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百十二:經絡(二十二)十五絡脈
人人都能自成保健師之百十二
經絡保健(二十二)
十五絡脈
絡脈是經脈的分支,有別絡、浮絡和孫絡之分。別絡是較大的和主要的絡脈,具有加強相為表裡兩經脈之間在體表的聯繫。浮絡是循於人體淺表部位而常浮現的絡脈。孫絡是細小的絡脈。
十二經脈和任、督二脈各自別出一絡,加上脾之大絡,總計15條,稱為十五絡脈。十二經脈的別絡均從本經四肢肘膝關節以下的絡穴分出,走向其相表裡的經脈。任脈、督脈的別絡以及脾之大絡主要分布在頭身部。《靈樞·經脈》曰:「凡此十五絡者,實則必見,虛則必下,視之不見,求之上下,入經不同,絡脈異所別也。」四肢部的十二經別絡,加強了十二經中表裡兩經的聯繫,溝通了表裡兩經的經氣,補充了十二經脈循行的不足。軀幹部的任脈別絡、督脈別絡和脾之大絡,分別溝通了腹、背和全身經氣,輸布氣血以濡養全身組織。
下面就對十五絡脈作一個簡要描述:
(1)手太陰—列缺。手太陰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穴名叫列缺。這支絡脈起於腕上分肉之間,與手太陰本經絡脈並行,直入掌內,散入於魚際的邊緣。如果發生了病變,屬實的可見到手腕上的銳骨部與手掌發熱等症;屬虛的可見到張口呵欠、小便次數過多等症。
(2)手少陰—通里。手少陰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穴名叫通里。在腕上一寸半處別出,沿著手少陰本經經脈上行,入於心中,再上行而繫於舌根,屬於目系。如果發生了病變,屬實的癥狀為膈間支撐不舒;屬虛的癥狀為不能言語。 (3)手厥陰—內關。手心主厥陰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穴名叫內關。在腕上二寸處別出,在兩筋之間,順沿手厥陰本經經脈上行,繫於心包絡。如果發生病變,實證為心痛,虛證為項強。 (4)手太陽—支正。手太陽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穴名叫支正。在腕上五寸處(小指側,手背面),內注於手少陰經絡,其別出的上走肘部,再上行絡於肩鵲穴處。如果發生病變,屬實的癥狀為骨節弛縱,肘部不能運動;屬虛的癥狀為皮膚上生贅疣,小者像指頭大的痂疥。 (5)手陽明—偏歷。手陽明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穴名叫偏歷。在腕上三寸處(大指側,手背面),別走而人於手太陰經,其別出的,走人耳中,合於該部的主脈。如果發生病變,屬實的癥狀為齲齒、耳聾;屬虛的癥狀為牙齒髮冷,膈間閉塞不暢。 (6)手少陽—外關。手少陽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穴名叫外關。在腕上二寸處(手背面正中線),向外繞行於臂部,再上行注入胸中,與手厥陰心包絡經相合。如果發生了病變,屬實的癥狀為肘關節拘攣;屬虛的癥狀為弛緩不收。 (7)足太陽—飛揚。足太陽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穴名叫飛揚。在外踝上七寸處,別走足少陰經。如果發生了病變,屬實的癥狀為鼻塞流涕,頭背部疼痛;屬虛的癥狀為鼻中乏血。 (8)足少陽—光明。足少陽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穴名叫光明。在外踝上五寸處,別走足厥陰經,向下絡於足面。如果發生病變,屬實的癥狀為厥冷;屬虛的癥狀為足軟無力兩不能行走,坐而不能起立。 (9)足陽明—豐隆。足陽明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穴名叫豐隆。在外踝八寸處,別走足太陰經。又一支別行的沿脛骨外緣上絡於頭項部,與該處其他各經經氣相合,向下繞絡於咽喉。如果發生了病變,因經氣上逆的常見喉痹,突然失音不能言語,屬實的癥狀為神志失常的癲狂;屬虛的癥狀為足緩而不收,脛部肌肉枯萎。 (10)足太陰—公孫。足太陰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穴名叫公孫。在足大趾本節後內側)一寸處,別走足陽明經。又一支別行的上行入腹絡於腸胃。如果發生了病變,因厥氣上逆的會見霍亂的突發病症;屬實的癥狀為腸中疼痛不移;屬虛的癥狀為腹脹如鼓。 (11)足少陰—大鐘。足少陰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穴名叫大鐘。在足內踝後,繞足跟而至足外踝側,別走足太陽經。又一支別行的與足少陰本經經脈上行相併行,走於心包絡下向外貫穿腰脊。如果發生了病變,因氣上逆的為心煩脹悶;屬實的癥狀為大小便不通;屬虛的癥狀為腰痛。 (12)足厥陰—蠡溝。足厥陰經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穴名叫蠡溝。在內踝上五寸處,別走足少陽經。又一支別行的經過脛部上至睾丸部,歸結於陰莖。如果發生了病變,因氣上逆的為睾丸腫大,突然疝痛;屬實的癥狀為陰器挺大,屬虛的癥狀為陰囊暴癢。 (13)任脈—尾翳。任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穴名叫尾翳(即鳩尾穴),在鳩尾骨尖下部,散於腹部。如果發生了病變,屬實的癥狀為腹皮痛;屬虛的癥狀為腹部皮膚作癢。 (14)督脈—長強。督脈的主要絡脈別行,起點處穴名叫長強(在尾閶骨端下),挾膂上行,到項部,散於頭部,再下行,當在左右胛處,別行走足太陽經絡,深入貫穿膂內。如果發生了病變,屬實的癥狀為脊柱強而不利俯仰;屬虛的癥狀為頭部覺重而顫搖。 (15)脾之大絡—大包。脾臟的大絡,起點處穴名叫大包,在淵腋穴下三寸處。這支大絡布散於胸脅。如果發生病變,屬實的癥狀為全身都覺疼痛;屬虛的癥狀為周身骨節都弛緩而無力。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