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動粗
狄青
梁啟超和章太炎當年同在《時務報》,二人從學術觀點到政治思想都有分歧,嫌罵架不過癮,梁啟超帶人到報館拳擊章太炎,章太炎則還手抽了梁啟超一個嘴巴。按說這已不是一般的動粗了,但二人並沒有因此撕破臉,之後依舊慣常往來。
魯迅逝世,蕭軍將刊有紀念文章的三本雜誌拿到魯迅的墳前焚化,不巧叫狄克與馬吉蜂看到了,馬在報紙上撰文諷刺蕭軍是魯迅的「孝子賢孫」,蕭軍一怒之下「約架」馬吉蜂。於是某日晚,在上海法租界拉都南路旁的一塊空地上,蕭軍與馬吉蜂擺開架勢,馬吉蜂方的見證人是狄克,也就是後來的張春橋;而蕭軍方的見證人則是作家聶紺弩和蕭紅。那場架結果如何莫衷一是,反正蕭軍後來見人就說自己大獲全勝,但見證人聶紺弩的說法卻是「二人當時打得難解難分」。
都知道熊十力脾氣不好,在文人圈裡打架出名,最著名的架是與廢名打的。周作人與季羨林先後寫文章記述他們二人打架過程。原來,熊十力與廢名是鄰居,兩人常在一起切磋學問,爭論便常轉化為爭吵。有一次,他們二人吵著吵著忽然都沒有聲音了,季羨林很奇怪,走去一看,原來二人互相掐住對方的脖子都發不出聲音來了……但次日,兩人又跑到一起切磋學問,如此循環反覆,演繹了文人打架中的一種境界,那就是「雖傷皮肉,不傷感情」。
大文人劉文典最輝煌的「戰績」,是在總統府一腳踹了蔣介石的肚子。後來他到西南聯大執教,對其他人倒還寬容,不知為何獨與沈從文過不去。一見到沈從文,嘴裡就沒有好聽的,而且擰眉瞪目,一副隨時準備動粗的架勢。還得說沈從文有涵養,按說沈也是當過幾年兵的,扛著幾十斤的輜重在湘西的大山裡練就了一副好腿腳,且比劉年輕,動粗未必就吃虧,可他總是退避三舍,甭管劉文典的話多難聽,沈從文一概不回應。劉文典也不是單與沈從文過不去,新中國成立後,他與紅得發紫的郭沫若地位不可同日而語,可見到郭沫若,劉文典的眼睛也是斜的。
古代的中國文人,其實不像我們印象里那麼羸弱,多半都是能騎馬佩劍的。拿文人的鼻祖孔子來講,《史記》中記述,孔子的身高大約有一米九左右,這樣的個子即使放在當今也可謂之「大漢」。《呂氏春秋》言:「孔子之勁,舉國門之關,而不肯以力聞。」也就是說孔子雖「力能叩關」,但他卻從不與人比較蠻力,而是以理服人、以德感人。不過,照這一邏輯推理,孔子雖不曾與人比蠻鬥狠,但一般的小混混想必也不敢靠前招惹。
孔子之後,中國的文人裡面許多都是領過兵打過仗的。即使像曹操、岳飛那樣的行伍中人,既然能夠寫出膾炙人口的《觀滄海》、《滿江紅》來,授予他們一頂文人的帽子恐怕也不為過。至於王安石、辛棄疾、文天祥、王陽明這些人,就更不用說了,皆是文可輔政、武可敵國的主兒。
外國文人中的例子更多。法國大作家薩特當年在巴黎師範學院上學的時候,鼻子經常是流著血的;日本的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年輕時泡酒館,隔三岔五就會跟氣味不投的人幹上一架。南美洲的兩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馬爾克斯與略薩打架,據說是為了一個女人;而海明威與人說他想跟前人巴爾扎克打一架,因為他們倆很相像,同樣身體魁梧且精力充沛。
其實,歷史上的文人動粗,頭破血流的倒不多,多半是一種形式,皆因學問和理念不同而各執己見,有性情流露,有年少輕狂,與如今所謂的「博客約架」有根本不同。
近年來,由網路意見分歧發展到線下衝突的不少,以至於「朝陽公園南門見」,竟成了有特殊指向的網路熱語。而且,因為發現「約架」也有成為「名人」的可能,一些真真假假的文人在網上一句不合就吵吵著「約架」,讓人當笑話看,倒是有網友調侃道:「我準備去朝陽公園南門兜售拳擊手套、雞毛撣子、笤帚疙瘩……對了,還有創可貼以及包治百病的"大力丸"。」
推薦閱讀:
※【聖佳四季01期】 淺絳彩瓷——瓷器上的文人書畫
※文人更愛眼前酒
※歷代文人並稱
※如何評價胡喬木?
※這張合影的出處?
TAG: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