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網友:于丹開講國學是在弘揚還是糟蹋?

來自:NSWARTS

一場由於丹在澳洲悉尼市政廳舉行以「關乎人文 化成天下」為主題的國學講壇引發微信群聊討論。于丹以「家和萬事興」為引,以數封家書為例,用字形分析方法解讀了古典智慧與當代生活的聯繫和應用。

8月14日,澳洲NSW ARTS CLUB 一篇轉貼《孝文化實是奴才文化》引發了對於丹在悉尼市政廳講壇的討論。以下就是當天討論的實錄。孝文化一文直刺中華文化核心,有力!(托馬斯)于丹提倡的不就是這樣的「孝文化」嗎?(唐培良)?農業文明裡,孝道是自發產生的,有環境人文因素是無可厚非的,但中華文明將其固化為一切社會規則的基礎,而且引伸為政治倫理就是敗疽。于丹知其然否,吾不知。(托馬斯)好文!?「孝文化」不僅培養不出人倫真情,反而會破壞親情,帶來的是上尊下卑、等級森嚴、虛情假意、偽孝偽善。孝字的背後,是忠,是順。孝文化,就是忠順文化、等級文化,其實就是奴才文化!(JASON)契約精神才是法的,有社會倫理的,可惜中華文明裡缺失。于丹宏揚的是中華文化,可惜有些是反文明的東西,現代社會我們更應該提倡法的理念,而不是"孝"的理念(托馬斯)于丹弘揚的不是中華文化,而是中華偽文化,她的《論語》解讀,才是你說的引申為政治倫理的敗疽。(唐培良)雖然孔子被尊為儒家始祖,但孔子思想包括《論語》同以後發展的儒家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論語》的思想核心是「仁」,也即「人」,其精華閃光點在教育思想與教育方法。到了《孟子》,思想核心是「仁政」,與「政」掛上鉤了,但孟子也還是重視「人」,孟子的輕君重民「民本思想」體現了這一點。于丹誤讀了《論語》,直接為當今政治服務,故是假借弘揚中華文化發揚國學,實質是推銷偽中華文化,糟蹋國學,貽害後代。(唐培良)非常享受託馬斯?和唐培良?那樣的高手過招,有理有據有深度,就事論是見水平(Jason)我這次沒去聽於丹的講座,但從這發言提綱可以看出,于丹對文字學一竅不通,尤其不懂漢語的字與詞的關係,也不懂漢字造字與漢字發展的規律。(唐培良)(我在大學期間對《論語》有過深入的研究,10年前,有朋友拿了一本于丹的《論語心得》給我看,還給了幾盤帶子。看完後感覺于丹就是在瞎扯,這次看了她的提綱,還是在炒作她的「于丹國學」,忍不住在群里說出自己的想法。----唐培良)唐培良?非常贊同你對於丹的看法[強。但你轉發的這篇文章寫的有點簡單粗暴,標題也是偽命題。中華文化中「忠」值得批判,但孝還是值得提倡的,當然不是愚孝。而且文中把孝和愛完全對立起來,難道對父母的孝不是愛嗎?不值得宣揚和傳承?(映霞)關於于丹,我想分享一下我個人的想法,敬請唐培良?,映霞,托馬斯?和大家指正。(容裕)國內有朋友包了一座山,不大,據說是孟河中醫的發源地。他計劃在山上建草堂開私塾,教習幼童背古文。在商言商,他來問我的意見。我問他,為什麼要做這事?目的是什麼,贏利還是傳承中華文化?他回答,首先是傳承,能贏利最好。因為他對經濟高速發展下的道德淪喪痛心疾首,對現行教育制度深惡痛絕。因是多年好友,我有話直說,八個字:倒行逆施,改弦更張。理由很簡單,經濟高速發展下的所謂「道德淪喪」,問題不在人,而在制度,舊有制度的法律框架,已經不能有效約束行為和維護秩序,法律不再是疏而不漏,成了到處是洞的破網,為何要去教育後輩視洞不見,冥想其網而自縛?愛與平等,逐漸被接受為普世價值,如何再回到父父子子君君臣臣?這大約是四五年前的事了。在物質富足的過程中,人們的內心焦灼而迷茫。當世界為錢主宰,活著的唯一目的就是賺錢賺很多錢永不停息時,人們不是更幸福,而是更恐懼!于丹現象大約產生於這樣的大背景。《百家講壇》是最早系統傳播中華文化的電視節目,易中天和于丹是其中最火的男女主角。當時的《百家講壇》,以講述歷史為主,于丹卻另闢蹊徑,以古籍作為切入點,瞬間燃遍大江南北。不得不說,她的商業操作獨具慧眼,準確抓住細分市場,這個市場就是60後的父母人群!要知道,出生於六十,七十年代,尤其是65後75前的人,除非家學淵源,很少有機會獨到四書五經,很多人是為了教孩子才去讀的。于丹便是那個帶他們讀的第一人。我倒是不擔心她誤人子弟,慢說她首先面對的不是人子弟而是人父母,就算是人子弟,如果不是被父母逼著,又有幾個孩子會願意聽她絮叨?當娛樂節目看,已經是難能可貴了。以商業角度看,她已是過氣的明星,至少在大陸市場是這樣。所有對她的討論,不論褒貶,我都認為是好事,也是她的價值所在。因為,從來沒有一個人,讓《論語》如此高度聚焦!」(容裕)容裕?你把于丹比做過氣的明星,這似乎更確切些,對於她的價值所在,對於她是否讓《論語》高度聚焦,我有不同的看法。于丹其實跟以前一些道德演說家一樣,只不過她把《論語》或「國學」當外衣披在了身上,人們在聽她的演說時,只是當一場演出來聽的,著重於她的口才,演講技巧。一場場演說結束後,人們回家是否會真的去翻一翻《論語》就很難說了。關於她講的內容,聽的人是非會真的去細細琢磨,就更難說了。就算聽了她的講演,真有人會去讀《論語》,那腦子裡也只是帶著《于丹「論語」》去讀的。說誤人子弟,並不完全指學生,包括成人。說誤人子弟,也就是說人們聽了于丹誤讀的《論語》以為是《論語》真意,這樣的話,再高度聚焦,也是偽論語。(唐培良)完全可以理解為演出,就是演出。像所有的演出一樣,它聚集了想看她演出的人,原因不盡一致,倒也無妨。從這些PPT,倒也看不出多少誤導,符合現代人快餐式文化消費特點,抓現成的,拿來就用。(容裕)于丹的演說雲里霧裡,說的一些話估計連她自己都不明白。「從數千年前造字者的邏輯里,發現當下生活的相似面貌,並就此形成中國文明的自我延續性。」數千年前古人造字沒什麼邏輯,只是畫圖,為象形文字。

《說文解字》並不能反映文字造字用字和文字發展的全貌,有許多也是曲解的。《說文解字》對「家」的解說就不正確:家,居也,從宀,豭省聲。(也就是用了豭一半的"豕"。) 但是,從後來出土的甲骨文,我們看到了「家」其實是兩個象形字組成的會意字,上面寶蓋頭,代表房子,裡面就是一隻「豬」,本義是畜養生豬的穩定住所,同什麼「不求大貴,是典型的小富即安」 八杆子打不著的,盡胡扯。(唐培良)

漢字「六書」,即是造字法又是用字法。在造字用字過程中,完全是「約定俗成」的。比如「休」字。是「人」靠在「樹」上,為休息。即人們在砍樹勞動時累了,靠在樹上休息一會。但靠在石頭上也可以休息的呀。最初就用「人」 「木」表示「休息」,只是用了,習慣了,這就是「約定俗成」,這才是文字和語言發展的規律。復古 民族主義是沒有出路的!我們都要有這樣的基本認知(建)我總結兩個字:聽話。這就回到了討論的開始:于丹提倡的就是現代奴才文化。(唐培良)沒錯,所以國內沒市場,誰想被教聽話啊?(容裕)並不是每句話都有問題,但整體上炒一盤儒家規規矩矩跪著過小日子的冷飯,有一些文化精華的堆砌,但整體對文化中的糟粕沒有任何反思和批評,講座的組織者只允許兩名事先安排好的提問,本想提問題,沒給機會(哲嘉)?儒家思想並不是規規矩矩過小日子,尤其是孔子,其思想最初還是入世,也有積極上進的地方。(唐培良)?所以整篇是一種以特定立場揀選材質的拼盤。加之以主觀甚至誤導的視角解讀。看上去很熱鬧的一盤,細思完全沒有系統,沒有脈絡,是一場頌揚式的背書秀。(哲嘉)于丹將孔子思想的真諦簡單歸結為「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這是于丹對《論語》的最大誤讀。于丹不過是對普通受眾做了一番精神按摩,其結果是:于丹所講的內容離真實的孔子思想差距原本有二十里,到了受眾那裡,他們的理解已經與真實的孔子遠到了不止二百里!以後有機會可以專門就這一問題展開討論。
推薦閱讀:

「小于丹」蒙曼:正說武則天
于丹:月亮是中國人的情感密碼
于丹《論語》心得之七
田園生活 丹韻詞音 于丹
丹韻詞音《千古明月》于丹

TAG:國學 | 于丹 | 網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