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正宗的中華,中國才是蠻夷
07-04
日本是正宗的中華,中國才是蠻夷 . 牆內開花牆外香,日本這個曾經的蠻夷之國學習、保留、乃至發展了許多華夏文化的精華。 日本天皇的登基儀式是按照唐代禮儀的,穿著是按照中國春秋時期的,當然音樂歌舞也是唐代的,中國失傳了。日本首都東京之名源自中國宋朝都城東京汴梁。 日本人坐卧的塌塌米,是原汁原味的漢唐中國習俗。疊(tatami)源自中國。古代中國有過疊最普遍盛行的時候。漢朝的人們在家中或者客廳中都使用疊的方式席地而坐,甚至君主在會見客人的時候也是在疊上,今天所見漢代壁畫上的人們都依幾而坐,那個:『幾『字也就是塌塌米桌子的象形。古代人坐的時候,就像今天的日本人那樣是雙膝著地,臀部貼緊腳跟,實際上也就是坐在腳跟上,此為『坐『的本意。 日本和服日本人稱為吳服,也就是江浙一帶的漢服改進。日本的木屐、布襪,也是源自中國春秋和漢代。茶道來自於宋代。花道,香道來自於唐代。書道就不用說了吧。日本女子塗的viper是中國古代女子塗的那種。日本傳統歌舞多來自唐代。今天年輕人感到俗氣和缺乏美感的戲曲多為滿清時期出現的,日本能劇和神宮樂才是唐朝正統歌舞樂曲.筷子也不用說了吧。最具代表的日本飲食生魚片源自中國唐朝飲食」膾」。 在日本,壽司料理又名漢字「鮨及鮓」。這兩個在中文裡不常用到的字,都是指用鹽漬可以久藏的魚類。據考證,現今的壽司便是由鹽腌制的魚類發展而來,大約在西元三世紀由中國沿海地方傳至日本,原先只是以鹽腌制的鹹魚,後來改為以米飯腌魚,製成後將魚與米飯一起食用,這即是現今壽司料理的前身。日本的國花櫻花,兩千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就在宮苑內栽培,至唐朝已普遍出現在私家庭園,日本栽種櫻花才千餘年歷史,是從中國引進梅花時夾帶到日本的,後來被日本發揚光大。 日語--源自中國古代吳地方言。大家看到的經典的日本建築是真正的唐代建築,中國建築大師梁思成寫中國建築史的這本書的時候,中國當地找不到唐代的一些標誌性建築,只好用日本的建築來舉例子說明,特別是日本的東大寺,就是鑒真的帶過去的工匠建的,是目前世界少最大的木構建築。今日本奈良古城為長安城四分之一大小建造.日本門窗多推拉型,中國前五代時也是如此。唐代室內裝飾與今日日本傳統裝飾如出一轍.當代視為中國傳統的大紅燈籠是在清代才出現,唐朝時為如今的日式燈籠.日本明治維新的奠基人之一是明代的遺臣朱舜水(明代末期已經提出君為天下一大惡,有了民主的雛形了,可惜被清朝破壞了),被尊稱為日本的孔夫子,中國的朱舜水紀念碑也是日本人來建的,明朝的開明被日本人學去了,大日本史這部日本大歷史大作也是朱舜水的弟子作為主編的。日本人明治維新喊的口號就是中國的朱舜水紀念一位日本英雄寫的一篇文章,被日本學者視為珍品的《湊川碑陰記》。 易經是世界最古老的書,日本人的明治維新的明治就是來自於《易經說卦篇》的「聖人南面聽天下,向明而治」,當時不懂易經是不能入日本內閣的。關於日本天皇的來源,有一種說法是神武天皇就是當年秦始皇派遣出海求仙藥的徐福。日本前首相羽田孜就稱自己是徐福的後裔。日本人都尊徐福為「司農神」和「司葯神」。至今,日本仍保留著包括徐福墓、徐福宮、徐福上陸紀念碑在內的許多遺址。每年秋季,佐賀縣人民都要向供奉在「金主神社」中的徐福敬獻「初穗」。每隔50年,要舉行一次規模盛大的祭奠。如果說天皇起源還存在爭議的話,那麼自漢代之後各朝代許多中國皇家宗室和民間百姓東渡日本居住就是在史冊和家譜中銘記的,尤其在元滅宋和清滅明之時為多。 日本著名漫畫家高橋留美子是中國漢高祖劉邦的後代,原田、高橋、大藏這幾個日本大姓來源於漢獻帝的玄孫阿知王,特別是原田和大藏都是日本歷代的重臣,日本九州福岡市建有漢太公廟,原田家族至今保存著代代相傳的族譜,註明自己的劉邦的後裔,而且按照傳統的禮節到太公廟對劉邦等劉姓遠祖進行定期祭祀,當然日本也有沒有改姓的劉姓後代。當年日本用的潛艇港口名稱就叫吳。聯隊軍旗用的是蘇武使用的漢節。衝鋒時大唱文天祥的正氣歌,除了武運長久外使用最多的旗銘是岳飛的口號「精忠報國」。 很多動漫作品提到的風林火山就是日本的兵聖武田信玄提出的,這家夥是孫子迷,整天身邊放一本孫子兵法,打的旗號有兩個,一個是孫子,一個就是風林火山,根據《孫子兵法》的「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來的。日本忍者起源於中國的雜耍,服部半藏是中國秦人的後代。忍者的九字真言「臨、兵、斗、者、皆、列、陣、在、前」來自於中國的左傳。 日本刀來自於唐刀,唐刀也叫苗刀,因為形狀像秧苗,日本三大神器的草剃劍就是一把唐刀。日本的劍道來自於中國的春秋戰國,劍道的穿著是唐代的式樣,特別是褲子,那種日本式褲子是中國古人穿的,叫跨。 中國的鑄劍術本來很強的,幹將,莫邪這些大家都聽過,但是好像到宋朝時期好些鑄劍的方法就以經失傳,而日本則從中國吸取了大量的鑄造技術,在明朝時日本的鑄造就已經在整體上超過了中國,明軍跟倭寇兵器對砍中經常發生武器被砍斷的事。武士道精神中來自華夏文化的影響也是絕對不可忽略的,特別是那種輕生重義,忠心為主和集體協作精神、禮儀紀律,令人想起春秋時期的那些忠勇之士。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中國方案」解燃「煤」之急 浙江日報
※2010年中國樓市十大關鍵詞
※觸摸活的中國--20121109
※特朗普竟狂妄質疑「一個中國」政策
※中國陵墓與祠廟(二)【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