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談談巨細胞包涵體病

  巨細胞包涵體病是由巨細胞病毒(cmv)感染所引起的全身性疾病。因為感染後的宿主細胞增大,核內胞漿內可見特殊的包涵體,因而得名。有人稱之為唾液腺病毒,是因為此病毒首先是從唾液腺分離出來的。

  cmv具有高度的種屬特異性,其在發展中國家的感染率幾乎達100%,先天感染(宮內感染)或後天感染(如產道感染等)是其主要的傳染方式,臨床大約90%為隱性感染,約5―10%可出現明顯的臨床癥狀,全身重要臟器都可受到cmv感染。因此,新生兒或嬰兒期,如出現下列情況,結合其母親有cmv感染史,臨床就應高度懷疑巨細胞包涵體病:

  1、新生兒期出現的黃疸、貧血、肝脾腫大,或小頭畸形。

  2、外周血象出現紅細胞、血小板下降。

  3、新鮮尿液或咽拭培養病毒分離陽性者。

  4、血清抗體檢測,如cmv特異性lgm抗體陽性,或雙份血清cmv特異性lgg有4倍增高者。

  5、新鮮尿液沉渣,在顯微鏡下見到貓頭鷹眼樣包涵體的巨細胞者。

  cmv感染目前臨床尚無特效的藥物,尤其是先天性cmv感染,因其發病率高,而且具有活性,感染後多半留有神經系統的後遺症,因此我們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近來對cmv感染常選用丙氧多苷,療效達70%-80%,劑量為5―15mg/kg,分2―3次靜脈給葯,療程10―14天,但停葯後易複發,而且對骨髓抑制作用大。故有人主張給用β-干擾素,無環多苷等聯合用藥,這對提高治癒率,減輕毒副作用有一定的療效。

  懷孕早期如發現cmv感染,應及時中止妊娠,如發現孕婦有產道排毒現象,也可選擇剖腹產分娩,至於乳母已受cmv感染或帶病毒時,則宜停止母乳餵養為好。

  復旦醫學院附屬兒科醫院 宋善路副教授

推薦閱讀:

癌細胞是「餓」不死的
【讀片時間】第0622期:聲門上型喉鱗狀細胞癌
結外NK/T細胞淋巴瘤,鼻型的診斷與治療進展
人體細胞也有「七年之癢」?
讓癌細胞變回正常細胞,轉發即可救人無數!

TAG:細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