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面向未來十年的「大周邊外交戰略」

構建面向未來十年的「大周邊外交戰略」作者:祁懷高 來源:《世界知識》2014年4期發布時間:2014-03-04摘要: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面臨嚴峻挑戰和中國政府日益重視周邊外交的背景下,中國周邊外交亟需在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構建面向未來十年的「大周邊外交戰略」。

  在中國周邊安全環境面臨嚴峻挑戰和中國政府日益重視周邊外交的背景下,中國周邊外交亟需在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構建面向未來十年的「大周邊外交戰略」。

  樹立「大周邊」外交理念

  「大周邊」理念是相對於「小周邊」而言的。「小周邊」通常是指與中國領土領海直接相鄰的國家和地區,如俄羅斯、蒙古國以及東北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諸國。而「大周邊」概念超越傳統的地理範圍界限,是指同中國海上、陸上有相同戰略利益需求的國家和地區。

  界定中國「大周邊」地理範疇需要考慮三個因素:最大程度上有利於鞏固我國地緣戰略依託;要考慮我國自身實力以及對周邊的有效影響力;實施周邊外交的成本與收益。基於上述三個因素的綜合考慮,東北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和南太平洋地區這「六大板塊」應該作為中國的「大周邊」地理範疇。其中,東北亞、東南亞、南亞、中亞這四個「板塊」與中國陸海直接接壤,自然屬於中國周邊範疇。此外,西亞和南太平洋地區也應納入中國的「大周邊」視野中。西亞地區是中國西部周邊的戰略延伸地區,該地區局勢與中國的能源安全、邊疆穩定和西部發展息息相關。南太平洋地區是中國東南部周邊的戰略延伸地區,確保澳大利亞和紐西蘭這兩個該地區「領軍」國家的對華友好是中國海上安全的關鍵所在。

  同時,我們也反對隨意擴大對中國「周邊」範圍的界定,以避免導致周邊國家誤認為中國在擴展其「地緣政治勢力範圍」。新時期的「大周邊」外交理念具有政經合一、陸海並重的特點,表明我們力求以「與時俱進」的視角看待新時期中國的「周邊地緣」與「戰略邊疆」。

  構建應對美、日、俄、印四國的「新型大國關係」

  影響中國周邊外交的大國主要是美國、日本、俄羅斯、印度四大國。美國是影響中國周邊外交的最重要大國因素,應對中美在亞洲的「競逐兼容」關係,要繼續加深兩國在亞洲的經濟相互依存,塑造兩國在亞洲的共有利益,夯實周邊依託以增加對美外交的「砝碼」。在中日「競雄共存」的框架下,未來中日需要著力實現從功能互利到政治互信和戰略互惠的突破。俄羅斯是中國周邊外交中為數不多的有利性大國因素之一,中國宜充分利用俄羅斯因素,以促進對周邊國家的外交。同時,中國也要努力消除俄方認為中國同它競爭勢力範圍和影響的擔憂,引導俄方理性看待兩國在中亞地區的商業競爭。在中印共同崛起的背景下,中國需要充分尊重印度的新興大國地位,把「競進均衡」的中印關係轉化為對我國周邊外交有利的因素。對於印度以東陣營,我們應充分尊重印度的主導地位,以及其他國家「跟隨印度」的現實。

  統籌中國周邊「六大板塊」

  東北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南太平洋已經成為中國周邊安全環境不可或缺的「六大板塊」。

  一方面,中國要根據不同「板塊」(次區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制訂中國的周邊政策。如中國的東北亞外交,以六方會談機制化為基礎推動東北亞安全機制的構建,以地緣經濟合作為切入點推動地緣政治正向發展,推動中國倡導的多邊制度與美國主導的雙邊同盟在東北亞的兼容共存;中國對東南亞的外交重心應做如下調整,即由近二十年來所奉行的以經濟外交為主、戰略保證和謹慎被動的「擱置外交」為輔,逐步調整為經濟外交與積極主動的安全戰略並重;中國的南亞外交需要高度重視印度崛起的戰略意義,堅持中巴傳統友誼,加強與美國的南亞政策協調;中國在制定中亞政策時需綜合考慮相關國家或國際組織的利益訴求,在促進中亞國家穩定和發展的前提下實現自己的利益;中國的南太平洋外交既要重視發展與澳、新這兩個「領軍」國家的關係,也要努力化解美、日、歐等大國或大國集團對中國南太平洋外交政策的干擾。

  另一方面,中國要把「六大板塊」(次區域)看作一個利益高度相關、互動極為頻繁的整體,統籌東北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與南太平洋「六大板塊」。要重視「東線板塊」(東北亞、東南亞、南太平洋)與「西線板塊」(西亞、中亞、南亞)之間的聯動關係,以實現較大的戰略迴旋餘地。比如,當「東線板塊」出現島嶼和海洋領土劃界爭端和矛盾時,中國的「西線板塊」地區形勢實現了某種程度的緩轉,這啟示我們可以通過統籌周邊「六大板塊」,實現戰略迴旋,擺脫危機,化被動為主動。

  在國內國際大局互動中統籌邊疆發展與周邊外交

  在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聯繫日益緊密、邊疆發展與周邊外交的互動日益密切的新形勢下,我們迫切需要實現邊疆發展與周邊外交的相互促進。可以採取的做法包括:

  一是區域發展戰略和周邊外交政策「雙輪驅動」中國邊疆發展。中國政府在繼續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以推進西部大開發和邊疆大發展的同時,可加大實施「睦鄰、安鄰、富鄰」周邊外交的力度,讓邊疆地區與周邊國家形成區域次區域開放合作體系,促進中國邊疆地區和周邊國家之間的互利共贏。

  二是在「央地博弈」中建立中央主導下的共贏外交格局。在如何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擴大沿邊省區對外開放上,中央政府和沿邊省區政府之間的博弈日益明顯。可以考慮建立一個中央主導下的共贏格局,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確立共識:在「高端政治」(政治、安全)領域內中央政府佔據支配地位,在「低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領域中雙方形成協調和磋商的關係。

  三是在邊疆周邊互動中構建互利共贏的「周邊治理機制」。搭建中國沿邊省區和周邊次區域之間互聯互通的制度性框架,構建有助於中國和周邊國家合作應對生態、跨界資源、貧困、邊界糾紛、跨國犯罪、自然災害等非傳統安全威脅的治理機制。

  整合四種周邊外交思路,形成中國「大周邊外交戰略」的整體謀劃

  目前國內政策界和學術界存在著四種周邊外交思路:一是「海上突破」,在應對海洋領土爭端中突破外部大國和某些海上鄰國對我的聯合「封鎖」,在確保「搞定」西太平洋的基礎上,推動我國與南太平洋、東印度洋國家關係的不斷發展。二是「積極西進」,將南亞、中亞、中東等「西部」地區塑造為中國的戰略縱深區域和經濟戰略地帶,為中國的和平崛起開闢廣闊的戰略空間。持這一思路的學者認為,「西進」是中國內部經濟再平衡所驅動的,有利於建立更為平衡的中美關係;此外,中國在西部周邊各國的經濟利益日益擴大,展現了參與大國多邊協調、提高國際地位的良好機遇。三是「立足國內」,改革國內外交(安全)決策體制以提高決策制度化、科學化水平。國家安全委員會作為國家安全工作的決策和議事協調機構,能夠有效整合內部外交(安全)資源,解決跨部門協調的難題和外交(安全)決策面臨的複雜問題,從而確保在面對外部緊急事態時反應迅速、決策有力。四是「外圍拓展」,在更為廣闊的拉美、歐洲、非洲等地區拓展我國的海外利益。未來十年中國的「大周邊外交戰略」既要「海上突破」,又要「積極西進」;既要「立足國內」,又要「外圍拓展」。

  在整合上述四種周邊外交思路的基礎上,整體謀劃中國的大周邊外交戰略,形成中國周邊外交的整體戰略架構。


推薦閱讀:

凈空法師講《佛說十善業道經》74_如果你心地純善,你周邊所接觸的一切任務都是善知識、都是佛菩薩。這就是藕益大師講的【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
3天小長假,去常州周邊的這些隱世美景吧!
命理格局及周邊
武漢周邊所有的溫泉及票價都在這裡了!溫泉也可以這麼美!趕緊收藏!
自駕紐西蘭 | 奧克蘭周邊之霍比特村

TAG:未來 | 戰略 | 外交 | 周邊 | 十年 | 未來十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