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虛擬經濟看西方金融危機
2008年美國爆發金融危機,至今已近4年,不僅使本國遭受重大損失,而且持續發酵,影響到全世界,形成一場世界災難。這次金融危機為什麼發生在美國?為什麼它會迅速地向全球傳遞?這樣的危機今後還會出現嗎?我們從中可以接受一些什麼經驗教訓?這都是值得深思研究的問題。這裡僅從金融危機與虛擬經濟關係的角度,談一點看法。
一、在虛擬經濟的背後
美國這次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反映,但這次金融危機有其特點,是由次級房貸泡沫破裂引發的,是虛擬資本天馬行空式的自我發展與實體經濟嚴重脫離的結果。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嚴重背離,逐利達到反常的程度,不僅使資本與勞動的矛盾激化,而且使虛擬資本與實體資本矛盾激化,危機必然爆發。
虛擬經濟成為西方國家經濟主導和支配力量。20世紀60年代以後,西方發達國家實體經濟資本利潤下降,實體經濟部門的資本流向金融領域,攫取更高利潤,導致金融資本的急劇膨脹。2010年全球貨幣交易額超過1000萬億美元,其中與物質生產直接有關的僅佔1%,貨幣存量比經濟總量高16倍。2009年,全球外匯市場日均成交量4.2萬億美元,是商品和服務日交易量的90倍;金融衍生品場內交易日成交量10萬億美元,達到產品和服務日交易量的200多倍。美國這個最大的金融帝國,虛擬經濟更是瘋狂發展:虛擬經濟和服務業的產值占的比重從1950年的11%上升為88%;金融、房地產服務業的利潤佔到總利潤的70%;金融衍生品總量1998年為72萬億美元,2008年增長到672萬億美元,10年中增長了9倍,而經濟總量只增長了不到1倍。
實體經濟日趨衰落和「空洞化」。由於虛擬經濟瘋狂發展,實體經濟嚴重下降。美國製造業的產值占經濟總量的比重由1960年的29.7%,一路下滑至2007年的不到12%。美國本來是世界上最大的物質生產國家,能源、鋼鐵、汽車等都居世界首位,但這些產業都逐步衰落了。煤礦礦井減少了1/3,石油產量下降了1/3,鋼產量降低到不足中國的1/6,製造業不斷「空洞化」。越來越多的人從實體資本中脫離出來,從事虛擬資本經營,依靠剪息票、搞投機生活,不勞而獲的寄生人數迅速增長。
虛擬經濟是建立在實體經濟基礎上,有實體經濟的發展,才能有虛擬經濟的發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片面追求金融業高額利潤,將實體經濟部門剝離轉移,經濟發展虛擬化、空心化。21世紀初美國為擺脫經濟衰退,實行房地產貸款最低利率購房政策,營造了房地產業的巨大泡沫。這種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實際需求的發展,必定造成泡沫,而泡沫一旦破裂就會造成嚴重的金融危機。
二、舉債是虛擬經濟的重要形式
赤字財政和舉債是西方發展虛擬經濟的重要形式和內容。二戰後,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了緩和社會矛盾,在金融壟斷資本的主導和推動下,逐步形成了一種「負債消費模式」。國家依靠發行國債刺激消費需求和提供高福利,家庭依靠借貸維持日常生活。西方發達國家及國內家庭債務水平一直處於上升趨勢。2009年,美國國債達到7.5萬億美元,2011年飆升到15.3萬億美元,加上其他債務超過50萬億美元,占稅收比重高達674%。美國財政部每年必須再支付其債務的一半以上,國債券利息佔到債務負擔的34%。美國家庭負債也是不斷攀升。1974—2008年,美國家庭負債由6800億美元增至14萬億美元,平均每個家庭負債21.7萬美元。其他西方發達國家也是債務大國,其中英國公共債務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100%,日本為204%,義大利為106%,希臘為135%。部分國家債務纏身,入不敷出,成為經濟危機產生和蔓延的重要原因。
西方發達國家的內債成為國際金融危機的策源地。美國金融危機發生前,次級債有兩萬多億美元,普通房貸10多萬億美元,企業債60萬億美元,金融衍生品就更多。這些債券在市場上流通顯然在規模上已極大地超出了經濟正常運行的要求。問題還不僅是債務的規模,而且是債務的內容從一開始設計時就具有詐騙性質,隨著債務鏈的延長,詐騙內容和手法也不斷擴大延長。巴塞爾協議規定銀行信貸資產的資本充足率至少為8%,但美林、雷曼兄弟為追求高額利潤,則用30倍的高槓桿率發放次級貸款,並由此衍生出住房抵押貸款支持證券,打包出售給其他機構投資者。各種基金、銀行購買後以它作抵押再次向銀行貸款,爾後再次進行投資。美林、雷曼兄弟為此發了大財,各種基金和銀行也發了大財。但房價不漲反跌,貸款者無錢還貸,金融衍生品泡沫被捅破,於是危機爆發了。
歐洲債務危機與美國有所不同,但同樣也是虛擬經濟嚴重脫離實體經濟的結果。歐洲本來是最早工業化的,工業產值佔世界的一半以上,後來製造業逐步衰落,第三產業上升為主要地位。這次金融危機發生,使希臘等國航運業和旅遊業收入下降,財政收入受到嚴重影響;而這些國家為安撫工人階級,緩和社會矛盾,又建立了從搖籃到墳墓的高福利制度,支出剛性,形成債台高築、入不敷出的局面。由於歐盟國家受歐盟協議的制約不能像美國那樣隨意印票子轉嫁債務,又不能再借債應對,於是形成債務危機。
三、美元霸權製造和轉嫁危機
如果說美國的虛擬經濟過度膨脹造成其自身的危機,美元霸權則是把這種危機傳播開去,並且加以放大。
美國通過美元霸權控制掠奪世界。這些年來,美國基礎貨幣無限制地增發,票子發行量遠大於實體經濟發展速度,加上各種債券、證券和金融衍生品,流通量就更大了。美國進出口佔世界的比重不到20%,而美元在國際貨幣儲備和國際貿易、外匯交易中佔70%—90%。美元60%以上在全球流通,一半以上為外國人持有。這就形成了「美元持有者成為美國投資與消費提款機」的局面。美元本身是沒有價值的,它成為世界結算貨幣和儲存手段與黃金脫鉤,可以遠離使用價值量印刷,實際上就擁有了在全球以美元交換和操縱使用價值的價值量的手段和權力,就形成為操縱、控制和掠奪世界的重要手段和權力。
美元霸權掠奪世界手法多樣。美元的特殊地位有「多借少還」、「少出多進」、用別人的錢賺錢的作用。靠發行國債使別國用出口物質產品取得的美元再流回美國供它使用,並不斷貶值,只是其中的一種手法。通過赤字向外轉移,讓自己的揮霍和高消費由世界承擔,是另一種手法。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已連續幾十年出現貿易和財政赤字。貿易逆差由1999年的3000億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5580億美元;財政赤字由6000億美元上升到13000億美元。但高赤字和高債務並沒有引發通貨膨脹,原因就在於美元處於霸權地位,它吸引外國資本和廉價商品不斷流入。美國的貿易赤字通過印刷美元來支付,使全球美元增加,而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投資市場,外國人持有的美元迴流美國,以債的形式長期使用。雙赤字也罷,單赤字也罷,外貿逆差即使達到天文數字,美國毫不在乎,通過印刷機就能取得「平衡」。而當危機發生的時候,又可以通過操縱美元,把危機向外轉嫁。
美國還可以通過美元匯率變動使石油、糧食等戰略資源價格上漲,從價格投機中受益。投機資本不光操作虛擬資本,也經營物質產品,特別是原油、玉米、大豆以及房產、軍火等。美國前國務卿亨利·基辛格說過:「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住了整個世界。」原油、玉米、大豆、房產期貨、期權,以及由美元計價引起的大宗戰略商品價格變動,用微薄的手續費大量經營,即使很小的差價也能獲得巨額利潤。
美國經濟霸權表現為貨幣霸權通過美元將國內矛盾向世界輸出,將國內問題向世界轉移,用這種巧取豪奪的方式來操縱、掠奪世界,但貨幣霸權並不能使本身內部固有的矛盾消失,註定會使自身矛盾及其與外部的矛盾擴大激化,從而走向反面。
四、幾點看法
國際金融危機發展狀況表明,資本主義制度正在經歷深刻的危機。它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銳,虛擬經濟脫離實體經濟惡性發展只是其中一種表現。資本瘋狂追逐利潤的本性,使大量實體資本轉化為虛擬資本,並且在全球橫行遊盪,成為全球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不穩定因素。
國際金融危機告訴我們,金融危機是資本主義制度的產物,資本的本性和資本主義制度固有的矛盾決定了金融危機今後還會發生,雖然爆發的形式不同,爆發點不同,但實質沒有區別,而且往往一次比一次激烈。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世界經濟尤其是西方大國經濟的波動都會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十分關注世界經濟形勢,正確處理我國自力更生與對外經濟貿易往來的關係,堅持獨立自主與平等合作、互利共贏的方針,避免外部各種風險和危機的衝擊和影響。
國際金融危機還告訴我們,虛擬經濟發展是有界限的。一國虛擬經濟總量不能超過實體經濟總量及其發展的要求。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發展的質和量相適應時,虛擬經濟發展是健康的,對生產力發展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如果虛擬經濟總量超過實體經濟總量的要求,變成一種單純牟利的獨立運動,就會產生泡沫,破壞實體經濟的發展,甚至引發經濟危機。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越偏離,泡沫越大,其破壞性就越大。對此,我們應該高度重視。
國際金融危機還告訴我們,美元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存在嚴重缺陷,已嚴重落後於時代發展的要求。只有建立符合當代世界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與發達國家共同發展、多元競爭的國際金融體系,才能改變這種一個國家主權貨幣主導支配國際金融體系的反常扭曲現象。
推薦閱讀:
※自由的阿甘 2017 年 04 月 13 日的文章
※如何通過海外倉做轉口貿易和規避貿易戰的風險?
※碼鏈思想重構新經濟高峰論壇
※一天一書:《服從力》——性騷擾前奏曲。
※【貿易戰+敘利亞】美國是任性,還是不得不飲鴆止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