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咸陽歷史文化蹤跡之「周禮」 「漢陵」
周陵大門
自然長成在周陵中軸線中的百年古柏
中國民間有一句諺語,「江南的才子、山東的將,咸陽塬上埋皇上」,中國還有一句民間諺語是這樣說的,「兵馬俑、大雁塔,抵不上咸陽的土疙瘩」,還有「上海的樓,西安的塔,比不上咸陽的土疙瘩」,這諸多的民間諺語,好像向世人證明和訴說她曾經的輝煌與繁華。因為這裡有開創華夏五千年禮儀之文化的鼻祖「文、武、成、康」四座王陵,其倡導的「周禮」文化世代傳承,文治武功受萬人敬仰;這裡有大秦帝國雄偉的宮殿遺址,規模之宏達,彷彿在向世人展示秦始皇橫掃六合一統天下的豐功偉績是何其壯哉;這裡有開創大漢民族,萬國臣服的大漢王朝11位皇帝的陵寢,其封土堪稱東方的金字塔,這裡還有以山為陵的大唐王朝諸皇帝的陵園一字排開。咸陽塬近千座帝王將相,妃嬪媵,皇族貴胃,賢達名流陵墓,或平地鑿穴起,威儀壯觀,或依山傍水造墓,氣勢恢弘,一字排開,或在南北數十公里,東西近百公里的莽莽原野,形成巨型列隊,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群。這些陵墓,是一部浩瀚精深的卷帙,一個陵冢,就埋藏著一個神奇的故事:一個陵園,就代表著一段鐵馬金戈的史詩;一塊墓碣,就是一幕風雨飄搖的悲劇;一組陵丘,就是一個朝代興盛衰亡的畫面濃縮史,這裡而這歷歷在目一切的一切彷彿就昨天發生一樣.....
文王坊前留影
2017年3月18日上午,由咸陽市民盟盟員、退休教授張根勞,原咸陽市政協委員、《老咸陽》作者董學武等倡導,西咸新聞網、陝西市政網、咸陽在線等網路媒體以及民間文化愛好者等30餘人共同發起的「探尋咸陽歷史文化蹤跡 傳承優秀民族文化」走進華夏五千年之文明開創者周陵(即「文、武、成、康」四王陵)和西漢「康、延、渭」三皇陵。雖然已是陽春三月,由於連日的春雨,使得咸陽的塬上依然寒冷,但卻擋不住大家對「周禮」文化和其「文治武功」內涵的敬仰,擋不住大家對了解和挖掘大漢王朝曾經輝煌歷史的崛起和衰落的熱情。
康陵文物管理所所長張小君介紹康陵情況
在周陵文管所(博物院),張俊輝(院)所長向大家簡單的介紹了下今天的行程安排,隨後大家驅車來到位於咸陽市中心7.5公里處距周陵1公里渭城區周陵街道辦大寨村的西漢王朝最後一位皇帝——漢平帝劉衎康陵,見到了康陵文物管理所所長張小君,他詳細地的向大家介紹了康陵的有關情況,他說:康陵是西漢第十一個皇帝劉衎(公元前9年-公元5年)與王皇后的合葬陵園。劉衎(kan),原名劉箕子,是漢元帝劉奭((shì)之孫,漢成帝劉驁(ao)墓的侄子,漢哀帝漢哀帝劉欣的堂兄弟,中山王劉興之子。哀帝於公元前1年6月病死後,王莽於9月迎立年僅9歲的劉衎為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元始」。劉衎9歲繼承皇位,14歲時死亡,其在位5年,死後葬於康陵。公元8年(初始元年),王莽篡位稱帝,建立新朝,將自己的女兒漢平帝劉衎的皇后王氏(艷)改稱定安公太后,後又改封為「黃皇室主」,但沒想道他的女兒竟是一個忠貞不渝的人,對父親的行為痛斥不已,並屢次拒絕了父親安排的改嫁他人。王氏時年十八歲,為人婉順文靜有節操。王莽篡奪漢家天下以後,王氏經常稱病不參加朝會,王莽對女兒敬憚傷哀,打算將她改嫁,於是又改王氏稱號為黃皇室主,派立國將軍、成新公孫建世子孫襐扮成醫生前去看病調情。王氏大怒,鞭打左右侍御。
康陵合影
地皇四年(公元23年),漢室後人劉玄(即東漢光武帝劉秀族兄)的起義軍攻入長安,誅殺了王莽,焚燒了未央宮。此刻,眾宮女拉著王皇后想要逃走,但是王皇后執意不走,看著熊熊烈火,想著已故的丈夫漢平帝和失去的漢室江山,不禁淚流滿面。再說了,自己又是叛賊王莽的女兒,於是嘆息道:「我有何面目見漢家!」,接著自己縱身一躍,跳入火海而死,時年33歲。同時,她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投火自焚而死的皇后。據《漢書·外戚傳》記載:及漢兵誅莽,燔燒未央宮,後曰:「何面目以見漢家!」自投火中而死。後來,東漢皇室念及王皇后對漢室忠貞不二,故而追封她為「孝平皇后」, 葬在康陵東南570米處(現咸陽市農科所內)」,受到世人的尊崇和敬仰。
漢平帝劉衎康陵
最後他告訴大家,康陵封土為雙層覆斗形,封土底部東西長216米,南北寬209米,近冢頂內收成台,檯面距冢頂5.5米。陵冢通高26.6米,原四面垣牆之中建有闕門,但今已無遺迹。該陵1956年被陝西省列為第一批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與西漢諸帝陵一起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5月設立康陵文物管理所。自在康陵設立文管所後,他們在及時清理了周邊的建築垃圾,並設立的鐵圍欄,並將推翻的清代陝西巡撫畢沅所立之碑(由於歷史認識誤區,錯書「漢元帝渭陵」)重新立起,儘管立錯了地方,但尊重歷史的作法是現代思維模式,即尊重歷史,又向世人還原了康陵真正主人的廬山真面目。
漢平帝劉衎康陵
縱觀漢平帝劉衎的一生,公元前七年,平帝之父――中山孝王劉興逝世,三歲的劉衎繼承其父劉興之位成為了中山王,世稱「中山小王」。 自幼多病,鰭足目馮太后求遍了所有的名醫,用變了所有的靈藥,但卻還是不能將小平帝的病醫好。她能做的,也只是不斷地求神問卜、祭祀禱告了。寒樹生煙,歲月歸去,不久之後,漢成帝駕崩,哀帝即位。哀帝即位後,逐漸壓制原來的外戚王氏,轉而提拔自己祖母傅太后和母親丁太后的親戚,頃刻間,朝堂內外漸漸布滿了傅家和丁家的外戚,公元前六年,寵愛平帝的祖母馮太后被傅太后以莫須有的「巫術詛咒」罪名關進了牢房後服毒自殺,此時漢平帝劉衎四歲,還是一個孩子。秋雨打落梧桐,落葉翩翩,深宮微寒,一片幽懷。消息傳到中山,滿宮慟哭,高樓掛白。而四歲的小平帝還不知道疼愛他的祖母已然故去,身邊的變化他也一概不聞,只是傻傻的玩著自己的手指頭。庭廊空洞,歲晚蒼茫,小平帝一個人獨坐寒光,再也沒有了祖母的關愛,祖母的心疼。冷風涼人,一個身披薄翠的婦人悠悠然從遠方走來,這個婦人,便是平帝的親生母親――衛姬。她緩緩的走到了小平帝的面前,輕輕的將他抱起,一齊陪他看著遠方的冷月,天片的孤雲,她的眼圈紅紅的,眉上帶著一縷憂思,一種彷徨。公元前一年,哀帝駕崩,平帝即位,時年平帝只有九歲。此時就離開了熟悉的母親,離開了熟悉的中山,獨自來到了長安,來到了未央宮。未央宮,金碧輝煌,高大雄壯,然而這裡的一切並沒有讓平帝感到榮耀和壯美,這些無情的事物只是讓他感到了無限的陌生,無比的孤獨。而在千里之外的中山國里,平帝的母親衛姬對平帝的思念也越來越深。她想盡了一切辦法,通過了各種渠道、拜託了各種人疏通關係,只希望能到長安與兒子團聚。寒樹沙沙,秋風瑟瑟,無助的衛姬只得和她的兄弟衛寶、衛玄等一些人謀劃,希望能用一些非正常手段讓她去京城與兒子團聚。可她不知她的非正常手段的後果,導致衛氏家族的整體毀滅。看著發生過的一切,衛姬無奈了?晚風習習,涼夜如水,淚水模糊了衛姬的雙眼,水色皓月,冰涼刺骨,照耀著大漢的天下,照耀著斷腸人的心。而長安城裡,流水落花,秋色幾度,平帝的並日漸嚴重了。公元前三年,王莽威逼平帝,立了自己的女兒為皇后,公元五年臘月底,王莽借臘日大祭的機會向小平帝敬獻椒酒,平帝並沒有產生任何疑心,便一飲而盡了。然而,平帝並不知道,正是這樣一杯簡單的酒,結束了他短暫的生命,享年十四歲,可謂是「虎落平原被犬欺」,在位五年想作為而被壓制,英年早逝但卻演繹了一場千古愛情故事。
延陵保護牌
延陵文管所所長杜科峰介紹延陵情況
在距漢平帝不足兩公里的漢成帝劉驁(ao)的延陵,見到了延陵文管所所長杜科峰,他向大家詳細的介紹了延陵營造過程以及其主人的相關歷史情況,他說,延陵是西漢第九個位皇帝劉驁(前51~前7)與許皇后的合葬陵園,漢元帝漢元帝(劉奭)之太子,其母王皇后,自小得宣帝喜愛,字曰「太孫」。史稱其博覽群經,為人謹慎,共在位二十七年。成帝在位期間,削宦官之權,整頓黃河河堤,求遺書,舉博士,重文學,獎勵農耕,罷極度消耗國庫的甘泉與汾陰祠,設長安南北郊代之,有一些作為。但成帝喜好聲色,扶持外戚,分封甚眾,封其五舅與王莽等為侯,致外戚勢大,埋下西漢王朝覆滅的後患。竟寧元年(前33年)即帝位,綏和二年(前7年)成帝死,葬於延陵」。延陵在咸陽市周陵鎮嚴家溝村,是漢成帝死後真正歸葬的陵寢。現封土巍然,陵冢正南有清陝西巡撫畢沅所書「漢成帝延陵」石碑一通。
延陵合影
其實,劉驁還有一座廢棄的陵墓:昌陵。漢成帝即位後的第二年,即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開始營建自己的壽陵,位置在咸陽渭城區,這就是延陵。大約十年後,鴻嘉元年(公元前20年),放棄延陵,改在臨潼修建昌陵,同時修建昌陵邑。後來由於工程困難在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重新改到延陵。綏和二年(公元前7年),漢成帝劉驁在未央宮駕崩,葬於延陵。昌陵遂被永久廢棄。
現場交談
漢成帝劉驁(ao)即位後的第二年,即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就開始在咸陽塬上營建自己的壽陵——延陵。大約十年後,鴻嘉元年(公元前20年),放棄延陵,改在臨潼修建昌陵,同時修建昌陵邑。後來由於工程困難在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重新改到延陵。延陵的再度營作,仍極盡豪華。延陵陵園略呈方形,垣牆邊長約四百米,四面垣牆正中均建築門闕,今除南門東闕已毀外,北、東、西門闕遺迹猶存,陵冢位於陵園正中,形如覆斗,陵基邊長約172米,封土堆高31米。
清陝西巡撫畢沅所書「漢成帝延陵」石碑一通
《漢書·成帝紀》載:延陵始建於建始二年(公元前31年),十年後,延陵即將落成,耗資已達億萬之巨,成帝突然心血來潮,想改換葬地,便借口延陵風水不好,說延陵南方有一片竹園,恐冒犯延陵地氣,於是在鴻嘉元年(前20年),決定在長安城東的新豐縣戲鄉步昌亭附近重建壽陵—昌陵。並於第二年「徙郡國豪傑柴五百萬以上五千戶於昌陵」,大規模營建,耗費巨資。史載,營建昌陵取東山之土「貴同粟米」,致使「百姓財竭力盡,愁恨感天,災異屢降,饑饉仍臻,流散冗食,餒死於道,以百萬數。公家無一年之畜,百姓無旬目之儲,上下俱匱,無以相救」( 《漢書·谷永傳》 )。今在西安市東北部與臨潼交界處,仍存一面積達三平方公里的土丘,土丘上有一個面積達一百平方米的矩形大土坑,當地百姓稱之為」八寶琉璃井」。巨坑之下二十米有堅實的夯土層,可能是當年地宮的建築物,在土丘的西北角,現在還遺留大量漢代瓦片、磚塊和瓦當。由此可見,當年昌陵規模之大,氣勢之雄偉。
縱觀漢成帝劉驁的一生,18歲即位,字太孫,享國25年。如果要用個頭銜來概括漢成帝,「昏君」兩字當之無愧。作為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昏君,漢成帝劉驁在位期間,沉迷女色,不理朝政,昏庸無能,以致落得個死在女人「溫柔鄉」中的悲慘結局。人常說,「虎毒不食子」, 為討趙飛燕、趙合德姐妹的歡心,親手掐死了自己尚在襁褓中的兒子,導致其死後沒有直系血脈繼承皇位。有道是「福兮禍之所依」,劉驁得盡美人風流,也最終引火自焚,縱慾過度,死在了寵妃趙合德的寢宮,終年43歲。
許皇后
延陵之西還有一大冢,疑為許皇后陵。許皇后是大司馬車騎將軍平恩候嘉女,成帝為太子時入宮為妃,即帝位時立為皇后。《漢書·外戚傳》載:「後聰慧,善詩書」,得寵於成帝。趙飛燕入宮後,為了奪得皇后的寶座,便向成帝譖告許皇后,結果被冊收皇后璽,廢居昭台宮。緩和元年(公元前8年),「賜葯自殺,葬延陵交道廄西」。
在延陵東北約600米處,有漢成帝班婕妤墓,當地群眾稱為「愁女墳」或「愁娘娘墳」。班婕妤是漢代著名史學家班彪的姑母,她博通經史,為人端莊大方,常作賦抒發傷感之情。留傳今日的還有《自悼賦》、《搗素賦》、《怨歌行》三篇。成帝死後,她以婕妤的身份守園陵,死後陪葬於延陵附近。陵高14米,呈復斗形,陵基周圍曾出土雲紋瓦當和其他漢代磚瓦殘塊。
漢成帝在歷史上有兩個非常著名的妃子堪稱舞蹈屆的鼻祖趙飛燕和趙合德姐妹,容顏嬌美,身纖體輕,善於舞蹈,留下了掌中之舞的典故。流傳於時間的歷史故事「環肥燕瘦」以及漢宮飛燕就發生在成帝時期。
漢元帝劉奭((shì)的渭陵
渭陵文管所楊鵬舉所長向大家介紹了漢元帝劉奭((shì)的在位情況
大約在上午11時一刻左右,大家又來到了漢元帝劉奭((shì)的渭陵,渭陵文管所楊鵬舉所長向大家介紹了漢元帝劉奭((shì)的在位情況以及渭陵的營造過程。他說,漢元帝渭陵是西漢唯一一座一帝二後的帝陵,是西漢第八位皇帝漢元帝劉奭(前76—前33年)與王皇后、傅皇后的合葬陵園。漢元帝劉奭((shì)自小多才多藝,善史書,鼓琴吹簫、柔仁好儒。為太子時,以宣帝「持刑太深」,勸用儒生,遭宣帝疏遠,曾預言:「亂我家者,太子也!」。劉奭這個人的個人素質是非常不錯的,史料說他多才多藝,善史書,鼓琴吹簫、柔仁好儒,」但是明顯漢元帝是一個紙上談兵,空心蘿蔔表面光的皇帝。劉奭繼位後,號令已出,便不理會宣帝那一套,他「徵用儒生,委之以政」,他一方面重用貢禹、韋玄成、匡衡等名儒為丞相,力圖穩定政局;一方面恢復西漢前期的和親政策,以宮女王嬙(昭君)嫁與匈奴單于。為緩和關東豪強與西漢朝廷的緊張關係,元帝甚至大膽地放棄了漢初以來遷徙關東豪強以充實關中帝陵的制度。竟寧元年(前33)五月崩於未央宮,終年43歲,葬渭陵。
渭陵合影
渭陵始建於永光四年(公元前40年),陵園近方形,南北四百一十米,東西四百米,四周有夯土築成的垣牆,垣牆正中各置闕門,與陵冢底邊正中相對。陵園四門距陵園正中的封土堆約為110米左右。陵冢位於陵園之中,呈覆斗形,冢底邊長約115米,冢頂邊長50米,高25米。
渭陵
《漢書·元帝本紀》記載:「永光四年九月,以渭城壽陵亭部原上為初陵。詔曰:「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願也。頃者有司緣臣子之義,奏徙郡國民以奉園陵,令百姓遠棄先祖墳墓,破業失產,親戚別離,人懷思慕之心,家有不安之意。是以東垂(陲)被虛耗之害,關中有無聊之民,非久長之策也。《詩》不云乎?"民亦勞止,迄可小康,惠此中國,以綏四方。』今所為初陵者,勿置縣邑,使天下咸安土樂業,亡(無)有動搖之心。布告天下,令明知之。」又罷先後父母奉邑。
《漢紀》:「永光四月九月,諸陵分屬三輔。以渭城壽陵亭部原上為初陵。詔勿置縣邑及徙郡國民。竟寧元年秋,七月,丙戌,葬孝元皇帝於渭陵。」
《三輔黃圖》:「元帝渭陵,在長安北五十六里。直按:《漢書·元帝紀》臣瓚注,「渭陵,長安北五十六里,與本文同,又《陝西通志》卷七十云:「渭陵,在咸陽縣東北一十三里。」
在陵園東北約350米處,有孝元傅皇后合葬陵。傅皇后原為上官太后才人,元帝即位立為捷好,不久更立為昭儀,因其為人有才略,深得元帝寵愛。元帝死後,隨子定陶王歸國,哀帝「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崩,合葬渭陵,稱孝元傅皇后」,當地群眾稱為」塌塌家」。
傅昭儀(?—公元前2年),傅氏,漢元帝劉奭的妃嬪,定陶恭王劉康生母,漢哀帝劉欣的祖母。其父為河內溫縣人,早逝;其母遂改嫁為魏郡鄭翁。傅氏初為上官太后的才人,漢元帝劉奭為太子時,得以進幸。漢元帝即位,立為婕妤,甚得寵愛。生有一男一女,女為平都公主,男為定陶恭王劉康。後封為昭儀。竟寧元年(前33年),漢元帝去世,傅氏隨子劉康歸定陶國,稱定陶太后。陽朔二年(前22年),劉康去世,其子劉欣繼王位,由傅太后親自撫養。時漢成帝無子,遂立劉欣為太子。綏和二年(前7年),漢成帝去世,劉欣繼位,是為漢哀帝,尊祖母傅氏為恭皇太后。一年後,改稱帝太太后。後又改稱皇太太后。元壽元年(前1年),傅氏去世,與漢元帝合葬渭陵,稱為孝元傅皇后。
渭陵西北380米處,有一座高13·5米的墓冢,四周有牆垣,每牆均於中央辟門,門外有雙闕。是元帝皇后王政君的陵園。王皇后名政君,成帝母,元帝為太子時選入宮,元帝即位立為皇后。就是她的侄子王莽建立了新朝。王政君養尊處優,一直活到84歲才去世,整整比元帝多活了40年。
說起來,這位王老太太的經歷也堪稱傳奇,王政君家族世居魏郡元城,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大名,在當地只是一般的大戶人家,王政君很小的時候被選入宮中,成為了當時的皇后,孝宣王皇后的一名宮女,不顯山不漏水,但是十八歲那年突然人品爆發交了好運,公元前53年(漢宣帝甘露元年),政君十八歲那年,王政君應選入宮,適皇太子劉奭的愛妃司馬氏死,司馬良娣臨死前,對皇太子說:「妾本不該死,是那些妃嬪咒的。」司馬氏死後,劉奭十分悲傷,他想起司馬良娣的話,發誓不再接近嬪妃,漢宣帝怕太子憂傷過度,令皇后挑選五名宮女,供太子選妃,王政君位列於候選人中,她穿著一件綉著紅色花邊的艷服,剛好坐在最靠近太子的位子上,太子還陷于思念愛妃司馬氏的悲痛之中,無心選妃,皇后在旁邊催促,劉奭隨便指著靠近自己身邊的一位宮女,皇后看王政君長相還算說得過去,更何況皇太子點頭,於是就忙命人將王政君送到東宮。
就這樣,相貌平平的王政君,在一個偶然的機遇中成為了太子妃,太子劉奭並不喜歡王政君,誰知政君侍宿一夜而懷孕生子。此後太子劉奭再也沒臨幸於她。公元前49年十二月,宣帝駕崩,劉驁三歲,皇太子劉奭在宣帝駕崩的當天,登上未央宮前殿的龍位,他就是漢元帝,劉驁是他的長子,前被立為皇太子。母以子貴」,由此,王政君成了掌握實權的皇太后、太皇太后。然而,王政君萬萬沒想到,她一手栽培的侄兒——王莽,竟篡奪她兒孫的皇位。王政君思念漢朝,最後在悲憤、憂鬱之中度過她的晚年。王政君生於漢宣帝時,一生經歷七朝,歷盡滄桑,她一人雖沒有什麼政治野心,但愚庸無能,軟弱寡斷,終於斷送了漢朝劉姓的江山。
王莽篡漢以後,這位心裡憤憤不平,但沒有什麼能耐的老太太只能讓自己宮人都身穿漢家服色,每天齋戒祈禱,以此來證明她還是漢家的好媳婦,只是侄子是個混蛋。王莽為了討好王老太太,給王老太太上尊號為「新室文母」,後來,為了讓王政君更符合新室文母太皇太后的身份,王莽拆毀了元帝的廟,另建新廟,並特意在元帝廟的舊址上為她修了生祠。因為王政君尚健在,不便稱廟,就稱為長壽宮。有一天,王莽特地在長壽宮為王政君設下酒宴。王政君見元帝廟已被拆毀,不禁垂淚哽泣:「這裡是漢家宗廟,皆有神靈,為什麼竟平白無故地毀壞!假若鬼神無知,修廟何用?若是地下有知,我本漢家妃妾,豈能辱先帝廟堂來飲酒高會!」她私下對隨從說:「王莽如此侮慢神靈,豈能得天佑助!」宴會不歡而散。始建國五年(13年)二月,王政君帶著無盡的哀怨與悔恨離開了人世,終年84歲。新朝皇帝王莽宣布為她服喪三年,並將她葬於元帝渭陵(位於今陝西西安北)陵城的司馬門內。王莽在這兩座相距一百一十四丈的陵冢之間,又挖掘了一條溝壑,以示新室文母與漢家元帝的絕緣。也許,這種若即若離、藕斷絲連的安葬方式,正是在西漢和新莽兩個朝代為皇太后的王政君不得不接受的最終結局吧。
縱觀漢元帝劉奭((shì)的一生,充滿了傳奇,宣帝病死後繼位之第二年(前48年)改年號為「初元」,在位時期「崇尚儒術」,多次出兵擊潰匈奴。建昭三年(前36年),漢將甘延壽、陳湯誅郅支單于於康居消滅了唯一一支反漢的匈奴單于,漢匈百年大戰於此告終。竟寧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韓邪單于入朝求親。劉奭以宮女王嬙(王昭君)嫁之為妻,故歷史上的《昭君出塞》的故事就發生在這個時期。
漢元帝時期是西漢王朝歷史的轉折時期,西漢王朝從昭宣中興的繁榮逐漸滑落到王朝末路,漢元帝和漢元帝的老婆可以說厥功甚偉。根據史料來看,漢宣帝劉詢對自己這個寶貝兒子的能力是心裡有數的,他是不太想讓這個兒子接班的,但是劉奭的一大優勢就在於,他是漢宣帝許皇后的兒子,故劍情深啊,愛屋及烏啊,以至於漢宣帝雖然經常表達對這位太子的不滿,但是自始至終也沒能痛下殺手把他廢掉,結果劉奭在位期間,豪強大地主兼并之風盛行,中央集權逐漸削弱,社會危機日益加深,又由於漢元帝過於放縱外戚、宦官,最終導致西漢王朝從興盛走向衰落。
在渭陵東北500米左右,是陪葬墓群,大大小小12個土堆。那就是西漢元帝劉奭的陪葬墓區了。這些陵墓原來有28座,排列有序,東西有四行,四行七座,四七二十八,故稱為「二十八宿」,均是西漢晚期王公妃子大臣的墓葬。南邊一組墓群原先可能有7座,所以當地人稱「七妃冢」,《咸陽縣誌》稱為「七妃墓」,現存墓冢12座。據文獻記載,王鳳、王莽妻、馮奉世等陪葬渭陵,但今名位難考。
周陵文管所(博物院)(院)所長張俊輝介紹周陵情況
時光如梭,此刻大家的頭頂日以中天,已過午時,探尋的歷史足跡的文化愛好者離開渭陵,在張俊輝所(院)長的安排下,每人簡單的吃了一碗陝西的特色小吃羊肉泡饃,下午走進周陵這座神秘的陵冢。
學者現場交流
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周陵這座神秘的陵冢始終蒙著一層神秘的面紗,乘坐民航班機,盤桓在渭北上空,透過機窗,俯視機翼下方,東側漢高祖長陵,西側漢武帝茂陵,北方的唐昭陵、女皇武則天乾陵。這裡星羅棋布的漢唐帝王陵墓群,以從星拱月之勢環繞著一座鮮為人知的帝王陵,漢武、唐宗、女皇甘願俯首的周陵。
周陵文管所(博物院)(院)所長張俊輝介紹周陵情況
進入周陵文院,周陵文管所(博物院)(院)所長張俊輝一邊引導大家參觀周陵,一邊向大家詳細介紹周陵的歷史,他說:周陵文物保存完好,文化底蘊深厚,「周禮」就說明真正的文明是從西周開始的,「咸陽祭周,曲阜祭孔」,反映出人們把祭祀周陵作為一種信仰和文化的寄託。根據陵內碑文可考,周陵是文武成康四王之陵及周公太公墓,是陝西省人民政府1956年8月公布的陝西省等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經風雨侵襲,周陵現遺存有文王坊、獻殿、東配殿、西配殿、周文王陵、周武王陵,保存完好的四十餘通曆代帝王祭祀周陵的碑石。陵園以東有周公墓、姜太公墓、周畢公墓、魯公伯禽墓,形成西周墓葬群。在進入陵區的大門門口,有一棵自生距今有百年歷史的古柏,正好生長在周陵以及咸陽諸陵的中軸線上,就好比中國的大地原點一樣,至今是個難解之謎。進入正門映入眼帘的便是建於清代的文王坊,在文革中,周陵中學一位老師怕其遭到破壞,故連夜抹去「文王坊」三字,並書寫「毛主席萬歲」,故文王坊因其上書寫有「毛主席萬歲」五個大字,才倖存下來。這座原本用於通行的位於陵區中軸線上的過街牌坊,通行處已被用磚頭砌為一座戲樓,文革前為周陵中學女生宿舍。獻殿東西兩側是新建的配殿、碑廊,碑廊中鑲有48通曆代帝王祭周陵時的御制祝文碑、御制祭文碑,堪稱「周陵小碑林」。
周陵小碑林
周陵文管所(博物院)(院)所長張俊輝介紹周陵情況
再往裡走便是貢有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坐像的獻殿,門前兩棵「斜扶」古柏,恰是皇帝金鑾殿前玉女手持的儀仗扇,兩幅氣勢恢弘對聯,「上聯為,耿光大烈啟西周表海詰戎稼穡謀十五世;下聯為,俊德敉功崇懋饗據浮渭蔥蘢佳氣萬千春;橫批是文治武功」,正是對周(文、武、成、康)四王文治武功的歌頌以及 「周禮」之文化底蘊內涵對後世影響的詮釋!
周文王陵前合影
出獻殿往北,經過一個小門,就是周文王陵。陵前立有三通碑石,一通是1958年3月咸陽縣人民委員會立,碑云:周陵系文武成康四王之陵及周公太公墓……為陝西省人民委員會1956年8月第一批公布文物保護單位;另一通是1984年12月11日咸陽市人民政府立,碑云:陝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陵時代周;還有一通是「周文王陵「碑,系清乾隆年間著名的歷史學家、兵部侍朗、陝西巡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畢沅所書。文王陵成覆斗形,底邊長78米,頂邊長48米。文王陵北便是周武王陵,呈圓錐形,高12.3米,底邊長71米,頂邊長14米,規模稍小於文王陵,陵前立有清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所書「周武王陵」石碑一通。1932年10月,戴季陶、張學良、楊虎城、邵力子等陪同蔣介石、宋美齡祭掃周陵,當時的守陵人送了一把文王蒿給蔣介石,得到蔣介石10塊大洋賞賜。文王蒿濃濃鬱郁,在周陵隨處可見,雜草充斥其中,像在訴說著逝去的風塵歲月。
下午14時30分左右,「探尋咸陽歷史文化蹤跡 傳承優秀民族文化」 一行30人,在聽完周陵文管所(院)長張俊輝對周陵的詳解之後,一起回到了周陵文管所(院),一起對今天所探尋的西漢「康、延、渭」三帝陵以及周陵的歷史和典故進行總結和探討,陝西市政網總編輯許亞平首先向在座的各位向大家介紹了今天的嘉賓和研討的話題。
咸陽市秦都區兩寺渡村86歲的兩寺渡學校老校長馮強文
陝西咸陽市秦都區兩寺渡村86歲的兩寺渡學校老校長、「萬卷書屋」創建者馮強文首先向大家介紹了咸陽的歷史文化和歷史典故,並給所有人員贈送自己編著的咸陽歷史叢書。
《老咸陽》作者董學武
原咸陽市政協委員、《老咸陽》作者董學武就本次活動的目以及周、漢文化在歷史上對後人的影響。
原咸陽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張英民
原咸陽市地方志辦公室主任張英民現場也對本次「探尋咸陽歷史文化蹤跡 傳承優秀民族文化」活動給於充分的肯定。他說,咸陽建置始於夏代,公元前21世紀,市境西部為有邰氏封地,東南部為有扈氏管轄地,北部為畎夷等原始氏族部落,屬禹貢九州之雍州,殷商時期,發展到邰、豳、程、犬方等方國,市區在市境東南部,公元前1066年(武王十一年),周武王滅商紂,建立周朝,定都鎬京,封其弟姬高於畢(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的咸陽原),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設郡縣,在咸陽周邊京畿要地置內史,統轄關中各縣,西漢王朝建都長安後,將咸陽原列為西漢皇室的陵區,西漢十一位皇帝中有九位葬在咸陽北原上,這些陵墓周圍還有許多權貴功臣的陪葬墓,可見其地位之重要。
周陵文管所(院)長張俊輝介紹周陵情況
周陵文管所(院)長張俊輝在座談研討會上再次對周陵在歷史上的存在價值進行的闡述,他說,周陵——這座珍貴的歷史遺迹歷經千餘載承載了厚重的歷史和文化價值,無論它神秘的面紗下呈現怎樣的真實面孔,它都已經根深蒂固的成為了我們的一種信仰文化。他與西漢諸陵以其歷史上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已經成為中華文明的重要載體之一。曾經的學術界認為周陵不是周文王和武王的陵寢,其實是誰已經不是太重要,因為在他沒有挖掘之前,真相仍然還是一個謎,但她在留給我們優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觀的同時,也留下了歷代聚訟紛紜的考證,她就好似女皇武則天乾陵的無字碑,等後人去考證,但繼續保護好陵區留存至今的歷史遺迹仍然是我們每一個要去祭祀或參觀者責無旁貸的義務。
康陵文物管理所所長張小君就康陵下一步的保護向大家做了詳細的說明。
延陵文管所所長杜科峰也就延陵下一步的保護向大家做了詳細的說明。
咸陽市沙河古橋遺址文管所所長朱峰
最後咸陽市沙河古橋遺址文管所所長朱峰就西漢帝陵位次的排列與昭穆之制和大家進行交流意見,他說,縱觀西漢十一陵,全部符合昭穆之序。西漢帝陵所體現出來的這種昭穆關係,正是宗法思想在地下王朝的集中表現,其更深層次的意義還有待以後進一步探討和研究。
周陵旅遊開發公司關經理
研討會現場
一天的追尋在大家的探討中畫上了圓滿的句號,而咸陽塬上這座東方的金字塔群,何時能揭開它神秘的面紗,也許很快…..也許在不久的將來……也許還很遙遠……在離開周陵文管所已經是夕陽西下的時候,驅車行走在咸陽塬上,思路迴旋,看著遠處高高的封土堆和縷縷炊煙,夜幕中,彷彿我們又看到了漢室皇家陵園曾經的輝煌和繁華景象……看到當時從全國各地遷徒富豪大家,在皇陵周圍設置邑縣,其繁華景象可見一斑。(劉疆坤)
推薦閱讀:
※一切從《與妻書》說起... ...
※「晏子治東阿」的歷史鏡鑒
※「以德報怨」的歷史考察與價值沉思
※從歷史時代看神榮耀的託付(一)
※長夜短假與我常在,10部好看到螺旋爆哭的藝術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