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書須要明理

讀懂一本書不容易,讀書不同於看書,尤其是面對一本好書時,讀通更屬不易,因為這既需要明了作者表達的思想,還需要由此及彼有所旁通,或是更進一步的挖掘、探尋這是為什麼,只有懂得了為什麼之問,或許才是尋得了知識力量的源泉。同時,真的讀書,無論是贊同抑或是反對作者的觀點,都需要快樂的心情、自由的精神、寬鬆的空間這些不可或缺的因素。思想的火花對撞與其說是思考的結果,毋寧說是源於良好的心態。

為何有說「讀書不同於看書」呢,是因為,很多時候的所謂讀書,只不過是將書從頭翻到腳,知道了作者姓名,了解了些大概的內容,也大概還有些心情伴隨敘事情節的起伏印象。但讀書則不然,讀書可能是讀到那裡忘到那裡,但卻有些思考在腦海之中,與思想同伴,結成文字形成新的文章。所以真的讀書者,需要堅守孤獨,也只有耐得住寂寞不為滾滾紅塵所迷惑的讀書人,才會有所成就,明白了讀書的真諦。當然堅守孤獨,並非排斥紅塵,讀書人只有入世,才能知曉讀書的意義,只有將讀書與社會認知聯繫起來,方知讀書之少,從社會中汲取知識,才能做好學問,明白道理。

中國的文化傳統,讀書人的品質自來是位卑未敢忘憂國。為何讀書,只有明白讀書報國的道理,只有知曉做人做事的本質,才能領悟到讀書的本意,感受到讀書所帶來的樂趣。讀書人應有讀書人的情懷,須要明白:「但凡讀書明理者,必不顧自身人輕言微直言社會之不公」,只有敢於直面社會不公,做人正直,文章俠義,還要有一些「很傻很天真的」精神,才是盡到讀書人的本分和責任。「報國憂民」是追尋學問的康庄大道,只有心存對國家、民族的認同與熱愛,對社會底層群體的憐憫知心,才能真的贏得尊重。奇怪的是,今天也還是有這麼些人,身上流淌的是中國的血,生長在中國,但以身為中國人為恥,喪失國家意識、民族立場,以出賣國家利益,辱罵中國文化傳承、社會結構、制度為一件時髦事,一如1896梁啟超先生在《時務報》所痛罵的那群人一樣,而這些人身份或為老師,或為所謂的學者,總是也算是讀過書的「文化人」。

「普世價值浩浩蕩蕩」,但我與時髦總是背道而馳的,也不屑與之共舞。中國的文化博大精深,但能讀懂中國文化的有幾許?客觀的說,對中國文化讀得最懂,最為精緻的普通讀者,還是以日本或是韓國人為多。人百年時光,可供讀書的時刻極為稀少,有限的時間,無限的學問,必須有些取捨。西方的先進和昔日的強大無疑值得後進國家學習,這是共識,不存在疑問的空間,有的也只是方式選用的差異。但將學習西方簡單的化為省拽硬拉西方模式,可有必要?全民學習英語,塑造國民對西方文明的頂禮膜拜,有何文化先進性可言?

讀書須要明理,是因為中國的諸多的不平事值得關注,值得為之吶喊。西方的方子未必能治療中國的病根,從眼下做起,從平常點滴開始,何嘗不是社會的有益建設者,好高騖遠省拽硬拉理念,何來尊嚴可言。當然最為主要的開始是,真的讀書明理者,更須要明白,觀點不同,可以討論,可以辯論,還可以求同存異。自由平等的交流很重要,低俗的謾罵毫無意義。

推薦閱讀:

聰訓齋語評註--讀書篇
【讀書】人生的枷鎖 - 毛姆
讀書筆記:富爸爸,窮爸爸
潛心讀書:養生好夥伴
盛唐軍隊的「能動手就別吵吵」丨讀書

TAG: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