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醫┃淺談耳穴在基層臨床的應用

耳穴是指耳郭上的一些特定的治療點,是與人體經絡、臟腑、組織器官、四肢百骸相互溝通的部位。耳穴治療法,屬於外治法,包括針刺、灸法、葯籽按壓法、按摩法、割治法、藥物注射法等多種治療方法,通過在耳穴上局部刺激而達到防治疾病的作用。早在《陰陽十一脈灸經》中,已經有「耳脈」的記載,《內經》中亦有對耳與經脈、經別、經筋描述,且更為詳盡。對耳穴治療作用的現代研究表明,耳穴針灸和體穴針灸一樣,具有平衡陰陽、調理臟腑、疏通經絡、清熱降火、扶正祛邪、養血安神、活血止痛等功能,實驗證明,耳穴具有鎮痛、提高免疫防禦、調節軀體內臟功能的作用。 耳穴診斷 通過觀察耳郭及耳郭上的相應穴位或反射區,可以輔助臨床診斷。一般來講,耳郭的異常表現,可以分為5種。急性炎症性疾病的炎性反應 呈點狀、片狀紅暈,或充血、紅色丘疹,或陽性反應的邊緣紅暈,有脂溢及光澤的形態出現。如急性肺炎、急性腸炎、急性胃炎等,會在耳穴相應臟腑的反應點或反應區上,出現點狀或丘疹樣紅暈,或呈點狀的白色而邊緣紅暈,有光澤。慢性器質性疾病的陽性反應 呈白色點狀或片狀,或陽性物以凹陷、隆起、白色丘疹、無脂溢及光澤的形態出現,或呈片狀、丘疹樣充血,或呈點狀白色邊緣紅暈,少數皮膚增高。如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腸炎、慢性腎炎等,會在耳穴相應臟腑的反應點或反應區上,出現白色點狀或片狀白色丘疹,無脂溢及光澤。腫瘤疾病的陽性反應 呈結節狀隆起,暗灰色點狀、片狀形態出現。如肝硬化在肝陽穴可摸到結節,邊緣清楚。各種皮膚病的陽性反應 呈糠皮樣皮膚脫屑形態出現,而不易擦去。如蕁麻疹在肺區,呈糠皮樣脫屑,不易擦去。手術及外傷後的瘢痕陽性反應 呈條段狀、線狀、圓形、半圓形的白色或暗灰色的瘢痕。耳穴治療方法 耳穴常見的治療方法一般有針刺法、灸法、葯籽按壓法。

針刺法 一般耳穴臨床針刺選用1寸以內的短針,直徑0.32 mm。進針角度和體針一樣,分為直刺、斜刺、橫刺(沿皮刺)3種,根據具體耳穴針刺部位而定。臨床最常見的就是直刺。針刺深度在4~8 mm即可,依患者體質、病情及耳郭厚薄程度而定,但不要過深,不能透過軟骨達對側皮膚,以防耳郭感染。進針時,患者採取坐位或卧位,首次接受耳穴針刺法的患者建議卧位治療。

耳郭常規消毒後(碘伏全耳郭消毒),醫者右手持針,左手拇指、示指夾持固定耳郭,中指托耳郭背面,找准穴位或是反應點快速進針,待患者有酸、麻、脹、重等得氣感即止。一般留針20~30 min,疼痛類疾病可以留針1 h。年老體弱患者,適當減少留針時間,發熱或是兒童患者,一般不留針。

起針時,左手托住耳郭,右手快速起針,並迅速用消毒干棉球壓迫針刺部位,以防出血,囑患者耳部避水4 h。耳穴針刺治療,每日或隔日1次,一般5~10次為1個療程。

針刺法中還包括放血法,經常應用在頭面五官科疾病,如麥粒腫、頭痛、咽喉腫痛、口瘡等。臨床常用三棱針或采血針點刺耳尖或是其他耳穴出血。

具體操作方法:左手拇指、示指、中指固定耳郭或捏住針刺的耳穴處,右手拇指、示指、中指持針,對準已消毒的耳穴,快速點刺2~4次,深度2~4 mm,右手放下針,雙手擠捏點刺部位促進出血,待血出,用75%酒精棉球或棉簽擦拭出血部位,以刺激穴位出血並擦拭血液,待血顏色轉淡或出血15~30滴後,用消毒干棉球按壓出血部位止血1 min。注意嚴格消毒針具和針刺部位,以防感染,出血不宜太多,勿刺傷深部大血管,體弱及凝血功能障礙或有出血史患者慎用。

艾灸法 灸法相對針刺法安全,操作簡單,易於上手。一般臨床採用艾條灸,包括溫和灸、雀啄灸和熨熱灸。溫和灸是醫者手持點燃的艾條,距施灸穴位或部位2 cm處,固定不動。雀啄灸是醫者手持點燃的艾條,距施灸穴位或部位2 cm處,上下移動,如小鳥啄食,一起一落施灸。熨熱灸是醫者手持艾條,距施灸穴位或部位2 cm處,似熨布一樣來回施灸。以上3種方法均以施灸部位有溫熱感為度,每次灸1~3個穴位,每個穴位灸5~10 min。

葯籽按壓法 也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耳穴治療方法,俗稱貼耳豆。一般用中藥王不留行籽,大小最為適宜。亦可用萊菔子、鳳仙花籽、六神丸、綠豆或紅小豆等。自製耳穴貼選用0.5 cm厚度的有機玻璃或硅膠板,14 cm×14 cm大小,割線成0.5 cm×0.5 cm的小方格,每道割線深約1 mm,在每個小方格中心位置,鑽0.8 mm深,直徑1.5 mm的圓球形凹陷,以可以卡住葯籽為度,將葯籽鋪滿各個凹陷,再用大膠布貼在整個板上,用小刀按割線的痕迹把膠布切割成小方塊。

治療時,直接用鑷子夾取供使用。臨床現已有廠家生產耳穴貼,方便使用。操作時,先用75%酒精棉球或棉簽消毒耳郭,待酒精全乾後或用消毒干棉球擦乾後,鑷子夾取耳穴貼,對準耳穴貼壓。囑患者每天按壓3~5次,每個穴位按壓5~10下,力度以有酸痛感能接受為度,3~5 d更換1次,左右耳輪流貼壓,5~10次為1個療程。如遇耳部皮膚瘙癢,甚或腫脹流水,此為過敏反應,應立即撕掉耳穴貼,停止耳穴貼壓治療,嚴重者應到皮膚科治療過敏。

常見病的耳穴選穴 耳穴選穴和體穴選穴一樣,要望、聞、問、切四診合參,根據疾病辨證取穴。一般原則就是臟腑病證選取相應臟腑的耳穴,及相應的耳穴部位異常反應點。臨床常見病耳穴取穴如下。呼吸系統疾病 選取肺、內鼻、腎上腺、氣管、神門、皮質下等,隨症加減。消化系統疾病 選取脾、胃、腹、口、皮質下、內分泌、三焦、肝、小腸、大腸、膈等穴位隨症加減。神經系統疾病 選取腦、皮質下、心、腎、神門、交感、枕、額等穴位隨症加減。生殖系統疾病 選取肝、脾、腎、子宮、外生殖器、睾丸、內分泌等穴位隨症加減。

減肥常用耳穴 脾、胃、口、食管、腎上腺、大腸、內分泌、飢點、渴點等穴位隨症加減。

點擊查看大圖

作者:張燕超(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針灸科)
推薦閱讀:

回顧 |「婦產大講堂走基層」公益醫學培訓工程和順站
下基層應做到「四帶」
突破基層經濟犯罪偵查瓶頸初探
機關與基層警力嚴重倒掛

TAG:中醫 | 基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