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是怎樣由農事節演變成情人節的

向左滑動為愛搭橋

《詩經·小雅·大東》云:「跂跂織女」「睆彼牽牛」,是說織女和牽牛是「維天有漢,監亦有光」的銀河中的星神。清代學者王士禎在《香祖筆記》中說,夏商周三代時已有七月初七之說,這在當時只是一家之言。不過到了秦漢時,倒真的具有節日的雛形。《西京雜記》說:「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針於開襟樓,俱以習俗。」這是因為大凡到了七月,莊稼多已成熟,而七日又為陽數,因此,古人在這一天要舉行與農事相關的一些活動。這些活動多充斥了道教的內容,從而備受民間俗眾的喜愛,並因此而深入人心,相沿成俗。

東漢崔寔在《四民同令》中記載,民間「作干糗,和葸耳,設酒脯時果散香粉於筵上,祈請於河鼓織女。」說的是祭奠的供台上擺著乾糧和果品等,以祈求牽牛(河鼓乃牽牛)和織女星保佑五穀豐登。後來到了晉代,這個節日又增加了新的內容,那就是乞求富貴長壽和生嗣興旺。據《風土記》雲,當牛郎織女二星相會時,「見者便拜而陳願,乞福乞壽,無子乞子,唯得乞一,不得兼求。」後又發展為女紅者乞求智巧,「驅去騫拙,手目開利,組紝縫製,將無滯於心焉。」

女性最樂意做的莫過於乞巧,她們值此一天可以展示自己的心靈手巧。《荊楚歲時記》說,女子會置一盒,捉來小蜘蛛放於盒內。次日晨開盒察看,發現網織得越密越好,以為得巧越多。更提女子精氣神的炫技活動,是當晚要借著月光,完成「對月穿針」的女紅。針眼有五孔、七孔和九孔之分。這可是個技術活,而且還要老天幫忙,真如唐代詩人祖詠《七夕》詩中所寫:「對月穿針易,臨風整線難。不知誰得巧,明旦試相看。」

七巧活動豐富多彩,在不斷演化之中,內容多離不開節日的情趣和生活的心愿。如「乞巧果子」,所謂巧果子就是用麵粉炸或烤成果子。除此之外,家家戶戶都要把衣被拿出來曬一曬。東晉竹林七賢之一阮咸很窮,家裡無甚好衣被,可他看眾人晾曬,也把僅有的舊布衫掛出來見見太陽,並自我解嘲:「未能免俗。」再如七夕前十日,將綠豆或豌豆浸泡發芽,「至乞巧可尺許,謂之生花盆兒」。這鮮嫩的豆芽,被李時珍譽之為菜中佳品。

愛情是文學的永恆主題,牛郎織女悲歡離合的傳說,更為文學創作展開思想的翅膀,出現了許多詠嘆自然、情真意切的詩篇。

最早的詩篇當是《古詩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詩曰:

牽牛和織女故事在民間的口口相傳中,日臻完美,並帶有勸喻的意義。《荊楚歲時記》中說:「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孫也,年年織紓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唯每年七月七日渡河一會。」傳說銀河之東有織女,她本是天帝的孫女兒,善織雲錦天衣。天帝可憐她的孤獨寂寞,答應嫁給銀河之西的牛郎。婚後,織女竟然不織雲錦天衣了。天帝震怒,逼使他們分離,一在河東一在河西,只許他們在每年的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白居易對此悲憫同情,作詩《七夕》:「煙霄微月澹長空,銀漢秋期萬古同。幾許歡情與離恨,年年並在此宵中。」

這一天由此成了約定俗成的情人節,民間廣受歡迎,宮廷也熱衷於此。據《開元天寶遺事》記載,唐玄宗李隆基就非常喜歡過七夕。這一天,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達百尺,上面可以容納幾十人。七夕之夜,唐玄宗與楊貴妃在上面宴樂達旦。白居易那首著名的《長恨歌》,其中就記有他們的海誓山盟:「臨別殷勤重寄詞,詞中有誓兩心知。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南唐後主李煜作為風流天子,這一天玩的更是別出心裁,「每七夕延巧,必命紅白羅百匹以豎為月宮天河之狀,一夕而罷乃收之。」

在天願為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正是這種對愛情的山盟海誓,使七夕這個節日越發市俗化,為塵世間無數的男男女女所憧憬。《長恨歌傳》記載:「秋七月,牽牛織女相見之夕,秦人風俗,是夜張錦繡,陳飲食,樹瓜華,焚香於庭,號乞巧。」所謂乞巧,其實就是為自己的愛情和婚姻討一彩頭。恰如唐代詩人杜牧《七夕》所述:

七夕

杜牧

銀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卧看牽牛織女星。

民間雖不能如皇宮那樣奢華,可也能在自家庭院戶內,用輕羅小扇扑打著流螢,仰望熠熠生輝的牽牛和織女星,作著無限美妙的遐想。北宋大詞人柳永的詠七夕《二郎神》,所表達的正是民間俗眾在此佳節的普遍情緒和美好願望,所以直至南宋末年都還在傳唱不已:

二郎神

柳永

炎光謝。

過暮雨、芳塵輕灑。

乍露冷風清庭戶爽,

天如水、玉鉤遙掛。

應是星娥嗟久阻,

敘舊約、飈輪欲駕。

極目處、微雲暗度,

耿耿銀河高瀉。

閑雅。

須知此景、古今無價。

運巧思穿針樓上女,

抬粉面、雲鬟相亞。

鈿合金釵私語處,

算誰、迴廊影下。

願天上人間,

佔得歡娛,年年今夜。

詞人全景似的展示了北宋年間的七夕之夜,盛夏初度後的秋令,黃昏後的一場雨,使天際如水般清朗,新月高掛,織女正在嗟嘆夫妻分離之苦,此時此刻恨不得駕上飛輪,躍過銀河與牛郎相會。各家各戶於庭戶翹首銀河,注目織女和牛郎二星時,是那麼的嫻靜優雅,真所謂「須知此景,古今無價。」詞人由天上寫到人間,在這個富於浪漫情趣和神秘意味的晚上,「鈿合金釵私語處,算誰在、迴廊影下。」幽會中的男女竊竊私語,互訴衷腸,暗定終身。詞人感嘆:「願天上人間,佔得歡娛,年年今夜。」這首詞一反以往詠七夕的詩詞,不是感傷怨嘆,而是以樸素樂觀的生活信念,反映人們在昇平的社會環境里,對幸福的憧憬與歡度七夕的情景。

由七夕演變成的凄美的愛情故事,當數董永與七仙女的故事傳布的家喻戶曉了。據馮夢龍《情史》:「董永少失母,獨養父,家貧佣力。父死無以葬,乃就主人,貸錢一萬,曰:『後若無錢還君,當以身作奴。』及葬父畢,還於路,忽遇一婦人,求為永妻。永與俱至主家,主人令永妻織絹二百匹,始放歸。乃織一月而完。主驚,遂放夫婦還。行至舊逢處,婦辭永曰:『我是天之織女,緣君之孝,上帝令助償債。今期滿,欲返。』遂辭去。」這便是至今仍在流傳的《天山配》的故事。

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這個美麗的神話,不知引發了古往今來的多少詩人的詠嘆,其中能膾炙人口,傳誦不衰的千古絕唱,當是宋代著名詩人秦觀的《鵲橋仙》: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兩情相悅,甜甜蜜蜜,可這卻像夢一樣,溫馨而短暫。眼看又要離別,可又怎忍離別。「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婉轉語意中,傳遞了依依惜別之情,飽含了多少辛酸的眼淚。這首詞中擲地有聲的警句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它揭示了愛情的真諦:愛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只要兩人真心相愛,哪怕天各一方,也比朝夕相處,卿卿我我的情趣可貴的多。曆數千年的滄海桑田,七夕作為風俗,無論社會如何變遷,無論生活節奏如何快捷,它依然令人嚮往和期待。年年過七夕,年年不一樣,它給變化中的時代增添了五彩斑斕的色彩。

動圖載入中

作者:張家康

推薦閱讀:

天龍八部里那個女子最適合當情人?
蘇東坡和李清照是什麼關係?親戚還是情人?
【資料】金星火星看你的理想情人(男看金女看火)
搞定12星座情人的神丹妙藥
21個情人節好去處,願幸福的人更幸福,孤獨的人不孤獨

TAG:情人 | 七夕 | 演變 | 情人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