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群眾路線 堅定三個自信

□何海濤 曾維倫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來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務人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他還強調,我們說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來源於實踐、來源於人民、來源於真理。只有動真格重行動,切實做到「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才能堅定三個自信。

「一切為了群眾」是堅定三個自信的基本源泉

「一切為了群眾」是群眾路線的根本立場、根本價值取向,是「一切依靠群眾」的基本前提,是保持群眾路線生機和活力的源泉,只有「一切為了群眾」,中國共產黨的生命之泉才會源遠流長。群眾利益是共產黨安身立命之本,切實代表並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黨開展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更是黨領導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力量之根基,信心之本源。

僅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成就,還不足於充分增強我們的自信,因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歷程中也出現過一些問題,充分的自信必然建立在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清晰認識和準確把握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近代以來中國社會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因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根本依據,就來自於人民群眾選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群眾為什麼要選擇社會主義?因為這個主義反映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心聲,這個主義的先鋒隊組織中國共產黨代表並維護他們的根本利益。

回顧前蘇聯共產黨由小到大,由盛及衰最後垮台的歷史,我們愈加感到,只要保持和人民群眾血肉聯繫,幼小的黨組織也能發展壯大、興盛發達;一旦背離了人民,再龐大的黨也會被人民拋棄。前蘇聯的解體不是社會主義的失敗,而是脫離群眾、蛻化變質的前蘇聯共產黨的失敗。再看中國共產黨,從一定意義上講,黨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歷史。正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我們的黨才相繼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改造以及開創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大勝利。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密切聯繫群眾,是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體現,是中國共產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也是黨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決定著黨的事業的成敗。在新的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只有堅定地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把群眾的滿意度作為衡量黨的一切工作的最高標尺,我們的黨才能永葆政治本色,築牢執政之基,取得新的勝利,這是黨的事業發展必須遵循的基本經驗,也是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基本源泉。

「一切依靠群眾」是增強三個自信的基本方向

「一切依靠群眾」是方法論上對「一切為了群眾」基本立場的自然延伸,是堅持群眾路線必須遵循的宏觀方法原則。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決定力量和強大動力,既然黨要為群眾辦事,就要充分汲取群眾意見,相信群眾、發動群眾,與群眾一起把事情辦好。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只有依靠本階級和全體勞動人民的力量才能完成自己的歷史使命。毛澤東曾經指出,群眾是什麼力量也打不破的銅牆鐵壁,是真正的英雄,是我們的先生。因此,只有向群眾學習,依靠群眾中一切可以依靠的力量,我們才能信心百倍,一往無前,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不斷取得新勝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不能在自我封閉中尋找,必須在服務群眾、依靠群眾中取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自信程度與人民群眾對黨的事業的擁護和支持程度成正比,我們越是充分地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相信群眾、發動群眾,充分彰顯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就越能從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我們自信的底氣就越足。人民群眾是我們最大的「靠山」,堅持一切依靠群眾,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是我們增強三個自信最基本的努力方向。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用短短的三十多年時間不僅創造了巨大的經濟奇蹟,更在政治民主、文化建設、社會民生以及國際影響力上取得了重大的發展。對於中國奇蹟的原因,儘管中外學者給予了不同的解讀。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開創、堅持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正是一切依靠群眾,充分尊重和支持人民群眾的革命首創精神,充分調動最廣大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群眾智慧和力量才充分涌流,才形成了戰勝一切艱難險阻,成功開創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磅礴力量。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築牢三個自信的根本方法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群眾路線的具體實現路徑,是黨最根本的工作方法和最科學的執政方式。築牢三個自信不僅要有堅定的群眾立場、正確的方向,更要有科學的群眾工作方法,僅憑一腔熱血,社會主義的自信就可能帶來盲目的行動,大躍進的教訓必須深刻吸取。科學的群眾工作方法是增進黨群感情,加強科學決策,築牢三個自信的根本保證。

黨的三個自信不僅是一個理性問題,更是一個情感問題。只有與群眾打成一片,在面對面的直接接觸中真情為民服務,黨和群眾才能緊密聯繫,形成黨群一家人的親密感情,只有「黨和人民團結如一人」,我們才會有足夠的自信「試問天下誰能敵?」怎麼才能以真情換真心?就必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入群眾深切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所思所想,而不是高高在上,對著冷冰冰的數據符號做決策、發命令,只有深入群眾,才能為三個自信築牢感情基礎。

毛澤東指出,「凡屬正確的領導意見都是從群眾中來的。將群眾分散的意見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

首先,正確的認識必須經過「從群眾中來」。正確的認識是人在實踐基礎之上對客觀世界的能動的正確反映,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是一切正確認識的直接來源。只有深入群眾、深入實踐,認識才能發生髮展。只有廣泛地傾聽群眾的看法,了解群眾的意見,辨偽存真,消化整合,才能洞察事物發展規律,提出科學決策。其次,正確的決策必須經過「到群眾中去」。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黨的決策是否科學不是只靠邏輯來證明自身,只有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才能得到檢驗。因此,只有通過「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兩個環節,我們才能得到相對正確的認識和決策。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告訴我們,認識真理沒有止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也是一個循環往複的過程,正是在這種反覆中,黨和群眾對客觀世界的認識才得以不斷的拓展和深化,黨的決策領導的科學性和正確性才得到不斷的提高和加強。黨的決策的科學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取得勝利的根本領導保證,因而,要築牢信心,堅定社會主義必勝信念,就必須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科學工作方法。

中國共產黨有資格自信,不僅在於黨曾經取得的輝煌成就,更在於我們黨的性質、宗旨以及工作方法決定了她具有堅實的群眾基礎,也因此具有最強大的自我革新、自我凈化、自我提升的能力。只要我們堅持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我們就一定能夠克服黨內存在的問題以及外部各種困難,把黨建設成為推動改革和推進現代化建設的堅強領導核心,黨也一定能夠帶領人民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奮鬥目標。(作者單位:西南大學、市委宣傳部)

推薦閱讀:

孟立聯:公共政策應當全面貫徹群眾路線
大爺在臭水溝釣魚 被群眾圍觀嘲笑 結果釣上的東西讓所有人閉了嘴
包裝美價格高群眾「望粽興嘆」
醫院學習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切莫淡化創先爭優中的群眾評議

TAG:堅持 | 自信 | 群眾 | 路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