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學習在課堂真實發生
讓學習在課堂真實發生
聽多了熱鬧的公開課,忽然聽到特級教師林莘一堂異常安靜的語文課,有一種久違的欣喜。
整堂課,都是在一種寧靜的氛圍中進行:老師說話很輕柔,學生回答問題音量適中,同桌互相交流也輕聲細語。那種安靜從容,那種和諧默契,讓人感動。
這樣安靜的課堂里,學生的學習卻實實在在地發生著。不是少數優秀學生在自我表現,而是每個學生都很投入地學習。同學間輕聲討論,認真傾聽,相互學習,成為一種很自然的狀態。
這樣的課堂轉變,來自林莘老師對當下課堂的深度思考。
儘管「課改」帶來了許多新的理念,但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依然盛行,學生始終處於被動地位。課堂發言總是集中在部分好學生身上,後進生一直處於邊緣地帶。很多老師過於追求形式熱鬧:聲光電多媒體讓人炫目;教師講課慷慨激越如同表演;學生爭搶發言,小手直舉,小臉通紅。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課堂熱鬧的外表下掩蓋著很多問題:過多過濫的多媒體應用,擠掉了學生讀書思考的時間;老師表演式的話語方式,很少顧及學生的理解感受;學生頻繁舉手,回答的往往都是沒多少思維含量的簡單問題。這樣的課堂缺少一種認真讀書、安靜思考的氛圍,表面的熱鬧帶來的是虛假的學習。
如何讓學生的學習在課堂真實地發生,如何保證每個學生的學習權力?福州教育學院第四附小在校長林莘的帶領下大膽引進了日本、新加坡等國創建「學習共同體」的經驗,開始了紮實有效的實驗。
師生在課堂的位置變化了。課桌不再是秧田式擺放,而是圍成U型。教室的中心不再是黑板和講台,老師在U型通道上、課桌間走動,給每個學生以等距離的「關愛」。在這樣的課堂里,老師不再是知識的講授者和權威的評判者,而是學習的設計者和主持者。
課堂不再是少數優生展示的舞台,而是所有孩子共同學習的地方;課堂不再是小手直舉,小口常開,而是同伴間互動,輕聲討論,安靜地思考。小組內、同桌間互助合作學習蔚然成風。
課堂不再追求形式的熱鬧,而是追求內在的質量和效果。老師不再提那些表面花哨,實則細碎,缺乏思維含量的問題;學生也不再是老師頻繁提問的應聲蟲。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面對挑戰的過程,向富有「挑戰性的問題」發起衝擊,成為課堂普遍的價值追求。
教師聽課、評課的關注點也變了,不再把目光集中在講課老師身上,而是貼近學生,傾聽他們對關鍵問題的討論交流,觀察他們學習領悟的過程。學生學習的時間是否得到保障,學生是否在真正思考、交流,每個學生是否都在參與學習,這些成為課堂評價的重要標準。
一場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變革,正在「四附小」悄悄進行著。這場課堂變革的目的在於,為每個學生提供挑戰高水準學習的機會,保證每個學生的學習權力得到落實。它的意義正如林莘老師所說:「我們的課堂不是為了培養只會拿高分的學生,而是為了培養具有獨立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未來公民。」
如今,越來越多的教師加入到學習共同體的實踐中來。希望這樣靜悄悄的課堂革命,在更多的學校發生。
推薦閱讀:
※凡塵課堂丨近體詩淺談
※【羅阿姨課堂-臉部比例】
※課堂回顧 | 國家一級面點大師教你做包子
※那些一筆帶過的精彩與沉重——《背影》課堂實錄
※網路課堂為你改善社交生活帶來五大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