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小的姓氏,97年才被發現,韓國人認為是他們先祖
最新數據: 中國共有4100個姓 ,袁義達介紹,實際上,對中國姓氏的調查早在20多年前就曾經進行過,但當時調查的抽樣率很低,只統計了57萬人,找到了3000多個姓氏。「當時的抽樣率太低,因此結果並不可信。」
難[難,讀音作nìng(ㄋㄧㄥˋ),不可讀作nán(ㄋㄢˊ)]
源於鮮卑族,出自古鮮卑族吐難氏部族,屬於以部族名稱為氏。南北朝時期,北魏王朝中有鮮卑族吐難氏,亦稱土難氏,為鮮卑拓拔部中的一個小部落。古鮮卑語"吐難",原為"吐難",是古人對一種禽類動物的稱呼,本書考證其即為今天的鴕鳥。由於古鮮卑族該部族人崇尚該鳥,便把部族名稱起為"吐難",並將該鳥作為自己部族的圖騰,後成為姓氏,簡筆為"吐難"或"土難"。北魏政權入主中原並遷都洛陽後,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的漢化改革政策實施中,吐難氏部族民眾分改為漢字單姓難氏、山氏。其中的難氏一族後來隨鮮卑族北遷至東北地區,其居住的松花江當時也曾一度改名為"難江"。隨後,這些難氏的鮮卑族繼續向北遷徙到了現在的朝鮮半島。
1997年,在河南省的焦作市武陟縣曾出土了一通南北朝時期的古石碑,碑文記載了一個古代鮮卑族官員的事迹,他的名字就叫作"難樓",其後裔子孫在武陟一帶生息繁衍。今武陟縣有四個難氏小村,村民男女老少全姓"難"。
可嘆的是,由於我國民政部門和當地戶政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對歷史文化知識了解和掌握得非常淺薄,許多人甚至根本就不了解中華民族的姓氏淵源歷史,因此竟然認為這個難氏是由於筆誤所造成的,不具有姓氏和人口統計意義,因而,在多次人口普查過程中皆將難氏這個姓氏群體歸類於字訛、筆誤等的"別姓"之中。後來,韓國政府的文化署聽說了這個消息後,異常驚喜,馬上組織了一個"尋根訪問團"來到中國進行考察核實。"難氏",在許多源出鮮卑民族的韓國人看來,就是自己的血緣姓氏根源。如今,生息在我國河南省的難氏族人,皆被今韓國人認定為先祖一脈。
另外,在今台灣省亦有一支"難波"氏,是日據時代形成的倭夷化姓氏,源起倭奴國平安時代(日本上古史的最後一個歷史時期,公元794~1192年)的田使首家族,日語為なんば,是日寇侵佔台灣省之後進行文化侵略造成的可嘆遺痕。如今,難波氏族人中有自行簡改為單姓難氏者。
推薦閱讀:
※????北韓發行中期刊雜誌目錄 ?????????
※韓國語基礎教學【視頻】*
※居然還有這麼多韓國綜藝可以抄!
※在韓國租房子的體驗
※韓國有哪些牌子的護膚品好?如何辨別真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