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解讀:日本為何永遠無法「入常」?
海外網8月11日電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近日對南美洲,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進行了訪問,安倍此舉被很多國際媒體視為其與拉丁美洲建立經濟關係的一種努力。然而,美國《國家利益》雜誌刊文稱,安倍此行不僅僅只是想擴大日本經濟影響的範圍,外交和安全議題也沒有缺席他的議程設置,特別是有關日本在聯合國安理會的身份問題更是此行的目的之一。
《國家利益》報道稱,日本希望能在明年當選為聯合國安理會的非常任理事國。1958年,日本首次當選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而上次當選是在2010年。日本(以及巴西)已經成為世界上在聯合國安理會擔任非常任理事國時間最長的國家,該國數代領導人都在聯合國安理會的成員身份上耗盡精力。成為聯合國非常任理事國需要付出一定的外交和經濟成本,因此,安倍利用自己與加勒比共同體(CARICOM)會晤的機會為明年十月進行的選舉拉票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本次聯合國非常任理事國投票將在聯合國大會上進行,每個國家都有平等的投票機會。
但是,日本的野心並不是可以經常擔任聯合國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反而,日本一直尋求增加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聯合國目前的五個常任理事國是英國、中國、法國、俄羅斯和美國),以尋求讓印度、巴西、德國以及日本自己,即所謂的「四國集團」(G4)擔任常任理事國。上周,安倍和巴西總統羅塞夫發表聯合聲明,重申要共同推動聯合國安理會改革,以期儘早實現增加常任理事國的名額。
雖然申請「入常」的目標是長期的,但毫無疑問安倍會在2015年10月以前就施展強大的外交攻勢,不過其中一些外交政策已經受到了其鄰國的批評。據報道,如果要通過聯合國安理會改革方案,需要得到聯合國193個成員國三分之二以上的國家、或者至少129個成員國的同意。但包括日本的鄰國韓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如義大利,巴基斯坦和阿根廷)均反對四國集團的「入常」方案。
多年來,日本一直小心翼翼的推行聯合國安理會的改革提案,相對來說也取得了一定成功。東京政府獲得了一些或大或小國家的支持,並且和巴西及印度在此事上達成了一致。但是日本的努力永遠也不夠。
來自德國的聯合國評論員Andreas Zumach稱,G4關於增加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的提案最終還是需要由現在的五大常任理事國批准,然而,其中的美國和俄羅斯是很大的障礙。四國集團已經公開表示,不希望常任理事國的否決權成為阻礙聯合國改革的原因。不過,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政府表示,除非「四國集團」成員國同意放棄否決權,否則是不會支持改革議案的。俄羅斯也不希望安理會擴容,擔心這樣會削弱其自身的全球影響力。
因此,新一輪的非常任理事國席位,就是安倍晉三外交攻勢下所能取得的最好結果。
推薦閱讀:
※日本 |史上最全的周遊指南
※日本侵華和元清有關係嗎?
※昨晚,比奧斯卡更讓日本人關注的頭條——安倍約飯
※如何評價日本16式機動戰車(Maneuver Combat Vehicle)?
※中國大喜:東盟十國願加入AIIB 日本驚慌失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