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學外語並非越早越好

學外語並非越早越好——從語言習得研究看兒童的外語學習 作者:朱佳蕾 趙蓉暉 《光明日報》( 2017年02月26日12版)

  外語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涉及對象最廣、教學持續時間最長的一項內容。改革開放30多年來,外語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學習外語的人數接近4個億。英語教育不僅在各個學校教育階段普及,而且有向更早期嬰幼兒階段蔓延的趨勢。眾多外語教育機構和幼兒園提供的面向2至6歲兒童的幼兒英語課程、中英雙語教學成為吸引家長的金字招牌,面向更低齡兒童的嬰兒英語教育也已經不是新聞。雙語親子班、嬰兒英語早教甚至英語胎教……琳琅滿目的課程、教材,不僅體現了英語教育市場的繁榮,更反映了對英語學習的強大社會需求。這種需求的背後,不單有望子成龍的拳拳父母心,還有人們「學外語越早越好」的觀念。那麼,外語學習真的越早越好嗎?我們將依靠語言習得研究的成果來回答這一問題。

自然環境的語言習得「越早越好」

  自然環境下的母語和二語習得的確是「越早越好」,雙語環境對提高兒童的語言和認知能力是有益的,這是由兒童在自然環境下學習語言的特點所決定的。

  兒童是學習語言的「專家」,無論生長在哪個地區,接觸哪種語言,只要沒有身體和心理上的障礙,任何兒童都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毫不費力地習得自己的母語。

  此外,兒童語言習得還受制於「關鍵期」。「關鍵期」就像生理期一樣,由人的生物鐘決定,與大腦發育有關。超過「關鍵期」以後,兒童學習語言的能力就急劇降低。對從小離群索居的孩子和受虐兒童的研究發現,兒童在過了「關鍵期」之後再習得語言幾乎是不可能的。另有針對移民的研究表明,學習目標國語言的時間越早,學習的效果越好。

  對學習雙語的兒童來說,他們在開始階段的語言處理能力不如單語兒童和學習第二語言的成年人,這也許是由於大腦中兩種語言系統相互干擾造成的。但從長遠來看,他們最終都可以成功地習得兩種語言。有意思的是,恰恰是這種雙語干擾給了雙語者「磨鍊」大腦的機會,使得他們在一些認知能力上比單語的同齡人表現得更好。

外語學習和自然環境二語習得不同

  上述關於兒童語言習得的研究結果是否也適用於外語學習?答案是否定的。

  在自然環境(即目標語環境)下習得第二語言和在人為製造的課堂環境中學習外語有以下差異:

  第一,自然環境下的語言輸入量遠遠超出課堂環境。即使保證在課堂上使用雙語教學,也難以在語言信息的輸入量上與自然環境下接收到的輸入量相提並論,這不僅是因為課堂上的語言輸入量有限,而且因為外語學習者很少會在課外使用外語。

  第二,自然環境的習得過程基本上只依賴正面證據。也就是說,學習者總能得到正確的語言信息,而很少會被刻意糾正語言使用中的錯誤。而在外語學習中,指出和糾正語言錯誤是重要的教學環節,這就使外語學習中學習者接受的信息和學習母語及二語時很不相同。

  第三,自然環境下的二語習得中,最豐富的輸入信息是口語形式的。而外語課堂教學中往往先從音標、字母、讀音等教起,以書面材料為主。

  上述三點說明,外語學習和自然環境下的語言習得有很大的差別,不可照搬自然習得母語或二語的理論來指導外語學習。

兒童課堂學習外語不具備明顯低齡優勢

  由於兒童學習語言主要依靠內隱的語言習得機制,這就需要長期大量的語言輸入和練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而年齡較大的外語學習者,因其認知能力方面的優勢,在外語學習方面的表現往往優於年齡較小者。一項長達7年的BAF(巴塞羅那年齡因素)研究項目發現了正規課堂中年齡因素對外語學習的影響。結果表明,在接受了同樣時間的語言教學之後,年齡較大的學習者成績優於年齡較小者,特別是在對語言的形態、句法特徵掌握方面表現尤為突出。這就說明,在課堂學習環境下,兒童並不具備明顯的低齡優勢,如果沒有大量的語料輸入和練習,即使很早接觸英語學習,也很難獲得母語那樣的水平,甚至可能不如年長的學習者。

  相反,如果課堂教學方法和教材並不適合低齡的兒童,教師教學水平或者外語水平不足,又忽視了幼兒心理以及兒童的個體差異,反而容易適得其反。有研究表明,積極的態度、高動機、自信等情感因素和高表達能力、認知能力對成功的外語學習十分重要。成年人學外語往往有明確的目標和主動性,兒童卻大多是被父母送進外語課堂的。不當的教學方式可能會挫傷孩子的積極性,使其對外語學習產生抵觸情緒,這不僅不能使其有效地學習外語,反而可能讓他心生厭惡,即使到了成年期也有意無意地逃避外語學習,這樣的例子在實際生活中並不鮮見。

  不僅如此,盲目追求外教教學、過分強調口語教學也是不科學的。語言學家趙世開先生曾指出,聽、說、讀、寫都是語言能力的一部分,但口語轉化成書面語需要經過大量訓練,比書面語轉化為口語要困難得多。在不同年齡階段將教學側重點放在不同的語言能力上,這是外語教育研究重要的課題,並不是僅僅強化口語訓練就能學好外語那麼簡單。

  最後筆者還想強調,外語學習不能以損害母語能力為代價。一個人如果無法用自己的母語清楚地表達思想,難以想像他可以用後來通過學習掌握的外語來表達自己。不少研究都表明,對語言能力尚未成熟的少年兒童來說,用母語學習知識的效果最好。近年來,有些人希望通過外語教授非外語課程,達到既掌握知識又學好外語的雙重效果,實際上是有很大風險的,尤其對少兒來說更是如此。

  (作者:朱佳蕾趙蓉暉,繫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研究院、中國外語戰略研究中心專職研究員)


推薦閱讀:

求職指南 | 翻譯都跑去廣告界混圈去了,你造嗎?
【CET6】【每日打卡】珊瑚礁農場恢復珊瑚礁
如何用一個假期逆襲英語聽力?
學好外語的第一步 - 學會聆聽
【收藏】一個你的西班牙語客人感興趣的話題

TAG: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