井有一條巨大的雕金蟠龍。從龍口裡垂下一顆銀白色大圓珠,周圍環繞著六顆小珠,龍頭、寶珠正對著下面的寶座。/梁枋間彩畫絢麗,有雙龍戲珠、單龍翔舞,有行龍、升龍、降龍,多態多姿,龍身周圍還襯托著流雲火焰。如對廣場進行"分解說明":從保和殿出來,下了石級,是一片長方形小廣場,西起隆宗門,東到景運門。把紫禁城分為前後兩大部分。/廣場以南,主要建築是三大殿和東西兩側的文華殿、武英殿,叫"前朝"。/廣場北面乾清門以內叫"內廷",是皇帝和后妃們起居生活的地方,主要建築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和東六宮西六宮。可別小看了這個"分解說明"的說法,在閱讀教學上、在語言摹寫上,它比"空間順序"四個字更為有用。有了這個概念,學生對劃分段的層次會有更細膩的感覺,在說明建築物一類說明對象的時候,心中會有更明晰的框架。我們常說的"教學效率",是否就在其中了呢?2.巧讀--對課文進行多角度的巧妙創造。如對課文《卓越的科學家竺可幀》中的內容,可進行如下方面的創造式的"再表達"。①寫一句人物素描:·竺可楨,孜孜不倦地在氣象研究的領域裡跋涉的卓越科學家。②寫竺可幀墓志銘:·到他光輝的一生結束時,才同他心愛的科學研究分手。③寫竺可幀紀念詞:·細心地觀察,翔實地記錄,深入地研究,科學地著述,情系物候研究,將畢生精力奉獻給氣象科學。他的研究成果在今天以至今後,都會在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中長久地放出光彩。④找出課文中能作竺可楨"照片"簡介的句子:·這位面容清瘦、精神矍鑠的老人,就是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在野外細心地觀察物候。·竺可楨和他的隨身四寶。·1964年2月6日下午1點半鐘,竺可楨應邀來到中南海毛主席的住處,向毛主席彙報了自己研究的經過和結果。·1973年5月27日下午5時,周總理在人民大會堂西大廳會見美國科學家代表團,竺可楨也參加了。·70多歲的竺可楨,從我國古代大量的史書、方誌以及古人的日記、遊記、詩詞中尋覓古代氣候的線索,寫成了《中國近五千年來氣候變遷的初步研究》這部著作。·1974年2月6日,是竺可楨臨終的前一天,在病危時,他還不忘作科學研究的記錄,用顫動的手執筆,在床上寫下這天的天氣情況。⑤整理議論文的論據:·23年如一日,到北海公園觀察物候。(持之以恆,才能成功)·鋼筆式的溫度表磨壞了多少外衣口袋的蓋面。(滴水能穿石,鐵作能磨針)·70多歲還到野外考察;臨終前一天,還作氣候記錄。(執著的追求是成功的保證)·83歲高齡,取得科學上的新的成就。(科學探索無止境)·不是親自觀察所得,他還註明"局報"二字。(尊重事實,科學嚴謹)與其說這是"巧讀",還不如說這是一份別出心裁的教學方案,巧讀就是這樣與教學設計、與教學藝術緊密相連!3.巧讀--對課文的精華巧作積聚。如《安塞腰鼓》的巧讀--將它剪輯為一篇朗讀材料:《安塞腰鼓》朗誦材料(男領)看!--(女領)黃土高原上,爆出一場多麼壯闊、多麼豪放、多麼大烈的舞蹈哇!(眾合)好一個安塞腰鼓!(男女領)百十個斜背響聲的後生,如百十塊被強震不斷擊起的石頭,狂舞在你的面前。(男合)驟雨一樣,是急促的鼓點;(女合)旋風一樣,是飛揚的流蘇;(男合)亂蛙一樣,是蹦跳的腳步;(女合)火花一樣,是閃射的瞳仁;(眾合)斗虎一樣,是強健的風姿。(男領)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四野長著酸棗樹的山崖上,(眾合)只聽見隆隆,隆隆,隆隆。(女領)百十個腰鼓發出的沉重響聲,碰撞在遺落了一切冗雜的觀眾的心上,(眾合)也是隆隆,隆隆,隆隆。(女合)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舞姿都呼呼作響。(男合)每一個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幻。每一個舞姿都使人顫慄在濃烈的藝術享受中,使人嘆為觀止。(眾合)好一個安塞腰鼓!(男女領)容不得束縛,容不得羈絆,容不得閉塞。是掙脫了、衝破了、撞開了的那麼一股勁!(眾合)它使你從來沒有如此鮮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躍和強盛。那消化著紅豆角角老南瓜的軀體,居然可以釋放出那麼奇偉磅礴的能量!(男女領)好一個黃土高原!(眾四步輪讀)好一個安塞腰鼓!這份材料在我的示範教學中收到了奇效,這時的巧讀已經真正地與教學設計藝術融為一體了。4.巧讀--對課文的特點巧作概括。如我們可以對很多課文的寫法進行"一句話概括"。①《白楊禮讚》--主題句反覆。②《核舟記》--寫左必寫右。③《狼》--寫人必寫狼。④《口技》--寫正面必寫側面。⑤《醉翁亭記》--鏡頭剪輯構思法。⑥《春》--畫面展現構思法。⑦《聽潮》--樂章承接構思法。⑧《驛路梨花》--場景變換構思法。⑨《我的叔叔于勒》--懸念層疊構思法。⑩《愛蓮說》--音美,形美,意美。⑾《死海不死》--懸一筆,插一筆,補一筆。⑿《捕蛇者說》一一60年的存與亡,逼租時的安與危,平居時的憂與樂。這種"巧讀"有時真有"一語中的"的妙處,然而得來卻要下很大的功夫。所以,如果再讓我們說一說"巧讀"的話,那就是作為一個教師,要想方設法將課文中最有訓練價值的內容提煉出來,還要想方設法將提煉出來的這些內容用最有效的方法讓學生進行習得。讓學生在短短的時間中學到豐富的語言內容,這就是語文教師的教學藝術。六、助讀助讀,就是利用資料來讀書,這是一種閱讀理解教材的重要方法,也是一種治學方法。助讀,要求一個"勤"字。它解決的是教師見多識廣的問題,教師科學地進行學習的問題,教師知識更新的源頭活水的問題。教材閱讀中的"助讀法",指的是利用中學語文書籍、專業報刊、光碟上的精美資料來幫助我們閱讀理解課文的一種方法。這是一種向別人"借腦袋""借智慧"的有效閱讀方法。我們既能藉此高效、深刻地理解課文,又能受到教學論文寫作方面的熏陶,還能積累課文教學的詳細資料。相比而言,最為活潑有力的助讀資料是中學語文專業報刊,因為它們每"月"都是新的,是教學新信息永遠生動的源頭活水。助讀法其實只是一種基本的學習方法,是一種高雅的學習習慣。如果我們都像初中語文學習一樣,真正掌握教學大綱中所要求掌握的學會瀏覽、檢索、摘錄、製作卡片、做讀書筆記等方法,我們恐怕都是知識積澱豐富的學者。助讀的秘訣在於--對你手中的書籍、報刊進行深加工與精加工--做讀書筆記和做目錄索引卡片,也可使用複印和掃描的手段。"助讀法"的操作過程是:第一,在閱讀手頭的語文書籍、報刊時,注意作好有關課文的資料目錄索引;第二,在需要的時候,利用這些目錄索引找到有關課文的論文資料;第三,有選擇地閱讀論文資料,看別人是如何理解某篇課文的;第四,擇其最精美、對教學最有用的材料作一些讀書筆記。下面以課文《春》為例,看如何積累能夠幫助我們閱讀《春》的資料。1.做課文賞析筆記①《春》的語音美 本課課文是體現語音音樂美的典範之作。開頭以反覆句"盼望著"啟始,而後長短錯落,平仄自然變化,音調抑揚有致,節奏舒緩自如。一串排比句和"了"字的運用,不僅增強了語言的韻味和節奏感,而且也將作者盼來春天的喜悅之情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文中運用了大量疊字,全文630多字,疊字詞共約20個,40餘字。課文還大量運用輕聲、兒化以及齊齒呼、合口呼、撮口呼的字,輕柔優美,有如縷縷春風。文中句式以短句為主,全文80多句,最短的兩個字,七個字以下的句子有60句左右。短句簡練,節奏輕快活潑,適合描摹春天的旋律。(摘自中國人民大學《中學語文教學》1994年第11期第41頁)②《春》中的節令縱線 首段,形象畢肖地展現大寒之後,立春將至的情景,盼春之狀現於章首。二段,寫萬物。繪立春、雨水之間的時令景色,迎春之意躍然紙上。三段,贊草。寫雨水、驚蟄時剛萌發的小草,游春之悅溢於言表。四段,詠花。春分時節,鬧春之樂力透紙背。五段,賦風。是清明前後播種、育秧時田間的恬靜景象。六、七段,頌雨。典型地寫出穀雨、立夏間的暮春景象,惜春之情,洋溢於卷間。尾段,頌春。(摘自《語文教學與研究》1987年第1期第14頁)③對《春》的與眾不同的分析 課文主體部分分自然現象(第三至六段)和社會景象(七段)兩部分。自然春景為主,社會春景為次,其間用"天上風箏""地上孩子"過渡。自然春景又分自然景物與自然氣象兩部分,自然景物選春草、春花兩個典型景色。草萌於早春,花開放於盛春,故先草後花。自然氣象選春風、春雨兩個典型現象,按習慣先風后雨。春草一段,前半寫草的本體,先個體後成片,後半寫草的誘人可愛,先寫人的活動,再寫人的感覺、感受。春花一段,其結構模式是典型的分區描寫。上區所見是花種多樣,花勢繁茂,花色斑斕,花味甜蜜的果花景象,中區寫戀花的蜂蝶,下區寫地面上的各種草花。春風一段,用觸、嗅、聽三個感覺器官的感受寫出了春風帶給人的愜意感。春雨一段,從"在鄉下"可知,其前寫的是城鎮的雨景,其後則寫了鄉間的雨景。從"傍晚時候"可知,其前寫的是城鎮白天的雨景,其後寫的是城鎮夜晚的雨景。白天雨景中,寫了空中、屋頂、樹葉、小草四個層次。鄉間雨景中,寫了兩個層次。迎春圖一段,明顯地分為人的活動和人的心理兩個部分,一外一內,一實一虛。(摘自中國人民大學《中學語文教學》1986年第9期第12頁)2.做課文教例筆記設計一:(於漪)①理解課文層次:盼春-繪春-頌春。②讀析"盼春"部分中作者的心情。③讀析"春草圖"四個句子的描寫內容。④"春花圖"五個描寫句各用了什麼藝術手法,產生了怎樣的藝術效果。⑤作者藉助哪些事物把春風的特點具體而形象地表現出來。⑥"春雨圖"中的正面、側面描寫。⑦寫春天裡的人,抓住了哪幾個方面的特點。⑧"頌春"部分歌頌了春天的哪幾個特點。設計二:(王曼筠)①學生自讀課文。歸納課文提綱。②表情朗讀。③討論:作者用了哪些優美、貼切的詞、句、比喻來描寫不同的景物,你最喜歡哪些?④討論:你認為草、花、風、雨這四段哪段最難寫?(風最難寫)⑤重點分析"春風"段:a.特有的性格;b.特有的氣味;c.特有的音響;d.大自然特有的和煦。⑥借鑒此法,集體口頭創作小作文《春風》。設計三:(王松泉)①讀析第一自然段:春回大地--(這是寫時)②讀析二至六段:春色明麗--(這是寫景)春草:特徵、範圍、情態(教師詳講)春雨:本身特徵、雨景特徵(教師詳講)春花:多、美、甜、鬧、廣(學生分析練習)春風:情態、氣味、聲音(學生分析練習)③讀析第七自然段:春早人勤--(這是寫人)④讀析第八至十段:春意催人--(這是寫意)設計四:(王聚元)①誦讀,理清結構。領會感情。②用"同義替換"法指導學生品味、咀嚼課文的語言。a.掉換詞語。如將"小草偷偷地從土裡鑽出來"改為"小草一下子從土裡鑽出來"。b.增刪詞語。如將"舒活舒活筋骨"句改為"舒活筋骨,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事去"。c.改變語序。如將"野花遍地是"句改為"遍地的各種各樣的有名字沒名字的野花,散在草叢裡像眼睛,像星星"。d.改用平實說法。如將"不錯的"句改為"不錯的,春風是十分柔和的"。③誦讀。領會文中語言文字的精妙。[評析]以上四例設計,大多出自名家筆下。從對教材的處理角度看,設計一與設計二相近,都是抓"五幅圖"的講析。設計三從寫時、寫景、寫人、寫意的角度講析課文。設計四則專從語言分析方面著手。從教法設計來看,設計一是語文講析課中的"工筆描繪法",析得精,講得細,品得深。設計二線條較粗,使用了"選點突破法",重在講析一個精段。設計三的線條也比較細膩,使用了"講析法"和"點撥法"。設計四則設置一條教學線索來帶動教學內容,主要用了"比較法"。每一個教學設計都注意突出了朗誦、背誦。從教師作用看,設計一突出精美的講析,設計二突出課堂調控與組織,設計三突出講讀示範,設計四則突出練習設計與引導。從學生的活動看,設計一重在聽、品、感受;設計二重在品、想、說;設計三重在聽、品、析;設計四重在比、品、練。誦讀穿插於其中。美文《春》,引出了多少精美實用的教學設計!(摘自武漢出版社《中學語文教例品評100篇》)3.做課文資料目錄卡片(從部分刊物中精選)(1)《春》教學設計(《中學語文》1980年第2期第23頁)(2)這才是真正的語文課(《中學語文教學》1981年第3期第11頁)(3)《春》句群和句群分析(《中學語文教學》1984年第1期)(4)多層次自學輔導法教《春》(《中學語文》1985年第10期第26頁)(5)《春》精講導讀(《語文教學通訊》1985年第7期)(6)《春》的同義詞替換教學(《語文教學之友》1986年第8期第7頁)(7)重探《春》的結構藝術(《中學語文教學》〈複印〉1986年第9期第8頁)(8)《春》修辭格綜合運用分析(《教學月刊》1986年第9期第12頁)(9)《春》教學構想(《語文學習》1987年第7期第7頁)(10)教《春》的一波三折(《語文學習》1990年第9期第16頁)(11)四篇寫景文比較賞析(《中學語文教學》1992年第3期第29頁)(12)二錢教《春》的比較(《中學語文教學》〈複印〉1993年第9期第52頁)(13)《春》語感訓練一例(《中學語文》1995年第7期第9頁)(14)《春》教學藝術鏡頭(《語文學習》1995年第7期第26頁)(15)《春》引進繪畫教學一例(《中學語文教學》1995年第7期第26頁)(16)《春》教學卡片(《中學語文教學》1995年第7第33頁)(17)朗讀為主,講練結合(《中學語文》1996年第7期第30頁)(18)在美的熏陶中教學(《中學語文教學》〈複印〉1996年第7期第56頁)(19)錢夢龍《春》教學簡錄(《中學語文教學》〈複印〉1996年第9期第46頁)(20)《春》教學設計(《中學語文園地》1997年第7期第16頁)(21)《春》教學重難點(《語文教學通訊》1998年第11期第43頁)(22)《春》教學設計(《中學語文教學》1998年第7期第15頁)(23)《春》教學中的四個優化(《語文教學與研究》1999年第10期第62頁)(24)《春》與《故都的秋》的對比賞析(《中學語文》1999年第9期第19頁)(25)《春》教學介紹(《中學語文教學》1999年第6期第25頁)(26)《春》教學實錄(《中學語文教學參考》1999年第8期第32頁)(27)《春》教學設計(《語文教學通訊》2000年第18期第17頁)(28)《春》教案(《中學語文》2000年第7期第25頁)除此以外,還有"課文背景資料""課文釋疑資料""課文評析資料""課文練習資料"等等,都應該做些筆記。嚴格地說,優秀的教師都應該像這樣積累助讀資料,對每一篇課文,都應該建立課文資料的目錄索引卡片。請看,這樣的課文助讀資料該有多大的威力。人家的聰明、人家的殫精竭慮,都在為你理解課文出力,都在為你的教學設計出謀劃策,都在為你撰寫教學論文提供借鑒。有人說世界上沒有一勞永逸的事,但類似於"課文資料目錄卡片"這樣的資料,是做一次便可以永遠重複使用的,這正如一句歌詞所說:"你走進我的視野,從此不再陌生。"教材閱讀作為一種技能,作為一種藝術,其角度、其方法、其視點還有很多很多。比如說質疑式的閱讀、考證式的閱讀、評點式的閱讀等等。可以說,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閱讀理解課文的習慣、方法與技巧。總的來說,我們可以用8個字來概括教材閱讀的總的方法,那就是"上下求索、左右勾聯",這8個字所表現的讀得深、聯得寬的境界,才是對教學、對教師最有益的閱讀境界。教材處理的藝術什麼是教材處理,簡言之,教材處理就是"教什麼""選什麼教""教什麼最好"。所以教材處理的藝術就是科學地、動態地。機智地組織教學內容的藝術,就是提煉與組合的教學藝術。語文教師實施教學、進行教學設計的必備素質之一是教材處理的藝術。教材處理是一門藝術.是一門技藝,是一門科學。教材處理研究從總體看有:①平實性處理與藝術性的處理;②單篇教學與多篇教學的處理;③教讀課文與自讀課文的處理;④不同文體教材的處理;⑤長文與短文、難文與易文的處理等。從單篇看有:①全篇課文的整體式處理;②知識內容的線條式處理;③精美之處的板塊式處理;④突現目標的要點式處理等。從多篇看有:①比較式處理;②取捨式處理;③聯讀式處理;④交融式處理等。教材處理是語文教師的基礎功力。一般來講,我們在這方面應該有這樣一些基本素養:第一,能根據教材的篇章特色,確定對教材的處理;第二,能根據教材的文體特色,確定對教材的處理;第三,能根據教材的內容特色,確定對教材的處理;第四,能根據教材在全冊或單元中的"地位",確定對教材的處理。教材處理的基本原則就是要簡化教學頭緒,優化教學內容。這一點,試用修訂本初中語文教學大綱作了明確的要求:"語文教學中,要加強綜合,簡化頭緒,突出重點,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意之間的聯繫。"新的課程標準(試驗本)在這方面又升華了一步,直接對教材編寫提出了要求;"教材內容的安排應避免繁瑣化,簡化頭緒,突出重點,加強整合,注重情感態度、知識能力之間的聯繫,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本章將從課文整體閱讀教學的角度例說如下教材處理的藝術:一、整體處理;二、長文短教;三、難文淺教;四、短文細教;五、淺文趣教;六、美文美教;七、一課多篇;八、提煉組合。一、整體處理這裡所說的"整體處理",指的是單篇課文的整體閱讀教學。在閱讀教學方面,這是人們談得非常多的問題。然而到底什麼是課文的整體閱讀教學,卻極少有人給予界定。人們經常用否定的眼光來批評對課文的肢解式處理,批評對課文零打碎敲式的教學,人們卻很少從正面、從肯定的角度、從"立論"的角度,來研究課文的整體閱讀教學。所以,所謂課文的整體閱讀教學,在我們的視野里至今都還只是模糊的影子。其實,教材處理的最為重要的要求,就是對課文進行整體閱讀教學。這一點,初中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本)說得十分明確,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讓學生能夠"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的態度、觀點、感情,理解課文的內容和思路,領會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對課文的內容、語言和寫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問"。新的課程標準(試驗本)也強調指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教材在這方面的要求體現得更加細膩,不斷地要求我們從整體的角度處理課文,進行整體閱讀教學。如初中第一冊的《說明》對六個單元的學習重點是這樣表述的:宇斟句酌,細心研讀;整體領悟,深入局部;揣摩語言,仔細探究;發揮想像、潛心感悟;讀讀背背,了解大意;讀讀背背,了解大意。又如第二冊的《說明》對六個單元的學習重點是這樣表述的:感知全文,提煉主旨;理清思路,把握文意;理解內容,概括要點;整體感悟,發表見解;讀讀背背,了解大意;讀讀背背,了解大意。我們不難看出,其中的"整體"佔了多大的分量!那麼,到底什麼是對課文的整體處理呢?到底什麼是課文的整體閱讀教學呢?簡言之,不對課文進行肢解式的教學就是整體閱讀教學。復言之,運用朗讀、提問、討論、概括、複述、品評、賞析、改寫等方法或手段,將學生深深地帶進全篇課文之中,讓他們從頭至尾地閱讀課文,反覆認真地咀嚼課文,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的教學,就是課文的整體閱讀教學。再言之,課文整體閱讀教學的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確定地解決課文一至幾個方面的關鍵問題,這一至幾個關鍵的教學問題,既能帶動對全篇文章的閱讀理解,又能帶動學生生動活潑的閱讀活動。在解決這一至幾個關鍵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思維的觸角深入到課文的每一個角落之中。舉例言之,教學《哨子》,不用零碎分析的方法而用整體閱讀的方法進行教學,可對課文進行這樣的處理--突出"哨子"一詞,教學過程以"哨子"為線索,一步步一層層地向前推進,從課文整體的角度達到對如下內容的理解:1"哨子"一線串珠。課文以"哨子"為線,貫穿全篇,作者列舉豐富多彩而又飽含哲理的"哨子"現象,使論點的闡發散而有序,絲絲入扣、2."哨子"妙喻生輝。第四段至第九段依次用"哨聲"比喻權勢、名望、財產、玩樂、虛榮、依從父母之命或貪求榮華富貴,第十段又用"哨子"比喻對其價值作出錯誤估價的事物,歸結全篇並提出中心論點。這樣既使抽象的說理變得形象通俗,饒有趣味,又能給人以深刻啟示,令人警醒。3"哨子"虛實相映。作者開篇敘述有關"哨子"的一段親身經歷,然後由實而虛,以物喻理,虛實相映,行文搖曳而富有韻致。4"哨子"的寫法同中有異。課文主體部分連續用六個自然段舉出事例,充分說明"哨子"現象之普遍,從而有力地突出了論點的啟示和警戒意義。六個段的寫法大致相同而又同中有異,使課文的語言體現出生動活潑的表達特點。像《哨子》這樣用一個或幾個關鍵問題來帶動全篇文章閱讀的整體教學,是符合當前教學改革要求、適於廣大語文教師運用的一種科學的教材處理方式。從教學過程看,它以其完整性而大大優於肢解課文、架空分析、教師獨佔講台的課堂教學;從教材處理看,它的角度小巧靈活,不像"單元教學"那樣令許多教師望而卻步,因而有著重要的教改意義。在日常教學中,我們可以從如下的角度對教材進行處理,從而實現單篇課文的整體閱讀教學。1.就課文內容提出疑問,讓同學們在自由地探求、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對課文內容進行整體的感知與理解。2.用設置懸念的方式,既激發同學們探求的興趣,又讓同學們在解決懸念之中對課文進行深入的理解。3.就課文某個方面的內容,用規定的句式組織學生進行理解性的說話活動,在眾說紛紜之中完成對課文的感知與理解。4.要求對課文進行"概括",進行"撮要",進行"知識板塊集聚",用這樣的方法將學生引入課文,理解課文內容。5.用讀一文寫一文、讀一文寫幾文的手段,牽動學生的思緒,讓他們的眼光在課文中逡巡,通過對課文內容的"再表達"達到對課文的整體理解。6.用多角度整體賞析的方法,將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引入課文,在欣賞課文不同角度的美點之中,對課文進行多角度的整體理解。7.運用不同的調動手段,安排層次不同的教學問題,在逐層深入之中讓學生整體感知課文,整體理解課文,整體賞析課文。8.用"探求""發現"作為教學要求,用組織學生進行獨立學習、合作學習作為手段,在探尋、交流、討論中整體理解課文。下面幾個教學例證從不同的角度突現了對課文的整體處理,讓我們感覺到這樣的教學設計之中完全沒有條分縷析、碎問碎答的痕迹,它們將整體閱讀教學的面目比較清晰地展現在我們的面前。例一:《死海不死》--就課文內容設置一個教學懸念。1.同學們自讀課文。2.教師設置教學懸念:同學們,《死海不死》布局謀篇的主要特色,是圍繞說明的對象懸一筆、插一筆、補一筆。你們讀讀課文,看是不是這樣。3.同學們進行課中活動,再讀課文,圈點勾畫,交流討論。4.同學們懂得:課文開頭極像記敘文的"倒敘",此為"懸一筆";課文中間插入古老的神話傳說,這是"插一筆";課文結尾補充說明死海的未來,這是"補一筆"。懸一筆,可抓住讀者的好奇心;插一筆,能增加說明的趣味性;補一筆,則足以引起人們對死海未來的關注。5.教師點撥,同學們進一步懂得,課文中真正的說明內容只有兩處,精讀這兩處之後,再來反觀作者的這懸一筆、插一筆、補一筆,其構思技巧令人回味。至此,同學們對課文的整體理解便迅速、便捷、準確地完成了。例二:《狼》--運用不同的調動手段,安排層次不同的教學問題。教學板塊:賽讀 賽問 賽講l.讀文比賽。(1分鐘左右)①5分鐘自由朗讀,教師提出層次不同的朗讀要求。②5分鐘競讀比賽。或分組賽,或對手賽,要求讀出情景,讀出敘、議的層次。2.質疑比賽。(1分鐘左右)①3分鐘質疑問難準備。②3分鐘質疑問難比賽。③教師釋疑解難,並安排一定的課中練習。3.講故事比賽。(20分鐘左右)①請同學們展開聯想和想像,將課文內容"變"為一篇白話故事。②同學們自讀自講。③分小小組講故事。④選手競講。⑤優勝者演講。4.教師評說。在這樣的教學中,串講不復存在,繁瑣的提問銷聲匿跡,賽讀、賽問、賽講三個教學環節與整體感知課文、整體理解課文緊密相聯。例三:《滿井遊記》--對課文進行美點賞析。1.聽讀課文。2.朗讀課文。3.譯讀課文。4.教師:這篇課文充滿了"美",請同學們就課文內容從課文中找出實例,用課文"美在……"這樣的句式說話。要求每人都說,至少要說一句話。5.同學們讀課文,寫"話",進行"美點賞析"式說話。6.綜合同學們的"說話"內容,小結如下:課文的寫景之美:寫了春水之美,是"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寫了春山之美,山巒的積雪被晴日所化,青蔥的山色如同經過洗拭一般,顯得格外鮮妍明媚,好像剛洗過臉的美人正在梳掠她的髮髻;寫了春柳之美,還寫了麥苗之美。它們構成了一幅北國郊原的早春風光圖,令人目不暇接,心曠神怡。課文的寫人之美:作者寫了遊人的幾種情態:飲泉水煮茶的人,顯得清雅而悠閑;邊喝酒邊唱歌的人,顯得豪爽而痛快;穿著艷麗服裝的女子,顯得從容而舒適。這各得其樂的種種情態,無疑是一幅郊原春遊圖。遊人們既領略最早的春光,又給余寒初退、大地春回的景色增添了不少的生氣和暖意。課文的寫物之美:曝沙,寫鳥的安閑恬靜;呷浪,寫魚的自由天真。作者通過鳥魚一靜一動的情態,概括了大自然一切生物在春光中的"悠然自得"之感。作者甚至發現和感受到在鳥的羽毛和魚的鱗鰭之間,都洋溢著一股喜氣。課文的寫情之美:作者的情,表現在出遊之際。來到野外,看到堤岸兩旁高高的柳樹,聞到滋潤的泥土的芳香,他快樂的心情就像脫籠之鳥一樣,飛向那遼闊的春天原野。作者的情,還表現在寫景寫人寫物之中,表現在他遊玩之後的美好感受中--春在郊田之外,而居住在城裡的人還不知道。辜負春光,豈不可惜!表達了嚮往大自然的美好。至此,同學們完成了對課文的多角度的整體理解。從上述教學設計可見,整體閱讀教學的突出特點是想方設法把學生從整體的角度引入課文,這就決定了課堂教學結構的極大改變--學生佔有的時間大大增加,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得到很好的培養,學生的朗讀、思考、討論、交流等活動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主流,課堂教學的過程也就必然顯得生動活躍。教材處理的藝術——長文短教所謂"長文",就是篇幅長、文字多的課文。一般來講,在初中學段的語文教學中,現代課文在2000字以上、文言文課文在500字以上的,就可以視作長文。長文在教材中的比例佔30%左右,如初中語文第一冊30課中,就有《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等9篇長文,第二冊中,有《提醒幸福》等10篇長文,第三冊中,有《阿長與〈山海經〉》等8篇長文。長文有著信息量大的優點,但同時也有佔用課時多、容易引起學生厭倦、信息繁冗、教學上難以處理等等弱勢。所以,研究長文短教,在提高教學效率上就有比較重要的意義。不僅如此,由於長文短教需要研究教師如何巧讀課文,如何精選課文內容,如何組合教學內容,如何做到精練、高效、有用,所以它具有教材處理研究的普遍意義,對它的成功探索,將影響所有文章的教學處理。由這一點看,研究長文短教,對於大多數課文來講,就顯得更有意義。長文短教,從教材的類型看,可分為教讀式處理與自讀式處理,教讀式處理比較精細,自讀式處理比較粗放,所以我們一般應研究對長文如何教得精一點;從教學手法看,可分為平實性處理與藝術性處理,平實性處理比較平淡,藝術性處理比較生動,所以我們一般應研究如何教得生動一點。但無論怎樣處理,無論運用什麼手法,長文短教都重在一個"短"字,這個"短"字,又主要表現在"點"上。也就是說,長文短教的主要技巧在"選點"。明確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從如下很多很多的角度進行教材處理:1.緊扣課文教學要求,以完成一兩個教學重點為目的進行短教。2.根據課文內容,以講清講透一兩個難點為目的進行短教。3.分析豎式結構課文的脈絡與布局,以突破課文的主要部分為目的進行短教。4.分析橫式結構課文的寫作特點,以"點面結合、以點帶面"為目的進行短教。5.理解課文的語言特點,以落實一個"語言教學"的板塊為目的進行短教。6.以增長知識、培養能力為目的,以突出課文中一個"知識的集合"為目的進行短教。7.以加強學生的實踐活動為目的,對課文進行創造性改編或創造性複述。8.以訓練某種閱讀技能為主,選取課文中最有訓練價值的內容進行短教。下面請看筆者在"選點"上對課文進行藝術性處理的兩個操作實例。1.突出一個"語言訓練點"突出一個"語言訓練點",就是從課文的語文實際出發,從小處著眼,從語言表達的方式著眼,在課文中尋找、發現、提煉出語言表達的某個方面的技巧來進行教學。如或從詞語表達,或從句式運用,或從段落寫作,或從人物塑造,或從景物描寫……的角度,積聚一個閃亮的語言學習與運用的"點",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有的放矢的突破,教給學生一點有用的知識。如《羚羊木雕》的語言學用課--千姿百態表示"說":教學步驟一:朗讀課文。教學步驟二:整體理解課文內容。教學步驟三:利用課文特點,教給一點似乎看不起眼而又實實在在的知識--怎樣把對話描寫中的"說"這個"內容"寫好。師生進行了如下內容的品讀。1."說"這個詞是常常有的。如:奶奶突然說:"算了吧,這樣多不好。"2.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有時省略表示"說"的字詞。如:"您已經給我了。""是的,這是爸爸給你的,可並沒有允許你拿去送人啊!"3.對話中有時用其他的"說"。如:"那隻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不!"我哭著喊了起來。4.在"說"字之前加上"態度"的修飾。如:"你現在就去把它要回來!"媽媽堅定地說,"那麼貴重的東西怎麼能隨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我要把褲子換過來。她卻滿不在乎地說:"算了吧,反正我已經站了一個鐘頭,要是再換過來,你還得站兩個鐘頭……"5.用"神情"表示"說"或在"說"字之前加上"神情"。如:"要說實話……是不是拿出去賣啦?"媽媽變得十分嚴厲。"爸爸不是給我了么?"我小聲地說。6.帶動作地"說"或以動作表示"說"。如:媽媽站起來,一邊遞過糖盒一邊說:"你不知道那是多麼名貴的木雕!""送給誰了?告訴我。"媽媽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教學步驟四:濃縮課文內容,進行怎樣把"說"寫好的深入理解式的練習--根據下面的對話,在橫線上填入適當的內容:"那隻羚羊哪兒去啦?"媽媽突然問我。"爸爸不是說給我了么?"我小聲地說。"我知道給你了,可是現在它在哪兒?"媽媽的目光緊緊地盯著我。"我把它收起來了。""放在哪兒了?拿來我看看。"媽媽好像看出我在撒謊。"要說實話……是不是拿出去賣啦?"媽媽變得十分嚴厲。"沒有賣……我送人了。"我覺得自己的聲音有些發抖。"送給誰了?告訴我。"媽媽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送給萬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你現在就去把它要回來!"媽媽堅定地說,"那麼貴重的東西怎麼能隨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不!"我哭著喊了起來。教學步驟五:運用所說的"千姿百態表示"說""的知識,就下面的"場景"進行說話片段練習:下午放學了,我很晚才回家,媽媽在村口等著我……這種教學是藝術的,然而又是樸實的,從深處看,這也是一種研究性學習,教師教給學生的,固然是一種知識,一種語言表達的模式,但同時也是一把鑰匙,教師所開啟的不僅僅只是"千姿百態表示"說""這把鎖,他還會讓學生想到千姿百態表示"喜",千姿百態表示"怒",千姿百態表示"哀",千姿百態表示"樂"……2.交給一把"解讀的鑰匙"或從模式分析的角度,或從內容點評的角度,或從方法式閱讀的角度,讓學生習得並實踐一種閱讀的方法,達到以少勝多、以簡馭繁、長文短教的目的。如《秋魂》的讀法指導課。教材分析:這篇課文中的七篇"短文",其構思規律表現在:每篇"短文"的思路、順序都是由此及彼--先寫"物",再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由物及情;幾乎所有的"短文"都是借物寫人,都是為了表現人,表現人的成長、表現人的品格、表現人的追求、表現對人生的理解。因此,對這篇課文的教學,可以以點帶面,長文短教,簡化教學頭緒從達到教師精要點撥、學生活動充分的教學目的。教學片段:1.老師:所以,我們應該理解的一種寫法就是:三層式結構,詠物抒情、托物寄意的寫法。2.老師:所謂"三層式結構",就是"引出事物一描敘事物一托物寄意"。例如課文短文《飛魚》:在甲板上,我看見一條死去的飛魚。(這是"引出事物")它曾經像海燕一樣驕傲地在海面上飛翔。它曾經讓海里所有的魚兒投來羨慕的目光。然而它死了,它在甲板上被晒成了魚乾。(以上是"描敘事物")哦,千萬不要離開你生活的土壤。(這是"托物寄寓")又如課外短文《海上的航標燈》:你見過航標燈嗎?(這是"引出事物")海上的航標燈,很謙遜地站在最遠的地方。第一個迎接兇險的風浪。海上的航標燈,永遠沉默地埋頭工作,日夜不停地指示方向。天色愈黑,航標燈愈亮。(以上是"描敘事物")要是誰能像航標燈,他將會有一顆不滅的心。(這是"托物寄意")3.老師板書:引出事物)三層式結構描敘事物這是一把閱讀理解此類文章的鑰匙托物寄意4.現在請同學們讀《秋魂》的第一節《秋實》,根據老師的講析理解課文在寫法上的特點。5.同學們朗讀並用旁批的形式對課文進行評點:秋天了,成熟的果實卻低下了頭,它不是在孤芳自賞,也不是在自我陶醉,更不是在哀泣自己將跌落枝頭。它是在想:我是怎樣成熟的呢?(這是"引出事物")不是風,我怕早已霉爛了;不是雨,我怕早已乾癟了;不是光,我怕早已蒼白了;不是熱,我怕早已憔悴了。(以上是"描敘事物")世界上有不經過風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實嗎?世界上有不經過光射日晒而成熟的果實嗎?(這兩句是"托物寄意")6.全班同學進行理解性朗讀:①女同學讀第一段,男同學進行"三層次"評點。②男同學讀第二段,女同學進行"三層次"評點。③同學們齊讀第六段,一位同學進行"三層次"評點。舉一反三,點示規律,交給"鑰匙",以點帶面,朗讀加上評點,只用了大約18分鐘的時間,學生便將這七篇短文的內容及結構特點理解清楚。這就是科學地處理教材、進行長文短教的藝術魅力。教材處理的藝術——難文淺教所謂"難文",有時是篇幅長、文字多的現代文,有時是用語生僻、意思深奧的文言文,有時是內容艱深的短課文;有時是看似優美而連教師都似霧裡看花的散文,有時是平白如話而寓意難以琢磨的小說。總之,難以在規定的課時中上完的或者難以讓一定年齡層次的學生理解的課文,就是閱讀教學中的"難文"。語文教材出現語言文字或內容艱深的課文是正常狀況。一是教材中需要有表現一定難度層次的課文,以表現一定的教學標高或實現一定的教學要求,如初中語文第三冊中的《阿長與〈山海經〉》就是;二是教材的編者在認為容易理解容易教學的情況下將難以理解難以教學的課文選編進了教材,如2000年版初中語文第一冊中的《歲月,在黃土地上流過》就是。一般來講,在初中學段的各冊語文教材中,有一定教學難度的課文比例大約在15%左右。關於"難文"的教學處理,值得我們研究與探討。有時,難文需要"硬教",因為課文中的那些"難點"不容迴避;但大多數情況下,對難文應該也必須想出一些較好的方法來進行淺教,來進行有一定教學效果、一定教學情趣和教學氛圍的淺教。如:1.用"巧借東風"的辦法,從"預習提示"或從"自讀提示"中選中一兩個教學問題進行教學。2.用"末位保留"的方法,解決課後練習中最為簡單的一兩個問題,以帶動或完成對課文的教學。3.用"打擦邊球"的戰術,從教學內容中引申出一兩個點並由課內轉移到課外--使教學內容既在課文之中,又在課文之外。4.用"選點突破"的策略,教學課文中或最好的一點,或最美的一點,或最易的一點,或最實在的一點,或最有用的一點。5.用"變講為讀"的手段,讓學生在朗讀之中對課文內容有一些感知,有一些感受,有一些感悟。6.用"逐層深入"的策略,有目的有步驟地分幾步解決一個問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越過難關。7.用"巧妙剪裁"的思路,對難文中的某些內容進行組編、進行組合,從而淡化難點,越過難點。8.用"生動講析"的方法,充分展示教師的主導地位,對課文的難處進行生動的、形象的、細膩的分析與講解。必須指出的是,淺教不是馬馬虎虎地教,不是如過眼煙雲般地教,而仍然是扎紮實實地教,是讓學生真正有收穫地教,如果教師不頗費心思地教或者要學生自由瀏覽式地"教",那就失去了"課文"的意義。必須指出的是,不論是對教讀課文還是對自讀課文而言,"教"是不能放棄的,對自讀課文中的難文,尤其不能丟掉一個"教"字。所以,"難文淺教"式的教學處理,適合於任何"地位"的課文。下面是筆者的一個"難文淺教"的實例--初語第一冊的自讀課文《夏天也是好天氣》。1.課文分析課文《夏天也是好天氣》是一篇不長的課文,但對於初中一年級的學生來講,是一篇比較難教學的課文。它難在有不少的語句讓學生不懂。如下段文字:心,剛剛放下一半。那口憋在胸腔里許久的嘆息,未及發出,便兀自燃燒成一股熱浪。人似一團發酵的麵粉,外烘內烤成一枚圓鼓鼓的麵包,噴涌而出的汗珠,就是這麵糰蒸發的水汽。偶有一絲輕風擦過,必是裹挾著沸騰,讓你衝動得沉默,沉默得瘋狂,瘋狂得無聊,無聊得死不瞑目。一天又一天,太陽不肯回家去,而你在陽光下渺小,在汗水中絕望,在絕望中超脫。其中"……讓你衝動得沉默,沉默得瘋狂,瘋狂得無聊,無聊得死不瞑目""你在陽光下渺小,在汗水中絕望,在絕望中超脫"這樣的句子讓學生為之瞠目。而且,對這樣的語句,老師不可能像文言文教學中的串講一樣去一字一句地講解;即使進行串講,也是不大能夠講得明白的。它難在有的字詞的含義讓學生不懂。如下段文字:這樣的時刻,因為遠離世俗,你會感受到一些匆匆忙忙、實實在在中難以領略的滋味,聽來全不著邊際。這"聽來全不著邊際"指什麼?其含義是什麼?它難在有的生活現象的表述遠離學生的生活。如下段文字:憶及往昔的風雲廝殺,唇邊掀起一抹自嘲:何苦來哉?這一聲心語,為人生送來幾許清爽、幾許快慰。這是只有成人才能有的人生體驗,老師怎樣才能給學生講清楚、讓學生有體會呢?它難在課後練習設計的要求太高。如:課文練習三:"夏天就是這樣的一串音符,這樣的一處世外人間,讓你在躁動中獲得一份自省的寧靜,一份外化的智慧和實實在在的虛無。"結合課文,說說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想一想,你對夏天的感覺是什麼,不妨把自己的感覺寫下來。夏天讓人獲得"一份外化的智慧和實實在在的虛無",這意思恐怕老師也沒有多少體會,即使是作為老師也很難講出自己的理解,又怎能要求學生去理解?但課文中也有寫得易懂的地方,也有學生喜歡的地方。如:這樣的時刻,會有一個小女孩,揚起雙眉,唱著童音說:我喜歡夏天,因為可以穿花裙子。這樣的時刻,會有一個小男孩,昂起頭顱,扮作男子漢說:我喜歡不作準備,就撲通一聲跳入清涼的水池。長大了的人,可以有個借口,放下該做的工作。找個通風僻靜的地方,架一張竹藤涼椅,半躺半卧雙眼微睜,超然地看世界、超然地看自己。2.教材處理用"巧妙剪裁"的方法,將課文中的某些內容進行有機的組合併進行"學生活動充分"的教學。3.教學策略①讓學生多朗讀,在朗讀中對課文內容進行感受。②讓學生多說讀,用說話的方式由學生講出對課文的整體理解。③讓學生多說話,讓教學內容從課內走向課外,使教學內容顯得比較豐滿。④淡化處理課文中學生難以理解的地方。⑤在課型處理上仍然上成"自讀課"。4.教學實錄片斷(一)師:好,咱們下面就來領略一下夏天好在哪裡。請大家朗讀課文,大聲地讀起來。要求咬准字音,比如下面這些字:粘、悶、兀自、發酵、裹挾、熟稔、自省。(學生大聲地朗讀課文)師:夏天也是好天氣,它好在哪裡?請同學們根據課文內容說話。怎麼說?這樣說:"夏天也是好天氣,好在……"比如說:夏天也是好天氣,好在太陽不肯回家去。師:各人自說自講,並在書上作記號。(學生雜然地讀課文,說"話")師:下面準備課堂發言,先預演一下。(學生按句式要求各說一句話)師:剛開始說話的語調不好,像讀書,要像講話。再來一遍。(學生再說)師:還是像讀書,再來。師:好,開始自由發言,請自己站起來講。生1:夏天也是好天氣,好在小女孩可以穿花裙子。師:多麼秀美呀。生2:夏天也是好天氣,它是這樣的一處世外人間,讓你在躁動中獲得一份自省的寧靜,一份外化的智慧和實實在在的虛無。師:這是說,在很熱的時候我們的心要靜。生3:夏天也是好天氣,好在男孩子可以跳入水池去游泳。師:對,瀟洒得很。生4:夏天也是好天氣,好在可以有個借口,放下該做的工作。師:嗯,休息休息。生5:夏天也是好天氣,好在可以在絕望中超脫。師:誰絕望啊?(生笑)生6:夏天也是好天氣,好在往日很多必不可少的事物,都變成了多餘。師:對,讓自己輕鬆一下。生7:夏天也是好天氣,好在你的思維、你的渴望、你的生活,全都脫離了往日的軌道。師:人們在夏天是一種別樣的生活。生8:夏天也是好天氣,好在可以找個通風僻靜的地方,架一張竹藤涼椅,半躺半卧雙眼微睜,超然地看世界、超然地看自己。師:對,很多大人都喜歡乘涼,你看見了吧。生9:夏天也是好天氣,好在讓你在躁動中獲得一份自省的寧靜。師:這時心靜是最重要的,心不靜,就會覺得天氣更熱。師:好,現在我們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說一說"夏天也是好天氣,好在……"。生1:夏天也是好天氣,因為我可以吃西瓜。師:消暑減熱。生2:夏天也是好天氣,好在可以買冰棍吃。師:清涼一下你的心境。生3:夏天也是好天氣,好在可以去游泳。師:在水中解暑。生4:夏天也是好天氣,好在可以在家吹空調。師:噢,享受生活。生5:夏天也是好天氣,好在可以開車兜風。師:好多好多的好處,同學們都有很多話要說。你們看,通過說"理解"的話,咱們把課文讀懂了。5.教學實錄片斷(二)師:下面繼續進行我們的創造性學習。我們先把寫夏天也是好天氣的幾點好處讀一下,這一次讀,要讀出表情來。從"這樣的時刻,是一種別樣的生活"讀起,讀到小女孩、小男孩時,都要有表情,好不好?(生齊讀"這樣的時刻"以下五段)師:再來讀最漂亮的兩段,寫男孩子和女孩子的。重音要讀出來。(女同學一齊試讀第一段,男同學試讀第二段)師:男同學讀得確實像男孩子,"撲通"兩字讀得特別好,我覺得還可以誇張一點。下面女孩子、男孩子再一起來演讀一遍。演讀是什麼?就是要有表情地讀,聲音也應該傳達出感情。(女同學和男同學分別齊讀這兩段)師:剛才大家讀的這兩段,在語言上有什麼特點?生:反覆。師:反覆出現"這樣的時刻",組成段首排比。後面三段沒有,老師加上去了,是為了讓同學們理解。加上去也可以,不加上去也可以。加上去有一種整齊的美,減下來有一種變化的美。下面我們用"這樣的時刻"來說一句創造性的話。一定要是自己想出來的。話題是"當新年來到的時候",每人以"這樣的時刻……"領起,說出一段話。師:想一想新年的美,新年的快樂,新年的情景,新年的自己的家,新年的別人的家,新年的城市,新年的鄉村等等。(學生思考,教師巡迴、鼓勵)師:下面我請這一組的同學來說。一個接一個,大聲地朗讀,這樣連起來就是一篇小小的美美的短文。我先說,同學們接下去說。師:新年來了,新年的鐘聲敲響了……生1:這樣的時刻,隨處可以聽見爆竹聲。生2:這樣的時刻,到處都洋溢著喜慶的氣氛。生3:這樣的時刻,到處都是歡歌笑語。生4:這樣的時刻,家家戶戶都張燈結綵,來慶祝這美好的日子。生5:這樣的時刻,人們懷著無比喜悅的心情說,終於可以過新年了。生6:這樣的時刻,是一個激動人心的時刻。生7:這樣的時刻,我們正在過新年。生8:這樣的時刻,就會很熱鬧(大聲)。師:喲,把我嚇一跳。(笑)你們都說得很好,但是老師要批評你們,你們說的都是大話。應該描寫一下。那燈光呀,煙火呀,笑臉呀,爺爺奶奶給的壓歲錢呀……咱們留著下次說,好不好?以上的教學內容,"組合"了課文中兩處美而實用的內容--用"夏天也是好天氣"和"這樣的時刻"來領起課文內容和調動生活積累,它們既讓學生的視線進入到課文的每一個角落,像線索一樣串起了學生易懂的課文內容,又讓學生在句式學用中對生活進行了體驗。學生豐富的說讀活動形成了極好的教學氣氛,難文淺教收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教材處理的藝術——短文細教在中學語文教材中,凡千字左右的課文都可以看作是短文。短課文在教學上比較容易掌握,大多能在規定的課時之內完成教學任務,所以教材處理上往往不太精細,一般是從全文教學的角度,用講析的方式進行教學。我們需要對短課文的處理進行研究,是因為短課文在教材中大量存在,按文字量來計算,教材中的千字文約佔50%以上,更不用說短小精美的詩詞類課文了。如果說對短課文處理的研究比較到位,那麼,大量的短課文在教學效益上就能夠得到基本的保證。對短課文的教材處理,應該在"細"字上下功夫。這個"細"字指的是:怎樣教得細一點,怎樣教得深一點,怎樣教得多一點,怎樣教得實一點,教學層次怎樣精細一點,教學的角度怎樣豐美一點。由此,我們可見探索短文細教重要的作用與意義:它讓我們關注如何充分有效地高質量地利用課文,讓我們研究如何合理而科學地利用教學45分鐘,讓我們注重教師多角度品味課文的能力,讓我們設想如何巧妙地安排課堂教學的層次,讓我們考慮如何儘可能地創造出學生活動充分的學習局面,讓我們探究如何形成細膩優美的課堂教學結構……所以,一般來說,在短文細教上進行過艱苦探求的人,在教學效果上一定比較好,在教學設計的藝術上一定是高人一籌的。短文細教,仍然要講究對教材的藝術性處理,我們可以試用如下的一些方法與角度:1.藝術地細化朗讀訓練的層次,在多形式多層次的朗讀訓練中讓學生體會文章的神韻、風格,對含義較深的詞句、段落進行充分的感悟、體會和品味。2.充分關注語言訓練,增加語言訓練的時間與課堂容量,從語言訓練、語言習得、語言積累、語言實踐與運用等不同的層次深化教學內容,豐富學習成果。3.細化對課文的理解,從整體上適當增加對課文的品析角度,以立體地多側面地理解課文內容。4.深化對課文的品讀,對重點內容、主要人物、精彩段落、突出特點、特別手法進行反覆而又細膩的析讀。5.根據課文特點,有機地進行一些穿插、引進、遷移、聯綴、補充、收集、查詢、交流、研討的教學活動,以增加和豐富課堂教學的線條與情趣。6.適當增加對課文"美點"的賞析,以優化對課文的理解;調動不同的教學手段,對課文進行充滿靈氣的咀嚼品味。7.運用"1+1"的教學策略,將有某種內在聯繫的精美短章組合為"一課"進行教學,從而形成"學讀""聯讀""比讀"等不同的教學組合,細化課文的教學。8.從課文特點出發,細化學生的課堂學習活動,不僅從形式上藝術地組織起不同的活動細節,而且用巧妙有力的教學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思維,增加學生的課堂活動量,增加學生的實踐機會。下面請看筆者《紀念白求恩》"短文細教"的教學設計。一、教學內容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語言。2.進行關於革命生活方面的教育。二、課型與課時品讀課;一課時。三、預習要求1.熟讀課文,掌握預習提示中列出的詞語,給加點的詞注音。2.根據課文內容思考:你了解到白求恩同志哪些方面的情況?課文中哪些地方用了對比手法?3.思考:怎樣科學、快速地背讀文中第四段。四、教學策略1.設計為單篇課文的整體閱讀教學。2.全課的教學三步走:理解一篇,精讀一段,背誦一節。3.細在"理解一篇"的理解由敘到議到概括大意。4.細在"精讀一段"分層次多角度地對課文重點段進行析讀。五、教學過程第一個教學板塊:導入,檢查預習情況。(7分鐘左右)1.強調字形字音:派遣殉職狹隘熱忱拈輕怕重鄙薄2.點出常用雅詞:不遠萬里以身殉職狹隘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熱忱拈輕怕重滿腔熱忱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純粹精益求精見異思遷鄙薄(過渡)第二個教學板塊:朗讀,理解課文內容。(13分鐘左右)1.同學們大聲地、快速地朗讀全篇課文。2.讀了這篇課文,你了解到白求恩同志哪些方面的情況?請將它們朗讀出來。①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產黨員,50多歲了,為了幫助中國的抗日戰爭,受加拿大共產黨和美國共產黨的派遣,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去年春上到延安,後來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職。②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晉察冀邊區的軍民,凡親身受過白求恩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到過白求恩醫生的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③白求恩同志是個醫生,他以醫療為職業,對技術精益求精;在整個八路軍醫務系統中,他的醫術是很高明的。(教師:以上都是敘。)3.讀了這篇課文,你了解到毛澤東同志評說、讚美了白求恩同志的哪些精神與品質?請將它們朗讀出來。①一個外國人,毫無利己的動機,把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當作他自己的事業,這是什麼精神?這是國際主義的精神,這是共產主義的精神,每一個中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這種精神。②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他。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這種真正共產主義者的精神。③這對於一班見異思遷的人,對於一班鄙薄技術工作以為不足道、以為無出路的人,也是一個極好的教訓。(教師:以上是各段的重點句,就是"議"。)(教師點示:由於"敘議結合",重點句往往由"議"表現出來。教師順勢請同學們概括各段內容要點:國際主義的精神,共產主義的精神,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對技術精益求精的精神。)(教師完成第一步板書:概括內容要點。)(過渡)第三個教學板塊:朗讀,品析課文重點部分。(15分鐘左右)(教師對這一段進行細節化的教學處理,有兩套方案。第一套方案,對這一段的學習明確"五步"學習要求:①讀課文,理解詞義;②讀課文,感悟層次;③讀課文,品析對比;④讀課文,品味語音;⑤讀課文,滲透情感。第二套方案,對這一段的學習安排"三步"品讀訓練。下面採用第二套方案。教學方式是讀讀說說,讀讀答答,讀讀練練。)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精神,表現在他對工作的極端的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的極端的熱忱。②每個共產黨員都要學習他。③不少的人對工作不負責任,拈輕怕重,把重擔子推給人家,自己挑輕的。④一事當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後再替別人打算。⑤出了一點力就覺得了不起,喜歡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⑥對同志對人民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⑦這種人其實不是共產黨員,至少不能算一個純粹的共產黨員。⑧從前線回來的人說到白求恩,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⑨晉察冀邊區的軍民,凡親身受過白求恩醫生的治療和親眼看到過白求恩醫生的工作的,無不為之感動。⑩每一個共產黨員,一定要學習白求恩同志的這種真正共產主義者的精神。1.初讀訓練①這段文字的重點句是第一、二句;作者高度讚揚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精神的兩個短語是?(對工作極端負責任/對同志對人民極端的熱忱)②作者讚揚白求恩精神感人之深,運用了三個表強調的雙重否定句,它們是?(沒有一個不佩服/沒有一個不為他的精神所感動/無不為之感動)③文中對白求恩的稱謂很有講究,從大眾的角度,直稱"白求恩",顯得親切;從職業和工作的角度,稱"白求恩醫生",表示尊重;從革命事業和共產黨員的角度,則稱"白求恩同志",顯得莊重。2.再讀訓練①白求恩同志對工作是:極端的負責任。而不少人對工作則是:不負責任,拈輕怕重……②白求恩同志對人民是:極端的熱忱。而不少人對人民則是:不是滿腔熱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③白求恩同志對技術是:精益求精。而不少人對技術則是:鄙薄技術工作以為微不足道,以為無出路,見異思遷。④這段文字運用的主要寫法是:敘議結合,運用對比。3.精讀訓練①文中正面介紹白求恩的句子是:白求恩……熱忱。②文中側面介紹白求恩的句子是:從前線……感動。③作者批評一些黨員的自私自利,從對工作、對事物、對同志和人民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用了"拈輕怕重/喜歡自吹/冷冷清清/漠不關心/麻木不仁"等貶義詞突出了這些人的不純粹。④用"|"與文中的序號組合,將這段文字分為三層: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⑤概括每個層次的大意:第一層,號召學習白求恩精神;第二層,批評某些共產黨員;第三層,強調白求恩精神感人至深。(教師完成第二步板書:--品析對比手法。)(過渡)第四個教學板塊:背誦一個精段。(10分鐘左右)"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見過一面……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這一段。1.教師點撥:這一段背誦有三個方面的要求:①感受層次,②注意語氣,⑧控制語調。2.同學們讀背,教師點撥。3.同學們演讀、演背,師生共同討論課文主旨。(教師完成第三步板書:感受鮮明主旨。)板書設計至此完成:《紀念白求恩》學習目標—理解全篇--概括內容要點精讀一段--品析對比手法記誦一節--感受鮮明主旨4.進行課堂小結。五、教材處理的藝術——淺文趣教淺文趣教是一種教材處理方式,也是一種教學方法的設計。這其中的"趣"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別出心裁,將淺顯的教材內容"變"得有趣並在這種有趣中進行語言教學、思維訓練與情志熏陶。這種"內在"的趣既能表現教師巧讀課文的水平,又能表現教師設計教學的技藝。一是教師開動腦筋,變換手法,將教學的過程撩撥得有趣,這種"外在"的趣能夠很好地表現教師的教學機智。研究淺文趣教,是為了化平淡為神奇,變無味為有味,從而充分地開發利用課文的價值;是為了在充滿情趣的氛圍之中進行教學,讓同學們身心愉悅地進行學習,不僅是讓同學們學得快而又記得牢,更是讓同學們體會到語言文字的妙處及學習語文的樂處。而在所有的課文處理藝術的研究之中,對"淺文趣教"的研究又是最為淡薄、最為稀少的,這就更加說明了淺文趣教研究的難度和重要性。研究淺文趣教,也是為了適應教材的變化所帶來的挑戰。我們不可忽視語文教材中的那些淺顯的文章,將它們"集合"起來看,那是一個帶有明顯文體特徵的"群體"。在試用修訂本的初中教材中,諸如《鶯》《月亮上的足跡》《日本平家蟹》《萬紫千紅的花》《大自然的文字》《禿鷹之死》《時間的腳印》《氣候的威力》《漫話小行星》等,就是若干篇可以一讀而過的說明文;又如《中國共產黨八十年的奮鬥業績和基本經驗》《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病從口入"與"食物相剋"》《謊言掩蓋不了血寫的事實》等等,也是若干篇內容相當明白的議論文。研究這些文章的教學,無疑地,既會有文體教學研究方面的突破,又會有淺文趣教方面教學技巧與教學藝術的升華。淺文趣教,不是說一節課自始至終都要講究"趣",如果刻意求"趣",也許課堂上就失去了"趣"。也不是說老師開講有趣、老師收束有趣、老師講的故事有趣等等,那只是課堂上的一種有益的點綴。也不是說一定要用"滑稽"的手段讓學生開心、讓課堂上有快樂的笑聲。淺文趣教,還是要落實在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之上,落實在"教學"二字上,要體現出一個"雅"字。比較科學的做法,是根據課文特點,在教學中設計安排一個兩個或幾個比較有"趣"的點。這種"趣"點,可以從如下一些教材處理方式或教學設計手段上獲得:1.別出心裁地分析課文,或將課文材料進行變形,或將課文材料進行組合,或將課文內容進行濃縮,設計能讓學生集體參加的充滿"文趣"的表演式朗讀活動。2.針對有些課文短小、精美、易懂的特點,用"反覆"的手法,設計分層推進、逐層深入的美讀教學步驟,讓課堂閱讀活動充滿"美趣"。3.教師巧讀課文,對課文進行閱讀新解,並將自己這獨有的心得轉化為教學設計,讓學生面對淺顯的課文,也覺得有一點"奇趣"。4.針對課文內容,從"發現問題"的角度,從"編擬練習"的角度,從"積聚精華"的角度,設計能讓學生覺得饒有"興趣"的課堂競賽活動。5.利用課文內容,學習電視趣味性欄目的表現手法,設計一次富有"情趣"的能讓學生神采飛揚的課堂學習活動。6.選取課文中一個小小的"點",從對課文內容進行"再表達""再創作"的角度,設計一個帶有"童趣"的讓學生神思飛越的思維訓練活動。7.或由某課的某點內容發散開去,牽連出其他課文中的內容,以形成一個知識的板塊;或利用課文本身的語言表達技巧,設計有趣的讀寫活動,以使學生享受到學習語言、運用語言的"樂趣"。8.利用媒體手段,選取淺短課文中的精彩片斷,設計由學生進行的帶有閱讀個性化特點的充滿"雅趣"的自由賞析活動。……下面,從教師巧讀課文、巧妙設計教學的角度介紹筆者的幾例"趣"教片斷。每一個教學片斷都能表現出一個很美好的"趣"點。1.趣在"課文變形"式的朗讀活動。如對下面一段文字進行反覆的朗讀: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這原是課文《誰是最可愛的人》中的一段文字,但在這裡"變"了,於是它讀起來富有詩味。這就是把一般的文句"變"為詩行來閱讀。這種變形將美的語言顯示得更美,是一種高質量的閱讀實踐活動,它激發了學生的朗讀興趣,牽動著同學們深層次地進入課文,讓他們從心中來聆聽、來感受課文中的語言美、情感美、音韻美。這樣一個小段是課文內容的總綱,經過這樣的美讀處理,課文的思想感情已經在學生的心中激起了浪花。2.趣在"語調設計"式的演讀活動。這是《劉胡蘭慷慨就義》的教學片斷。(1)首先,各小組分組活動,說說朗讀《劉胡蘭慷慨就義》應如何處理語氣語調(①播音員的話,②劉胡蘭的話,③閻軍的話)。分角色朗讀並推選代表,進行小組競讀,看哪一個小組讀得最好。(2)然後,教師出示如下練習,請同學們體會,每一句用怎樣的語調和情感來讀,將自己的體會用帶"地"的短語(如"憤怒地")表示,填寫在文中的括弧中。同學們討論、比較,最後形成如下共識:①閻:"是不是共產黨?"(兇狠地)②劉:"是!"(坦然地)③閻:"為什麼參加共產黨?"(兇惡地)④劉:"共產黨為老百姓做事。"(乾脆有力地)⑤閻:"今後你還要給共產黨辦事?"(威脅地)⑥劉:"只要有一口氣活著,就要為人民干到底。"(堅定地)⑦閻:"只要今後不給八路軍辦事,就不殺你。"(狡猾地)⑧劉:"那是辦不到的事!"(堅強有力地)⑨閻:"你真的願意死?"(不解地)⑩劉:"死有什麼可怕!要殺就由你們吧,我再活17歲,也是這個樣子。"(大義凜然地)(3)根據上面的體會再次分角色演讀。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讓如此簡短的自讀淺文上得充滿激情的課例,是表現出一種美觀、實用,讓學生興趣得到極大激發的教學線條。其"趣"點在於對文中10句對話的朗讀語調及情感把握的討論,這無疑能把所有的學生引入課文。可以想到,深刻理解課文之後的學生,他們朗讀課文的境界,與常規講析法的效果相比,是何等的不同。3.趣在"補寫句子"讀寫活動。這是《秋魂》的教學片斷。(1)先請同學們朗讀下面的片斷:①如果你種下的是莠子,秋天收穫的定是一片雜草;如果你種下的是秕子,秋天收穫的定是一把糟糠;如果你什麼也不種,秋天收穫的則是一片空白。②如果你種下的是葵花,秋天收穫的是一片金黃;如果你種下的是甘蔗,秋天收穫的定是蜜糖。(2)再請同學們通過對比發現這兩小段文字的"問題":第一段文字有三個句子,第二段文字只有兩個句子。(3)請同學們用相同的句式給第二段文字補寫一個句子,要求在這個句子中表達出一定的"人生哲理"。(4)同學們的"續寫"美不勝收:如果你種下的是毅力,秋天收穫的定是滿倉的知識。如果你種下的是珍惜,秋天收穫的定是堅實的足跡。如果你種下的是愛心,秋天收穫的定是片片的綠陰。如果你種下的是堅強,秋天收穫的定是征程上的一往無前。如果你種下的是希望,秋天收穫的定是一片光明的遠景。如果你種下的是勤奮,秋天收穫的定是收穫的甜蜜。如果你種下的是友誼,秋天收穫的定是真誠的信任。如果你種下的是清貧,秋天收穫的定是艱苦奮鬥的美德。如果你種下的是正直,秋天收穫的定是寧折不彎的骨氣。如果你種下的是勇氣,秋天收穫的定是克服困難之後的喜悅。這樣的課堂活動在教學上有三個方面的作用:一能訓練語感,鍛煉思維;二能牽動每一位同學的思緒,形成活潑生動的課堂活動;三有助於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潮。4.趣在"神思飛越"的想像活動。如《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教學片斷。教師:現在,讓我們帶著美好的想像,從許多方面來"展現""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所表現出來的畫面。同學們進行"奇想放飛":朝陽照耀,粉紅色的荷花在碧綠的蓮葉的映襯之下顯得格外嬌艷。蓮葉的清香沁人心脾,荷花的幽香令人陶醉。觸一觸蓮葉,蓮葉給人一種充滿生命力的感覺。摸一摸荷花,荷花瓣就像小姑娘的手那樣的柔嫩。蓮葉與荷花上面,不時有白色水鳥掠過。層層的蓮葉中間,綻放著水草的小小白花。青蛙卧在水面的蓮葉上,享受著花影下的清靜。遼闊的西湖上,蓮葉無邊,延伸到遠方,與天相接。幾片碧綠的蓮葉高低錯落,簇擁著一枝嫩嫩的尖尖的就要開放的花蕾。夏日裡,太陽升起,人們劃著輕舟在蓮葉與荷花的海洋里緩行。……想像帶來了美麗的畫面,美麗的畫面印在了同學們的心中。六、教材處理的藝術——美文美教大綱對教材選編課文提出的要求是:課文要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題材、體裁、風格應該豐富多樣,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要體現教學目的,適合教學,有利於開拓學生視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新的課程標準對教材編寫提出了多方面的要求,其中之一是:教材選文要具有典範性,文質兼美,富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題材、體裁、風格豐富多樣,難易適度,適合學生學習。所以,教材中"文質兼美""豐富多樣"的美文佔了很大的比例。可以說,美文是語文教材的基礎,美文是閱讀教學的基地。美文必須美教,這是不容置疑的。不論是從知識積累、語言訓練,還是從技能培養、能力提高,還是從心智培養、情感熏陶等方面看,美文的教學價值都非同一般。我們平日所見的賞析論文、教學設計、教例品評等,大多指向美文,我們平日參加教學競賽所選篇目,也大多指向美文,都與這"教學價值"有關。所以我們研究美文美教的教材處理方式與教學設計藝術,也是為了更好地在閱讀教學中得到更大的教學效益。但當我們把審視的眼光投向教學實際時,我們會發現"美文"在很多的時候、在很多的地方並不能夠得到"美教",傳統的講析式教學淡化了美文的色彩,瓦解了美文的生命,有時就像《馬說》中所說,美文在教學中"雖有千里之能",卻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因此,美文必須美教首先是一種教學的理念。有正確的理念,我們才能夠靜心地研究其教學藝術。在教學藝術上,我們首先要關注的,仍是教材處理的藝術。對美文的教材處理,手法豐富,角度細膩,在精心思考之中,時時都會有美麗的光輝閃現。如:1.美教,就是從朗讀的角度處理課文,將課文視為一篇不可多得的朗讀材料,讓學生在朗讀之中體會到文章的鏗鏘之聲,音樂之美;體會到文章的起承轉合、急迫舒緩;體會到文章的氣勢、神韻、風格……2.美教,就是從積累的角度處理課文,將課文視為一個小小的語言文字的聚寶盆,讓學生在美的欣賞、美的陶醉之中閱讀課文,背誦課文。3.美教,就是從語言的角度處理課文,帶領學生在美的語言中徜徉,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進行積累、感悟、熏陶和培養語感的教育。4.美教,就是從模式學用的角度處理,將課文視為表達形式優美、表達技巧嫻熟、表達模式精細的寫作範式,讓學生進行品味,進行欣賞,進行學用。5.美教,就是從發現的角度處理課文,用審美的眼光去教學優美的文學作品,指導學生對課文的人物形象塑造、表達方式運用、表現手法應用、謀篇布局技巧等等內容進行"美點尋蹤",進行"妙要列舉",進行"妙點揣摩"。6.美教,就是從思維訓練的角度處理課文,將課文視為內涵豐富的思維訓練材料,藉此組織多姿多彩的課堂創造活動。7.美教,就是從閱讀技能的角度處理課文,將課文視為內容豐滿、表達精湛的閱讀訓練材料,讓學生習得閱讀理解、分析鑒賞的技能技巧。8.美教,就是從情感的角度處理課文,讓學生在入情入境的賞讀之中,領略文中的美好情韻,發展美好情感,培養健美心態,完善健全人格。上面所列各種角度有著不同的層次,有著不同的操作要求,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單項進行,也可以綜合進行。但不論怎麼處理,不論怎麼設計,在一課之中或一節課之中,課堂上不可能始終洋溢著"美"--美教,應是一兩個佔有時間較長的、學生活動比較豐富的、內容與手法都比較美的"教學板塊"。下面請看筆者從美文美教的角度進行的《七根火柴》的單篇課文整體閱讀教學設計。在這個教學設計中,有訓練層次分明的"美讀",有各抒己見的"美說",有揣摩妙點的"美品",教學中的"美"不時地閃現出火花。教學策略1.選擇文中最能進行朗讀訓練的部分,對學生進行美讀訓練。2.用"說話"的形式,組織學生活動,對課文內容、對主人公進行全面了解。3.指導學生對課文進行"妙點揣摩",對學生進行美析訓練。4.全課的教學形成層層遞進的態勢。第一個教學板塊--學讀課文,理解內容。(18分鐘)1.導入2.學生各自圈讀字詞霎時栗子寒顫粘粘吝惜一瘸一拐倚著挪動臉頰齶下獃滯翕動積攢腋窩小心翼翼偎依貯滿驀地擎著3.老師點出需要認讀的10個詞語挪動臉頰齶下獃滯翕動積攢腋窩偎依貯滿驀地4.反覆落實5.朗讀課文--有如下四個方面的朗讀要求:(1)茫茫的草地,惡劣的氣候,可怕的黑夜,無路的征途,難耐的飢餓--一個動人心魄的故事就發生在這陰冷的環境里。我們朗讀課文,就要注意敘述中低沉的語調,這就叫做:朗讀,要把握基調。同學們讀"草地的天氣就是這樣奇怪……半個晚上"這一部分。(2)一聲低微的"同志",讓我們看到無名戰士。瀕臨死亡的他出現了,他是在雨中淋著的,是倚著樹杈半躺著的。奄奄一息的他,與其說是熬過了風、雨、雷交加襲擊的夜晚,不如說是為了要把這七根火柴獻給戰友們才堅韌地活下來的。我們朗讀課文,就要讀清楚對無名戰士的外形的描寫,這就叫做:朗讀,要讀清層次。同學們讀"盧進勇蹣跚……同志--"這一部分。(3)無名戰士的聲音,他的語言,表現了他處境的艱難,生命的垂危,但同時又表現了他的眷念,表現了他的情感。他數火柴的聲音雖然微小,卻讓人感到無比深沉;犧牲前的反覆囑託,真可謂語重心長,最後一句話雖是斷斷續續,沒有說完,但極其深刻地表明了他對革命事業的無比忠誠和對戰友的深情厚誼。我們此時的讀,就要讀出人物此情此境下的言行,要注意的是:朗讀,要控制語速。同學們朗讀"那同志……在火旁……"這一部分。(4)無名戰士終於把生的希望留給了部隊,留給了戰友,他的形象成了一支路標,成了一座豐碑。此時的讀,就要做到:朗讀,要滲透情感。同學們朗讀"就在這一瞬間……方向……"這一部分。6.進行學法指導:閱讀小小說,第一步是用"概括"的方法理解課文內容。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任選角度,用"這是一個____________的故事"這個句式說話,對課文內容進行概括。同學們說出來的內容可能有:一個中國紅軍戰士的故事。一個無名戰士的動人的故事。一個發生在茫茫草原的故事。一個發生在風雨侵襲饑寒交迫的行軍途中的故事。一個七根火柴的故事。一個用最後的生命之火保存火種的故事。一個最需要火柴的人不用火柴的故事。一個是將生的希望留給戰友的故事。一個關於犧牲的故事。一個通過盧進勇的眼睛寫出來的故事。一個與草地化為一體的犧牲者的故事。一個表現我們的軍隊能夠經受住嚴峻的考驗的故事。一個表現我們的軍隊能夠戰無不勝的故事。這是一個悲壯的在讀者心中引起極大的情感震撼的故事。一個用生命保護生命的故事。……第二個教學板塊--速讀課文,分析人物(10分鐘)1.同學們表情朗讀課文中寫無名戰士獻火柴到犧牲的這一部分。2.請同學們用"無名戰士是一個……的人"這個句子說一句話。3.教師示範,同學們發言。其內容可能有:他是一個無名戰士。是一個用生命保護了火柴的無名戰士。是一個犧牲時好似一尊塑像的人。是一個犧牲時手指著長征部隊前進方向的人。是一位紅軍戰士。是一個犧牲在草地上的無名戰士。是一個變成了一座"路標"的人。是一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現了無私無畏關心他人的人。是一個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表現了我軍能夠經受住嚴峻的考驗的人。第三個教學板塊--選讀課文,揣摩妙點。(15分鐘)1.同學們速讀課文。2.教師:預習時要求同學們"從任何角度,用一句話說一說對課文的理解"。這句話應該這樣說:"妙在……寫(用)得好,它表現了……";或"它寫出了""它說明了……""它點出了……"。3.教師舉例示範。4.同學們發言。同學們發言的內容可能有:妙在陰冷自然環境的描寫。妙在那凄風冷雨的一夜是不知如何度過的。妙在竟然是奄奄一息的無名戰士先發現了盧進勇。妙在無名戰士的出現是"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妙在透過盧進勇的眼睛寫出無名戰士"依著樹杈半躺在那裡"的形貌。妙在對無名戰士臉色的描寫非常細膩。妙在對無名戰士說話時"嘴唇翕動"和"擠出了幾個字"的描寫。妙在"紅紅的火柴頭聚集在一起,正壓在那朱紅的印章的中心,像一簇火焰在跳"的生動而有深意的描寫。妙在無名戰士話語中省略號的運用。妙在通過盧進勇的感受寫出了無名戰士的犧牲。妙在"路標"這個比喻的運用。妙在故事突出了一個微小卻非常感人的場面和一個動人心魄的瞬間。妙在給我們留下了許多想像的空間。妙在對盧進勇的心理描寫、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為表現無名戰士服務的。妙在一個"火"字貫穿全文。妙在開頭的暗示。妙在結尾的烘托……老師指出,最為重要的是:①妙在饑寒交迫這個嚴酷環境的設置。②妙在"火"字貫穿全文。③妙在一個無名戰士用自己的生命之火為大家保護了火種。④妙在在一個驚心動魄的瞬間表現了一個悲壯的故事。⑤妙在一個無名戰士的"路標"意義。於是,美美地讀,美美地說,美美地品,就成為這一節課"美教"的支點。七、教材處理的藝術——一課多篇一課多篇,也稱一次多篇、多文聯教,有時也稱比讀、聯讀。簡言之,就是在一次教學過程中教學幾篇課文,或者是在一節課中教學幾篇課文。一課多篇是一種教學設計的思路,也是一種教材處理的方式。它的設計目的,一是讓教學更好地順應教材,二是進行高效率的閱讀教學。一課多篇教材處理的實質,是在分析某幾篇課文組合的規律和特點的基礎之上,提出對它們進行教學的最佳角度,為順利地實施教學邁開有指導的第一步。一課多篇式的教學是被教材"法定"了的教學,從初中語文教材來看,每一冊中都有"短文兩篇""詩詞五首"之類的編排,表現出一種"微型教學單元"的態勢。就拿初中語文第一冊來講,第一課就是《短文兩篇》(《金黃的大斗笠》《散步》),然後有《〈伊索寓言〉兩則》《短文兩篇》《詩五首》《詩詞五首》等篇目,占第一冊總篇數的16%左右。根據對初中語文教材(試用修訂本)1-5冊的統計,平均每冊課本內都有5課以上的此類課文。從高中語文教材來看,第三冊多次出現"中國現代詩四首""中國當代詩四首""外國詩四首"這樣的課文,甚至還有《近體詩八首》《詞七首》之類。所以,對這樣一個"教學群體",必須進行教材處理、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各個方面的研究。一次多篇教學對教材的處理,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一"課"之內的幾篇課文如何處理,一是如何為單篇課文找到配讀、擴讀的教材內外的材料。前者為"自然式處理",也稱"近距處理",後者為"跨越式處理",也稱"遠距處理"。所謂自然式處理,就是依據教材的編排,自然而然地進行一次多篇教學。初中語文教材有眾多的《短文兩篇》之類,它們當中不乏硬拼硬湊的組合,但也有一些有著緊密聯繫的組合,這就為自然地處理一次多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機會。那麼,這些有著緊密內在聯繫的課文組合,其聯繫性表現在哪裡呢?現以初中語文教材為例進行分析:1.兩篇之間相互吸引。如第二冊的《短文兩篇》(《愛蓮說》《陋室銘》)都是托物言志的名作,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教學上可謂形影相隨。又如第一冊《詩五首》中的《過故人庄》與《游山西村》,是可以天生配對、組合在一起進行教學的。2.兩篇互為支撐。如第四冊《韓愈短文兩篇》《西湖遊記二則》,第五冊《孟子二章》等等,都是同一作者之作品,兩篇課文共同表現出作者的思想個性與寫作個性,教學可重在求異,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作者的寫作特色。3.一篇為另一篇的復現。如第一冊的《〈伊索寓言〉兩則》就是。又如第四冊《阿西莫夫科普短文兩篇》--《恐龍無處不有》《被壓扁的沙子》及第五冊呂叔湘的《短文兩篇》--《論"基本屬實"》《"偃旗息鼓"和"圓滿結束"》,寫法、思路也差不多,所以重點教學一篇即可。4.一篇與另一篇組成"台階"。如第二冊第一課《短文兩篇》--《敬畏生命》與《熱愛生命》。從內容講,從結構講,前一篇的難度大於後一篇,兩者之間有明顯的難度差異。所以,應重點教學《敬畏生命》,熱愛生命》可由學生自得其解。5.兩篇互為補充。如第一冊《短文兩篇》中,《金黃的大斗笠》寫姐弟之情,表現純真和童心;《散步》寫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表現中年人對生活的感受。兩者的重點內容互為補充,形成完整的教學內容,教學時可以突出其各自的特點。6.兩篇互為對比。如第三冊中的《短文兩篇》--《三峽》《記承天寺夜遊》,在描寫、意境等方面構成鮮明的對比;又如第三冊的《鄉愁詩兩首》,表現手法與意境明顯不同;再如第四冊的《短文兩篇》--《荔枝圖序》與《山市》,題材、手法都相去甚遠,可用比同求異的方法理解兩篇課文的特點。所謂"跨越式"處理,就是將不在同一單元之內或者不在一冊之內或者不在一個學段之內的兩篇或幾篇文章組合起來一起上,或將課內與課外的兩篇文章組合起來一起上。這種"跨越式"的組合,一般採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因此特彆強調選擇對象。總的來講,對一次多篇的教學,我們可主要研究如下的教材處理角度與處理藝術:1."學法點撥+讀法實踐"式:這樣的處理方式著眼於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適用於在風格上、寫法上有共同特點的幾篇課文。2."教讀+自讀式":這樣的處理方式著眼於學生閱讀技能的習得與自讀感悟,強調突出學生閱讀的"個性化"行為,適用於在難度上有差異的幾篇課文。3."精讀+略讀"式:這樣的一次多篇教學著眼於充分遵照教材的編排意圖,教一帶一或教一帶二,以求教學中的省時高效與學生活動充分。4."第一組+第二組"式:這樣的處理很適合多篇短小詩文的教學,如《詩詞五首》之類的課文,可將五首詩詞有機地分為兩個"小組"進行教學。5."教讀+綜合"式:這樣的處理主要用於有相當難度的兩篇文言短文或是兩篇精美的現代散文。在對兩篇文章進行教讀之後,還要進行"綜合",以提煉、積累課文中的語言材料。6."1+1聯讀互補"式:這樣的處理,或是為了讀法實踐的需要,或是為了補充單篇課文教學量的不足,或是為了深化學生對所教知識點的理解,或是為了完善某個知識點的各個側面,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完整的認識。7."比同求異"式:或者主要探求幾篇課文在某些方面的共同特點,或者探求幾篇課文在某個方面或某幾個方面的不同特點。8."總-分-總"式:這樣的處理就是我們所常用的單元教學模式,即把課文篇數眾多的一"課"當作一個教學單元來處理。如《近體詩八首》《詞七首》,可先上"單元"提示課,然後分組進行教學,最後進行單元小結。……下面是筆者在"一課多篇"方面的兩例教學設計。(一)自然式處理一例--《〈伊索寓言〉兩則》教學設計課時:一節。課文類型:自讀課文。教學內容:初中語文第一冊《〈伊索寓言〉兩則》。教學目的:了解寓言的特點,學習閱讀寓言的方法。教學重點:誦讀;教給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來理解寓言的含義"的閱讀方法。教材處理方式:教讀--自讀。教學過程:第一步,學習"自讀提示",了解寓言的特點,粗知寓言的讀法。(5分鐘以內)第二步,切入到《赫爾墨斯和雕像者》。(教讀,18分鐘左右)1.誦讀課文,同學們自講這則寓言的大意。2.分角色朗讀並進行評議。3.運用一定的句式,說說赫爾墨斯這個"人"。4.組織討論,確定需要重點品味的詞語:一"笑",兩"想",三"問"。5.教師帶領學生品味重點詞語,理解赫爾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6.表情誦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寓意。7.教師小結閱讀方法,指出閱讀理解寓言的方法之一是品味關鍵的詞語。第三步,過渡到課文《蚊子和獅子》。(自讀,16分鐘左右)1.同學們各自閱讀,理解文章大意。2.請同學們進行個性化閱讀,自己為"蚊子"配音,朗讀課文。3.自告奮勇進行演讀,相互評論"配音"的"質量",說明為什麼應該這樣讀,為什麼不應該那樣讀。從而初步理解"蚊子"驕傲自大、目空一切的性格特點。4.教師順勢要求同學們實踐所學的閱讀方法,同學們暢讀課文,就重點詞語的品味在書上圈點,找出課文中的兩"吹"一"嘆息"。5.品析兩"吹"一"嘆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點和故事的寓意。第四步,教師總結:(2分鐘以內)這兩則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動物;赫爾墨斯有"權力",蚊子有打敗獅子的驕人勝利花環。它們的共同弱點是--不能夠正確地對待自己,特別是在權力、榮譽面前不能夠正確對待自己。這兩則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著我們。(二)跨越式處理一例--《口技》+《核舟記》教學設計這兩篇課文都是文言文,都是寫"技藝"的,都用了"描摹"的方法。它們一人一物,一動一靜,一以事件發展為序,一以方位變化為序,組合在一起,可謂"珠聯璧合"。這一次課可以這樣設計:第一節課,分為兩個板塊,以學生的課堂閱讀活動為主。1.用賽讀賽講的方式,快讀《口技》,解決練習一、練習三、練習四。(20分鐘)2.用圖示的方法或表演法,反覆誦讀《核舟記》。(20分鐘)第二節課,可分為兩個板塊。1.對比閱讀。(30分鐘左右)角度有:說明對象:口技雕技都是技藝說明順序:時間空間說明方法:摹狀描寫都是描摹說明內容:一戶人家一個桃核結構特點:首尾呼應首尾呼應文眼:善奇巧總括句:凡所應有無所不有因勢象形各具情態重要特點:正面側面相結合寫左必寫右品讀內容:《口技》:動靜大小遠近多少高低《核舟記》:靜動左右主次詳略疏密2.背誦課文精彩片段。(15分鐘左右)八、教材處理的藝術——提煉組合所謂"提煉組合",就是分類集中,尋求規律,梳理線條,積聚板塊。"提煉組合"的教材處理技巧,主要用於單元小結、期中複習、期末綜合複習、中考複習時的教材處理,它能使複習內容的目標相當明確,線條十分清晰,重點內容與精華內容非常集中。"提煉組合"的教材處理技巧,也同樣可以用於單元教學,此時的"提煉組合",是為了科學地分析教材,儘可能地領會教材的編寫意圖,儘可能貼近教材的編寫意圖,儘可能地落實教材的編寫意圖,從而高效率地進行課文教學。經過"提煉組合"之後再進行單元教學備課,會有一種課文風光盡收眼底"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提煉組合"也可用於對一冊、一個年級、一個學段的教材研究。如下面一個板塊的內容,是筆者對原三冊教材中說明文的基本教學要點的提煉,它能真正讓我們在本冊說明文閱讀技能訓練方面"胸有成竹""有的放矢":說明文基本教學要點1.初步理解傻明的方法《中國石拱橋》練習三2.說明中限制語的運用《中國石拱橋》練習四3.幾種常用的說明方法《死海不死》練習一4.確數和約數《死海不死》練習四5.說明段的中心句《向沙漠進軍》練習三6.舉例子、作詮釋《向沙漠進軍》練習一7.表示範圍、程度的限制語《向沙漠進軍》練習五8.空間順序《故宮博物院》練習四9.時間順序《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練習一10.支撐句的形式《從甲骨文到縮微圖書》練習五11.邏輯順序《萬紫千紅的花》練習一12.程序是時間順序的一種《活板》練習二13.平實與生動的語言《看雲識天氣》練習三、四14.說明中的描摹《看雲識天氣》練習七15.總說與分說《蘇州園林》練習一16.語言的多樣性《核舟記》練習一17.解說詞的特點《從宜賓到重慶》閱讀提示18.科學小品的特點《電子計算機的多種功能》閱讀提示19.序言的特點《〈自然·生活·哲理〉序》閱讀提示20.說明方法的反覆使用《標點符號用法》練習三那麼,就單元小結、單元複習而言,我們應該怎樣進行提煉與組合呢?總的來講,可從如下角度進行。1.通過對課文說明、單元提示、課文預習提示的研究,提煉出單元課文的中心話題、單元教學重點以及對思維訓練、情感熏陶教學要求。2.分析研究課文自讀提示與課後練習設計,梳理出本單元所安排的自能閱讀、合作閱讀、研究性閱讀或者綜合性學習方面的教學要求與活動設計要求。3.研究單元教學提示、課文自讀提示以及課後練習的設計,提煉出本單元的在閱讀理解能力方面的訓練"項目"與教學標高。4.研究單元教學提示、課文自讀提示以及課後練習的設計,明確學法指導與學法實踐方面的訓練要求。5.以集聚知識精華為目的,對本單元內的文體知識、閱讀常識、寫作知識、作家作品知識等內容進行提煉與組合。6.以積累精美的語言材料為目的,對本單元內的常用二字雅詞、常用四字詞語(包括成語)進行梳理與排列。
推薦閱讀:

如何欣賞高雅藝術系列」之交響樂篇 欣賞交響樂的幾點建議
色彩丨什麼是色彩的對比?
色彩丨色彩顏色如何搭配調色?
為什麼他們都要你多臨摹?
著名畫家王晨光--獨具一格 畫風極盡精微

TAG:閱讀 | 藝術 | 網易 | 博客 | 語文 | 教學 | 語文閱讀 | 網易博客 | 日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