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皇后葬在哪裡 漢惠帝安陵之謎

皇后葬在哪裡 漢惠帝安陵之謎

  漢惠帝忠厚懦弱,其生母呂雉以皇太后的身份代理朝政,執掌實權。惠帝死後,葬於安陵,而他的外甥女、也是他妻子的皇后張嫣可能也葬在同一陵園中。那麼,哪一座墳墓是張嫣的墓呢?安陵的北面有個安陵邑,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其形狀是長方形的,真是如此嗎?  漢惠帝劉盈是西漢的第二個皇帝,漢高祖劉邦與呂雉的兒子。  呂后生劉盈及魯元公主。劉盈被立為太子後,劉邦嫌他太柔弱,一度曾打算別立寵姬戚夫人之子趙王如意為太子。劉邦死後,17歲的劉盈即位,是為漢惠帝。呂后以皇太后的身份代理朝政,掌握實權,遂對她的情敵戚夫人及其子劉如意進行了慘無人道的報復。她先將戚夫人囚於永巷,罰她舂米,再將12歲的趙王如意從封地召回,圖謀加害於他。劉盈年紀輕輕,但看出了母親的用心,親自將劉如意接到宮中,與他一起生活,百般呵護他。有一天,劉盈晨起習射,見劉如意正熟睡,就沒有叫醒他一起去。呂后見了,馬上派人攜毒酒將劉如意毒死。接著,她又對戚夫人下毒手,砍去她的四肢,挖去眼珠,熏聾雙耳,葯啞喉嚨後,扔進廁所,時人稱為「人彘」,備受折磨而死。呂后還讓劉盈前去觀看,本想讓劉盈培養一點心狠手辣的素質,想不到劉盈見到父親昔日漂亮的愛妃竟是如此結局,悲痛哭泣不止,染成重病。劉盈派人對呂后說:「這種事非人所為。我是太后之子,太后所為如此,我以後怎樣來治理天下?」他覺得自己對眼前的事情無可奈何,從此不問政事,最後抑鬱而死,死時僅23歲,葬於安陵。  惠帝的皇后張嫣是其外甥女,魯元公主的女兒。這場甥舅婚姻是呂后一手操辦的,一場十足的政治婚姻,結婚時劉盈20歲,張皇后還不到10歲。惠帝死後,呂太后臨朝稱制。呂太后駕崩,諸呂被翦滅,張皇后也受牽連,「廢處北宮」。公元前163年,張皇后去世,葬於安陵。  安陵在劉邦的長陵東面還是西面?一直以來,人們認為安陵在長陵的東面,其西面是景帝的陽陵,陵墓的南面有清代畢沅書寫的「漢惠帝安陵」碑石可以為證。然而一些學者認為,西漢帝王陵的分布是有規律可尋的,惠帝安陵應在長陵之右,景帝陽陵應在長陵之左,安陵不應在長陵之東。西漢的帝王陵是同塋不同穴的,畢沅指的那個惠帝陵和景帝陽陵之間東西相距僅450米,似乎不太可能。因此有專家認為,畢沅指稱的惠帝陵其實是景帝的孝景王皇后陵。真正的安陵應當在長陵之西。這種觀點也有史料可以證實。如《水經注》記載成國故渠東逕安陵南,又東逕渭城北,再東逕長陵南。渭城即秦咸陽城,附近有一座大墓應為惠帝安陵。在此墓的南鄰還發現了唐代的《四皓廟碑》,宋代文獻記載安陵附近有四皓廟,顯然安陵是處於長陵西面的一座大墓。  安陵名字的來源,有人認為與高祖長陵一樣,因京師「長安」二字得名。惠帝安陵位於今咸陽市秦都區韓家灣鄉白廟村。陵墓封土底部和頂部均為長方形。底部東西長170米,南北長140米,頂部東西長65米,南北長40米。封土高25米。  長期以來,人們認為孝惠皇后張嫣的陵墓在安陵西北270米處,但沒有專家予以確認,因而成為一個歷史疑點。呂氏失敗後,張皇后退處北宮,但皇后的名號並沒有廢掉,因此她死後能合葬安陵。然而她畢竟不同於漢代其他的皇后,所以雖合葬安陵卻不起墳。現在地面上的墳堆是後代堆起來的,墓冢規模比惠帝陵要小得多,但仍是覆斗形的,墓冢高為12米。近年來,陝西省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們對安陵進行了重新調查,發現並解決了這個歷史疑案。專家們認為,安陵陵園西北的這個陵只能是孝惠皇后張嫣的,不可能是別人的。  傳統的說法認為,西漢帝陵是帝西後東,但人們驚奇地發現安陵是個例外,孝惠皇后張嫣陵墓在惠帝安陵西北。人們不禁要問,為什麼皇后張嫣之陵不在安陵之東呢?有關專家解說原因有三。其一、孝惠皇后張嫣系魯元公主之女,呂后外孫女,諸呂被翦,張皇后受株連被迫退居北宮,皇后之名雖未被廢,死後亦合葬安陵,但不起墳丘,可知並未完全按照皇后禮制給予安葬。按其禮節似比一般的皇后要低一檔次。其二、張嫣死時,惠帝早已安葬,整個安陵的布局早已定位,惠帝的陵墓距陵園東牆僅有287米。由於間距太小,東墓道是安陵主墓道.不可能將皇后陵埋在皇帝陵墓道上。皇帝與皇后共用一個陵園,陵園與陵邑共用一牆(陵園北牆亦為陵邑南牆)。陵園位置恰在陵邑南部正中,如將張嫣陵墓改在惠帝陵東,不在東墓道上,就出陵園範圍,這就破壞了安陵的原有布局。其三、安陵的陪葬墓在安陵的東面,離安陵最近亦是最大的陪葬墓是魯元公主墓。漢代皇后墓應在陵園內而不應在陵園外,更不能在陪葬區內,加之魯元公主為張嫣的母親,已先入陪葬區佔據最近位置,因此皇后張嫣只有埋在帝陵之西才是合理的,而陵園內西邊空地較大,也許這樣的位置是提前安排好的。  一些史學工作者認為,漢初陵園建制布局受長安城形制影響,皇宮移至未央宮,呂后仍居長樂富,未央宮在西,長樂宮在東,這樣形成了帝西後東。張嫣死時,安陵整體布局已經形成,陵園以東埋不成,只好埋在陵園西邊,但不起墓丘,以讓尊位。  但也有人提出看法,認為既然有帝西後東的習慣,那麼安陵建造時為什麼不替張嫣預先在東面留下位子?每個皇帝都有皇后,為百年之後預留位子是十分正常的,總不至於弄到陵園東面要麼是沒有地方葬,要麼是葬入陪葬區的局面。因此最起碼可以這樣說,帝西後東的習俗當時不一定非要認真執行的。  安陵是有陵園的。從長陵開始,漢代的帝陵一般都是有陵園的,但安陵的陵園從未見記載。過去,人們一直不敢肯定惠帝的陵園形制究竟如何,張皇后的墳墓是否與惠帝在同一陵園中。近年來的考古發現安陵不但有陵園,而且是西漢十一陵中最大的一個,東西940米、南北840米、周長3560米。同時安陵是皇帝皇后共用一個陵園.這一點和長陵劉邦、呂后共用一個陵園是相同的。安陵陵園四牆中,南牆牆體寬於東、西、北三牆,這是因為受地形影響所致,安陵的地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陵園南牆建在最高處,再往南落差大,坡陡,加寬牆體以固牆身是主要原因。  漢惠帝時還設置了安陵邑,過去人們在初步調查後認為,安陵邑位於安陵以北900米處,陵邑城址平面為長方形,東西1548米,南北長445米。東牆和北牆現仍可辨,牆寬9米,殘高2至3.6米,在東牆和北牆的中央辟有城門。然而最新的發現認為,安陵邑為不規則形,東西長1586米,南北長約750米。陵邑的東牆是四牆中地表暴露遺迹最多、保存最為完整的一面牆,以前資料中公布的安陵陵邑東牆南北長445米,而最新測量為東牆長500米,500米與445米差距不大,然而陵邑東牆500米後拐向西邊的一段長290米,以前的資料中未見提起。西拐的這一段地表跡象明顯,夯層清晰可辨,西拐後再向南拐時與東牆南段的牆在地表上層有明顯的夯層連在一起,是當時同期建造的整體。陵邑東牆西拐290米後,牆體似乎還在向西延伸,距離約為100多米,上部為水渠。  安陵邑的平面形制呈不規則形而非長方形的另一證據就是,在安陵邑西牆北端與北牆西端交接處,呈現兩個相連的直角形,這是明顯裸露於地表的遺迹所示,雖然在陵邑四牆中,西牆所知材料最不完整,但暴露於地表的跡象仍可顯示其形狀,西牆向西拐21米後,再向北拐14米,然後與北牆相接。  安陵陵邑平面為何呈不規則形而非長方形,是否受長安城形制影響?一般認為沒有。那麼是否受地形影響呢?一些專家認為這是有可能的。安陵總體南高北低,西高東低。陵邑北牆地勢低,但地表起伏變化不大。陵邑南牆地表變化亦不大,雖西高東低,但坡甚緩。陵邑東牆牆內高於牆外,南段高於北段,起伏變化較南北兩牆稍大。陵邑西牆北段地勢低平,但300米後高差就很明顯,並且越往南變化越大,而東西也出現起伏。可是順著陵園西牆朝北,地形變化小些,極有可能受地形影向,西牆往東拐,為求平衡東牆也就往西拐,這種對稱布局在古代建築中是很常見的,這樣陵邑平面就形成了兩個長方形合為一體的平面形式。


推薦閱讀:

T056-胡桃夾子-睡美人-天鵝湖-憂鬱小夜曲-黑桃皇后
一生只守候一個男人的悲情皇后
中宗李顯的故事:一朝被廢兩次為帝,皇后干政被毒身死
同治皇帝死後75天,皇后不小心說了這11個字,慈禧太后就將其逼死
張獻忠抗清戰死,其皇后接手統治,卻因一事和丞相被張養子處死

TAG:在哪 | 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