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佛教05-五時說法
本文根據南懷瑾先生書中資料,整理的佛教快速入門錄音。
關於佛經是怎麼回事?
佛在世的時候是沒有佛經的,佛去世之後,佛的弟子把佛講的內容整理成文字了,這就是佛經。佛經在佛家有一個專門的詞叫「結集」在歷史上大概有四五次結集。看到很多佛經都說到「如是我聞,一時」說如是我聞,基本上都是阿難陀回憶的,其實並不只是阿難陀回憶的,四五次當中呢,有不同的版本,不同的資料。以我對佛法的研究,為什麼佛經多。因為佛陀弟子眾多,同樣的課,有不同的理解,所以有了不同的版本,這是第一點。在印度本身版本就多。另外傳到中國後,一本經書的內容傳過來的時期不同,所以翻譯的內容也有不同。佛經在印度是沒有人整理的,因為時間觀念不強。都是一時。但是中國人喜歡研究,所以天台宗做過一個事情叫分科判教。就是分析評估這本經書是哪個時期的。所以在中國佛經裡面提到五時八教。就是把佛一輩子的說法分為五個時期。我現在就開始講五時,這樣你以後讀經書就知道佛是在哪個時期說的。
這個五時第一個說的叫華嚴,華嚴就是說《華嚴經》,華嚴在佛家地位非常之高,尤其在大乘,據說學了《華嚴經》就相當於得了佛的身體。華嚴據說是佛陀成道的最初,三七二十一天入定講的《華嚴經》,他不是給普通人講的,他是講給大菩薩聽的。那麼華嚴經怎麼來的呢,據說印度某個時期,有一個菩薩,非常有修為,他當時看遍了所有的佛經,他認為佛經太簡單了,他就想創立一個新的教派。這時候就來了一個人,是龍王,龍王告訴他,你沒見過世面。龍王帶他去了龍宮,龍宮裡收藏了很多的佛經,據說騎著馬讓他看了三個月,剛把佛經的標題看完。立馬他就不敢自大了。他離開龍宮的時候,龍王讓他選一本帶走,他就選了《華嚴經》。據說是八十多卷,這個是《華嚴經》的由來。小乘佛法不承認這個。
第二個時期是鹿野苑的時期。鹿野苑是說法的地點,五大臣不是在鹿野苑嗎,就是畜牧場之類的地方,據說佛說完華嚴經之後,後來的十二年在十六大國,講了小乘。按地點叫鹿苑時,按照經書叫阿含時,這會兒說的是《阿含經》。這個時候的說法對象就是普通的凡夫了。就是小乘的這些,就是聲聞,都是聲聞弟子。據說這些根器不夠深,比較淺。所以佛就給他們講這個,這就是鹿苑時。
第三個時期是方等時。鹿野苑過去後,成道12年後8年。他說了《維摩詰經》《思益經》《勝鬘經》這些都是大乘經典。他這會兒就和阿含經有了很大區別,他對的人的根器要好一些。他現開始斥小嘆大,斥責小乘是自了漢。目的是啟發小乘人有一個心,由小向大。說上課的意義來說彈苛式。
第四時期是般若,後來的22年講的是般若,般若的時候佛已經不說大乘和小乘了,他把小乘和大乘都整合在了一起。成為終觀般若智慧。他也不說有也不說空,去掉消極的空,也不是消極的有,是積極地不空不有的意思。《般若經》,最常聽到的《金剛經》就屬於般若部。
第五個時期是佛涅槃後的最後八年,他講的是《法華經》和《涅槃》法華經又叫《妙法蓮華經》,佛說的法就像是蓮花一樣,蓮花有什麼好處呢,開花,結果與種子同時存在,出淤泥而不染,說以法華經是最圓通無礙的。《涅槃經》什麼時候說的呢,《涅槃經》是佛陀入涅槃之前一日一夜講的。這是他在世最後講的經。這會兒就沒有三乘沒有五乘了,只有一乘就是圓教,最圓通無礙的。所以在大乘經典裡面,最有地位的有四本經書影響力比較大的《華嚴經》,《楞嚴經》這個是顯密圓通各個教派,凈土禪宗都比較喜歡的一本經書。《金剛經》影響力也非常廣泛,還有《法華經》。《涅槃經》也不錯,因為《涅槃經》是佛在去世之前對人生做了一些回憶,他也提到了一些小乘的觀念。
推薦閱讀:
※全面認識真菌多糖
※優美散文欣賞—— 認識你真好
※教您一眼認識各種仿表機芯!
※每天認識一種魚(65)丨馬口魚:激流勇進,我是『溪哥』!
※我對我的祖國——中國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