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人過「七月半」
沈建東 農曆七月,相傳是鬼魂從陰間出來尋找吃食的月份,民間在這個月皆祭祖先,故七月十五道教稱之中元節,中元節與除夕、清明節、冬至等三節一起組成了中國傳統節日里祭祖為主題的四大節日。道教認為每年農曆七月十五為地官大帝的誕日,為慶祝自己的生辰吉日,要打開地官掌管的地獄大門,鬼魂此日皆從陰間放回人間,故道士作法事,用三牲五果普度十方孤魂野鬼,因此中元節,又俗稱鬼節,家家戶戶上供燒香祭祖,祭祖有兩種形式:其一,在家中和祠堂叩拜祖先,稱家祭;其二墓祭,赴先人墓前致祭。同時還對野鬼、孤魂,煞神進行祭祀,亦沿街設案燒香,供三牲、鮮果、酒菜,請道士作法超度孤魂野鬼,稱為路祭。夜晚還有放河燈的習俗,此日鄉鎮商鋪印賣尊勝目連經、盂蘭盆。藝人演《目蓮救母》雜劇,這個節目全國普遍流行。 在佛教文化里,「盂蘭盆」是梵語,意為解救倒懸之苦。盂蘭盆會,是根據西晉竺法護譯的《佛說盂蘭盆經》而舉行的超薦歷代祖先的佛事衍化而流傳至今。佛教傳說,佛陀的弟子目犍連(又稱目連、目蓮)剛得到六通時(三乘之聖者得神妙不測無礙自在之六種智慧,日六神通,略稱六通)。為報父母養育之恩,即用道眼觀察,看到他的母親墮落在餓鬼道中受苦,瘦到皮骨連在一起,目犍連非常傷心。他馬上用缽盛飯,借神通的力量,送給他母親吃。他母親接到缽飯,忙用左手遮缽,右手抓起飯來,誰知飯還沒有送到嘴裡,就在手中化成火炭,不能入口。目犍連看見他的母親受這樣的痛苦,而自己雖得神通,也不能救她,因而大哭起來,趕快跑去告訴佛陀,請求佛陀替他設法,救拔他的母親。佛陀說:「你母親罪業深重,不是你一個人的道力可以救助的,必須要靠十方眾僧的道力,才能救拔你的母親脫離苦海。」目犍連請求佛陀指示如何會集十方眾僧,來救他的母親。佛告訴他:「七月十五是眾僧結夏安居修行圓滿的日子,你應該在那天敬設盛大的盂蘭盆供,以百味飲食供養十方眾僧,仗十方眾僧的威神道力救脫你的母親。」目犍連依言而行,他母親果然脫離了餓鬼道。當目犍連問佛,將來佛弟子是否也可以通過盂蘭盆供救度各人的父母親時,佛說:「從今以後,凡佛弟子行慈孝者,都可於七月十五僧自恣時,佛歡喜日,備辦百味飲食,廣設盂蘭盆供,供養眾僧,為現生父母增福延壽,為過去父母離苦得樂,這是報父母養育之恩的好辦法。」盂蘭是梵語,義是倒懸,盆是漢語,是盛供品的器皿,雲此可以解先亡倒懸之苦,因此,盂蘭盆會實際上是一個「孝親節」。 西晉時,《佛說盂蘭盆經》翻譯到了中國,立刻受到提倡孝道的中國人的喜愛。南北朝時,梁武帝首次在漢地創設盂蘭盆會,大開齋筵,廣修盂蘭盆供,供養十方眾僧。因為梁武帝的極力提倡,民間各階層人士無不效法遵行。並由此把農曆七月十五日定為「盂蘭節」。明清時候盂蘭盆會在民間十分興盛,坊里集錢結會,設壇請僧誦經,拯濟孤魂,施瑜珈食,名放焰口,盂蘭冥器雜以香亭幡蓋,在街頭城隅焚化,稱盂蘭盆會,入夜有放河燈的習俗,燈為蓮花形,浮於水邊,稱照幽明之苦。古詩云「裁蓮作燈燈七葉,百萬光從水面出。」民間焚燒冥衣、冥錢祭奠新逝的長者,民間俗信此日燒紙錢是不能只獨給自己的亡親,也要給無後人的亡靈燒一點,否則難免他們不會在陰間為難自家故祖,宋陸遊《老學庵筆記》還記載,人們還利用盂蘭盆的倒向,占氣候天象,謂向北則冬寒,向西則冬溫,向東則得中。看來,具有中國民俗意味的盂蘭盆會的活動形式已較佛教本義相去甚遠了。佛道各異的特色,是七月十五的節日呈現出獨特的魅力,也最能凸現出各種文化因素交融的特點,正如清袁景瀾《詠盂蘭盆會詞》所描繪的那樣:「緇流螺鈸鳴遙空,昏黃門巷來陰風……寶樹裝成般若台,盡濟慈航登彼岸。」 中國民間習俗燈下不說鬼,黃昏也不去探望病人,都是怕招來鬼祟,可是人們確實喜歡聽鬼的故事,儘管聽得背脊發涼、汗毛直豎,仍然想聽下去。看見看不見的鬼,古今中外都是人們既愛又怕的。其實邪不壓正,陰不勝陽。人為陽,鬼為陰,鬼是怕人的,要不然古代就出不了宋定伯不怕鬼還把鬼變成羊賣了的故事了。故事原來是這樣的:南陽宋定伯年少時,夜行逢鬼。問之,鬼言:「我是鬼。」鬼問:「汝復誰?」定伯誑之,言:「我亦鬼。」鬼問:「欲至何所?」答曰:「欲至宛市。」鬼言:「我亦欲至宛市。」遂行。數里,鬼言:「步行太亟,可共遞相擔,何如?」定伯曰:「大善。」鬼便先擔定伯數里。鬼言:「卿太重,將非鬼也?」定伯言:「我新鬼,故身重耳。」定伯因復擔鬼,鬼略無重。如是再三。定伯復言:「我新鬼,不知有何所畏忌?」鬼答言:「惟不喜人唾。」於是共行。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聽之,瞭然無聲音。定伯自渡,漕漼作聲。鬼復言:「何以作聲?」定伯曰:「新死,不習渡水故耳,勿怪吾也。」行欲至宛市,定伯便擔鬼著肩上,急持之。鬼大呼,聲咋咋然,索下,不復聽之。徑至宛市中下著地,化為一羊,便賣之恐其變化,唾之。得錢千五百,乃去。於時石崇言:定伯賣鬼,得錢千五百文。」「 在西方世界裡也同樣存在著關於鬼魂的信仰,在古凱爾特人的信仰里,新的一年於11月1日開始,或稱薩溫節,每年收割的節日於10月31日晚上開始。不列顛群島的德魯伊教徒會燃點農作物作為祭品,而當他們圍著火堆跳舞時,太陽季節便會完結而薩溫節隨即開始。凱爾特人相信死亡之神薩溫在10月31日的晚上會和鬼魂一起重返人間,尋找替身。因此他們燃點火炬,焚燒動物以作為死亡之神的獻禮。還會用動物的頭或皮毛做成的服飾打扮自己,發出古怪的聲音,使死亡之神認不出自己,避過災難。這就是今天萬聖節化裝舞會的由來。過了當晚,鬼魂回到陰間,一切回復平靜。中國人對待鬼魂是安撫祭祀,好吃好喝,演劇娛樂,讓鬼高興而來滿意而去。西方世界則把自己打扮成鬼魂的模樣,孩子還可以在萬聖節這一天挨門挨戶討糖果吃,藉此裝神弄鬼矇混過關。
推薦閱讀:
※江蘇蘇州西園戒律幢寺
※帶你游蘇州~
※一點資訊【蘇州18家高逼格冰淇淋店,這個夏天就這麼過了】
※隔代撫養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接受《現代蘇州》雜誌的採訪
※【同程攻略】你不知道的蘇州二三事
TAG:蘇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