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從容的慧能 VS 努力拚搏的神秀

在《六祖壇經》自序品第一 中,慧能和神秀的偈語分別是:慧能: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染塵埃.神秀:身是菩提樹, 心是明鏡台,時時常拭免, 不使染塵埃.慧能認為我們自性清凈,不假外物。而神秀則認為我們要努力修行,才能讓心清凈?明亮。先看慧能:?見性之人,人人平等慧能第一次見到五祖,說自己一心求佛,五祖不客氣的說「汝是嶺南人,又是獦獠,若未堪作佛?....」慧能不亢不卑地回復對方「人雖有南北,但佛性並無南北」。五祖的問話里,是有責難的味道的,「以你的外表和出身,你這樣的人懂得求佛是什麼嗎?」。對慧能而言,他知曉自己和對方是平等的,對方既然這麼不客氣,那他就用同樣不客氣的方式回:「求佛」和人的「出身外表」並沒有關係呀?你怎麼會問這樣的問題呢?!所以他的直接坦率的回答,反而贏得了同樣是見性之人五祖的「刮目相看」(更欲與語)。後來,五祖見眾人注視他們兩個,知道不適合繼續講下去(為了保護慧能),於是讓他去「隨眾做務」,這時,慧能剛到五祖寺,他對五祖的這種安排並不理解,於是提出疑問「我是來求佛的,你為何讓我去做別的事呢?」為何他敢於提問題?因為他知曉雙方是平等的,你這樣安排我,我不理解,你可以給我解釋一下嗎?接下來五祖和他說「汝更勿言」時,他就不再爭辯了。這時候,慧能還是不明白五祖的安排,但為什麼卻沒有「堅持自己的疑問,非要討個說法」呢?--因為他看到了對方不想說。這就是自尊和尊人。見性之人,不會覺得自己的問題一定要得到對方的回復,對方不回復,自有那麼做的理由,自己也不會去強迫對方。所以,對慧能這種了解自性的人,他既不會被別人激怒,也不會去激怒別人。他的心一直是安靜的,淡定的。我們再來看看努力修佛的神秀是怎樣的??「時時勤拂拭」的人,是不是把心放錯地方了??五祖讓大家做偈語,目的是選「傳法」之人。作為教授師的神秀,他怎麼想怎麼做的呢?首先,他知道自己是「眾望所歸」,他需要承擔大眾對他的期望(被別人的期望綁架);另外,他也想通過做偈來讓五祖了解自己(想得到五祖認可)。但,他又不能輕易接受這個挑戰。他知道,這個偈語不是一般意義上的佛法討論,而是五祖用來選傳法繼承人的。作為
推薦閱讀:

淡定與從容
學會放下 懂得從容 - Qzone日誌
示從容論六十九
平淡是真,從容是福
時光輾轉,清淡歲月,且許我從容走過

TAG:努力 | 從容 | 淡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