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治療中風後遺症之臨床取穴

針灸治療中風後遺症之臨床取穴(與靳三針比較)

1.顳三針:耳尖直上髮際2寸為第一針,在第一針水平向前後各旁開1寸為第二、第三針。主要治療肢體的運動和感覺障礙。

(暈聽區為耳尖直上1.5cm處, 前後2cm 治療暈眩耳鳴聽力問題. 言語三區為耳尖上1.5cm往後2cm 治療感覺性失語答非所問 理解困難)

(常用率谷透角孫)

2.腦三針:腦戶穴和左右1.5吋腦室穴共三穴。主治:肢體活動障礙,軀體不平衡。

(平衡區:枕骨粗隆兩側旁開3.5cm向下4cm)

(腦空 玉枕1.3 腦戶)

3.智三針:神庭穴為第1針,左右3吋兩本神穴為第二、第三針。主治:意識不清、精神障礙。

(常用 百會 印堂 人中)

4.舌三針:以拇指一、二指骨間橫紋平貼於下頜前緣,拇指尖處為第一針,其左右旁開1寸處為第二、第三針。主治:發音不清,啞不能言、流涎。

(常用外津金玉液 承漿)

5.四神針:百會穴前後左右各旁開1.5寸。

(四神聰:百會穴旁開1吋+百會)

(常用百會 通天)

6.手三針:合谷、曲池、外關。主治:上肢癱瘓。

(常用合谷 三陽絡 曲池)

7.足三針:足三里、三陰交、太沖。主治:下肢感覺或運動障礙,下肢癱瘓。

(常用陽陵泉 足三里 太沖)

8.肩三針:肩峰下凹陷中為第一針,同水平前後各2寸分別為第二針和第三針。主治:上肢癱瘓、肩不舉。

(常用抬肩 肩髃 肩髎 )

「靳三針」的由來

針灸恩師鍾永祥老師 常常告誡 同一個經絡不要扎超過三針

臨床上觀察老師的配穴 也常常是三個穴位一起配穴使用

學校教難經的王敏弘老師也強調最多扎三針就可以治療疾病不要多扎

早期沒聽過 "靳三針" 這個名詞 其實"靳三針"的精神本來就普遍為臨床針灸醫師所使用

只是所取的穴位不盡相同而已

以這樣的概念和原則 精簡的用穴 臨床上常可獲得不錯的效果

靳瑞:靳三針療法,有幾個含義,其中一個是針灸三次就可以將病治癒。這個事情,發生在七十年代,當時,我在海南島搞救治腦型瘧的研究,曾同一個南航的部長看病,他患過敏性鼻炎已有十幾年,我只給他醫了三次,就治好了他。因為他醫了很久都醫不好,所以他問我,為什麼這種療法這麼好?用的是什麼絕招呢?當時我還沒思想準備,叫什麼療法好呢?總之我用這種方法醫好了很多病人,我想,三次就行了,那就叫它「鼻三針」吧。於是「三針」療法就開始了。

1979年我返回廣州中醫學院,從事針灸的教學、臨床和科研工作,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要我總結建國以來針灸研究成果,於是我就將建國以來全國最有代表性的臨床研究部分,輸入計算機,反饋出來,進行總結、上報,另外我將最有代表性的治療常見病的前三個穴位,結合我幾十年從事針灸臨床治療的經驗,交給我的博士生、碩士生進行統計和臨床實驗研究,得出用三個穴位治療一種疾病的方法,就是「靳三針」療法。

所以「靳三針」雖然姓靳,其實它是代表我們大學很多教授、二十多個碩士研究生和二十多個博士研究生,經過近20年的研究、總結出來的。這些都是科研題目,很多都已獲獎。有的是國家或省級獎。「靳三針」療法就是這樣來的。
推薦閱讀:

針灸密技
針灸的注意事項
針葯並用中針灸和中藥的關係
揭開針灸的神秘面紗,想學和初識針灸的轉走看看
針灸彙集

TAG:針灸 | 治療 | 後遺症 | 中風後遺症 | 中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