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觀心的故事

一、以心觀心,徒自勞困

世人修行常常涉及到觀心,

許多人是怎樣觀心的呢?

用能觀的心,去觀所觀的心——

這樣觀心,錯了也!

如此觀心,從時間的初到時間的終不能悟道,

更沒有休歇的時候。

這樣觀心,

就好像用後面的波浪去追趕前面的波浪,

如此浪趕浪,內心藏識大海何日能夠真安靜呢?

又像兩隻小花狗打架,後面的狗追前面的狗,

兩隻狗在互咬,自家內在的院子何日能夠得清凈?

又好像風在吹動樹,風不停地吹,樹又如何靜置呢?

這樣的觀心是意識的造作,

用後一個念頭去監視或看管前一個念頭,

就好像失了火拿油去滅火一樣,

不但不能真正把火滅掉,

還會引起內在的火災更加猛烈。

這樣觀心,並不是諸佛菩薩所說的觀心。

諸佛觀心教導,第一先叫人覺了本來清凈之心;

覺了本心,然後用之,這樣便能不觀而觀,不照而照,

正用此心,不但能虛明自照不費心力,還能照了諸法實相!

這便是諸佛第一「明心」教導。

若不啟用此本來真心觀照,用妄心觀妄心,

猶如一人在煙塵里狂奔亂踏,他的視野怎能清晰呢?

若能悟了本來清凈心體,

前塵後塵,任它們來去。

能觀的心是塵,所觀的法也是塵,兩個都是塵,

如果你不粘著它們,也不執取它們,

內在沒有阻礙,覺知清凈猶如晴空,

這樣會有什麼事呢?

若不能了悟本來清凈心體,

不能脫離在能觀的心和所觀的塵之外,

用後一心去觀前一心,

這樣一千年也不能真正解脫;

要得到大自在,大自由,

沒有可能性!

修行之人常說到菩提之心,

什麼是菩提之心?

菩提之心就是遠離能所的心。

這個心本來是清凈的,

從無始以來就沒有被污染過,

它不可能被污染,也無法污染。

假如你能悟了它,直接使用它,

不用專門對假的做功夫,堅住於本來清凈之體,

便能清凈如佛;它就是本來佛。

能得知這樣的心,只堅住於它,不用管塵的事;

不用管塵的事,塵來塵自去。

當人心能夠不用力照而照時,人也會不用力靜而靜。

世人若能使用這樣的心,

若能這樣使用心,

便是真觀心。

這樣觀心的話,能夠得到清凈,能夠得到安樂,

能夠見到諸法的本來目面,

能夠真正解脫。

修心之人,觀心之時,

第一先去覓取本來清凈妙明真心;

得此心已,然後行觀,謂之真觀心。

若不如此,以能觀觀所,

千年也不能悟道,更不能真解脫。

世間觀心者,深思念之!

二、進入無我門,方行真觀行

用另一種方式說,

你必須破掉「我」的認識和感覺——

進入「無我」門,

然後才能開始真觀行,

在此之前,

皆不是諸佛菩薩所說的觀行。

帶著「我」的意識和感覺,

你做什麼都在加強那個錯覺——「我」,

帶著這個「我」去觀心,

你必然會有「我觀」和「我所觀」,

這樣你陷入二元的錯覺里,

如此觀心必然會感到很累,很無聊等。

假若你打掉了那個「我」——

沒了「我」的意識和「我」的感覺,

此時觀心,變得非常有趣味:

做事,你不覺得是你在做事,但仍有做事;

說話,你不覺得是你在說話,但仍有說話……

這時的觀照既有趣又輕鬆,怎麼會感到累或煩惱呢?

所以,真正的觀心的第一步是「打七」

——打掉你的第七意識,

破壞掉你的「我」的意識和「我」的感覺,

也就是,先進無我門,然後開始行觀,

如此行觀,行觀照,行觀心,

才是真正的觀照,真正的觀心,在此之前皆不是。

換用前面的話說,就是先「明心」,然後才能真觀心。

真觀者,是無心觀,不是以有心觀!

什麼是以無心觀,不是以有心觀?無心何能觀?

這恰是「奧秘」之處!

什麼是無心?「無心」是問題的關鍵,覓得無心,直觀達成。

無心即上文所說的菩提心、妙明真心,此處說為無我智!

修行者,換用另一套話說即是:

先得無我智,然後行真觀。

在無我智得獲之前,所有的觀不是正覺觀,是錯覺觀;

是以妄觀妄,是造作,是意識的遊戲,

如此觀只能念念加強那個生死根本——「我」,

不能得到真解脫。

所以說,行觀者,第一步要覓取妙明真心妙明凈體,

也就是,第一步要「打七」——

要打掉那個無始以來的生死根本,「我」的意識、「我」的感覺,

然後再行觀,再觀心,這樣才是真行觀,真觀心!

所以說,欲想獲得真解脫,明心是第一步;

欲想獲得真解脫,先破壞掉我相—— 「我」的意識是第一步!

無我即得無心,無心即能無我,

無心無我即是真心,持此真心方說行觀,方言觀心。

以能觀觀所觀,或以「我」來觀,怎能是正確的觀呢?

觀心之門,猶如以前國內高中生考大學的狀況相似——

門難進,但進了門則容易辦,容易混多了。

如何進入無我門,是真正觀心的要點。

如何進入無我門呢?

一定要依照諸佛菩薩的教導來,不能隨自己的想法來。

諸佛菩薩所述之路,皆是過來人的經驗之談,

是路標,是地圖,是解脫的捷徑,頭腦清醒者誰可無視它?

在沒有進入無我門、獲得無我智,或在沒覺了真心之前,

混亂的、泛泛的或強迫式的觀心是不科學的。

所以,如果你還沒進入這個門,去找這個門;找到這個門,

進入了,才算開始真正的修行,所謂「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無我之門,堪稱上妙:一切諸法,皆無自體,

然而不礙萬種作用……法法無我,法法能用,豈不妙哉?

尤其人無我,卻還能思維觀察,行動舉止,豈不奇妙?

體驗人無我,是這甜桃的第一口,修行之人,且得嘗之!

三、開悟只是開門,徹解還要行進

修行人將瞥見無我的經驗,稱為開悟;

而開悟,實在是剛剛入門,

還有更美妙且無為的修行,等你經驗。

開悟前不管你打著什麼旗號的修行都是造作,都是造業,

開悟後進入聖行路,你的修行才真非造作,非造業,

此時,你修一分得一分的真利益!

許多人此前不正確的修行,雖自稱是修行,

但其實都是在造作,在造業——

那種造作並不能導致解脫,

相反,他們正在往網套、往束縛的更深處去。

所以,作為一個決心覓求解脫的人,

正確的修行作為很重要。

修行像世間任何一種學問,一種工作一樣,

是有講究的,有說法的,你得按它的路子來;

不按它的路子來,

你只能走更多的彎路,吃更多的苦頭,浪費更多的時間。

修道也是有步驟、有次第的,

請按聖者們的教導來,如同走出迷宮按照地圖。

迅速有效的解脫分三步走:

第一步,悟得修行主體的實相,

第二步,悟得修行客體的實相,

第三步,將前兩步嫻熟的活出來。

第一步是針對「我」的,第二步是針對「我所」的,

第三步是鞏固前兩步修證體驗的。

第一步又分為三門:

一是走靜門,靜極自覺;

二是走靜思門,在安靜的狀態下專精思維;

三是直接觀察身心的實際。

第二步可以借鑒第一步的某些經驗,

有悟第一步第二步也同時開悟的。

有人經由正確的觀察覺悟到人無我,

他們處處在妙行之中,

感覺到快樂、自在、有趣,再也沒有什麼煩惱能粘著它。

到這裡不要得少為足,

應繼續對人身之外的一切諸法進行觀察,

徹底了悟到諸法唯心,諸法如幻為止。

要想達到圓滿的覺悟境界,

任何一種法的假象都不能存留,

任何一種法的實相都必明白,

哪怕如一毫毛或一虱子眼的法也應如此。

智眼剎剎瞬瞬看見無常,智眼時時處處看見空性,

無一處顛倒,無一處錯認,方才稱圓滿覺悟。

假如你僅僅體會到人「無我」——

破了我相是不夠的,

還有他相、還有眾生相、還有壽者相,

以及一切法相、非法相,

等你的智眼看破,

自證一切人和法的本來面目!

從某個方面說,

小乘佛法主要教導人破人有我,

致力於心解脫;

大乘佛法主要教導人破法有我,

致力於法解脫。

若是大小乘通達者,一破俱破。

諸方修行人,

依佛教,順次第,覺人法,得解脫。

戒定慧,聞思修,觀人我,能開悟。

如實觀,法非法,見緣起,法無我。

人我亡,法我破,如夢醒,等同佛。

三世佛子遵佛教,究竟解脫無有疑!

南無諸佛。

一念行者


推薦閱讀:

我和Kindle的故事 | 說出你的故事吧?
如何用「XX撤回了一條消息」寫一篇故事?
身邊的故事|含著淚花微笑的單親媽媽
愛情故事:火龍果小姐的底氣
三分之一雞排

TAG: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