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 漢武帝的三張面孔(二十七)史公絕筆

漢武帝的三張面孔(二十七)史公絕筆

   導致殺戮慘重的巫蠱事件,在歷史上書寫了驚心動魄的一筆。究竟該如何對這一事件做出評價,三位史學家給出了不同的論述。司馬遷的《資治通鑒》直接指出漢武帝應該對巫蠱事件負有主要責任,而班固的《漢書》則將此事歸諸於天意,並把漢武帝描寫成一位痛失愛子的受害者。而作為這一事件的目睹者和親歷者,司馬遷選擇了就此絕筆,讓巫蠱之禍成為了《史記》當中漢武帝時代的最後註腳。那麼,司馬遷選擇在此處絕筆究竟有何深意?對於發生在漢武帝晚年的這場巫蠱之禍,我們究竟該如何評價呢?

司馬遷有兩處值得注意。整部《史記》沒正面描寫,只通過田仁一事來講這個。守城門,打開城門放走了太子,因此招致殺身之禍。這是第一個特點。第二個特點是,《史記》寫到哪兒為止?最後一事就是巫蠱之禍有關。太子死後,太子位置空了,政治出了間題。圍繞太子位置間題,引發爭端。巫蠱之禍有哪些後續發展?在前90年,巫蠱之禍後第二年,漢武帝讓李廣利率軍去打匈奴。丞相劉屈嫠去送他。李廣利對劉屈嫠說,「願君侯早請昌邑王為太子,如立為帝,君侯長何憂乎?」李廣利這樣說,把昌邑王推上去,你與你子孫們不會擔憂了。昌邑王是劉髑,李廣利是他舅舅。李廣利找劉屈嫠去辦這事,因為他們是兒女親家。有女兒是劉屈嫠的兒媳。二家有共同利益關係。這也讓我們看到巫蠱之禍的本質。劉髑是劉據最重要的競爭對手。母親是李夫人,李夫人雖然不是皇后,但是在死時,漢武帝以皇后禮節安葬。後來漢武帝死後,配對祭祀的是就是她。李廣利是漢武帝晚年重要將領,這是當年衛青的位置。現在兩個關係,劉髑的母親李夫人取代了衛子夫,李廣利取代了衛青,劉髑取代劉據就有可能了。劉屈嫠重要的事就是鎮壓劉據的兵變。劉屈嫠對這事的態度是什麼?他與李廣利是親家,讓我們明顯看得出他答應李廣利合作。二人是不是背後的推手呢?不能下結論。只能這樣推測。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李氏集團是劉據最重要的對手。李廣利是將,劉屈嫠是相,強強聯手,想推劉髑上去。不久,劉屈嫠被告發,同樣是巫蠱,重要目的就是想把劉髑推上位,「與貳師共祝禱詞,」想把劉髑推上去,沒說目的是讓劉髑做太子,是想讓他為帝,這時漢武帝在,怎麼可以直接做皇帝,這指控說的是用巫術詛咒漢武帝,罪名當然成立。揭發的是宦官。為什麼同樣是巫蠱呢?此前,巫蠱是針對劉據的陰謀。漢武帝的心態也在這過程中放大了。劉據死了,可是漢武帝的疑慮還在。揭發劉屈嫠的還用它。劉髑是不是受到牽連?劉屈嫠死後一年半,劉髑也死了,死因不明。  將軍李廣利和丞相劉屈氂究竟是不是巫蠱之禍的幕後推手我們無法從史書中找到結論,但可以肯定的是,由他們所組成的利益集團在當時有足夠的實力也有足夠的動機去扳倒衛皇后和太子劉據。司馬遷《史記》在《匈奴列傳》裡面交代了李廣利的結局:李廣利征戰匈奴時,聽說自己李氏家族因為受到「巫蠱之禍」的牽連,遭受滿門抄斬。於是率七萬漢朝大軍投降匈奴。這件事是司馬遷對於巫蠱案後續發展的一個交代,恰恰也是《史記》絕筆的地方。那麼,司馬遷為什麼要把這件事作為《史記》結尾呢? 有解釋,是司馬遷這裡打住是回應李陵事件,當年配合李廣利打匈奴,被迫投降,司馬遷替他辯護,被施以宮刑。有學者說,這兒打住因為漢武帝百般袒護的李廣利也投降匈奴了,是想向漢武帝表達抗議。這是一種解釋。更合理的解釋應該是在這兒,巫蠱之禍,漢武帝是在乎的,《史記》中零碎,司馬遷想說不敢說,選擇這兒作為終結,有可能是巫蠱之禍對司馬遷的衝擊。那麼面對巫蠱之禍,司馬遷的態度與情緒到底怎麼樣?有哪些話想說沒說出來?司馬遷除了《史記》後來重要的《報任安書》,是一封信。李廣利投降匈奴是絕筆,這信就是他一生的絕筆。看看這封信,任安恰恰是因為受牽連關在監獄中。任安,跟田仁有相似處,與他一樣是衛青的早年的門客。太子召見任安,發兵幫助自己。任安沒幫助,卻事後受牽連,判刑腰斬。正是這過程中,司馬遷寫了這封信。「抑鬱而無誰語」,不知道找誰訴說。精神恍惚,常汗發沾背,出門,不知所之。表面是說自己遭受宮刑的屈辱,深入讀,會發現,籠罩在他身上的是時代的壓抑。情緒背後是陰雨密布的時代環境。他沒正面提到巫蠱之禍。早幾年,任安對他提過要求,多替朝廷分憂。比如推薦人才。司馬遷藉此回答。表面寫壓抑的情緒,有什麼資格推薦人才呀?實際有一個重要的間題,任安提這個建議是幾年前,當時不回答,不寫信,卻在這時寫信,是不是暗示情緒低落與巫蠱之禍有關?信寫得滴水不漏,可是兩千多字的信出現間題。字數不多,寫在竹簡上,捆起來一大捆,始終在寫不滿,怎麼送到監獄中?我們推測,這封信,根本是沒辦法寄出的信,寫信不過是藉此,把自己心中的鬱結與憤懣抒發出來。 從《資治通鑒》對朝中政治環境的描寫來看,司馬遷可能就是劉據的支持者,「上用法嚴,多任深刻吏,太子寬厚,多所平反。雖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悅。群臣寬厚長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毀之。」意思是,太子與漢武帝的性格不一樣,在朝中分成兩大陣營,漢武帝用嚴刑,酷吏就是這樣的人。另外,太子性格與漢武帝相反,主張寬和的文治,放寬刑法,寬厚的長者站在太子一面,形成另外一個陣營,總聽到誹謗。許多學者分析認為巫蠱之禍的關鍵在這兒。這是重要線索。如果想解釋巫蠱之禍對司馬遷的影響,這是重要方向。司馬遷很可能就在太子這個陣營,《史記》中他對酷吏的抨擊,及司馬遷自己就是受害者,都證明這一點。漢武帝的對外征戰,建造宮殿的窮奢極欲,求仙的荒謬,施用刑罰的殘酷,司馬遷都看到了。遭受宮刑事時,他的失望在放大。司馬遷的偉大就在這裡,不會自悲自憐,而是研究歷史,如果現實中找得到依託,只能是劉據。由於巫蠱之禍,劉據死了,將來成了未知。巫蠱之禍宣告了司馬遷希望的破滅。再回頭看開頭的兩個間題,在《史記》在《報任安書》中,都是如此,因為現實的壓力。他不敢再發出太大的不同聲音。在李廣利一事上打住,到此為止,對國家前途及政治氛圍完全沒有了希望,就此打住。 再看《漢書》與《史記》不同,《史記》幾個關鍵點都點到了。班固的看起來更詳細,其實真相恰恰掩蓋住了。史記中沒把巫蠱之禍完全交代清楚,卻用特殊手法,把細節點出了,幾個喪生的全是衛青集團的,像公孫敖,是衛青的老朋友,公孫賀是其姐夫,衛伉是長子,諸邑公主與陽石公主是衛子夫的孩子。兩個公主加上劉據,是衛子夫四個孩子中的三個。還有一個女兒,沒死在這事上,但是她的兒子也死在這上邊,是曹宗。「宗坐太子死」,受太子牽連殺了。一看就明白,必然是巫蠱之禍。這些全是衛氏集團的人。班固的《漢書》中寫到曹宗的死,「有罪」,沒提到死,更沒提到為什麼死。看得出,司馬遷把握得更準確。他是隱晦,班固是隱諱,司馬遷畫的漢武帝是缺少幾筆的。這種不完整性,有可能就是因為巫蠱之禍造成的影響。班固強調兩個,一個是個人恩怨,二是天意,強調漢武帝的悔恨。班固還講,造了思子宮,希望劉據的魂魄早日歸來。班固這樣描寫,漢武帝的責任沒法追究,他也是受騙的。班固美化了漢武帝的形象。《資治通鑒》把握得最准。父子性格不同,導致了結局。這與漢武帝時的統治策略有緊密聯繫。我們就看到更全面立體的漢武帝時代。


推薦閱讀:

美國駐華新大使駱家輝:中國面孔,美國心思 [附圖]
政治家、帝師、總編,陳廷敬的三張面孔
UC頭條:愛一個女人, 首先需要認清她的兩張面孔
2015世界最美面孔榜:NANA再奪冠 柳岩首上榜
第十六張面孔 漢武帝

TAG:漢武帝 | 面孔 | 百家講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