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向孩子傾訴賺錢的不易,他的童年就結束了

600多個經典故事任意聽

最近我爸來廣州小住,閑暇時去逛菜市場,逛完就感嘆我們小區的菜好貴。

有時還開始念叨,當年養育我們姐妹倆如何如何辛苦,賺錢如何如何不容易。

通常這時候,我整個人就開始放空,雙目無神,關上聽得生繭的耳朵,靈魂出竅到另一個世界遊盪。

曾經在知乎上刷到過一個問題,你是如何真正知道父母賺錢辛苦的?

有的說:

有的說:

還有的說:

留言還有很多,但沒有一條是說,當父母整天在我面前念叨賺錢不容易,我就真的知道他們賺錢不容易了。

蒙台梭利老人家早就說過,人天生就是用「親身體驗」來填滿生命的物種,我們自己也曾如此深刻的體會過。

可當我們做了父母,竟然也會忍不住向孩子說這些老掉牙的話。

1

有個遠房表姐曾經問我,小莉,如果養出來的孩子不懂事,為什麼要生孩子?明明是找罪受!

「我為了孩子,工作忙得天翻地覆,就為了給他創造一個好的生活條件,我好不容易回到家想休息一下,安靜一會,他竟然還要怪我從來不陪他玩。這樣的孩子,我生來幹嘛?」

表姐在電話里忿忿不平,我也能感覺到濃濃的怨氣,從手機屏幕那一頭熊熊燃燒。

我問她,那你吼孩子了?

吼了啊,可吼了又有什麼用?就會哭!

我能想像一副這樣的場景,表姐下班累得癱倒在沙發上,她3歲的孩子卻在一旁尖叫:「媽媽,媽媽,怎麼不陪我玩?」

表姐煩躁起來罵孩子:「還不是為了你?我每天累死累活你看不到嗎?你不知道賺錢有多辛苦?就知道玩!」

真不是我的想像力誇張,我親眼目睹過表姐用類似的方式罵孩子,但我也理解,她是真的太累了。

她希望孩子能理解她的辛勞,卻不知道經常用這種情緒激烈的抱怨,激發的是孩子深深的內疚。

原來是因為我,媽媽才這麼累的……

原來我這麼喜歡玩,是不應該的……

原來我讓媽媽陪我玩,也是錯的……

這每一條邏輯,都有可能成為孩子日後成長的枷鎖。

知乎上就有人問這樣的問題:

如果我們願意站在公正的角度去思考,我們辛苦賺錢,生活不易,真的是為了孩子嗎?

不過為了對自己的選擇負責罷了。

畢竟是我們要生孩子,不是孩子想讓我們生他。

孩子,是無辜的。

2

我還想起拳王鄒市明的妻子冉瑩穎,在一檔綜藝節目里教育兒子軒軒的視頻。

已經兩年了,但給我留下實在太深刻的印象。

現在點開看,依然會被冉瑩穎大聲訓斥軒軒的場面,嚇得心跳加速。

(請在wifi環境下觀看)

軒軒把蛋糕和水混在一起,玩壞了蛋糕,媽媽冉瑩穎認為,這叫浪費糧食。

她大聲呵斥軒軒,水是用來做什麼的?要不要用錢買?蛋糕是用來做什麼的?要不要用錢買?爸爸晚上要幹什麼?是不是要賺錢?

她想用爸爸賺錢很辛苦,來教育軒軒,不要浪費糧食。

可這種方式,其實是在逼迫孩子內疚和焦慮。

即便他很快能知道自己錯了,但也很容易沉浸在內疚和焦慮的情緒里,不知如何面對錯誤,去解決問題,承擔後果。

視頻里的軒軒,一直無所適從,迷茫和害怕地看著媽媽,一直喊著,媽媽,媽媽。

他那年才5歲,大概已經知道,自己不再是一個可以隨隨便便犯錯的孩子。

有個網友回憶他初中時的經歷,他爸突然跟他說,家裡只有兩萬塊了,還得交學費,還得全家吃喝,讓他不要太浪費了。

聽到這句話以後,他整整一年都高興不起來。那種無憂無慮的感覺,瞬間就消失了。

他總在想,要是兩萬塊花完了怎麼辦?是不是不能讀書了,要早點出去打工?

後來他才知道,他爸在跟他開玩笑,但他成年以後都還記得,爸爸那句話,給他造成過極大的心理負擔,甚至影響學業。

當我們向孩子傾訴賺錢的不易,孩子的童年就結束了。

不論我們是有意還是無意,其實都在試圖讓孩子為我們背負生活的一部分擔子,要求他快速懂事,扛起我們的期望。

可孩子有自己的生長規律,對於他稚嫩的肩膀,這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想起我爸媽常說的一句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其實也就意味著,窮人的孩子不配有童年。

想想我的小時候,的確是一片灰暗,不忍卒讀。

3

一個女孩,從小學讀到出國留學,都在聽爸媽說,你要好好學習,家裡的錢都給你讀書了,我們賺錢不容易。

女孩的感覺是,我好像是為了爸媽在讀書,每次考試一考差,就覺得對不起爸媽。

她在網上寫到:

我媽說過最傷人的一句話就是,你現在的成就,都是我用錢換來的。

一句話,否定我全部的努力。

如果不是為了你們,我早就不想活了。

如果孩子背負太重的內疚,反而會認為自己毫無價值。

因為總感覺自己給父母帶來的,是辛苦,是麻煩,是痛苦,是不堪……孩子會努力去做符合父母期望中的事情,討好父母,讓父母快樂。

在心理學上看來,這其實是父母對孩子的一種心理控制。

經常聽到父母說賺錢不容易,生活艱辛的孩子,的確會比同齡人更「懂事」,卻是一種破壞了自己成長規律的「懂事」。

但也可能不堪重負,破罐破摔。

美國著名心理諮詢師金·約翰·培恩,在他的《簡單父母經》里曾寫道:

父母要警惕自己對孩子說過的任何話,因為語言可以啟發人,也可以傷害人。

說之前問自己三個問題,是真的嗎?夠善良嗎?必須要說嗎?這三個過濾器,可以讓一個家庭的「空氣」更清新。

如果真的要說,我們只負責自己的感受就好,就事論事地表達:

今天下班回來,媽媽感覺很累,想休息一會,明天晚上再陪你玩好嗎?

看見你把蛋糕玩壞了,媽媽很心疼,也很生氣,晚上沒得吃了,要重新去買一個,真的很麻煩。

……

內疚是一種自然而然的感受,當孩子有了自己的價值觀和道德評判,他在做錯事時,不需要我們去逼迫,他也會自然感到內疚。

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曾說,孩子以自己的感覺為中心而建立起來的自我,是真自我,是生動而流動的,他放鬆、專註並天然富有創造力。

把孩子的感受還給孩子吧,那樣他才能為自己而活。

-End-

推薦閱讀:

拆書|如何正確地賺錢?答案或許只有兩個字
無心工作,只想躺著賺錢
想賺錢,得走不一樣的路!
如何利用你的業餘時間賺錢
仇恨是最好的凝聚力

TAG:孩子 | 賺錢 | 童年 | 傾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