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雨露:中國推動世界治理思想變革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強調,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轉型升級進入關鍵期,「四個全面」的提出,完整表述了面向中國未來發展的治國理政總體框架,清晰指明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動力所在。對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深度調整期的世界來說,「四個全面」也具有在當下全球治理思想陷入一片迷霧的時代,推動世界治理思想變革的重大意義。
冷戰結束後,「歷史終結論」和「文明衝突論」一度成為西方主導的治理思想主流。但金融危機爆發後,「歷史終結論」和「文明衝突論」都陷入困境,西方各國疲於國內事務「救急」,無力提出新的系統性治理思想。
中國提出「四個全面」,在全球治理思想陷入迷茫之際,給出了一個佔全球人口1/5的大國如何做到協同目標、手段、保障、主體四大要素,實現全國人民同心協力為夢想奮鬥的回答。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到2020年要實現的宏偉目標。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要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還要使「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特別關鍵的是,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重大進展。可以說,這是一幅「全覆蓋」的治理目標藍圖,彰顯出實現「中國夢」的道路自信。
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具體歷史實踐。全面深化改革,重點在全面。只有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做到全局與局部相協調、治本與治標相結合、漸進與突破相銜接,才能形成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合力。全面深化改革,關鍵在深化。只有不斷深化,才能與時俱進地解決前進道路上的新問題;只有不斷深化,才能持續健康地實現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根本還在改革,改革意味著不斷提高自身、迎難而上。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保障。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這就要求一個國家的領導方式、執政方式要嚴格在法制軌道上進行。只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真正做到「三統一」「四善於」,才能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分工結構日益龐大複雜的當代社會,面對多樣化利益主體如何劃定邊界、掌握髮展航向?這就需要找到社會的「最大公約數」,也就是法治。堅持依法治國,長治久安才有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全面從嚴治黨是對國家治理核心力量的組織重塑。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的實現,前提是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是內在統一的,全面從嚴治黨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也是內在統一的。作為中國發展的領導核心,在解決「四個全面」這一總的主要矛盾時,重要的是把「領導核心」建設好、發展好、發揮好。這是總抓手。只有全面從嚴治黨,讓這一領導核心始終能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能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能夠嚴守黨的宗旨和章程,才能夠成為實現總目標的領導力量,才能調動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落到實處。
「四個全面」從頂層設計高度回答了中國治國理政的根本思想問題,是21世紀這個「中國世紀」的治理思想內核,也是對世界治理思想的重要貢獻。▲(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相關新聞版權作品,未經《環球時報》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翟亞菲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強調,要「協調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轉型升級進入關鍵期,「四個全面」的提出,完整表述了面向中國未來發展的治國理政總體框架,清晰指明實現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動力所在。對仍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深度調整期的世界來說,「四個全面」也具有在當下全球治理思想陷入一片迷霧的時代,推動世界治理思想變革的重大意義。
冷戰結束後,「歷史終結論」和「文明衝突論」一度成為西方主導的治理思想主流。但金融危機爆發後,「歷史終結論」和「文明衝突論」都陷入困境,西方各國疲於國內事務「救急」,無力提出新的系統性治理思想。
中國提出「四個全面」,在全球治理思想陷入迷茫之際,給出了一個佔全球人口1/5的大國如何做到協同目標、手段、保障、主體四大要素,實現全國人民同心協力為夢想奮鬥的回答。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到2020年要實現的宏偉目標。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僅要使「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還要使「人民民主不斷擴大」「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特別關鍵的是,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取得重大進展。可以說,這是一幅「全覆蓋」的治理目標藍圖,彰顯出實現「中國夢」的道路自信。
全面深化改革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具體歷史實踐。全面深化改革,重點在全面。只有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和協同性,做到全局與局部相協調、治本與治標相結合、漸進與突破相銜接,才能形成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合力。全面深化改革,關鍵在深化。只有不斷深化,才能與時俱進地解決前進道路上的新問題;只有不斷深化,才能持續健康地實現現代化。全面深化改革,根本還在改革,改革意味著不斷提高自身、迎難而上。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根本保障。現代社會是法治社會,這就要求一個國家的領導方式、執政方式要嚴格在法制軌道上進行。只有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真正做到「三統一」「四善於」,才能提高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水平,實現黨、國家、社會各項事務治理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在分工結構日益龐大複雜的當代社會,面對多樣化利益主體如何劃定邊界、掌握髮展航向?這就需要找到社會的「最大公約數」,也就是法治。堅持依法治國,長治久安才有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全面從嚴治黨是對國家治理核心力量的組織重塑。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處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地位。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的實現,前提是全面從嚴治黨。黨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是內在統一的,全面從嚴治黨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也是內在統一的。作為中國發展的領導核心,在解決「四個全面」這一總的主要矛盾時,重要的是把「領導核心」建設好、發展好、發揮好。這是總抓手。只有全面從嚴治黨,讓這一領導核心始終能以人民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能夠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能夠嚴守黨的宗旨和章程,才能夠成為實現總目標的領導力量,才能調動全體人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國落到實處。
「四個全面」從頂層設計高度回答了中國治國理政的根本思想問題,是21世紀這個「中國世紀」的治理思想內核,也是對世界治理思想的重要貢獻。▲(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相關新聞 版權作品,未經《環球時報》書面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責編:翟亞菲
推薦閱讀:
※唐詩的創新與變革
※【科技觀察】劉亞威:航空製造領域即將發生五個變革
※2012年03月09日05:48券商股大漲探因 制度變革助推板塊估值重構
※根治腐敗不能迴避制度變革
※亞投行後世界進入徹底變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