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漢語文,中國文化之根

話說語文④

漢語文,中國文化之根

  華夏民族的祖先從結繩記事開始,對語言文字的重要性有著異常自覺的清醒意識,並持之以恆地進行著語言文字的創製。從原始人生活中的「圖畫」形式,慢慢演變成一種「表意符號」,並加以規範。遠在3600年前,華夏民族就有了成熟而系統的文字——甲骨文。它既是象形文字又是表音文字。

殷墟甲骨文

  甲骨文是華夏文明的光輝標誌,它有兩個舉世無雙的意義:第一,具有的高度抽象意義,世界所有古文明的象形文字都沒有這個高度。第二,幾千年來,世界所有擁有古文明歷史的民族都不能解讀他們祖先的象形文字,只有中國人能讀懂大部分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是現代漢字的直系祖先,僅此一點就可以證明中華文明的連續性。

  接下來以史籀為首的文字工作者進一步規範漢字,刪繁就簡,並另創新體——籀文。這種系統規範的文字,極大的提升了華夏民族的學習和認知能力。進而促進了民族的思考能力、思想智力的快速提升,也導致了知識科技和生產力的大發展,從而開創了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光芒四射的春秋戰國時代。

許慎著《說文解字》

  正是這些發展,促進了全民族的學習、教育和思想水平的大發展。一時間,華夏大地充滿了自由奔放朝氣蓬勃的野性與活力。社會精英——遊學士子人人都在思考,各種獨立思想相互碰撞。正是這種獨立思想和自由意志的交流、爭鳴與激蕩,使當時中國的思想天空繁星閃爍,諸子百家,百花齊放。思想的繁榮直接推動了農牧漁業、數學、醫學、天文、水利、工程、冶金、陶瓷、紡織印染和水陸交通運輸等領域的大發展。生產力和整個社會的發展又推動了民族國家的統一,也終於促成秦政權的統一。

  基於文字對人、對家國天下統一重要意義的明確認識,在締造了統一的華夏帝國之後,秦始皇馬上招聚了以李斯為首的一大批當時最優秀的學者,汲取古往今來、諸侯各國的文字精華,擯除文字中的「圖畫、象形」痕迹,統一規範漢字,使之形成信息的承載符號——意音兼表的漢字。

  秦代的統一文字:小篆,使漢字的筆畫和結構得到定型,奠定了漢字"方塊形"的基礎。圖為秦丞相李斯書寫的《嶧山刻石》。

  而此番文字的歸於統一,極大地促進了戰國以來諸侯長期割據紛爭局面的終結,也最終奠定了中華民族繁榮富強、引領世界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發展2000年的文化文明的基礎。


作者/劉旭昇

責編/五月 劉靜

製作/蘭宇、躍升

版權聲明:【閱讀公社所使用的文章、圖片及音樂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敬請相關權利人隨時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

推薦閱讀:

「給力」原來是日本詞!救救漢語!
《古代漢語》常用字(一)
漢語新詩鑒賞(116)劉誠?吳龍川?老點?黃春明?馮雪峰
《漢語知識 》_現代漢語的佛源辭彙
正宗的漢語在哪個省?

TAG:中國 | 文化 | 漢語 | 中國文化 | 語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