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人:我沒有意識到何偉在觀察我 | 穀雨訪談

張吉人|本人供圖

在採訪何偉的同時,穀雨採訪了其作品中文譯本的編輯,上海譯文出版社社科編輯室主任、「譯文紀實」系列叢書策劃人張吉人先生,中國出版界最早的何偉發掘者。正是他的妙手「把握」,何偉的《尋路中國》、《江城》才得以脫敏成為暢銷書。在此之後,「譯文紀實」引入了更多國外優秀的非虛構作品。今年3月,何偉在《紐約客》發表《與審查者同行》(Travels with My Censor)一文,講述了他在與張吉人一道前往中國各地簽售的過程中,觀察到的張吉人以及張所承擔的「角色」。在接受穀雨採訪時,張吉人也講述了他了解的何偉,何偉的與眾不同之處,他寫作的「秘密」。至於那個技術性問題:編輯如何突破尺度,同時又進行何偉所說的「防禦性的自我審查」?張吉人並未展開回答。這是不便言說的現實問題,亦是一個中文編輯的秘訣。亦或者是他與何偉之間的一種默契。

訪談正文


穀雨:你怎麼發現了何偉,並最終決定出版他的作品?作為編輯你如何理解他在中國的流行?張吉人:一開始是讀到何偉在《紐約客》上的文章,注意到這個美國人寫的當代中國故事,跟一般西方作者寫得不太一樣。後來找了他的《江城》和《甲骨文》看,非常喜歡。2010年的時候,通過代理讀到了《尋路中國》的書稿,覺得當時的出版環境比較適合,就定了,之後順勢把《江城》的版權也一起簽了。何偉在中國的成功,首先是因為作品質量。其次是因為他非虛構形式的中國敘事,不管在西方還是中國,都是相當獨特和少有的。另外,就是出版時機,簡單講就是讀者和市場對於中國故事、尤其是非虛構形式的中國故事,產生了一股潛在巨大的需求興趣。稀缺的優質內容,加上適合的市場環境,自然就成了。穀雨:你也編輯了其他不少寫中國故事的西方作者的書,包括同期的梅英東、張彤禾等。在你看來,何偉最不一樣的地方在哪裡?張吉人:在何偉筆下,你總能感覺到他跟中國的語言、歷史和社會,尤其是跟生活周圍的普通中國人之間,會有一種複雜而微妙的糾葛與共鳴。穀雨:在你和何偉的交往中,發生過哪些讓你印象深刻,或如今想來還蠻有趣的細節?可否列舉至少一個。張吉人:記筆記。他隨身帶一個小本,碰到有意思的或有問題的,掏出來寫上幾筆,兩三天就能記滿一本。何偉說他有無數這樣的小本,輕便、廉價、不起眼。我覺得這可能就是所謂的非虛構寫作的「秘密」。穀雨:何偉去年回中國簽售《奇石》,他在後來發表的《與審查者同行》(Travels with My Censor)一文中描寫了不少你們巡迴簽售的場景。他是怎麼對你進行採訪的?張吉人:郵件採訪。巡迴時比較正式的採訪,是在上海去北京的高鐵上完成的,大概兩三個小時。其他大量的細節,都是在閑聊、吃飯甚至工作的時候產生的,那些時候,我並沒有意識到他在採訪或觀察我。穀雨:對出版安全問題,你們的共識是什麼,是否有過衝突?你是否會考慮和何偉繼續溝通,為《甲骨文》在大陸的出版做一些努力?張吉人:就是在最大限度上保證作品完整的同時,避免明顯地觸犯某些「紅線」。沒有太大衝突,主要是一個互相諒解的過程,一方理解另一方的難處和所做出的犧牲,這種理解是相互的。至於《甲骨文》,我覺得目前不是出簡體版的合適時機,這是我們倆的共識。穀雨:類似何偉這樣的外籍作者,在有了應對審查制度的經驗以後,會不會產生自我審查的意識?作為編輯你怎麼看待這個問題?張吉人:也許吧,但不是什麼問題。像何偉這樣的作者,他的作品面對的市場是全球性的,純從商業角度而言,大陸市場還沒有重要到影響內容生產的地步。而從非虛構創作的角度而言,這更不是什麼問題了,因為真實是最重要的。穀雨:「重要的是你能做什麼,而不是你做不了什麼。」在何偉的文章中提到你的話,你個人的這種價值傾向是怎麼形成的?張吉人:生活和工作中慢慢形成的吧,跟個人經歷也可能有點關係。穀雨:你為原作尋找譯者的標準是什麼?比如對何偉的作品,最早翻譯《江城》(River Town)的是涪陵師專的好幾位老師,最後你選擇了何偉推薦的李雪順。張吉人:翻譯的三原則,信、達、雅。我個人比較看重前兩點,也是我選擇譯者的主要標準。作譯者之間如果有比較好的關係和溝通渠道,也是加分的。所以我最後選擇了李老師。穀雨:從一個圖書編輯視角來看,你怎麼評估非虛構類或者說紀實類圖書在中國市場的潛力?哪些類型題材是你比較看好的?張吉人:潛力很大,也比較容易出暢銷書。題材上我不建議做太多限制,因為世界是在變化中的。從歐美市場的經驗來看,非虛構的範圍很廣,幾乎可以囊括任何題材。非虛構寫作可以包括一部分的科學寫作、歷史寫作,甚至是傳記創作。在我看來,對於非虛構寫作最重要的是,真實,還有故事。套用我們「譯文紀實」叢書的一句廣告語,就是「用故事,進入真實」。穀雨:「上海譯文紀實」近期還有哪些出版計劃?張吉人:明年「譯文紀實」還會推四五種新書。其中有寫伊斯蘭激進運動的歐洲緣起的,埃博拉病毒的,美國公共教育體系變革歷史的。中國題材方面,有梅英東的新作《東北遊記》。


採訪:南香紅 晏佳偉 張宇欣 魏傳舉

編輯:魏傳舉

背景信息


1、張吉人:上海譯文出版社社科編輯室主任、「譯文紀實」系列叢書策劃人。張吉人2003年進入上海譯文出版社擔任人文社科編輯工作,前期擔任譯文社的「二十世紀西方哲學譯叢」、「當代學術思潮」等大型學術叢書的選題策劃、編輯等工作。自2008年起,張吉人漸漸從專業學術出版轉向大眾圖書出版領域,其策劃、編輯的《崩潰:社會如何選擇成敗興亡》、《尋路中國》、《落腳城市》先後三次獲得國家圖書館文津獎年度十大好書的殊榮。《尋路中國》、《江城》更是暢銷一時,並引發讀書界和媒體界的廣泛關注。

2、譯文紀實:上海譯文出版社(微信號:stphbooks)旗下品牌,於2013年正式成立。據統計,「譯文紀實」近年已出版《尋路中國》、《江城》、《奇石》、《打工女孩》、《少林很忙》、《兩個故宮的離合》、《無緣社會》、《再會,老北京》、《末日巨塔》等10部國外非虛構作品。2015年上半年,該品牌繼續推出了《與荒原同行》、《最後的熊貓》、《湯姆斯河》、《大滅絕時代》、《窮忙》等5部國外非虛構作品的簡體文譯本。


點擊閱讀原文看《與審查者同行》,手慢無。欲了解何偉對審查制度更系統的看法,還可以看其發表在FT中文網的文章《我為什麼在中國出書?》。


推薦閱讀:

飲品店有了這三類飲品,還愁沒有回頭客?
蔣介石的祖基有沒有收回?
別睡一個沒有「床德」的人
浩氣長存!他沒有打過敗仗 卻被奸臣害死
武則天最寵愛太平公主,母愛全部給了她,為什麼皇位沒有傳給她?

TAG:意識 | 沒有 | 訪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