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真正丹道理法及工程次第9
(十)太極圖的曲線真情
修鍊還講究一個「情」字,沒有情,內氣就不會產生。我曾寫過《築基四十八字》的內容:「端身正坐,容目微闔;呼吸圓潤,落意丹田。心息相依,情物融融;真元雷動,神凝炁伏。炁精交融,百竅沖和,內息綿綿,溫清丹田。」這裡面強調了情的作用,如果沒有「情」,心腎之氣不交。當然這個「情」不是指外在的感情,而是指內在地真情,就是心意要動。情物融融就是心腎已交,神氣已交、陰陽二性能互相感應、互相交融、互相轉化。
在文火周天之後,心液之氣下降,丹氣上升,二者相合,二氣互旋,而此上下二氣不能針尖對麥芒那樣徑直地碰撞一起,兩者互旋的狀態就象太極圖中的曲線一樣。這才是精化氣的實質內容。而武火周天、文火周天,那都是為它鋪路的,二者相交才是實質內容。那麼,火候又如何呢?《易經》講「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強調一個「寂」字,靠的是時間,靜靜地等著,它自己就變了,如果人一想、一使勁,就又恢復到武火的內容,就不烹化了。所以還要做到一個「淡」字。意念淡一些,二者才能更好地交合。
(十一) 玄關一竅的發現
有人說玄關是指兩腎之間的虛空之處,而兩腎之間是藏元炁之所,在小周天階段卻不能使元炁走周天運行。元炁一引一走,象水蒸氣受冷變成水珠一樣,就變成精泄出去了。元炁一動裡面就虧,元炁虧就傷神,神不安寧血就會散亂,如果大周天開了,守著它煉還可以。而在小周天階段所煉的還是後天之氣,後天氣跟元炁相差太遠,兩者根本不相融,小腹里這時結的丹氣永遠引不入這個虛空之所。也有人說把玄關竅看作是身中一竅,也就是虛空之所。全身的虛空之處,這句話是大周天之後的境界。而大周天不開,全身虛空之處感覺不到,只有經脈全部開通,身體被氣充盈,全身形成汪洋之海時,才能形成一個整體,在其裡面便有一個象「細胞核」的東西。大周天開後,身體與外界是相通的,此「核」或在這兒,或在那兒,這要看自身與外界的整體融通性,它不能以自身為標準來劃分的。
在小周天階段的玄關竅是什麼?正常人的氣脈不是很通,達不到「融」的狀態,也不會產生脹感,不脹就不足以達到破。水多了才能決堤,精足了才能外泄。破堤之後才能闖,從門內闖到門外去。一般人還沒有這些徵兆時,也只能依靠眼、耳、口等與外界相通,而氣脈通之後,氣在任督周流的第一次是從會陰穴開始闖開,但會陰為卑下之地,清陽之氣采不來,而且也不能用會陰採氣,一采就感覺到發悶、發脹、發痛,所以對會陰幾乎都是棄置不用。為什麼?因為它與中脈相通。要知道任督二脈不通,中脈是無法應用的。而這個竅在任督二脈的範圍內,一般都在印堂位置,這裡藏神,感覺最深,修鍊不是講究意嗎?藏神的位置就是指揮意的地方。另外這裡還有上鵲橋的關係,氣脈走的時候,不那麼方便,停留的時間長,氣化的時間也隨之而長,化完之後骨竅就開。僅這兒開了還不起作用,主要是外面的一轉化,裡面同樣也有變化。其實氣從督脈上來時,玉枕等一些竅位也已經通了,所以氣從督脈上來時,玉枕等一些竅位已經通了,所以走印堂時會有電光閃現,並伴有雷震之聲,這是玄關竅開的過程。其大致的位置就在兩眉中間偏上,也因人而異,與自身的素質、狀態、健康的情況和氣脈的充盈程度有關;也因闖開時修鍊的地點不一,而對自身上的影響也不一樣,致使開的位置有差異。
開了之後,說明自身與外界有一個地方可以溝通能量。而原來僅靠鼻呼吸、靠口飲食等才可以獲得外界的能量。開之前有陽光三現之說,象小火花、閃電一樣,三是虛數,代表不特定的多次。開了之後氣就會由此湧出去。這時候氣脈所走就象水在一個管道里流淌,源源不斷、周流不息,也並不是指氣到了這兒其他處就沒有了,幾乎是平均的。氣吐出之去後,會本能地吞回來,人不用去管它。在小周天的第一圈過來時,到玄關竅時有一種發涼感和空洞感,第二圈時有可能還往外吐一點,然後再回來,一般是三圈之後就不往外出了,而且外界就會有氣進來。
一般修鍊講究環境,選擇氣場好一些地方避開風水很差的地方。風水差就是氣脈不充盈,不均衡,不調和,不祥和,找到風水好的地方修鍊全身有一種靜地境界。
(十二) 采外葯烹煉中丹
玄關竅開之後又如何修鍊?我們知道,煉內丹也好、修禪也好,只靠自身永遠煉不成。煉內丹與內葯僅僅是栽一棵梧桐樹,其目的是引來金鳳凰,所以要有外葯,要有外丹。外丹在哪兒?其實在煉內丹的過程中也在煉外丹了,這當然是大周天之後才有的。而僅靠自身修鍊只能達到養生,少些疾病,為人方面比較合理。通過武火周天把外葯斂入體內,這是竅開之後武火周天運行時的內容,是其實質所在。斂進來之後是自然融合,然後是文火周天,唯一的操作是真意默默,出現的狀態與結果是綿綿若存。文火之後是溫養,神不用,自我烹化結中丹。
當初階段,所煉的內丹不可能很大,煉兩回之後就感覺小腹發脹有裝不下的感覺,這是渾元氣多了而導致膨脹的緣故,時間因人而異,有人半個月,有人一年,甚至十年八年。平時丹氣發動時可能會有天翻地覆地感覺,但要使之平靜下來達到穩定,沒有什麼感覺就行。沒感覺不是丹丟了,不用擔心,這時候自己就應該明白中丹已經快結完了,之後照常去煉,如果煉時小腹有疼痛感,這是武火過重所致,那就暫時休息溫養一段時間,然後再煉。
(十三) 修鍊的時間選擇
如果修鍊的時間長期選擇在夜間,而且已經感覺到身體比較差,其他人也感覺你寒氣森森,那就把時間改到後半夜或者上午去煉。因為每次修鍊的時候,人體都會與宇宙進行能量的溝通和交換,宇宙之氣也會自然地被人體吸收,這樣,一般是可以通過對時間的調整來改變所吸的氣的不同。
傳統丹書上流傳下來的修鍊時間一般不是前半夜,而是三點以後。也不一定非在深夜子時,實際上子時並不適合養生階段的修鍊,雖然選擇此時間修鍊的人現在還沒什麼感覺,那是因為身體氣脈尚未開好,象塊頑石,雖有「美妙」的音樂,也不會有反應。子時是天地之「盜機」,是陰陽變化比較劇烈的時刻,而並不是說子時一陽生,陽氣初生了,一修鍊,陽氣就跑到自己身上來了。此時天地變化之氣比較大,就象火山噴發、隕石雨、打雷、閃電這些都屬於天地大的變化,但人為什麼不去採氣呢?因為那時的氣場不穩定,如果採的話,可能傷身體;當然也有人撞大運,沒受損反而能力大長,但畢竟是個別現象。同樣的,在子時修鍊也不算好。人正常休息應在子時前,子時期間不要勞作,否則容易受損,最好是安安靜靜地閉目養神,或者睡覺也可以。凌晨三、四點之後,天地之氣才比較穩定,就可以在室內靜修了;若去室外的話,五點至七點之間比較合適;七點之後就不好了,八點之後還可以,時間由自己掌握。
(十四) 闖關前的準備
有時候修鍊,氣的感覺沒了,那不用擔心,沒了之後就不會走武火周天了。而丹氣煉到一定火候,就會又發動,它不老實,這就屬於關鍵時刻,要做到不能男女交合,情志方面不要有大的波動,身體別太勞累,穿得暖和些,修鍊時的環境要選擇安靜地地方,這樣就可以了。正常的修鍊可以熬十年八年,真正的闖關是沒有第二次的,都是在瞬間完成的。這是的內丹就有很明確的球狀,不象築基時的小丹那樣,沒有邊緣感、硬殼感,感覺有內容了,還比較柔和。
(十五) 清修與雙修的能量交換
在煉精化氣時有外葯之說,此外葯即是天地之氣,這就是所謂的盜天地之精華,必須玄關竅開了,如果這個竅不開,不管怎麼煉,哪怕小周天通了,煉的丹也不叫中丹,都是小丹,都跟築基地過程一樣。如果還把持著這些內葯去煉,永遠達不到金丹的位置。金丹不僅需要量變,也需要達到質變,僅靠自身,量變達不到,更無法達到質變。雖然人身為小天地,也有陰陽,可僅靠自身陰陽的轉化遠遠不夠。
如果是夫妻二人一同修鍊,合理地進行雙修,在煉精化氣與鍊氣還神階段都是比較快的,也就是在金丹之前可以雙修,大約比清修能快三倍的時間。雙修也是采外葯的一種形式。通過雙修能夠補充外葯來源和陰陽質性不足。沒有雙修之人只能靠玄關竅開,沒有玄關竅開,不能與外界陰陽二氣相通,故而不能達到質變,怎麼煉也只是小丹的內容。所以有人煉內丹幾十年,怎麼都上不去,這並不是說內丹真的那麼難煉,主要還是因為沒有確實的方法。象《鍾呂傳道集》已經涉及到坎離相交、河車搬運,但還不是很明確,靠這本書很難煉出來,因為它把握不住關鍵的地方。不是講雲遊嗎?有可能某一天到某一個地方去,有人指點一下而幫助過了一關,就能進入下一個階段;如果別人不幫助,或者沒有大的外在機遇,靠自身硬熬,熬一輩子都難,所以就慢,或永遠行不通真修的路。
等大周天通了,就講究外丹,如果想烹煉金丹,有條件最好還是夫妻雙修,這樣能夠快一些。但只有大周天之後,才能真正涉及雙修。當然,小周天時也可以雙修,但不是很合理,不能真正達到雙修內容,只能是互相溫補,或者達到房中的內容不怎麼耗身體而已,當然這還需要把持得好。夫妻在一起的雙修內容,是真陰真陽的交合。清修也能達到修鍊的目的,只是時間費得長一些。清修之人的陰陽轉化靠外在的,講人天合一,自身陰陽與外邊相合,這地方不行,換個地方再來,一樣能煉成。
真正雙修達到大周天之後,而且雙方都要達到大周天。一方大周天過了,需幫助另一方,通過兩者交合來幫對方闖開,闖開之後還得未央,使雙方氣脈差不多。如果僅為了自己去煉,靠一個普通人的身體來補給是不夠的,而且會傷人,會使對方身體非常弱,那就吃什麼葯都補不回來。所以首先必須幫助對方一起煉到大周天之後才可以。
而神交體不交,則是清修者走不上去,利用房中的說法罷了。實際上,只有大周天之後才能做到神交體不交。在這之前,氣脈不通,想觀照對方的下丹田、中丹田等,使陰陽二氣相通,但它是不聽使喚的。那樣還不如對著日月採氣,那樣更方便,隨時隨地都可以,而且日月的能量也大。所以這些說法只是好聽,並不實用。雙修的方法很多,道家呂祖也講雙修。呂祖名岩,字洞賓,號純陽子。修鍊之人是可以通過夫妻雙方身體里的真陰真陽「取坎填離」而達到純陽的。呂洞賓三字:呂是口對口;洞,指通金液之氣,左邊是水,右邊同代表相通,是竅對竅;賓上面「宀」代表房子,下邊的兵是交兵,即在房內用兵,男女相合的意思,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而此次傳統丹法講座,是以清修自化陰陽的脈絡為依據,清心者為上上之法,人天合一亦為上上之法,故取之而授。
(十六) 無情無佛種
女丹的傳統說法,認為男女修鍊不同:男子煉精,通過煉精化氣,氣化神;女子先斬赤龍、斷白虎,變得似男體身。這種說法是不對的,哪個男子修鍊是為了把***煉沒了的?為了煉它而煉它?修鍊不是講血,也不只煉精,它強調心與腎,是性情與行為的修鍊,這是根本。《六祖壇經》講:「無情無佛種」,坐禪也好,入定也好,都是為了使性情自然發生和溫養,這即是精化氣的內容。身體溫養差不多了,才能達到更深的定中之禪,才能把本性烘托出來。放下外邊的東西,就是為了安安靜靜地溫養本性。哪種修法都這樣。女子與男子的修法也一樣,只是有月經時以溫養為主就可以了。當然,修鍊到一定層次,月事也是可以無存的。有人說,女子比男子修得快,這主要是因為古時女子的社會事少,比較安靜,自我感覺好,容易入道,真氣也容易從之;而男子四處奔波,煉時不易入心。實際上男女都是人,那麼,修鍊的內容與結果又會有什麼區別呢?
第四講 鍊氣還神階段的內容
第一部分:鍊氣還神階段的內容(上)
鍊氣之道屬於命功修鍊,煉神之道是性功修鍊,道家講性命雙修。在修鍊的過程中,鍊氣的目的是為了還神。鍊氣還神的「氣」也可以寫作作「炁」,一般認為「炁」與「氣」不同,氣是後天之氣,炁為先天之炁。這個炁,叫無火之炁,即上面一個「無」字,下面「灬」代表火,火就是意識,結合起來表示沒有心神的參與、是一種赤裸裸的物質,煉之而曰金丹。後天之氣的裡面還有陰陽屬性的物質等,含著這些內容表示還有意識,還有動態的變化過程。
在這一講里主要講鍊氣,到煉神返虛階段才強調煉神。鍊氣的過程是通過煉精來實現,鍊氣的時候把後天氣變成先天炁,先天炁變成元炁,也就是真氣。煉到元炁的位置,也即是金丹的位置。
小周天之前的築基階段,所煉的內容主要是固本培元,即是溫養腹內的精氣,使之不外泄,並越來越充足,之後走任督二脈,使小周天通。小周天的目的就是為了煉精,使精化為氣,之後在任督二脈的周流中會有玄關竅開。竅位開的目的是為了讓人體和大自然之間有一個以氣為內容的通道,把外界的氣攝斂到身體內,溶入任督二脈的周流之中,即溶入小周天的循環之中,這屬於外葯入體。玄關竅開後就會有性光閃現,有性光後,才可以使人體之外葯與原有的精氣相合,即外葯與內葯相合,烹煉出一個中丹,這是小周天階段的煉法。
(一)、為了一個真種子
中丹煉成熟了,還是象以前那樣走任督二脈,但不同於以前。過去僅僅是任督二脈通,而現在是一通而全身皆通,所以一走就有六根震動現象出現。這六根使外竅與內氣相通,之後會出現眼通、耳通、他心通等六通現象,但真正的六通還是在元神修鍊的初始階段出現。元神煉成以後,六通就不會出現,便沒有那些現象。如果從功能的角度則會有另外的能力,而且運用起來更簡單,全身已經打成一片,一個自性之識就能代表一切了。而六通階段還沒有神參與,還是靠所煉的氣。
中丹之後走任督二脈,對六根衝擊之後就會從任督二脈向外溢,把其他經脈衝開。人體主要的經脈有兩條,一是督脈,一是任脈。中脈里不走真氣,所煉的後天氣、先天炁在中脈里是不存在的,中脈象渦流的中心點一樣,是中空之道,當然中脈也沒有管道的形狀,什麼都沒有,中脈僅僅是協調身體其他脈絡的中樞,是神藏貫通之所在。神是不能與百脈相通的,也包括不能與任督二脈相通,僅與中脈略略相合。達到元神階段的時候,才需要中脈,在鍊氣的時候所用的僅僅是任督二脈或其他脈絡,而鄰近中脈的前、後二脈才是全身精氣轉化的根道,任督二脈只是它的運載通道。(但由於此理是我個人之見,故在此不作講論)。大周天講究不單是任督二脈,而是全身一切經脈,整個身體全部融通叫大周天開。開了之後,全身就沒有阻礙,沒有經絡之說,在那時就不煉經絡之氣了。靠坎離周天沐浴身體氣血,結一個大丹。接著使大丹發生質變,最終質變到金丹的位置。
煉到金丹階段就等於把一個肉體的所有精華包括精和氣煉到最高、最純的位置,至純為空無之性,但它還是一種能量態。達到金丹程度才有資格去與神相合,相合之後才算是第一次真正地明心見性。因為神是與本性或本心相通,沒有煉到金丹的位置,不能與神相合,那就不能叫明心。如果認識到生命當中還有一個真種子,一個生命元,當然那僅是認識或者是思維上的事,還不實際,實際的東西都是內在的一種體驗,是一個很實在的修鍊境界。
如果是佛家,就是煉到舍利子位置。而舍利子不是火化後出現的小石子,當然,如果沒有修證到舍利珠的位置,火化之後也不會出現象石頭一樣的東西的。舍利珠之後才能出舍利子。從字意上看,舍就是舍掉一切,能放下;利是利益,心地坦蕩,一切都是空,在佛家第五禪空處定的時候才能出舍利子。
(一)、卯酉周天化金丹
在修鍊五氣朝元法時,(參看上圖)兩隻眼睛是在2與7中間的位置,之後雙目之光向內合聚,眼神落在山根,以山根向內回歸到祖竅,再沿祖竅下落至黃庭,從黃庭向兩邊分開,落在3與4的位置。左眼為3、為卯位,右眼為4、為酉位,落在這兒以後,開始煉卯酉周天。左眼之光向上,右眼之光向下(這裡指神氣走向,眼球並不動),向上而走到頭上,沿祖竅上至泥丸,也就是由3到2的過程,稱作「沐」,由肝氣來滋潤心氣;由4到1的過程叫「浴」,由肺氣滋潤腎氣。煉金丹主要是心氣和腎氣兩者交融,這時的心氣和腎氣叫真陰與真陽。在這之前包括小周天時也有心液之氣和腎液之氣,但那時只是大致地分陰陽。
煉卯酉周天先要有大丹,大丹的物質基礎就是真陰和真陽。用卯酉來沐浴心氣和腎氣,開始真陰真陽發動,上下相合,合的時候大致走曲線,由1到5所走落在5的上側,由2到5所走落在5的下惻,即心液之氣落在黃庭的下側,腎液之氣歸至黃庭的上側。黃庭的位置不在中丹田,而在大腹裡面,心坎稍下一點的位置,也不是下丹田,真陰真陽在這裡相交。
黃婆的黃為中土,婆為陰土,兩者相連相合就是《性命圭旨》的圭,能做到這種相合,就達到人生命里的「性」和「命」。心識動處為性,其裡面的氣叫真氣,真氣為命。性命相合,之後互相同化,真陰真陽化為元炁,就開始煉金丹了。所以說通過大周天之後的三花聚鼎去結大丹,大丹裡面的物質是一陰一陽,也就是太極;大丹到金丹的過程,需經過五氣朝元階段的轉化,也就是說想把大丹變成金丹的話,不僅要靠心識煉化,也要全身的氣血參與,通過整體才可以把大丹改變成所需要的元炁。
黃庭在心坎下面的位置,在中脈偏前一點,跟中脈相接觸,所謂的「一點黍珠落黃庭」,黍珠在黃庭處煉好之後就又落在兩腎中間偏前的位置,這是藏元炁之所,也跟中脈相通,但還連不上。黍珠落在小腹之後,腹一回收,跟中脈相通,這時,就可以在小腹煉金丹。煉好以後,金丹往上走,走到中丹田位置,與本神相合,謂之煉陽神;又繼續上行與陰神相合。陽神沒有煉出來之前,陰神不叫陰神而叫識神。陽神與陰神相合後,落至小腹,復歸於命,也叫受胎,之後為命胎階段,才開始叫元神修鍊。元神在腹內烹化,這是命胎修持的一個標誌。從這兒往後走就有顯象,在這之前沒有顯象的標誌,而是處於一種比較混沌的狀態。
此黍珠落黃庭歸丹田,就是大丹煉金丹的原理,也是一種方法,是把先天炁煉到元炁的過程。其前一階段,則是把後天氣煉到先天炁的過程,就是所謂三花聚鼎,當然這時大周天也已經過去,全身經脈開了之後,用坎離周天的方法,使身體的氣脈、精氣能夠轉化;因為這時的氣叫後天氣,所以這個過程就是煉化後天氣的過程,屬於煉真精,是把真精最終煉至真陰真陽的先天炁位置。
(二)、四層煉丹脈絡
在築基階段所煉叫小丹;小周天階段也就是玄關竅開時煉的叫中丹;六根震動後大周天開了,在三花聚鼎時煉大丹;通過五氣朝元煉金丹,這是四層煉丹的脈絡。金丹煉的是元炁,相當於無極的位置,○的位置,是《老子》裡面的「道生一」的「道」,所以,金丹還可以叫無極丹、道丹;大丹煉的是先天炁,用《老子》的觀點來說相當於「道生一」的「一」,因為它裡面有一陰一陽,也就是《易經》所指的太極,叫太極丹;中丹是後天氣,是「二」,一個陰氣和一個陽氣在一起叫「一」,是真陰真陽,如果這兩者變化,是混飩狀態時,兩個陰和兩個陽的組合就叫四象;小丹叫渾元氣,混沌未分,相當於「三」,是《易經》的八卦,到這時即有形有質,可以感覺腹內發熱、脹滿,有一種滾動的力量。這是修丹道之途的四個階段,循序漸進。簡列表格如下:
┌────┬────┬────┬────┐
│築基培補│玄關竅開│三花聚鼎│五氣朝元│
├────┼────┼────┼────┤
│ 小丹 │ 中丹 │ 大丹 │ 金丹 │
├────┼────┼────┼────┤
│ 渾元氣 │ 後天氣 │ 先天炁 │ 元炁 │
├────┼────┼────┼────┤
│ 三 │ 二 │ 一 │ ○(道) │
├────┼────┼────┼────┤
│八卦(丹)│四象(丹)│太極(丹)│無極(丹)│
├────┼────┼────┼────┤
│有形有質│無形無質│有質有形│無質無形│
└────┴────┴────┴────┘
(三)、坎離周天煉大丹
小丹和中丹屬於煉精之道,大丹和金丹屬於鍊氣之道,金丹之後屬煉神之道。大丹的煉法名之坎離周天,坎離周天用的是《易經》裡面的後天八卦圖,而中丹階段乾坤周天用的是先天八卦圖,兩者都是順後升前降的規律運行,是煉化精氣的。在中丹階段每次修鍊,氣散開走身後,一般是五條脈線並行,有可能感覺是一片,去攝斂外界的能量。在玄關竅開時可以采外葯,通過乾坤周天的運轉,把外葯經玄關竅攝到任脈里,再下行,至尾閭向上走督脈,把外葯煉化成與內葯相合,這屬於武火的煉法;然後文火溫養,把外葯與內葯合而為一化為中丹。
大周天開了之後,在煉大丹階段就不是單一的玄關竅與外界相通,這時全身已經渾然一體,在靠氣脈運行時,能夠做到整體攝斂能量,靠一種場性的變化。雖然煉道家之法身外不設氣場,但身內氣血的變化會本能地向內回斂來煉化丹氣,身外的東西也就向內攝斂,因此身外不出現氣場能量,也不出現佛家金光等現象。這個時依靠全身竅位向內攝斂能量,這種能量在當初也可以叫外葯,就是散在的能量進入身體,溶進坎離周天的循環中,每次循環都這麼走,每次修鍊都走幾圈或幾十圈,直到心裡微有煩了、累了之意才算結束。之後需要安安靜靜地消化,也就是文火。消化的時候不象中丹那樣結在小腹,而是結在中丹田。通過坎離周天,中丹田向內一攝斂,就結成丹球狀,只要結成丹,它就下落,結一點落一點,不在中丹田停留。通過中丹田的位置把全身能量內聚,最後還是落入小腹進行煉化,再靜靜地溫養,化成大丹。在下一次修鍊時還是用丹氣走坎離周天,之後經過膻中穴向內走,由黃庭向下落入小腹,溫養大丹。每次煉法都這樣,一直至大丹煉得比較純熟為止。
其接近純熟的標誌是在某一大感覺大丹煉得比較混沌,此混沌指不受心識所動,下一步修鍊就不太聽指揮。大丹本來有一種明顯的球體感,球體的外面有光亮感和硬殼感,這些特點和中丹、小丹不一樣。小丹是氣團,中丹有球的形狀,但沒有邊緣感,而大丹就有邊緣感。等到某一次所煉邊緣感反而變淡,而且裡面不純和,變得混沌,處於一種交融狀態時,大丹就算快煉熟了。在這個層次上意根已經過去,所以這時大丹是與心氣相通的。之後引發出神光。
(四)、煉丹之道火候圖
前面講過玄關竅所攝斂的能量叫外葯,通過坎離周天所攝斂的叫外丹,大丹煉得還不是很好時不會出神光。每次經過坎離周天去煉化,等大丹煉到比較純熟時會引發心液之氣,心液之氣動起來,上沖於目,就可以引發神光。我們說,身內所煉的大丹叫太極丹,也叫內丹,在內丹之外,身體虛空之處還有另外一個丹,它不是平時所煉的精氣之丹。經過坎離周天,使內丹修鍊純熟,從而引發神光,下落神光,就可以看見有外丹,外丹在內丹之外的位置,兩者之間有時空間隔的感覺,在這之前則發現不了。這個外丹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煉的。外丹之相與內丹略同。
身內所煉的叫陰丹、實丹、幻丹,外面的叫陽丹、虛丹、真丹。神光出現後,外丹與內丹相合構成一個完整的大丹。用神光的過程叫武火。外丹與內丹相合默默而守叫文火,文火的標誌是先存後忘。兩者相合叫先存,不可以斷絕,在默默守候的過程中可以忘卻,這是一種境界。
在玄關竅開時有陽光三現之說,即性光出現,之後經過玄關竅引大地之精氣即外葯入任脈,走任督周流與內葯相合,這時的內葯叫小丹,相合之後結中丹,是真意默默的時候。性光也可以叫武火,之後用文火,文火的標誌不是先存後忘,不可以忘,可以用一意默守、綿綿長存這些字做標誌,一忘了丹氣就會散,所以在修鍊時不可以睡覺,應消除睡魔,做到綿綿長存。
煉金丹時,五氣朝元走動,一次、兩次、三次……境界到了時,會有靈光出現,這種靈光也是心識之光。象性光、神光、靈光這些概念都是意識在境界上的不同稱謂,分成了幾個境界層次。
神光與目之祖竅相通,性光與玄關竅相通,靈光與心地相通,這是大致的位置。走卯酉周天去煉大丹,煉好之後,出現靈丹,靈丹也在體外,與外丹相似。靈丹與大丹相合之後化金丹,這時文火的標誌是湛然常寂。寂是一種虛無之境,類似於佛家的空,寂也是靜的一種層次。
┌────┬───┬──────┬──┬────┐
│ 階段 │ 武火 │ 藥物 │成果│ 文火 │
├────┼───┼──────┼──┼────┤
│玄關竅開│性光→│外葯+內葯 │中丹│真意默默│
│ │ │(小丹)→ │ │ │
├────┼───┼──────┼──┼────┤
│三華聚鼎│神光→│外丹+內丹 │大丹│先存後忘│
│ │ │(中丹)→ │ │ │
├────┼───┼──────┼──┼────┤
│五氣朝元│靈光→│靈丹+太極丹│金丹│湛然常寂│
│ │ │(大丹)→ │ │ │
└────┴───┴──────┴──┴────┘
這樣,內丹修鍊的脈絡就比較清晰了。
第五講、問與答
1. 問:在修鍊階段,有時覺得煩了、累了是怎麼一回事?
答:這與修鍊的層次和境界有關,但也不能一概而論。大致地說,首先與煉己時心神把持不住有關。修鍊所要求的與日常行為有時截然相反。生活中要交際、學習,總與外界的人或事物打交道;而不管是哪一家的修持,都要求清靜自然、無為而為、恬淡虛無等,是內養之法。當初所煉是憑興趣、愛好,新鮮勁一過就煩了,這是一方面,是環境影響了心理狀態。
其次與身體的氣血變化有關。因為氣血影響心神,就象氧的供應可以影響大腦一樣。有時修鍊效果好,氣血順暢,心神就澈明,對誰都想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清清靜靜的,非常的樸實、自然,感覺那就是生命與大自然的本質。這種感覺很多修鍊的人都有,這是氣血的變化影響心神的一個方面。但氣血的變化不能總是一個頻率,頻率一變產生另外的結果,就會有煩了、累了的感覺,這是很正常的一種現象,跟修鍊所嘗到的甜頭一樣,不必在意。
還有別的原回。有些人在修鍊過程中講究雙盤,總認為雙盤比散盤、單盤好,把雙盤看作是修鍊好壞程度的一個標誌。但一般而言,雙盤腿很痛時是因為氣血不通,不通則痛,而這種疼痛或者脹或者麻等,肯定會對心神有所衝擊,讓人心煩意亂。更重要的是,雙盤或單盤時間長了,會對腎氣有影響。當初身體的氣脈還不充盈,炁源不足,腎氣還不純和,在這種條件下,雙盤或單盤時間長了,腎氣就會發動過猛,就會有枯燥感。象水壺裡總共有3克水,即使用文火燒,也很快會熱的,但如果用鍊鋼爐的火,一瞬間,水就氣化了,壺就幹了。雙盤時間長了,腎氣發動猛而快,一動就往外散,便會本能地向四肢百骸肌肉骨胳里擴充,當然這些擴充的感覺人可能體會不到,只是覺得腿麻了、酸了而己。散一會兒,腎氣就衰了,心氣得不到腎氣的自然滋潤,心裡就煩躁不安,有玉石俱焚的感覺,想跳入大海之中或者希望別人用大斧頭把身體劈成兩半才好。我推測,對於一些本來性格就內向的人,如果雙盤時間太長之後,在心煩意亂之時都可能會有自虐的行為,就是因為腎氣枯燥衰弱了的原因。所以雙盤不是在修鍊的哪個階段都適合,也不是坐的時間越長越好。這是心煩意亂的主要原因。不管修鍊到什麼程度,或雙盤、單盤還是採用別的姿式,如果動作過火,氣血變化過猛,心裡都會有煩躁感,所以在修鍊上不是越耗時間越好,也不是動作越高難越好。
還有一點,在修鍊用意上盡量以平和為主,不要過長,不要用小馬拉大車,要適合而止。每次修鍊的時間要根據自己修鍊的境界而靈活掌握。要調動自身現有的氣,使之發動充盈,滋潤身體;下次修鍊也是這個程度,不要發動以後再發動。要感覺到挺舒服,嘗到甜頭時就可以,見好就收;不要品嘗那種滋味,不能留連不已。感覺到舒服,就可以停止這次修鍊,不要讓氣血過度周流。人在這種舒適狀態下收式後,幾乎在一天之中的其它時間都會處於動態中,不管自己是否去理會它與照顧它,由於慣性氣血也還是周流不休的。如果煉50分鐘就可以了,卻硬熬了2個小時,那麼則在三、四天之中都不會有修鍊的慾望,而且身體明顯感到困頓,倦怠,這就是過火的表現。假如見好就收,適可而止的話,氣血還會本能地變化,而且下一次修鍊時還會熱血沸騰,有修鍊的渴求,效果當然也會很好。
2.問:玄牝是什麼意思?
答:《道德經》講:「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什麼是天地根?是造化,傳說中造物主能造天地。造萬物。《道德經》還講過一句話,「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這裡的玄就是變化的意思。牝為母,母是對子而言,用人體來講,下丹田能產生氣血變化,產生元炁,那麼下丹田就為母,氣為子;在這兒,玄就是指使下丹田的氣血產生變化的動力。不論用坎離周天還是乾坤周天,玄就是修鍊的一種方法,牝是修鍊的材料和場所。有牝之後通過變化才能造化生命、造化天地,這就是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的含義。
從另外一個角度而言,禮為母為陰,那麼把玄看作陽也可以。我們知道,要使雌產生變化,那麼所用的一切方法與動力,肯定是與之不同的,不一定僅指「雄」而言。所以生化之道也即為玄牝之義。
3.問:下丹田形成的氣血是不是叫真種子?
答:不是,等達到金丹以後才算。真種子必須是與本性相合的東西,象小丹、中丹或經脈里的氣血都不算,還遠末達到。即使金丹煉成了,如果不與本性相合也不叫真種子;等有機會與本性相合了才叫真種子。換句話說,必須涉及到生命、涉及到天地根的東西才可以叫真種子。
4.問:懺悔是什麼意思?
答:懺悔是發自心靈深處的對自己的一種痛恨,而且還要有改過自新的願望,希望以後不再這樣。就是說,為了自新而有自我譴責、自我痛恨的行為,並且想改變它,就是懺悔。有懺悔的行為也算是一種好事,起碼能少犯類似的錯誤,對自己能有所把持。有良心的人才有懺悔,所以有懺悔之心的人還是有良知的。
5.問:修鍊不僅要看丹道方面的書,還要看命學方面的書,互相聯繫起來才可以,為什麼呢?
答:命學的書一般講人生現象,是從規律上來推演的。老百姓有「3歲看小,7歲看老」的說法,也是這個意思。一些有人生經歷的老人,看到一個小孩,會大略地知道他以後會怎麼樣,這是人生規律的總結,其對修持也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不修持的人正常工作、生活,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但明天會如何?他不會有明確的看法和方向。而修持的人,會對人生之路把持得更多一些。通過修持,多了一些對內在生命的一種照顧和培育,無論是為了健康還是為了修成大能力、大智慧、達到生命圓滿,都等於又多了一條把持生命的方式。
看命書的目的不是為了給自己算命,而是以人為鏡,返照自身,有所借鑒的意思。能夠使自己排遣很多的麻煩和不如意之事。另外命書上也應用了陰陽五行八卦學說,特別是天干地支。命書的基本內容是中國傳統數術學,是把規律分成很多內容,找出其中的主要支柱,因為好些支柱之間的變化能構建成一個大致的規律。煉內丹如果不懂這些內容,又如何去煉呢?
我在前面講了小丹、中丹、大丹和金丹四層脈絡,這只是大致的內容,其中更細的內容如中丹到底如何去煉就講究戊己,否則就不知道真意怎麼用,也不知道怎麼運用心液之氣、腎液之氣。必須知道戊己的方法、概念和陰陽屬性。例如戊為陽氣,己為陰氣,甲為陽氣,乙為陰氣,「甲已化土」也就是甲本克化己土,陰陽互濟之理。陰陽二氣在身體的不同位置、不同層次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而我們所要求的就是要做到非常準確、細緻,不能馬虎和模糊。
6.問:什麼是悟?
答:悟有漸悟與頓悟之說。比如一個氣球在未鼓氣之前,用針怎麼扎也不會有爆破聲;而往氣球里鼓氣,使氣球比較飽滿,那樣針一紮氣球就癟了;如果鼓氣到更大程度,達到氣球脹滿的極限時,用針輕輕一碰就爆破碎了,會很響。可以說鼓氣的過程是漸修之法,用針使之爆破則為領悟。哪有不經過漸修而頓悟呢?如果斗大的字「不識」一個,睡一覺就能悟透天地之機和悟透金丹之理?連金丹的概念是什麼都不懂,那怎麼能談到頓悟金丹呢?如果已經掌握了很多有關丹法的知識,只差一層窗戶紙不懂時,經人一指點,就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即刻「頓悟」了。
頓悟不是憑空產生的,需要刻苦實修。當然不要鑽牛角尖,修持也更講究靈性。我們知道,氣球鼓到一定程度時,不論是針刺還是碰到火花、樹枝、石塊時都會爆破,這爆破的機會就是靈性的體現。
這也類似佛家的棒喝之說。就那一句話,當頭一喝,或上去踢一腳,或者猛然看到一片桃花爛漫,都會可能使之頓悟。這也要講究火候。比如風吹竹斷,發出僻啪之聲,卻剛好被一位總在琢磨怎麼能空下來的禪者見到了,苦思了多年沒有結果的禪者就在這偶然的情況下看到竹子里是空的而覺悟,折斷後外面的空與裡面的空就溶在一起了,就等於內識與外識相通,這通之而破就是智慧,這叫頓悟。能達到內外相通,象什麼「大夢誰先覺,春來我自知」的說法,也是因為經過平時修持的原因。所以平時要琢磨,要象鼓足了氣的氣球一樣,一點就破,要有靈性。
7.問:何時出現定?
答:五氣朝元時會出現定。定只是瞬間的事,即在人生當中、在時間上也是瞬間的事,哪怕已經盤坐了2個小時,也感覺只是2分鐘。當內在氣血變化到一定程度時才有這種感覺。在神跟氣血出現既分離又沒有完全中斷,有這種差距時會出現定的境界,而要做到這一步只有達到五氣朝元時才可以。因為從大丹煉金丹時才有這種火候,才有這種定的狀態。
8.問:定是一種空嗎?
答:從心神上而論是空,但從氣血的角度看,不算是空。氣血還在變化,在本能地交融,本能地與天地之間有一種能量貫通,而不會達到內識絕與外識斷那種絕對的空。
9.問:舍利子與金丹一樣嗎?
答:是一樣的,結舍利珠之前釋放出的金光是很薄的,象一層保護罩一樣,有一種合聚力;舍利珠不在身內,金光連成一片,中間有一些光點,光點旋轉而成為舍利珠;到空定處時,舍利珠被融到一個禪定的境界,空下去之後,舍利珠回歸,在身內相合而成為舍利子。所以佛家煉舍利子的過程不是靠身內精氣的轉化,而在身外合化。出舍利子之後,很快與本性相合,本性發現即是明心,就回到生命的本來之處,一切外緣俱都放下。從此以後,不去念經了,也不去講法了,需要閉關修持,也就達到煉神返虛的位置,在虛空之處溫養本性。道家通過三花聚鼎、五氣朝元等方法也能達到這種境界。五氣朝元的煉法類似於體內的陣法演化;煉神圓滿以後,那就是身外空間的陣法演化了。
按:關於「中國道家傳統內丹修鍊」的系列講座,我最初是在1992年11月22日開始講的,地點在長春,當時每周一講,歷時一個多月的時間。而這套根據錄音而整理出來的材料,是在1997年冬歷時三個月時間講完的,地點在北京,當時每雙周一次。由於每次均有新參加的朋友,故有些涉及整體修鍊脈絡的內容略有重複,但為了便於理解每一階段的修鍊內容,在整理時保留了講課原貌,沒有做過多的刪減。
此中丹法修鍊的脈絡,沿用了傳統丹書中最普遍常用的修法,如周天運行的概念與走向等,也經過結合我自身修習淵海明靈的體驗與心得,把傳統修鍊進程中的築基、精化氣、氣還神、神返虛、虛合道的層次,依照煉丹火候分為了築小丹、結中丹、煉大丹、化金丹,以及外丹與靈丹的「概念」也融於其中,最終進入歸根復命的元神煉化。
此次借修鍊人天金丹正法的機會,把其中與陳丹有關的前五講內容呈現給廣大同修,其後之第六講煉神返虛與第七講煉虛合道的內容略去。如果廣大同修能從中有所借鑒,我之心愿也就滿足
一、轉化心識的靜
(一)、靜的基礎
1、留住平衡狀態的靜
人的身體與能量有關。身體是物質,此物質即是一個人的全部物質,以大的格局看就是指實虛物質。實虛物質之間的狀態如何,其與身靜的關係如何?從物質生化看,實虛物質在交參的過程中,即已經進行了變化,而發生變化的交參在物質之間是不可能實現靜的,因為物質之間表現了相互作用的動,並且相互制約。但是,只有在平衡狀態中進行的交參,才能產生最高境界的靜,才是在身體上表現出來並反饋於心的靜。這種交參過程及交參的結果,為一個整體性的平衡,平衡本身就是一種靜。不管這個平衡是大是小,都是一個絕對性的靜。因此,交參過程必須趨於平衡,使其時刻都不離平衡。那麼,又如何實現「守住平衡狀態」呢?
一切物質現象之間的運動本身,都是由一定的物質規律的自然屬性支配的;而這種規律與其自身有關,即在自主地運化時,永遠是屬於一種平衡性狀態。沒有外在強大之力的制約,它永遠是趨向平衡並且按平衡規律與準則去運動。這是最基本的能量運化規律。只有在自然狀態之中,才能符合物性自我的規律性變化,才能實現外在平衡狀態。而自然就是不加外在制約,順乎其本來的狀態。而這個外在制約恰恰是來自於人的心,想要實現能量的自然交參運化,就不能人為地、主動地用心去制約身上的東西。應該使自己的心不去管它,就象與自己無關的樣子,在這種情況下,才能使身上的物質能量進行自然性的運化,才能趨向平衡性的交參。此時身體還是屬於動態,但這種動是屬於平衡狀態中的動,可以說是一種相應狀態的靜。這樣,身上的靜反饋於心,使心不動,即實現一種平衡動態中的靜。
實虛物質交參而趨於平衡,這個狀態是時刻都存在的,主要在交參的瞬間。只要有交參就勢必有結果,而這個結果不可能是整體上的,只是某個點上的交參。實虛物質轉化以後,就是無實虛的非物質態。如果實虛物質名之為有,那麼這個非(反)物質狀態也就是一種無,它能對自己的心起到一定的作用。這樣才能實現靜的狀態。
2、靜與人的心念
一般來說,靜是在一個念頭之後,下一個念頭尚未促成之前的過程中的那個狀態。其實,一個念頭一旦過去,下一個念頭緊接著就會產生。因此要守住二者間的狀態就要抑制下一個念頭的出現。這樣做雖然也可以進入一種靜的狀態,但這種抑制是自己心動的抑制,來自於心。而在守靜於這個狀態時身體能量卻會發生變化,這樣就違背了物質方面的運化規律。由心動去求靜的本身就是相互矛盾,因而這種方式並不可取。
往往講入靜的前提都是心不動。而人們在求靜的本身時,就已經開始動,即人在修鍊時常用自己的心加點東西而求得一種靜。這種「加」的關鍵在形式的適應,即應該趨於一種平衡態而使身上的能量進行自然轉化。但是,往往懂得靜的人都不容易入靜,這是因為他會有意這樣那樣地去做、去追求。而有的不懂修鍊的人或普通人卻能在某一時刻進入一種混沌狀態,也可能他根本不知道靜的概念。質樸見真知,一般思想純的人容易入靜,由於他沒有用心去追求什麼靜,也就沒有外加的制約,這樣對他來說就是自然性的運化,也就實現了靜態。如平時盤坐,這本身就是抑制身上的氣血進行自然性交參的行為,從而發生瘀積,使自身無法平衡,因此有很多人會在雙盤時產生難熬的痛苦,出現煩躁噁心等。這樣反饋到自己身上的大動,位身不靜。這是靜態之中產生的不靜,亦不可取。
3、在修鍊中找到守靜的途徑
從身上找出一條守住靜的狀態的途徑。人在靜態時,身體能量方面是趨向於一種無物質性,就是無。它只能烘托,不具有作用性,只能起到趨向於靜的作用,而不能抑制靜。人也只有在這種狀態下,才能夠幫助自己實現靜態。就象一瓶墨水倒入小的容器中,一定能分辨出黑色,但當把它倒入大海中,那麼由於它散到接近於極限,也就不能表現出黑色了。而自己的心,在身體出現無的狀態時,放在無裡面,那這顆心就算是墨水,這個無是比大海還要大的啊!大海還是有形的呢,這樣你的心就會感到不受什麼左右,空空曠曠的無所依託,沒有地方放。因此,人也就自然地處於一種高級靜態。人在處於這種狀態的時候(即最佳狀態,它與身體無關),即使自己不管它,這種狀態還是存在的,要守住這種靜態。在守靜態時並不是守著怎麼進行交參和怎麼啟動,那樣就是執著於某一點。而是守住交參之後的那種無實虛狀態,它本身是清清澈澈的狀態,心裡是透亮的。我們所守的,要走到這個位置去做,而這個位置也是極容易把持的。
從淵海明靈修持法上講,在煉哪一個式子時都有這個位置,而且能在每個式子當中絕對地找到這個東西。即在其間稍微靜默片刻之時,一停止的瞬間,外在的意念對它不加以干涉,自己當時就靜了。此時,身體上的能量就自然地發生交參,出現一種鴻蒙狀態,類似於「混沌」。從第一式到收式,片刻之中就能把持這種狀態,甚至於根本不必要把持,只要當時片刻不動,心稍微什麼都不管,鴻蒙狀態一下就出現,這也即是一種「靜態」。當然,不是持續這種狀態的時間越長越好,靜和動本身是交替進行的。我們所言的靜是一種相對的靜態。
4、從身心交參過程看靜態
從身心交參過程看,靜並不神秘。它包括修持的一切,時刻都存在,而關鍵是看自己如何去發現自身的能量、智慧和一切好的東西。如果人的心和身都是居於一個空的狀態,人在此時即是處於修持的最高境界,在一瞬之間,只要片刻的靜就能幫助自身了。
通過做這種方式而想使自己的能量提高。在出現靜態之前,如果以自己這樣有序模式的修鍊狀態,那麼,就會影響到身體及外在場態的變化,雖然在把持片時之靜的過程中已經忘了,但還是能夠以能量存在的形式使能量級提高。這即是先使自己的心動,讓它進行某一種特定的交參狀態。如「修持法」中的手勢,氣機膨脹,兩腎發熱,內心一坦然,放鬆了想法,雖制約了自身空定,但幾秒中又出現靜的「鴻蒙狀態」。這種狀態的強弱決定自己靜態,這種無的本身,即是實虛物質交參之後產生的,使人在心上、身上、能量上已經進入了一種靜態的格局。這些道理在「物質生化基源」中有所體現,但也與人的修鍊有關。在認真修鍊之中,進入身心交參狀態,才能出現一種真正的靜。
5、身心合一的作用
人的心態、心志如何,受到在修鍊過程中所獲得的能量以及其自身實虛物質變參運化程度的影響。命法修持對心理狀態起決定性的作用,人的能力越高,這種作用性就越強。人在能力級提高時,定力也會相應提高,人也容易入靜。在身上修持所體現出來的心理的靜,在生活上可以時刻用上,如果自身浮躁,只想著自身的事難,那麼接受外界能力就差,並且也不會給自己留下時間去找解決事情的辦法。
心靜方為空,為空時才能容納一切。如果心動則為不空,不空則不能容納。心的靜態如何,對自己的一切方面都有影響。而修心狀態之如何,又完全取決於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因而,身和心永遠是分不開的,即身心合一。而談到人的心時,定與身有關,能量的多少也與靜態有關,靜態高,外在的東西才能往裡進,兩者缺一不可。
(二)、靜的內容
1、從心上去講心和靜
從心去談靜,一念不起為靜。有想法則為不凈,乾淨之後為空、為無,就是靜。何為一念?即一個人的心理活動,我希望從心上去講心。可是怎麼講,你心裡什麼都不想,不就是靜嗎?而如果你又認為:「念這句話本身就是一種想法」的時候,你在概念之中還存在著這句話,這本身就又是不靜。要使人真正地進入靜的狀態,不可以用這種方法。而不用這種方法就又有矛盾了,那麼我連這個想法都不要,也不去管靜與不靜,這就對了。
因為靜本身不是你管與不管的事,不需要什麼東西對它有所影響。而真正想要進入這種狀態,連這個靜都不懂最好。但我們不是白痴,聽過並認識這個字,因此知道這個靜,其對實現生命的修鍊具有無窮的威力,所以我們才去執著於它。但從這句話可以看出,我們既然不是白痴,就應該有一些別的想法。不知道這個概念,也就不會用它去實現靜,做了也實現不通。但你既然比白痴強,就不會在這種狀態之中,所以我們想實現心靜就裝一回白痴,讓自然之道去實現靜。
不靜自靜為真靜。沒有靜的概念,沒有靜的所求,沒有靜的執著而出的靜,才是真正應去追求的靜。不靜自靜就是希望對一切念頭都沒有,包括想自己在修鍊的念頭。但這並不是絕對的不追求靜,包括不追求任何狀態,不執著於有,也不執著於靜,也包括不執著於一切想法。不執於這個靜是因為都知道這個字。
平時或盤坐的時候,只要把腿搬上,或是擺成什麼姿式,或連擺都不擺,然後就該幹什麼幹什麼,不就把這件事忘了嗎?舉一個例子,如果你現在想睡覺,你就說「我想睡覺」,當說的時候你並沒有睡,如果真正地睡著了就什麼也不知道了,不知道睡覺的概念。入靜也如此。按照某種方式去求入靜,這本身就是一種執著,很難實現靜。當不知道靜的概念時,不知道什麼是靜的狀態,但是人卻已經進入了靜的狀態。那麼,當人知道靜的概念時,還按不知道時那麼做,同樣能實現靜。所以,當你執著於自己為什麼靜不下來時,就別管它,自自然然,大大方方的。比如要走進房子里,走方步還是走碎步,還是蹦蹦跳跳,這沒什麼關係,只要能走進去就行了,何必還要學什麼具體的固定的方法呢?你並沒有想下一步該怎麼邁,但你的腳卻邁出去了。所以說,想真正實現靜的時候,不需要什麼方法,還是按人原先所走的一切去走,能夠實現就行了。
不執著的本身就是一個順自然的狀態。原先的自然性是屬於以往的;現在這個自然性,可以隨便去幹什麼,也可以想靜,只是不要執著,那就能靜下來,否則就違背了自然。不執著於現在的方式,不執著於任何東西,就會順其自然而入靜。
2、靜能容納一切
心靜了,靜到好的狀態,那就是定,靜本身是一種形式。可以說,入靜後即是什麼都不知道了。如果用物質方面的概念來說,這個靜對應的不靜即為動。心動就是有,是實實在在的心。平時講入靜都屬於有形而無質的事,就是因為人知道這個靜的狀態。如某人入坐時,兩小時後醒來,在時間概念上,錶針卻是兩小時,但自己一點感覺都沒有,沒有什麼形式,這叫有形無質,這叫靜。靜沒有質,沒有一切東西,靜也容納一切東西。在如此修為時,當時即能在層次、能量級上,提高很快,因為沒有那個東西,才能容納這一切。
當然,並不是在那個時候,
自己連肉體都不存在;而是那種東西轉化到一種狀態,進入一種空無的狀態,跟沒有是一樣的。沒有的存在地就叫無。以無這種狀態出現的時候,能容納一切有,包括無本身,所以人才能進入能量的境界,進入智慧的境界,進入大靜之後的靜;在人身上體現的定,可以說就是這種狀態。定就是入定,靜就是一種狀態。定是無形有質的,先聖大德們所認為的很深,「定中生慧」,定後就是大智大慧,入定一次,就算是成正覺,這就是說的有質。入靜能是十幾分鐘或幾小時,而定都是片刻的。這就是人在入靜後的外在的身體的表現。
3、無意間就產生了靜
靜在任何時候、任何人身上都出現,無意間產生的靜才是真正的靜。如人在站樁或盤坐時,心中無所求,忘記了自己身在何處、意在何方時,這樣就可以說:「今天我真靜」,這是較容易實現的。而當一個人的心裡有大悲痛時,或晚上跟別人吵架後,在哪兒一站,獃獃地望天空的星星,當時就已經忘記看什麼了,只是在那看而已。過了很長時間,才醒悟自己該回家了,也許人人都有類似的經歷。還有在大的高興時,會忘了自己該幹什麼,更不知道想其他別的事了,因為當時的自己已經在精神上完全放鬆了。這種靜在人的任何生活形式中都能無意間捕捉得到,有修持基礎的人,如果善於把握生活中的靜,才是修鍊中的得意者。
4、入靜與定的關係
或許很多人都問過:「為什麼自己入靜很難呢?」因為人在修鍊時執著於靜字,已經背離了一種自然的規律性,這樣就不容易出現靜的狀態。而有時人忘了靜的概念時,連神兒都沒有,傻傻的,那種狀態,卻恰恰是一種高層次的靜態。人要想實現靜,就應該把什麼都忘記,不能執著於一個靜。靜是普遍存在的,而關鍵在於自己是否發現了,若發現後,才能把持住它,但在把持的同時,又違背了這個靜字。這就要求人在修鍊或聽課時的最好狀態即是放鬆和自然。
在修鍊過程中又會遇到入定問題。入定不是用時間來衡量的,入定也與形式無關。雖然人體能量的運化因不同形式而有不同的運化,但決定人狀態這方面的東西,只有心裡放下一切時,無所有,才能靜下來,才能實現入定。入定時間的長短也因本人的能力而定,它也可以是隨意的。在烹煉時,必須有元神狀態,道家修持到元神出關就能夠入定。
在這個狀態適用的東西不一定在其它狀態中也適用,就如入定對不同人也不同一樣。如八卦中的一個艮位或是離位,這兩個封位狀態的時空角度、物質的實虛比例、實虛的結構形式是截然不同的。如果用兩卦來表示時空轉化,前者艮卦屬性的實物質多,而後者離卦屬性的實物質少,虛性物質多;前者密度大,艱難性大;後者容易,能力高。這就是說實性物質多時,對實物質的約束力大,虛性物質多時,約束力小。修持者入定就是由他本身所處的狀態,虛性物質遠大於實性物質,那麼在他身上所體現的時間性就不同於常人了。古語說:「洞中方一日,世上己千年」。就是說原先世上規定的量度,在洞中進入另一種狀態(時空道),背離於原先。眾人修持進入那種狀態之後,反過來就有大智大慧的形成。一切言行和舉動與原先不同,本事大得多,能解決的問題也更多,因而成名。這種高級的定態是人在修持當中很重要的狀態。
5、空、無才是真正的合於道
在修持過程中開始入靜與入定,接著入空和入無才是真正的合於道。道包括一切,但當人為而用之的時候,就不可能實現無的狀態,所以,道指心態為空的狀態。一進入這種狀態,修持人就可以隨意站位於一個位置,去無中生有。有是指片面的東西,空不是指一直絕對的空下去,而是指某種狀態的空,其表徵現象為無形無質。如一個人坐在那不動,而他自己的感覺是一瞬間,這即是無形無質,無內容,在那一瞬間內是一片空,沒有時空的一切東西。而人進入這種無形、無質、無內容、無時間,為空、為道,這是人心靜的最高境界。雖然任何人都有可能進入這種狀態,但並不常存,只偶然出現,這個方面的把持也很難。只要出現一次這種狀態,即是以門外形式修鍊百年也是無法與之相比的。在此種狀態時,修持者具有與他人不同本質的層次性。空往下走,無才是真正的合於道。要想真正的進入空無,還是需要有能量進入鴻蒙,通過真正的修鍊才能合於天地之道。
(三)、實現靜的簡易方法
修鍊者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怎樣才能更好的實現靜、空、無呢?如何走才能達到真靜呢?」應找出一些符合現實的、不用意念、不用形式上的意念的入靜之法。現在人們所用的,多是引著自己入靜,其本身就是去動,無機會靜,這樣即使進入狀態也守不住,這種有意念的方式不可取。而任何人都有意念,目標又是使自己趨向於無意念,如果站位於有意念,但卻以意念引著、領著去修鍊,這樣就不如隨著或順著,即是不排除意念,也不排除雜念。道理很簡單,牽著繩一直緊張,為動,一念代萬念不行;隨著繩本身的曲度,就不會很僵直,因為順著走,就必須有柔勁才行。繩子綳得不緊為相對靜止,即順著走。
有的人慾入靜時,總用壓制的方法,這樣就會有矛盾。人的意念總會有不動之時,等到意念不領著自己的時候就更靜了。如沒有繩子,雜念不排除而自無,想法不壓制也自無,就算入靜了。只有在自然狀態下才能進入真正的靜態。往往越簡單的越具有高深的道理。人在不明了道理時才躁,大道寓於簡,誰都有這個機會,明者亦易,愚者亦難。隨是被動的,順是主動的,不矛盾,它們本身就是一種自然的靜態。因此,不用去管靜與不靜,有可能在某種狀態下就會自然順著那種氣氛去發展自己的想法,順著就能實現一種相對的靜,這就是方法。
一切東西的現象都是物質發生變化,是能量的交參,而這種交參變化可以說是時空轉換的格局。靜本身就是一種時空的轉化狀態。
二、
人慾修行,僅靠個人盲修,一般難以成功,只有明師才能給人帶來「覺」,喚醒昏昧的元神,澆醒善性。醒後,把持住本性,使自身整體融合在一起修鍊,才能提高生命質量。所以,生命修持的真正途徑就是一句話:「跟師父模仿學,要本神自己煉」。
(一)、真法難授
修鍊界自古以來即講根基問題。不可否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心識氣血也都各自不同,但是,當一個真實的修鍊法門放在人們面前的時候,只要去修,人人都會修成正果。遺憾的是,由於素質問題,心識不開的人,認識不到真法,儘管有明師費盡口舌也是徒勞。而教些粗淺或旁末的方法,大多數人卻認為這個好,反而會認真地練下去。
在跟同道朋友聊天時,他們也深有同感。真法講出,學者茫然,卻自認為「如此平常之理誰人不知,這還算道法?」最後還得懇求老師再教些所謂的真東西,似乎越神秘越是真法寶。使得師們都不知要教什麼了!把一個至簡至易的大道放在眼前而不知,就是沒有心識相應的緣故。
對眾多求法者,春秋時期的老子有云:「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這一句「不笑不足以為道」是說道之珍貴而下士不明,還是不被下士所嘲笑冷待的就不是真道?
幾千年以來的求道法者如此,現代社會的許多修鍊者也是如此。多年來,為了修行,為了人人修行,我站在講堂上認認真真。為了真東西,沒用處的也得講,只為了讓修者能夠接受,可到頭來,真的被省略。他們紅光滿面、神采飛揚地倡言老師「聖賢」,病好了,心情好了,功夫又長了等等「謝謝」的原因。而默默聽著的我,只有回家途中,望著夜空繁星,獨自流淚。
每次講習班結束,都下狠心對自己說不再教人。但還得教,看不下那眾多修鍊者的赤誠求道之心。而教又是真的無興趣,「假」的才認真學練。人太務實了,只求今天的變化、明天的收穫,而真法是融入生命根處,在「活」的過程中自行完善的法,她不是人們只為了表面慾望而有的玩具!她真的是永遠滿足不了執於眼前結果而修法的人。
(二)、平等心得道
對那些能夠去求真法的人,師又都能去教嗎?修行講根基,不是說根基差就修不成正法,真正的道法是不擇人的。善人可修成,惡人亦可,富人能修成,乞丐亦能。法無外,皆在心識之變,神炁之化,心神之自修。但根基差的存惡之人卻求不得正法,不會有師去教,師也不敢去教他正法。不是師之保守,而是心性德行不善者為下等根基,無論哪宗修鍊的方法,是先性後命、還是先命後性與性命同修,修到一定階段都是神炁相融、心識煉化的過程。心根差者則無法以平等心過關,心魔必起。此火候乃自性之為,師亦不能代修。如教真法,師則害人誤己矣。
所以真法不會輕易示人。修行難,難在自己是否有一顆純正善良的心去感悟明師,求得正法。古來入門苦修,勤儉雜役,師者考驗修者心勝,磨鍊心根,確實心地純正,又能勤苦修為的人,才能傳授正法。昔時,長春真人入門也是艱難重重,才致終有成就,開龍門宗法。擇徒而授法,這也是為師之道。
(三)、顯心識,性命同修
近日,有位修鍊近二十年道法者來問,他這一生修成有望否?現在層次怎樣?我說:「你修得挺好,已經入道了,以後的路還需要自己去把持了」
修成與否,首先是入沒入道。此人現在心識已經出現,這是人道的根據,也是修持的關鍵。談修鍊,乃人體精、氣、神自我圓通之道,一是鍊氣,二是煉神。鍊氣之道是強經脈,壯臟腑,足真炁,化金丹的過程,能實現健身養生,出六通,延年益壽,但不能了脫生死。只有煉神之道才是修行的根本。一旦神顯化出來,就會知道自己是誰,抱定主人翁,靠神自己去煉而使其圓滿,才能成就生命完善的身心同一之道,超凡入聖。
而關於心識顯發以後,應如何去修持時,我告訴他的是:應該注意修鍊氣脈。雖然現在已經顯發心識,以此繼續修持下去,也可以。但對神卻不容易把持得住,無神也不容易顯發,修起來很難,也容易誤使陰神離體。因為氣脈不強,以原方法只有一途,在有朝一日能打破自識之關,去悟得天地自然皆為性體的時候,才能實現內外的真正溝通,氣脈被凈化,進入神顯與修神的階段。
雖然鍊氣之道乃常人之修,不象煉神之道為超脫之法,而且氣也永遠不能化成神,但氣脈的變化、充足、純凈,才能使神出現。人人都知道,一個新生嬰兒,沒有飲食營養與父母呵護,將如何長大成才?氣不足則神不寧,金丹不成則煉神無望。所以,性根顯發之後,還是要修鍊命法的。
路在腳下,在心中,它需要修鍊者一步一個腳印地去走,以「修海無涯苦作舟」的願力去實踐自己的修鍊目的,志者為王。
三、修行心語
(一)
修行——人,生命完善。
內養自煉之道是生命完善的根本。
真正的修鍊是身心的交融。
人的行為符合生命規律即是修行。
修行也是完成自我對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與消化。
修行也無外乎更好地把持人與大自然的交流。
(二)
修行之事即性命之事。
真正的修行與現實是不相通的,與生活是不相容的,這是站在生命角度看。從現實角度說,修行就是生活。
修行之事與常人一樣,只不過心裡環境不同。
要想修行,就必須在心神上用功夫。任何途徑的修持,都離不開心神的變化。
身體變化取決於心理變化。心中清明,自身氣血也自清明。
心有所生,元炁隨之而動,身體則隨之變化。
心的存在必以身為基礎,所以修行要身心並重。
對本神的把握是真正的修鍊。
修持煉的是主我,不是動作。而動作感覺,卻是修持中的內容。
不同的姿式有不同的場態存在與變化,也就有不同的修鍊內容和精進程度。
(三)
修行是無時不刻的,生命中的每一瞬間都是修,都要保持中正與清靜。
修鍊要注意捕捉身體一瞬間的微小變化,並要認真體會,找出其中規律,才能精進。
修行不是無心之事,而是真心之事。
要想修行有結果,就應有發自內心的對修行的執著,而不是遲遲的等待。
修行要身體力行,實實在在地去做。
修行不只是站樁,在平時生活中的一切事也要心沉。而心沉不等於懶,要多學,多思,多體味。
對於修行之事,不要耍花樣,不要乾耗,而應做到潤,潤即是身心交融。反之則是耗生命之油,可惜哉。
(四)
修行之事也是整體之事。
修持不照顧整體就是執著。
心中執著,身中氣血便有執力。
平時生活中保持純純然的心,有明朗。在心性上,不要故意磨鍊,在身體上也不要過於勞累或做激烈的動作,應融和一片。
修持是以神閑氣和為本:以神鍊氣,以炁明神為用。
心平氣和是修,自然溫養身心;氣和心平是用,方便平時待事。
(五)
天人合一是內修,人天合一是外用。
通過大自然的氣魄來烘托出人的氣魄,這是一種境界上的反參。
注意感覺大自然的情感,也是修鍊。
(六)
修行要修境界。境界是從裡到外,從心身神氣等無分別地透出清清澈澈的感覺,是形神兼備和身心融一之後的自我體現。
修行者於人、於物、於自然都要容身親善。
能控制自己的性格,就能調整自己的心神。
想修行,於內於外皆行方便之事,少給自己製造障礙。
修行不要過於和現實生活相衝突。
修行本無戒,守之在門外。
不在其位,難謀其事,是立身於修行?還是原地於現實?
每次修習都要從零開始。
(七)
修持是生命的覺悟,是一個人發自生命之心底的對生命的渴求,是用人的全部行為體現出來的對生命的溫和。
每一修行者,都要以一顆坦誠、赤熱而又平和的心,去面對自己的每一次修鍊。
四、三重人生結構之修行
人立大地之間,秉氣而生,運氣而長,使內外合和而善。善者生而有義,福幸綿長;不善之人徒活一世,為人何益?
一善者,清心平淡,元炁調和,內孕生命於身心,修之養之,而為上真之人:復歷行人間,修善於眾生。此內修至善,外行小善,待功德圓滿,以了人世。涵虛人生於此,隱淡修道者是之。
一善者,精勵圖治,智勇兼才,上以安邦定國,下以治世民和,積善於世人,以享太平。此外積之大善,天地共鑒矣,福幸長存。弘志人生於此,帝王、將相、賢士是之。功滿而回,行涵虛人生,惰性養身,復修內善,化而道成,全聖之人是也。
一善者,持清靜法,修圓融之身,慧力相加,心神俱明;兼而行世於祥和,天人如一,感之而遂通。此內聖外王之人生,大同於天下也,大通於天地之間也。行之,全真之人是也。
五、大通天下之太和境界-----灑向世界的真愛
生活中,人們時刻都在為生命的存在而服務自己的人生行為,好象生存本身即構成了人之活的全部意義與希望。然而,亘古久遠的生命卻從最底層里爆發出了對生活自由的追求。醒來的生命精神,伴同自然的人性,以自己赤裸的熱情在渴望心靈的解脫與潤澤。
(一)、超越生存的愛
1、世界意義
生命-----春秋時期的李聘曾說:「天長地久,大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在《道德經》中不自生的大地能夠久長地存在,而生於父母之身的人類呢?在「生命」問題面前力不從心的我們,只有把生命的希望寄託於天地久長之夢憶;也由此,而於自然狀態中本能地融入到廣漠的宇宙精神裡面,尋求著人的生存本質。靜下心來,落到了原來地方,還是生命二字。歸根結底,生命是自然的,在動靜相濟之間展示著她的軌跡與靈光。
天然的生命自然有治理內部環境的能力,她融化自己每一個細胞,直到自律的生命肌體重新出現。同時,她也變化著與其他環境之間的生存狀態,相互交流著井最終走向和諧。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用自己的行為告示了她的存在境界。
社會-----人們希望自己以及他人,都能生活在和景昇平的環境里。喜歡自己的社會充滿著平等意識,是自由之集結地,於有序中顯示其和諧的組織性能。在每一個生命者面前自豪地展示出她那樣和境界的豐貌,為人類的生活創造一個美好的生存空間。這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
事業-----《易經》說:「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一個中正而至美的生存境界,暢發到人生的各個方面,才能使人的生存行為,體現在合乎節律的事業之中。這就是生命的事業。有融乃大,行運於均衡勢力下的大業,必將充滿著誘人的青春機遇,去溝通那個必須的人與社會之間的和諧與默契。
2、人性存在
人性的存在出於自然,天然之性又如何有善惡之辨哉!人性本自然,其用也中和,一切因果只不過是在緣其事的時候,表現出心生有別罷了。最自然的生命屬性,人性,在任何事物中都顯發出她的悟性,同時,其也作用在生存內環境的自覺上面,並最終實現自覺而明的狀態。健康的人性向整個宇宙,也向每一個生命者舞蹈著她的自由,以及自由而和的境界。
真-----乃人性的根,樸實的心靈。掌握它的人會以自然為準則,去尊重物性本有的自由規律,並以此去協調自己的人生行為,處處有著人的樸實與坦率,還有一份持人時候的真誠。
善-----人的一切行為,都是在社會關係和大自然中進行的。為了不帶有任何障礙,用自由的人性去參與這份關係將是最樸素的善。善是生命的溫和,她是清的、也是靜的存在。自覺者善,行規律者善。大徹己心的我們,去擁有符合規律的行為,和擁有並超越那本該純樸的道德規範的行為。我們在人性與自然之性的統一中,共同構成一幅人生中至善的社會境界。
美-----其具有融於一切與和諧一切的能力,可以說,美是通的人生行為。由於她在人的生命境界里,反映出人性質樸的自強不息和厚德載物之精神,所以,美就佔有了人性的中和精神,使本來自然的人行於大自在的生命境界。存在著的,就是自然的,在自然中升華著真。善、美的人性,將是純潔的。愛因斯坦說:「我的理想就是真、善、美,如果我不是孜孜不倦地為真、善、美而努力的話,生活對我來說就毫無意義」。
3、生命行為
道-----認識規律,為一個生命行為的根本思想。人在生命活動中需要不斷地學習,只有認清規律的本體,才能遵循整體的原則去分析變化著的萬千事物,從而才能明曉衍化即是道之精神的內涵。思想也就誕生了。
愛-----對生命情懷爆發出的力量就是愛,她洋溢著熱情的活力,所以才說,愛,是生命行為中的源泉。因為有了她,生存中的人才能夠直近本來,免去物和情的距離,活得坦然,多了情緣的理解。一切掛礙,在愛的心聲中消解。以生命之本來精神兼愛天下,成為一個和平使者。
通-----《易經》曾經說過:「大地交而萬物通」,它告訴了後來者一個理解,變化著的是永恆的自然。在天與地的交融里,我們感應著永恆的存在,也體驗著人與物交流的境界。在生命的內核里蘊化著人生最終極的目標,那是生命本身的和諧,那是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和諧的統一。內健而外順的大通境界,歌唱著人對生命自由意志的純潔詮釋,在每一瞬的生命中,實現著和諧而通達於志的精神追求。
(二)、超越心靈的愛
1、人的意義
淡然自若的眾生本性,無需任何戒的執守,也無需一絲概念的幫助,在自然心靈的召示中,有著對自我生命永恆的渴望。
我們渴求著對生命境界的體受,回顧著,溫養著。在生命本體融合的境界里,我們也同時會影響外界生存環境的協調。假如人人都有善之行為,祥和的宇宙環境便會融入到我們的生命之中,她和諧著,自然著,相通著。在這生存的內外環境統一的清和境界中,我們就已經完善了人類自己的生命行為。這是內聖和外王的終極境界,是追求永恆,渴求善行為之生命本來的地方。
2、人和自然
大自然賦予了人美好的生活空間,更賦予了人生命的延續。生命存在的本身即已意味著與大自然的交流。我們可以說:人生,是人和自然的一種默契之情,其在默默的交流中互誼著,融合著……
然而,自然界的變化也就是一切物體的變化,一個不和諧的大自然的變化,也同樣影響著人類日需物資的危機,影響著人與人親情關係的危機。人離不開大自然。在人與自然本源同一的時候,面對自己就是面對大自然。我們在渴求一切都有善行為的時候,我們是清凈的。人潔而靜,靜而生慧,慧能生力,力而動,動則變,變自然於善。
和諧的我們,融和著大自然。人和自然的相互統一而有超然的大自在。為了一切,人應該有善的生命行為。
3、人生修行
修持是生命的覺悟,是發自生命心底的對生命永恆的渴求,是用人的全部行為來體現出的對生命本體的溫和與完善。
靜下心來的時候,我們內聚生命,同修性命(精氣神),融入到大自然的懷抱,在無我的寂靜中冥合身心。當我們去以自然為終極境界的渴望中,便已消解了人在修行中的執著和界限,大徹己心的我們,在人性和自然之性的統一中,在天與地的交融里感應著生命永恆的存在,也體驗著人與物交融的境界。
清清靜靜,同修身心,返俗歸真,去進入和諧自然的生命境界。天心即我心。默默地,道法自然。以我心合人天如一精神,化成我身即宇宙之身的生命終極境界,大通在天地本性之中,方便自在,行世而祥和。
在開始修行的時候,我們可以從行為上入手,調節好生活中動與靜的關係,讓動則合理,靜則適度,保持適中、得中的行為準則。使自己的一言一行逐漸地做到和諧,在整體之間能夠相互協調,不再產生執意與執力,這樣,就會實現身體上的平衡了。
通過均衡的行為,漸漸地調節全身氣血,使之融合,改變身體的健康情況,以通為暢。慢慢地,人的精神和肉體便會自然調和在一體,這是神與炁的交融,她使我們的心靈得到滋潤,受到甘淳。如此,修行到身心如一狀態時,在人的生命行為里便體現出了祥和的境界。這祥和,為人完美至善的果實,為一個真實的人的境界。得之者,善莫大焉。
(三)、我們要具有人的精神
在世紀末生活的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明天和今天?
當我們在回顧自己人生軌跡的時候,我們是否在為了孕育未來的同時也在順應著今日的潮流呢?順自然是為了合乎規律,合乎回歸生命本體完善的規律。順勢而導,為了明天的宇宙環境能更加適合生命的存在與提高而盡一份我們自己的力。
生活中,我們都應該有自己的信念,有那樸實無華而又久遠流長的自尊、自愛、自強的信念。在自尊的信念中,恢復自己的本性,即恢復我們成之為人的根本天性,找到自我,真識自我,也珍視自我。在自愛的信念中,要敢對自己的行為大聲喊出:「身對蒼天而無愧,心對自我而無悔」,行得堂堂正正,這是我們人生的責任。在自強的信念中,要有「長我浩然正氣,人定勝天」的氣勢,我們要具有人的精神。
亘古的生命渴望,在生生不息的衍化精神中,無限真情化為一滴滴純樸的愛,讓一顆顆赤熱而善良的心去撫育生命的永恆,去承受自然宇宙的潤育,去奔向生命永恆的家園!讓我們生命意識下的和平精神,引導我們走向祥和,把真愛灑向世界,至善人間。
六、結束語-----修鍊一個生命的真實
老子說:「為學日益,為道日損」。象《生命是一塊好田》的讀者來信說,他在沒有看典籍之前,還是有一個純真之心去面對世界,安心修鍊,不看則已,一看並認真之後,卻再也沒有了那份清靜,只好在雜念紛紛中硬去堅守每日的修鍊計劃與生活。我對此深有同感。歲月能改變一切,只要有一份發自生命心底的修行信念,並為之努力,雖然暫時困惑仍在,但我心已經坦然。隨著修行的精進,終會『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
天地一循環,人體一循環。人天合一之時,化為千般妙境,以顯生命之覺醒與完善,而實現人的自我精神,去自主生命、自主宇宙時間。在最後,我想說的就只有這樣一句話:
舉足落足,皆從道場來
法心道心,還回如來去
天地一人間,任我們同行!
讓我們為求證人類普遍的法身境界而共同修鍊!
讓我們為實現大通天下的生命家園而共同修行!
自從認識到人體是一塊好田的那一刻,我就在這塊田裡,播下了自己的全部精力,並一直走到專業修鍊上來,與此同時,也覺悟到:真正好田是養我們的宇宙,而我們的生命,是一顆顆生生不息的宇宙之丹。
一、直練元嬰顯形的誤區
修鍊元神,顯化嬰兒,是前些年我一直孜孜不倦地指導人們修持的主要內容。除此以外還在長春,北京等地,系統地講解了「道家內丹修鍊」的理法。丹道中煉化元神,簡而言之是待一顆無形無質的金丹煉成以後,用粉碎虛空的方法脫離丹室,化做一顆瑩瑩靈丹,上沖中宮位置,尋本性而練化元神,謂之「明心」。陽神煉化純圓,飛騰而上於腦中「見性」。尋著離宮陰神,聚結合體在泥丸宮裡,霞光滿室,遍體生白。一戰將息,而又回歸於腹內元神處,合化為命胎。疊起蓮台,虛養命胎,進而胎化元神,默默溫養,直待紫氣虛來時節,元嬰養育健全,冉冉而出天門,旋而又回。
然而,淡化了與大自然溝通的現代人,很難用已有的觀念去聚集足夠的能量煉化金丹,再加上心性不純,念念有為,這又怎能化生出虛空境界的金丹。我憶起在90年所帶多一個少年的事,他已經跟一個別的老師修習過半年多,氣脈基礎還是好的,我帶他出嬰兒,第一次見面時帶出來一個嬰兒,第二次又出兩個,幾天後見面時,又帶出了五個,。新帶出來的嬰兒,養育幾天就可以出入自由。他常常是一邊在家寫作業,一邊讓嬰兒各自出去逛市場,進遊藝廳等,在回來向他彙報所看到的情況。他在此也淡化了自修。大約在一個月以後,他又來時,求我在帶出兩個來,聽了這個要求,我就很擔心了,因為這表明他的貪念太多。當我認識到這一點時,和只好問這個少年,每次玩過是不是很累,他回答是有一些累的感覺,我就說,那麼累,何苦呢,也沒有什麼用。說完之後,他身上的嬰兒就全部消失了。
後來我指導其他學習者修持時,靜心組場,於虛空中調化宇宙靈氣,導入修習者的魂魄之上,化生命胎,之後再點化而成嬰兒形態,一般在修習者身中育化24小時左右即可顯形。當時的初衷,是為把修行者一次帶到生命再造的根本處,但是在實踐中發現,這條路也不理想。由他人帶出的雖然是有生命意識的氣光嬰兒,但是仍是氣血幻化為形,沒有深及人的本性處,更沒有改變人的本性。
修持是生命之事,只有對心靈和心性的改變,才是根本性的完善之道,修持者必須在生活與修鍊實踐中緣事化情,自修自證,自行潛質覺悟。做為指導老師,一方面是造就外在事端,隨機點化方向。一方面,在修習者性體修證純凈以後,助其育化命胎修持。
二、內外氣場的修鍊實踐
修行伊始,我所用的方法遵循了整體練化的原則,不再考慮經絡,不再留意竅穴,隻身溶入一個不執不守,無掛無礙的虛空境界中。在那段歲月里,2—3小時的盤坐往往僅感到是恍惚之間的事。
在按整體煉化的過程中,我真實體驗到,在人體之外還有場脈的存在,而這場脈有恰好是身內氣脈的體外循環部分。其範圍一般都是在去膚三尺之間,內氣外脈的往複周流,構成了人體完整的生命能量循環系統。而此內氣外場的中樞,是居於任脈與督脈之間,沒有管狀之說,也沒有方圓之說的中脈。中脈里不走真氣,像漩流的中心點一樣,是中空之道,也是神藏貫通之所在。我後來把這個行流內外,心靈互映是生命系統,命名為「中靈脈絡」。
在內氣與外場合練的初始階段,由於氣脈震動所導致的痛苦,使我經歷了「換骨浴身」的煎熬。我在由此導致卧床不起的第二天,口腔里出現苦水,臭味難忍,吐出的是干而稠黃膿似的東西,直到第4天,才產生出甘淳的津液,在那段時期,一點點響聲,都會使腦子裡,嬸子里的氣脈產生翻江倒海的變化,像水一樣來回波動顫抖,震的周身異常疼痛。走路是時候不敢用腳跟著地,不能吃東西,也不敢說話,也不能聽別人講話。而在練習動作時卻沒有痛感,還似以往一樣有氣勢,且很清爽。最初是15天,最幸福的算是盤坐了,幾個小時的雙盤都是在溫意清凈中度過的(在這之前我並不搬雙盤的),如泉一樣的內景似瀝瀝經心,無心之中,印證了傳統修鍊法的「六根震動」過程。
經過這個階段,我總結出了五行八脈的修身理論,並應用到入門階段的形體練法上,以身內氣脈,體外場能同修的方法,只入天人合一的境界,我身為丹,宇宙為田,在自然而然的火候下,身內氣機不動,場脈之機自然施起,像一渦漩,宇宙太和之氣,自然會攝斂至身中。當修到胎息發動,三華聚鼎階段,又有內氣不出,外氣反進的效驗。此方法的實踐,在92年我指導的多次講習班中,許多修習者身上也出現了氣脈震動狀態,並且反映出來的只是些許酸楚與遍跡周身的溫和,幾日的體綿似醉的現象,即以完成了身體的改造過程。
三、難的是人生觀念的改變
萬緣盡處,有為也自然,當我能夠說出這句心得的時候,也是感受到多少次的人世觸心了,知道了在生命修持中隨緣而生化的生活內容。在修行的路上,我深深體會到,氣脈的改變容易,肉體的改變也容易,難的是人生觀念的改變。如果不能把煉出來的意氣轉化為內在的真實的生命意識,不能對靈魂深處層層面面凈化與把持的話,也就根本沒有辦法向上修。再勤奮也只能在氣脈精血上用功夫。一個人只有意識形態有根本的變化,才能進入陽神修鍊階段,獲得大成就。釋家持戒化緣至此,才能夠明心見性,道家金丹沐浴至此,也才能抱命元神。然而,令人驚嘆的是多數修者卻不知意識轉化,也不去修鍊意識轉化,只盲目追求種丹貫頂,明心見性,這樣不是憑空造夢嗎?
修持過程中,一般在心靈意識不凈的時候,人的魂魄也就不穩起來,這時表現出妄亂之性,即自生魔性了。可以說,這個魔性與人的真性是統一的,在純和時即是真性的顯見。
而使我感觸很深的,是這幾年指導的一些修習者,他們在獲得一定進展之後,便把持不住自己,妄亂之性轉化為行事的「大勇氣」,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我指導的不夠完善,方法不當,另一方面也是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他們為了實現所謂的大能力,一味追求氣脈上的變化,而對由後天入先天的意識轉化,卻沒有踏踏實實地修持。所以說,修行人是且不可用浮欲或一己之私念來修身的。修持是「歸根復命」的大事,只要落至心靈與生命的根本處,不急不燥,持之以恆,於不為中得自然,滴滴侵實,才是真意修己的方法。
在修持的道路上,可以說外機易得,內識難轉,外機易改,根性難化,這個經驗式的總結,是我在93長白山身心修持夏令營中的體會。46個學習者,46顆心,在願望多多的情況下,我只好改變初衷,不敢帶大家去煉嬰兒,改以苦修的形式影響心態。10天是時間,人的意識仍然沒有復歸到真正的修持上來。在其後的5天里,指導了自修的方法。
退而自責,又走上了尋求人人都能簡便超脫的大方法。如果人人都能體悟此境,我又何求它法,有誰在識「自己的那一個真我」!
四、我身即法身的天人修鍊。
如何能實現大眾普修的問題,是我十多年來在修鍊中全心探索的命題。過去指導練習者的方法,走的是以元氣直接練化嬰兒,之後再修法身——法身又名真身,是人生命完善的終極境界,也可謂之「宇宙生命」。根據這些年指導修行的經驗,發現嬰兒在身中養育的時間卻絕不是三年幾月就完成的,尤其是對「世事忙碌」的修行人,不能去專心地合化元氣,也不能靜育元嬰,這是幾年來我指導人修行時深感遺憾的地方。
而「我身即法身」心法,是「易圓修行」對完善生命提出的根本境界的修持理念。主旨是:隻身溶入到廣漠虛空的宇宙里,清凈寂滅,化合身心。在具體修持的過程中,不結丹,不修脈,不練陽神,不合陰神,不育元神,不養嬰兒,而是以「中樞脈絡」融匯宇宙精神,動靜相鑒,情物融融,直化心身歸於法身的生命境界。
而法身修持的方法,主要是在天人之際中,用性命同修之法,在自然而然中,性滅心生,照見虛空圓活境界,天心一竅洞然於身……恍然發現天心即我心,杳冥無際之宇宙精神湧入我中。靜靜間,一氣落先天,本神自收於中靈道脈之中,化全身為靈丹……
法身修持到一定境界,即能分性化身,出現億萬化身。每個化身均有智慧和靈性,是法身修成的驗證。這時候,即修至真人的位置,是生命完善的如來境界。
五、道行人生的逍遙境界。
天地之間能構成一切生命和一切規律的,是道。而一直以來,每當人們談起道,好象就等於說:是與天地同體,歸於虛無了。然而道也是有內容的,它包含著人,物和大自然。道的內涵,道的樸實,道的自然,卻恰恰是我們道行人生的精神所在。可以說,道行人生是完善人的終極境界,而且也是完善過程中的境界。
以「易圓修行」中我身即法身的修持程序,初為修身時期,中為法身時期,終為道行時期。道行時期分三步:一是陣法階段,二是功德階段,三是合道階段。
陣法修鍊,是把法身修鍊的有神變能力的方法。陣法最根本的,就是通過調動天地之間的能量來布陣,達到超時空的「無為」效應。這種能產生出一個統一場,對外有一定的固攝力,於內能相應的生化。通過陣法能最大限度地攝斂宇宙能量,以供給法身修持。在修鍊自身時,先分性化身,各佔位置,相互協調,由居於中宮的法身直接指令,統一發動衍化陣法。陣法如同一個能量轉化器。之後可以把其他宮位歸於中宮合和,能量就與法身相通了。陣法衍化,也可以有外在應用的能力,如改變物性,風水,調節氣候等,具有不可思議的效果。
陣法修持是修命,功德修持是修性。是以無為之法去做有為之事,產生的效果即是功德。這個階段,是讓化身去各行其事,各得其所,在其過程中自身的能力或增或減,這也是法身的性情磨合,是生命中很塌實,很真實的化性完善過程。
而常說的普度眾生,不僅僅是指世間的與人為善,更重要的是遵循宇宙規律。要遵循規律,還要改變規律,大的規律不能背離,在這個前提下,還要改變一些小的規律,為的是大的規律更加和諧。
因而,所設的陣法也應符合社會規律,否則就是大逆不道,大逆不道就似搬起石頭投不出去,反而砸了自己腳。是天誅地滅的。所以演練陣法不是隨意的,應慎行。
功德階段走滿之後,自心會「不自然」,這不是說想脫離現實到另一個世界,這種「不自然」是指個體與大的規律不相關了。在這個境界上,已是心靈合一,能知道與天地實實在在地同體,這樣順和規律,就叫做合道。可以逍遙無際,行大自在了。
六、追求生命的祥和。
修行,乃是生命的完善,人生的完善,世界的完善。法身境界是生命完善,道行時期是人生完善。而實現世界之完善,這不是個人行為能達到的。能做的是自己努力修鍊,同時也去幫助其他人修鍊。如果人人都能修持成功,那麼,整個社會也就非常和諧,世界也就完善了。對於修鍊者,去求證人類之普遍的法身境界,讓大同天下的「生命家園」早一日伴同著我們,是最有意義的行為!這是生命的渴望!!!
大丹接近純熟的標誌是在某一大感覺大丹煉得比較混沌,此混沌指不受心識所動,下一步修鍊就不太聽指揮。大丹本來有一種明顯的球體感,球體的外面有光亮感和硬殼感,這些特點和中丹、小丹不一樣。小丹是氣團,中丹有球的形狀,但沒有邊緣感,而大丹就有邊緣感。等到某一次所煉邊緣感反而變淡,而且裡面不純和,變得混沌,處於一種交融狀態時,大丹就算快煉熟了。在這個層次上意根已經過去,所以這時大丹是與心氣相通的。之後引發出神光。
(金關玉鎖)書中 幾種神仙養真氣長命者為地仙 打坐修行者為神仙 孝養師長父母救一切眾生 出意同天心正直無私為天仙
所謂真性又叫元神元性指心的本性本體 唯一靈是真 肉身四大假 氣神相結謂之神仙
元嬰:修鍊元神,顯化嬰兒。丹道中煉化元神,簡而言之是待一顆無形無質的金丹煉成以後,用粉碎虛空的方法脫離丹室,化做一顆瑩瑩靈丹,上沖中宮位置,尋本性而練化元神,謂之「明心」。陽神煉化純圓,飛騰而上於腦中「見性」。尋著離宮陰神,聚結合體在泥丸宮裡,霞光滿室,遍體生白。一戰將息,而又回歸於腹內元神處,合化為命胎。疊起蓮台,虛養命胎,進而胎化元神,默默溫養,直待紫氣虛來時節,元嬰養育健全,冉冉而出天門,旋而又回。元嬰修鍊成功過後,就已經是半仙之體了,有人說元嬰有形,有人說元嬰無形,我估計元嬰應該是無形的,指的是返回」嬰兒」(即無損)的境地。丹道秘本《正道指南》—靈玄子
目錄
靈玄子原序
邱祖內功周天火候歌訣
金仙秘旨全訣
宋·希夷睡功訣
宋·朱紫陽調息箴
金火丹訣序
內功直指金火丹訣易知說
金火丹訣
五息直指闡微原序
五息直指闡微
靈玄子原序
呂祖曰:「玉清留下逍遙訣,只要凝神入氣穴」。凝神凝吾心神,入氣穴將心神注入下丹田。沖脈根此,上通山根目中玄竅。圭旨曰:「尋到山根始入門。」大洞玉章曰:「堂運推入,連廣靈都。」道經曰:「有欲觀竅,無欲觀妙。」釋典曰:「二目諦觀,繫念緣中。」華陽曰:「大道淵微,常在目前。人能對視金庭,竅開而呼吸通。盜太虛靈氣入丹穴。」黃庭曰:「呼吸元氣以求仙。」黃帝受廣成子內視秘法,多言數窮,不如守中。守中七情不有,五蘊已空,何有十二因緣。所以如來拈花微笑,直指迦葉當前,正法已傳。紫陽曰:「此竅非凡竅,乾坤共合成,名為神氣穴,內有坎離精。」三豐曰:「此道分明在眼前,神氣根基常恍惚,虛無窟里煉空靈。」許信良金火丹訣云:「目中消息透丹田,日月變觀靜照圓。若遇子時快下手,采憑風火過昆顛。神注丹宮休漏泄,氣歸元海要流通。凝眸引氣行呼吸,得葯歸來入正宮。」皆指此也。
邱祖內功周天火候歌訣
首節言陽生靜里,為葯產神知。即以妙訣通靈也。
靜極而動兮
靜極之際,自生動機。動而無欲,觀其妙焉,昔黃帝受廣成子內視秘法,乃水中起火,月孕日魂之旨。直指之,無非心交於腎,神合其氣而已。古語「神氣」兩個字,了盡萬家書即此。黃帝行之百日,精不搖而自化,氣不耗而自清,神不勞而自寧。三者日盈,小葯成矣。工法必須機先一著,最初還虛,即始於有欲觀竅也。是故動機未兆之先,欲見天心。功先觀竅,竅在目前。由觀而得,當從有欲。觀至無欲,以還七情未發之時。於當止之處,常目在之。無時不明,意惟抱一。不二不雜,一貴能守。無怠無荒,守一歸無。無無亦無,湛然常寂。寂無所寂,寂而常照,欲自無矣。無欲曰靜,為性之體。靜性光圓,為心元神。神機在目,時常內視。既凝氣穴,更慎動機也。
一陽來複
因動而陽氣生矣。一陽即元氣,來複即初生。元氣初生於氣穴,緣靜而動。瑤池金母曰:「靜者動之基。」
葯產抻知兮
葯,元氣也,產生也,神,吾心元神也,知覺也。因靜極元陽氣生而動,致外形伸而堅。吾心之神忽然而知。
妙訣通靈
妙訣即後之風火采煉之法。人得訣遵行,可延年益壽。
第一節言:陽氣初生勿采,迨氣壯急采之。
微陽初生兮
陽氣初生,丹田雖暖,猶微而未壯。如乾初九,潛龍養於深潭也。
嫩而勿采
初生元氣尚嫩,勿就用風火采煉。
藥物堅實兮
葯即元氣,物即外形,堅寶當旺之時。
十五光盈
如圓月十五夜,子當望時。月受日光,光滿而盈也。
第二節言:陽旺急采。莫到衰時。采之無用。
時當急采兮
元氣當旺,馳外之時,急行風火,采歸丹田。由尾閭至夾脊,過崑崙,降重樓,還氣穴,謂之河車周天工法。元氣既歸,不致化精。煉之,封之,養之,久則可期化神,以至還虛也。
莫教錯過
切莫錯過當采當煉之時也。
久而望遠兮
月望後,光漸缺不圓,比元氣旺極,泄漏即衰。
采之無成
氣到衰時,方用風火,采煉無成。呂祖曰:「鉛遇癸生須急采,金逢望遠不堪嘗。」
第三節言:氣馳神亦馳,神返氣亦返。氣之回盡,緣采煉封固時候足也。
氣弛於外兮
心神久凝氣穴,靜極陽生氣動。旺即馳外,外形舉而堅矣。
神亦馳外
神因氣動,亦馳於外。苟不慧劍高擎,神珠朗照,則淫念動,元氣化淫精而泄矣。精泄氣漏,失去真種。比葯不積,丹何以結。呂祖曰:「鼎內若無真種子,徒將水火煮空鐺。」昔如來修舍利成金仙,首斷淫念。斷法用風火,但此非至德不授,佛門惟迦葉得傳。若不斷淫念,如蒸砂作飯,終不能成
神返於根兮
神,心神返歸也。根,命根氣穴也。心神由外返內,凝於氣穴也。工法念常守一,以目觀中,用真意引心神,由目中注於氣穴。久之,沖脈通。沖脈中宮脈也。通則玄關開,橐龠消息現矣。前任脈,後督脈,一氣循環,上下流轉,都緣中脈交通,神返於根也。
氣亦回根
用神火息風,將元氣攝回原處,故曰氣亦回根。
氣回將盡兮
馳外元氣,亦真意率神火息風攝歸氣穴,則外形縮如馬陰藏相,復為童男矣。漏盡通成,乃回盡之效。馬陰藏相,即玉莖如童子縮也。漏盡通,即六通之一,身漏盡也。精盡化氣。無再泄之謂。若得六根無漏,則六通全矣。吾心返乎混沌,方歸渾化。既歸渾化。何有七大十八界。所以七處征心,都無是處。然七大十八界,能成二十五圓通者,為能各守其一也。噫一之所以為一,純然乎其妙渾然。
采封候足
採用武火,即攝氣回根風火。封用文火,即得葯歸爐風火候,即始調葯終養葯,兩頭用文之候,中間採藥、煉藥用武之候。崔公入葯鏡曰:小間武,兩頭文,氣盡回根,無須風火采煉。若不止火,必致葯傷。故入葯鏡曰:「火候足,莫傷丹……氣吉防成凶。」均渭此也。
第四節言:陽生為活子時,壯即起火行風也。
子時起火兮
子非夜半正子時,乃氣穴陽生之活子時。氣旺馳外,急起火行風。
須要分明
分明者,須知宜文宜武時候。
第五節言:火必兼風,神當依息也。
如何雲火兮
昔廣成子日:「火即神,風即息。」風以助火,即神以依息也。
後天呼吸
呼吸,先天無形,後天有跡。雖有跡,究非口鼻呼吸,乃身中氣蒂,莊子南華云:「真人之息以踵,是也。」一呼一吸為一息,實沖脈之消息,即橐龠之闔辟。上通目中,明堂也。下透丹田,氣穴也,為任督交通之主脈。柳華陽云:「督脈非在脊骨外,任督亦非止於上下唇。」予親自領會證驗,方知其真,緣自驗。
第六節言:用火兼風之法。即呼由內之外,為前降;吸由外之內,為後升。
如何用火兮
如何是用火風之法。
呼降吸升
呼即前降,任脈由上而下也。吸則後升,督脈由下向上也。二脈交通,互為其根,名曰河車。運轉周天,神氣依之而行。心印經曰:出玄入牝,呼吸育青。入葯鏡曰:起巽風,運坤火。即此。
第七節言:用火風,如無似有。
用火玄妙兮
運用火風,本乎目然。不著形跡,方為最玄最妙。
如無似有
勿忘勿助,若亡若存,以合天然,不假人為。
第八節工法言:行火風,即效真人之息以踵也。
行火鼎內兮
鼎爐鼎,位正中宮,即黃庭土釜也。採藥貯此,以火煉之,以風助之,全憑橐龠吹噓,一闔一辟,以鼓動之。易曰:「火風鼎,君子以正位凝命。」入葯鏡曰:「真橐龠,真鼎爐,」即此。直言工法,以意統氣為鼎,領神為葯,引入氣穴而為性命之根。況神又為火,息即為風,指用神息攝氣,歸於丹田。比喻火風煉藥,成於鼎內。以便結丹。心印經曰:「神合其氣。」黃庭經曰:「呼吸元氣以求道。」即此。此節直言工法,至簡至易。
息效真人
息即呼吸,效真人之息以踵。非效口鼻之呼吸。真人之息,一呼一吸為一息,要息息歸臍。臍為中宮,即踵也。論息原沖脈之消息也。經言橐龠玄牝穀神,皆此竅玄關也。能常觀此。觀到虛極靜篤時,關竅自開,消息現矣。此天然風火,安假人為。張紫陽曰:「慢守葯爐看火候,但安神息任天然。」即此。
第九節工法言:火風必須有候。數出入之息,即其候。
火須有候兮
氣旺行火運風,須有時候。
數息出入
行火風有一定工夫。要數呼吸出入時候,無太過無不惟當其可。所謂調息,息非口鼻之悅耳。
第十節工法言:數息即火候。如用刻漏,以定時。
名為刻漏兮
運火行風時候,如漏水有數,故名刻漏。
用定時辰
以刻漏定時辰,知運火行風一定工夫。
第十一節工法言:陽候三十六息,用於採取進升。
自子至巳兮
由子至巳,靜而動,動而又靜。
六陽用九
子至巳,六陽候。進火主動,乾無用九,故陽數九。
三十六息兮
乾陽用九,四九三十六息。進火一定工夫。呼接天根,吸歸月窟。
採取進升
人要採取藥物歸爐,須進升火風烹煉以成丹也。即此於凝定神息,以意常靜攝精氣運化,而復虛靈矣。在工法直指之,將吾身馳外元氣,欲復歸命府,必用火風。火即心神,風即呼吸。一呼則氣前降,一吸則氣後升。此一呼一吸為一息。由尾閭轉夾脊,過玉枕,至崑崙,降重樓,歸氣穴,為一周。如河車之運轉也。約有三十六息之工夫,則馳外元氣已盡,回歸原處矣。然氣之回盡,有三十六息歸原者,亦有不止三十六息歸原者。總之歸原後,仍用武煉三十六息而止。元俞玉語:我朝柳華陽,謂火候泥在三十六息,亦非是。何以雲三十六?舉陽數而言,此陽動,氣旺,火煉工夫也。
第十二節言:陰候二十四息,用於退降煉烹。
自午至亥兮
由午至亥,動而靜,靜而又動。
六陰用六
午至亥,六陰候,退符主靜。坤元用六,故陰符數六。
二十四息兮
坤元用六,四六二十四息。退符一定工夫,呼通清虛,吸還祖竅。
退降煉烹
退氣漸回於內,降氣盡歸於根。煉神火化盡陰精,烹呼吸調足元氣,皆由動至靜工夫,故曰退符。又按進陽火,乃武火也;工夫大,比於三十六息之長。退陰符,乃文火也;工夫小,比於二十四息之短。
第十三節言:卯進陽火,酉退陰符,必在無思慮、忿欲,惟凝神火於內也。
卯陽沐浴也
卯為火之沐浴,當六陽候之中,氣動外馳,宜防危慮險。洗心滌念,進神火於靜極而動之際,是火至清無濁,由於沐浴也。
陽火宜進
氣動旺極,不為欲動,而即外馳,致形舉矣。當危險之時,更要洗滌,速進神火。采至清元氣,攝歸氣穴,煉之,意凈毋雜。此武火宜進之沐浴也。工法:武火如達磨祖師,二目觀中,用意率神合氣。隨呼吸以升降,攝提神氣,逆轉泥丸,復降歸根矣。
酉陰沐浴兮
酉為水之沐浴,當六陰候之中。氣靜內歸,宜防危慮險。洗心滌念,退陰符於動極而靜之際。是符至清無濁,由於沐浴也。
陰符宜停
氣已回根,不因年老而為陽衰,致形縮矣。當此,陰符宜停,仍須洗心滌念,微用真意;似有似無,若亡若存,綿綿不息,以固本根。此無刻漏.火符常溫,養回根元氣于丹田。所謂爐存火種,常溫養是也,即靜中文火之沐浴也。工法:文火似如來,二目垂簾內視;用意率神合氣,呼吸相依,溫養神氣于丹田也。
不降不升兮
不用呼則前降,吸則後升之火風,惟丹田內凝神火,故曰不降不升。
沐浴景象
氣穴內凝不降不升之神火,全在無思無慮,忘忿忘欲,方是沐浴景象。
第十四節言:綜上三節進火退符沐浴為小周天工法。較比後面之大周天略有微形。
較大周天兮
由「自子至巳兮」,至「沐浴景象」十四句,屬百日工。小周天煉精化氣,采小葯之法。與十月工、大周天鍊氣化神,采大葯之法不同。
略有微形
小周天較比大周天略有用火風之微形。若後之大周天采大葯,只由定里存火種於氣穴,本五龍捧聖之秘旨,歌訣未言,故不細述。
第十五節言:小周天由調葯、生葯、釆葯、得葯、煉藥、養葯,在進火、退符、沐浴、溫養內。而工法兩頭宜文,中間用武。比—歲循環,起於冬至,終於冬至,為周天一巡也。
周天三百兮
十二地支,除卯酉,每宮三十度,共三百度,為一周天。
除卯酉數
卯酉兩宮六十度,為春秋二分。陰陽中度當旺,故宜沐浴、洗心、滌垢。始於懲忿窒欲,終於無忿無欲。火下降,龍從火內出;水上升,虎向水中生。龍虎交會,水火既濟矣。若火宜降而反上騰,水宜升而反下瀉,則火不生木,水不生金;為忿不懲,欲不能窒,必有不測之患,以至氣耗神虧矣。陳此卯酉,而為沐浴,以防危險也。
三百六十兮
十二宮三百六十度,為一周天。
連卯酉名
連卯酉六十度,在周天內。
再加五度兮
乾隆後編新法,周天三百六十度,古法再加五度。
四分之一
新法每度六十分,每分六十秒。古法每度百分,每分百秒。四分之一。一度分為四分。每一分為二十五分。
以象閏余兮
由今歲冬至,至明歲冬至,三百六十五日零三時,為日行逆轉一周天,以成一歲。若以年論,遵日月朔望,定月之大小,十二月凡三百五十四日為一年。余剩者積三年加一閏,積五年期再閏。
周天一巡
今歲冬至至明歲冬至,日行自西轉東,一周天為一巡。比于丹法,靜極而動,氣生外馳。至陽關外形即舉,氣壯精盈,不致泄者幾希。縱不思淫外泄,亦必精耗氣衰。修士當此,即凈心專意,抱一觀中,凝神氣穴,進火行風,采之,煉之,封之,退符沐浴溫養,亦如日行周天一巡也。
第十六節言:小周天工畢,仍歸於靜,無思無慮,無忿無欲。惟心神凝於氣穴,再候陽生,以進火也。
復歸於靜兮
葯既歸爐,止火停風,氣已回根,便安神息,復歸於靜。
依然沐浴
依然洗心滌垢,無忿無欲。無忿火自降,無欲水自升。水火交,神氣合,鼎盈小葯。爐存火種,綿綿不息,時時溫養。然沐浴之火不著於有,不落於無,故為文火。
神凝氣穴兮
五心元神,仍用意凝定,注於氣穴,純一不雜。其實,元神即是真火,隨吾真意,存於丹田。由目中以注之也。
再候陽生
神火久存氣穴,再候靜極而動。元陽之氣,又發生氣穴也。
第十七節言:百日工內精盡化為元氣矣。但此工百日內,千二百時要無間斷。入室不涉外事,方可期望有成。不然於朝暮夜間做三五次,庶可保身以延年也。
行之既久兮
拳行此訣,於百日工內運滿三百妙周天,則目中陽光二現。淫根已縮,陽關已閉,無精可采,精盡化為氣矣。所積真陽之氣,盡伏氣根。縱有動機,不宜再行火風也。
精返為氣
工到百日,陰精與元精均因火風盡而化為元氣,及陽光二現,止火景到,必須止火。惟入定靜,以養真陽也。
迴風混合兮
百日工內,三百妙周天,采煉小葯,日積日盈,全在火風,以風助火煉藥,即以神攝氣成丹。
百日工靈
百日工夫,毫無間斷,如天之遠行無已,方能采成小葯,日積日盈也。
第十八節言:得六根震動。陽光三現時,須要七日口訣、大周天法則。但此候小葯將成,再問采大葯之訣,以得指示也。
六根震動兮
前雲陽光二現,止火景到。惟入定靜,以養真陽。候陽光三現,采大葯之候已至。須用七日釆工,六根震動,得大葯之景見矣。
七日口訣
邱祖於此未言。
大周天起兮
七日大周天工法,邱祖於此未言。
再問迷津
邱祖於百日工內用小周天火候采成小葯工法。前已逐節言明。至於七日大周天,采大葯工法。可再問之,以便指示迷津也。
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
三尺青鋒寒,一劍凝電光。
江湖漂泊短,書琴伴身長。
秉燭讀詩卷,月下舞拳槍。
金仙秘旨全訣
靈玄子
按《金仙秘旨二十四首》,合周天節氣,訣固明顯,尚有秘中之密,先須煉己、性復原初、最初還虛、虛靈不昧,玄關守一,機先一著、百日築基、進火煉藥、止火得葯、小葯初圓,此十個條目為小周天百日功:調葯、生葯、採藥、得葯、煉藥、養葯之秘訣也。
靜采大葯、防危慮險、大葯過關、大葯服食、沖關入腹、意定歸原、神氣合煉、神化胎結、神定胎息、神足胎全、神靜胎養、神靈胎出、神圓胎脫、行滿功全這十四個條且力大周天功訣。以上條目共二十四個,工法全備,是全訣也。
一、先須煉己
游思妄想莫紛紛,凈土能歸了悟真,
不昧當前常內運,全憑洗滌在功深。
二、性復原初
煉心須煉到心空,空內圓明性體充,
諸妄無存還舊我,清虛神氣會黃中。
三、最初還虛
對境無思虛自還,功歸抱一守玄關,
時存正照空諸有,無相光中頭妙丹。
四、虛靈不昧
中原性體本靈通,圓相光明寂照充,
塵垢無污心似境,當前應物不昏蒙。
五、玄守一意
命原天與立由我,顧諟當前命始明,
抱一凝神開妙竅,自交神氣會黃庭。
六、機先一著
氣不散兮神豈昏,靜中無想一陽生,
息風神火隨升降,運足周天氣漸增。
七、百日築基
靜中抱一不昏沉,呼吸黃房氣裹神,
對視金庭能百日,當前初見電光生。
八、進火煉藥
葯即氣兮火即神,天然呼吸運歸坤,
靜當無念勤調養,動要防危用武文。
九、止火得葯
陽光二現在當前,命府精無小葯全,
氣伏龍宮宜止火,外形不舉定工堅。
十、小葯功圓
火足祗因元氣全,陽光二現露當前,
爐當火止神宜定,定候真機動下田。
十一、靜采大葯
靜待陽光三現時,初生大葯采無遲,
天然風火何須意,定里沖關神不馳。
十二、防危慮險
木座如饅覆軟綿,鼻須木夾竅毋宣,
為防沖關危險際,故宜定里任天然。
十三、大葯過關
靜極而動大葯生,沖關氣壯過崑崙,
鵲橋上下都危險,自動開關定力成。
十四、大葯服食
定中真意不昏蒙,七日元神靜運宏,
服罷靈丹胎欲結,相交龍虎守黃宮。
十五、沖關入復
覺照元神真意行,丹田元氣已充盈,
動時引過崑崙頂,歸到黃宮化盡陰。
十六、意定歸原
動而後引過三關,遇祖凝神念必刪,
諸妄不生神意定,六根無漏得循環。
十七、神氣合煉
以神御氣氣無傾,氣里神凝意不縈,
時照上宮常內定,定中氣化化神清。
十八、神化胎結
黃宮鍊氣化神多,火轉周天孕太和,
一點真機含內視,如雞抱卵不寓窠。
十九、神定胎息
元神寂照氣常凝,胎息終歸運化勤,
十月關中神養足,方能定里產靈嬰。
二十、神足胎全
真意常凝氣化神,中宮十月聖胎成,
全憑久視神凝定,寂照綿綿內莫昏。
廿一、神靜胎養
呼吸停時念不生,定中神息運無聲,
三千六百時無欠,養就靈兒上苑登。
廿二、神靈胎出
大定三千六百時,法財伴侶共扶持,
小鍾輕撞時提醒,莫教神迷入別屍。
廿三、神圓胎脫
宮中似覺神圓照,念已無存意寂然,
三萬刻中無間斷,靈胎養就便升道。
廿四、行滿功全
陽神妙化離天谷,寂照無昏出便回,
雖到還虛仍住世,三千行滿功德全。
宋·陳希夷睡功訣
龍歸元海
心本虛靈,神火性光。隨意下注,凝於氣穴,喻為龍歸元海。
陽潛於陰
乾陽潛藏坤陰之內,喻心神凝氣穴,太玄雲藏心於淵。
人曰蟄龍
人曰龍之蟄藏深潭,運息養之。喻人藏心神於氣穴。
我卻蟄心
我以蟄龍法蟄心,便能神凝氣穴。
默藏其用
默藏運用,人不得知。但此不過神凝氣穴,久視方知。非此無識。
息之深深
用之要,非久視,餘無效。能久視,息現(觀)至深深處。息念相依,總歸臍內。神氣混合而為命蒂。南華云:「踵息是也。」
白雲高卧
希夷云:「我高卧白雲窩內,對視目中,心神隨念,注在深處。自得氣養神圓,法最簡易。」
世無知音
人總無知睡里能行神凝氣養之法,如有知者志之。法即抱一心空。神安虎穴,觀中意凈,氣養龍宮。人未睡目時,先須睡心。前如不思,後當勿想。現在放下,只一念注在二目齊平處。觀隨念至,念隨息至。由外竅至中,竅至內竅,久視不怠。心如水之澄,如月之明,息現當前,直至氣穴。呼則前降,吸則後開。沖脈中通,運行任督。陰符曰:「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按希夷睡里行功,原本易象,向晦夜也,晏息睡也。睡時心無物慾之想,只一念神凝氣穴。入之自然關開、竅通、息現,百脈周行。如是睡去,惺惺然。妙實無涯,奈世無知音何。
宋·朱紫陽調息箴
鼻端有白,我其觀之,隨時隨處,容與猗移。
靜極而噓,如春沼魚。動極而闔,如百蟲蟄。
氤縕開闢,其妙無窮。孰其屍之,不宰之功。
雲卧天行,非余敢議。守一處和,千二百歲。
鼻端有白
鼻始生處曰端,即二目間齊平處。內之外曰呼,外之內曰吸。一呼一吸為一息。神凝氣聚,全憑呼吸。呼吸調和,心靜光生。性體圓明,則鼻端有白。
我其觀之
二目對視其端,工久竅開息現。念隨息出入,定顯本心性光。
隨時隨處
動即寧神,靜即養氣。接應之間,心意安然。毋忘二目視其端也。
容與伊移
容能也,念能與伊同移,隨時而在。為二目久視其端,則意定放心,收也。
靜極而噓
對視既久.雜念無。心靜,竅開,息見。鼻端處噓噓然,踵息通矣。
如春沼魚
如春日氣和,沼中魚口中噓噓然,似息之出入也。
動已而吸
動極復靜,如魚噓而出,吸而入也。
如百蟲蟄
冬月百蟲畏冷入蟄,藏於土窟。靜而自吸,人不效之如百蟲乎。
氤氳闔辟
藏土窟無風冷,氣自氤氳。吸而闔呼而辟,出入不疾不徐,神息相依而已。
其妙無窮
呼出吸入,其機孰主入。
元宰之功
元氣內藏,本心原神為主宰。靜而主,動而靜。運轉造化。功誠無際。
雲卧天行
馭雲氣以行天,全憑心神為主宰。運化之妙,如天行無已,待詔以朝玉京。
非予敢議
朱子謂雲馭天行,不可思議,非予敢希望。
守一處和
予只知守一而獨處和。對視目中,神凝氣穴,簡易可行。
千二百歲
能如廣成子語黃帝:「千二百歲,吾形不衰即幸耳。」
長生秘訣
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神者,生之主也;故形以氣養,氣以神凝,神以靜寧。務慎神勞氣耗。氣竭,形病;形死,神離。當知形依氣生,神依氣活,形神俱妙。養氣功真,抱一以靜。神合其氣,氣合體性,都憑息念相依。觀在規中,胎息深深。法惟對視,繫念山根。靜中養氣,動里凝神,抱一心空。神安虎穴,觀中意凈。氣養龍宮,神藏氣內。氣里神凝,如天地之交,似日月之合。念在中宮,意為基矣。靜觀其竅,動觀其妙,目前風水,長生秘訣。
推薦閱讀:
※瞎寫 | 有些道理
※人生不得不說的幾個道理
※七言|活得累是因為你心裡想太多,就跟吃飽了撐的是一個道理。
※《紅樓夢》教給女人的8個道理
※你沒有女朋友,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