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志淵:梁啟超童年時每年清明崖山祭祖|梁啟超系列03

崖山,自古又稱崖門山。在這裡,曾經發生過一場空前慘烈的戰役。「崖山之後,已無中國」,這裡是元人滅宋的最後戰場,是中國在歷史上第一次完全淪陷於外族。

「崖山多忠魂,後先照千古。」文天祥率軍抵抗于海豐,兵敗被俘,寫下千古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張世傑大戰崖山海面,被元軍包圍,奮力突圍中,海船遇颶風,葬身海底,全軍覆沒;丞相陸秀夫無力回天,背負著少帝,和他那為之堅持的沉重理想投海而亡。其餘十幾萬宋朝軍民也紛紛投海殉國,寧死不降、何其壯哉!南宋亡。七日後,十餘萬具屍體浮海。日月山河為之色變!

1873年,梁啟超就誕生於廣東新會縣崖山附近的熊子鄉——他所降生的地點,便足以刺激其一生的榮譽和熱血。

那一年,曾國藩已去世一年,左宗棠63歲,李鴻章51歲;黃遵憲34歲,康有為15歲,袁世凱14歲,孫中山8歲;而蔣百里後7年生,蔡鍔後8年生;蔣介石後14年生,毛澤東後20年生,周恩來後25年生……這些在過去和未來能夠影響近代中國命運的歷史人物,在這鴉片戰爭後地獄般黑暗的中國大地,有些已漸消失光芒,有些正閃耀升起……

而童年的梁啟超,不過是在遠離政治中心的「中國南端之一島民」。梁氏家族「數百年棲于山谷」,家境清貧,「半為農者半為儒」。梁啟超的祖父是村中唯一的老秀才,他的父親則一生考秀才都失敗,最後只能回鄉,邊務農邊設館教書。梁啟超童年受祖父的影響很大,祖父常給他講古代英雄豪傑的事迹和大學問家的崇高品行,那是他一生最早、最潔、最純的的熏習,深深鐫刻在他幼小的心靈。

梁家的祖墳就位於崖山。每年清明,祖父都率領全家去崖山祭祖,舟行往返途中,他便給兒孫們講述南宋滅亡時的慷慨悲壯情景。崖山上還建有「三忠祠」,以紀念文天祥、張世傑和陸秀夫。每次掃墓之餘,梁家必到此憑弔這些為國捐軀的民族英雄。這是童年梁啟超所受到的最直接、最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

梁啟超自小便以「神童」而聞名。他五歲讀《四書》、《五經》,「八歲學為文,九歲能綴千言」,十一歲便以第一名考中秀才,小小年紀就實現了其父一生未曾實現的願望,達到了其祖父的功名。而且,這是明、清兩代,乃至有史以來通過嚴格考試而脫穎而出的最年少的秀才,因此一下子聚焦了各方面的極大關注。

1889年,未滿十七歲的梁啟超又考中舉人。這次廣東鄉試的主考官是思想開明的維新派官員李端棻,他十分欣賞這個天才少年,認定他前途無可限量,更將堂妹李蕙仙許配給梁啟超。梁啟超與李蕙仙的結合,成就了一輩子的美滿姻緣。從此,李夫人成為了梁啟超的「閨中良友」和事業的積極支持者。

1890年春,在同學陳千秋的引薦下,年僅18歲的梁啟超前去拜訪已33歲的康有為。初次見面,兩人竟從早上8點談到晚上7點。梁啟超在《三十自述》里回顧,先生之言論,如「大海潮音,作獅子吼」,使他大受震動,彷彿「冷水澆背,當頭一棒。」

這次會面,徹底改變了梁啟超的人生軌跡。他整夜不能入眠,開始思考,自己之前所學,不過儘是些應付科舉考試的敲門磚,根本不算什麼學問。深思熟慮後,他毅然決定捨棄八股舊學,退出學海堂,請業於南海之門。

當時,梁啟超已是舉人,而康有為不過是監生,在「學歷」上低於梁啟超,按照科舉的習慣,梁啟超應是康有為的「前輩」。而舉人拜秀才為師,這在歷史上都是罕見的。

1891年,在梁啟超、陳千秋的建議和邀請下,康有為於廣州長興里3號設萬木草堂,開始聚徒講學。在萬木草堂的一年學習讓梁啟超獲益匪淺,以至他後來回憶說:「一生學問之得力,皆在此年」。同時,他的學識和辯才,也開始在康有為的諸多弟子中脫穎而出。如果說,過去他是為功名而讀書,那麼自此他便走上了為救國救民、振興中華而窮究學理之道路。

百日維新中的康梁與光緒帝

推薦閱讀:

「80後」曬童年現象的社會學思考
致敬五年級:第一次做飯的經歷
童年,成人不經意種下的「抑鬱症」種子
兒時動畫片里最令你難忘的瞬間有哪些?

TAG:童年 | 清明 | 梁啟超 | 祭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