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植物生長需要的16種元素

植物整個生長期內所必需的營養元素是:碳(C)、氫(H)、氧(O)、氮(N)、磷(P)、鉀(K)、鈣(Ca)、鎂(Mg)、硫(S)、鐵(Fe)、錳(Mn)、鋅(Zn)、銅(Cu)、鉬(Mo)、硼(B)、氯(CL)十六種。這十六種必須的營養元素又可分為大量營養元素、中量營養元素、微量營養元素。  大量營養元素,它們在植物體內含量為植物乾重的千分之幾到百分之幾。有碳(C)、氫(H)、氧(O)、氮(N)、磷(P)、鉀(K)。 中量營養元素有鈣(Ca)、鎂(Mg)、硫(S)。  微量營養元素,它們在植物體內含量很少,一般只有隻占乾重的十萬分之幾到千分之幾。有鐵(Fe)、錳(Mn)、鋅(Zn)、銅(Cu)、鉬(Mo)、硼(B)、氯(CL)。

氮(N)對作物的生理作用 氮不僅是植物體內蛋白質、核酸以及葉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也是植物體內多種酶的組成部分。同時,植物體內的一些維生素和生物鹼中都含有氮。在蛋白質中,氮的平均含量是16-18%,而蛋白質是構成原生質的基本物質。一切有生命的有機體都是處於蛋白質的不斷合成與分解之中,如果沒有氮素,就不會有蛋白質,也就沒有生命。氮也是植物體內葉綠素的組成部分,氮素的豐缺與葉片中葉綠素的含量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綠色植物缺少氮素,會影響葉綠素的形成,光合作用就不能順利進行。氮素供應充足,植物可以合成較多的葉綠素。一般作物缺乏氮時的癥狀是:從下部葉開始黃化,並逐漸向上部擴展,作物的根系比正常生長的根系色白而細長,但根量減少。 磷(P)對作物的生理作用 磷是植物體內許多重要有機化合物的成分(如核酸、磷脂、腺三磷等),並以多種方式參與植物體內的生理、生化過程,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和新陳代謝都有重要作用。核酸和蛋白質是原生質、細胞核和染色體的重要成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動和遺傳變異中起重要作用。細胞分裂和新器官的形成都少不了他們。供給正常的磷營養,能加速細胞分裂和增殖,促進生長發育,並有利於保持優良品種的遺傳特性。特別是作物的生育早期,充足的磷營養對促進作物的生長發育和早熟、優質高產有重要作用,否則,生長受到抑制,根系發育不良,而且這種影響即使以後大量補給也難於完全彌補。  在氮素代謝中,磷也是重要的,如果磷不足,就會影響蛋白質的合成,嚴重時蛋白質還會分解,從而影響氮素的正常代謝。所以在缺磷時單施氮肥效果不好,所以我們提倡氮磷肥配合使用。  如果供磷不足,能使細胞分裂受阻,生長停滯;根系發育不良, 葉片狹窄,葉色暗綠,嚴重時變為紫紅色。 大量事實表明,充足的磷營養能提高植物的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和耐酸鹼的能力,能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促進花芽分化和縮短花芽分化的時間,因而能促使作物提早開花、成熟。鉀(K)對作物的生理作用 鉀對植物的生長發育也有著重要的作用,但它不象氮、磷一樣直接參与構成生物大分子。它的主要作用是,在適量的鉀存在時,植物的酶才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  鉀能夠促進光合作用。有資料表明含鉀高的葉片比含鉀低的葉片多轉化光能50%-70%。因而在光照不好的條件下,鉀肥的效果就更顯著。此外鉀還能夠促進碳水化合物的代謝、促進氮素的代謝、使植物經濟有效地利用水分和提高植物的抗性。  由於鉀能夠促進纖維素和木質素的合成,因而使植物莖桿粗壯,抗倒伏能力加強。此外,由於合成過程加強,使澱粉、蛋白質含量增加,而降低單糖,遊離氨基酸等的含量,減少了病原生物的養分。因此,鉀充足時,植物的抗病能力大為增強。例如,鉀充足時,能減輕水稻紋枯病、白葉枯病、稻瘟病、赤枯病及玉米莖腐病,大小斑病的危害。  鉀能提高植物對乾旱、低溫、鹽害等不良環境的忍受能力和對病蟲、倒伏的抵抗能力。   土壤缺乏鉀的癥狀是:首先從老葉的尖端和邊緣開始發黃,並漸次枯萎,葉面出現小斑點,進而乾枯或呈焦枯焦狀,最後葉脈之間的葉肉也乾枯,並在葉面出現褐色斑點和斑塊。鈣(Ga)對作物的生理作用 鈣是構成細胞壁的重要元素;它與蛋白質分子相結合,是質膜的重要組成成分;鈣是某些酶的活化劑,因而影響植物體的代謝過程。它對調節介質的生理平衡具有特殊的功能。植物缺鈣時,植株矮小,根系發育不良,莖和葉及根尖的分生組織受損。嚴重缺鈣時,植物幼葉捲曲,新葉抽出困難,葉尖之間發生粘連現象,葉尖和葉緣發黃或焦枯壞死,根尖細胞腐爛死亡。應該注意的是,植物缺鈣往往不是由於土壤缺鈣,而是植物內鈣的吸收和運輸等生理作用失調所造成。

鎂(Mg)元素對作物的生理作用 鎂是葉綠素的組成部分,也是許多酶的活化劑,與碳水化合物的代謝、磷酸化作用、脫羧作用關係密切。植物缺鎂時的癥狀首先表現在老葉上。開始時,葉的尖端和葉緣的脈尖色澤退淡,由淡綠變黃再變紫,隨後向葉基部和中央擴展,但葉脈仍保持綠色,在葉片上形成清晰的網狀脈紋;嚴重時葉片枯萎、脫落。 硫(S)元素對作物的生理作用 硫是構成蛋白質和鎂不可缺少的成分,含硫有機物參與植物的呼吸過程中的氧化還原作用,影響葉綠素的形成。植物缺硫時的癥狀與缺氮時的癥狀相似,變黃比較明顯。一般癥狀是植株矮,葉細小,葉片向上捲曲,變硬易碎,提早脫落,開花遲,結果、結莢少。微量元素 (硼、銅、氯、鐵、錳、鉬、鋅)與大量和中量營養元素一樣,對植物營養同等重要,儘管通常植物對它們的需要量並不多,但它們中有任何一個缺乏也會限制植物生長。對微量元素的需要已經知道多年了,但以肥料形式廣泛使用是相當近期的事。為什麼近年來微量元素變得如此重要?三個重要原因為:作物產量。每畝作物產量越高,所帶走的微量元素數量就越大。一些土壤不能釋放充足的微量元素來滿足現在高產作物的需要。過去的施肥經驗。過去作物產量不像現在這麼高,所以單施氮磷鉀就夠了。肥料技術。高成分肥料增多,微量元素便不常以化肥中的「伴隨」成分得到補充了。 硼(B) 硼不是植物體內的結構成分,但它對植物的某些重要生理過程有著特殊的影響。硼能促進碳水化合物的正常運轉。缺硼時,葉內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積累,影響新生組織的形成、生長和發育,井使葉片變厚、葉柄變租、裂化。硼還能促進生長素的運轉,為花粉粒萌發和花粉管生長所必需,也是種子和細胞壁形成所必需的。硼與碳水化合物運輸有密切關係,它還有利於蛋白質的合成和豆科作物固氮。缺硼時,植物生長點和幼嫩葉片的生長,植株生長受抑制並影響產量和品質。嚴重缺硼時,幼苗期植株就會死亡。硼能促進植物生殖器官的正常發育。  缺硼癥狀:在植物體內含硼量最高的部位是花,因此缺硼常表現為甘藍型油菜「花而不實」,花期延長,結實很差。棉花出現「蕾而無花」、只現蕾不開花。小麥出現「穗而不實」,結實少,子粒不飽滿。花生出現「存殼無仁」等現象。果樹缺硼時,結果率低、果實畸形,果肉有木栓化或乾枯現象。 銅(Cu) 銅是作物體內多種氧化酶的組成成分,因此在氧化還原反應中銅有重要作用。它還參與植物的呼吸作用,影響到作物對鐵的利用,在葉綠體中含有較多的銅,因此銅與葉綠素形成有關。不僅如此,鋼還具有提高葉綠素穩定性的能力,避免葉綠素過早遭受破壞,這有利於葉片更好地進行光合作用。銅能催化若干植物過程。  缺銅癥狀:缺銅時,葉綠素減少,葉片出現失綠現象,幼葉的葉尖因缺綠而黃化並乾枯,最後葉片脫落。缺銅也會使繁殖器官的發育受到破壞。 氯(Cl) 氯是植物生長發育所必需的營養元素比其他元素較晚一些,因為對它的生理作用了解得不夠,植物對氯的需要量比硫小,但比任何一種微量元素的需要量要大。植物光合作用中水的光解需要氯離子參加。而大多數植物均可從雨水或灌溉水中獲得所需要的氯。因此,作物缺氯症難於出現。氯有助於鉀、鈣、鎂離子的運輸,並通過幫助調節氣孔保衛細胞的活動而幫助控制膨壓,從而控制了損失水。 氯離子對很多作物有著某種不良的反應。 如煙草施用大量含氯的肥料會降低其燃燒性,薯類作物會減少其澱粉的含量等。鐵(Fe) 鐵在植物中的含量不多,通常為干物重的千分之幾。鐵是形成葉綠素所必需的,缺鐵時便產生缺綠症,葉於呈淡黃色,甚至為白色。鐵還參加細胞的呼吸作用,在細胞呼吸過程中,它是一些酶的成分。由此可見,鐵對呼吸作用和代討過程有重要作用。  鐵在植物體中的流動性根小,老葉子中的鐵不能向新生組織中轉移,因而它不能被再度利用。因此缺鐵時,下部葉片常能保持綠色,而嫩葉上呈現失綠症。  缺鐵癥狀:缺鐵時,下部葉片能保持綠色,而嫩葉上呈現失綠症。一般認為植物內金屬間(例如Mo,Cu,Mn)的不平衡容易引起缺鐵。其他引起缺鐵的原因有:(1)土壤磷過多,(2)土壤pH高、石灰多、冷涼和重碳酸鹽含量高的綜合結果。 錳(Mn) 錳對植物的生理作用是多方面的,它與許多酶的活性有關。它是多種酶的成分和活化劑,能促進碳水化合物的代謝和氮的代謝,與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有密切關係。 錳與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放氧)、呼吸作用以及硝酸還原作用都有密切的關係,缺錳時,植物光合作用明顯受到抑制。錳能加速萌發和成熟,增加磷和鈣的有效性。  缺錳癥狀:缺錳癥狀首先出現在幼葉上,表現為葉脈間黃化,有時出現一系列的黑褐色斑點。在高有機質土壤和錳含量較低的中性到鹼性pH土壤中最常發生。   缺錳的水稻葉片(水培)葉脈間斷失綠,出現棕褐色小斑點,嚴重時斑點連成條狀,擴大成斑塊。鉬(Mo) 存在於生物催化劑的組成之中,它對豆科作物及自生固氮菌有重要作用,能促進豆科作物固氮。鉬在作物體內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現在氮素代謝方面。鉬還能促近光合作用的強度以及消除酸性土壤中活性鋁 在植物體內累積而產生的毒害作用。  缺鉬癥狀:作物缺鉬的共同表現是植株矮小,生長受抑制,葉片失綠,枯萎以致壞死。豆科作物缺鉬,根瘤發育不良,瘤小而少,固氮能力弱或不能固氮,由於豆科作物對鉬有特殊的需要,故易發生缺鉬現象,為此,鉬肥應首先集中施用在豆科作物上。  缺鉬在酸性土壤的可能性最大,砂質土壤缺鉬要比粘質土壤常見。隨著土壤pH升高,鉬的有效性增大。鋅(Zn) 鋅是植物某些酶的組成元素。鋅也是促進一些代謝反應必需的。鋅對於葉綠素生成和形成碳水化合物是必不可少的。  缺鋅癥狀:果樹缺鋅在我國南北方均有所見,除葉片失綠外,在枝條尖端常出現小葉和簇生現象。稱為「小葉病」。嚴重時枝條死亡,產量下降。在北方常見有蘋果樹和桃樹缺鋅,而南方柑桔缺鋅現象較普遍。此外,梨、李、杏、櫻桃、葡萄等也可能發生缺鋅。水稻缺鋅表現為「稻縮苗」,玉米白苗有時也是缺鋅所引起的。 土壤含鋅從每畝幾十克到幾公斤。細質地土壤通常比砂質土壤含鋅高。隨著土壤pH升高,鋅對植物生長的有效性降低。缺鋅和嚴重缺鋅的玉米葉片葉片脈間失綠呈現清晰的黃綠色條紋,癥狀主要出現在中脈與葉緣之間,嚴重缺鋅的出現淺棕色條狀壞死組織,葉緣及中脈兩旁仍保持綠色。


推薦閱讀:

最齊全的治理裝修污染的植物.最凈化空氣的18種植物!
用一根繩子勒住一棵小樹,樹長大後 拴住的地方會變成什麼樣?
這種植物叫什麼這是什麼植物?
6種非常適合家裡養的植物,別怪我告訴你晚了
陳益峰:植物風水諺語

TAG:植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