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判斷,邏輯判斷,功利判斷和價值判斷一一談談我的辯論經
辯論大體可分為如下幾個層面:
事實判斷,邏輯判斷,功利判斷和價值判斷。
其辯論順序應當是:事實判斷第一、邏輯判斷次之,功利判斷再次之,價值判斷則放在最後。
如果「事實判斷」這第一步還無共識,那就先把要辯的事實弄清楚後再說,否則就無須進到下一步,無須再辯論其它了。
如果「事實判斷」方面已無分歧,則可看看:分歧是否發生在「邏輯判斷」方面。即看雙方的分歧是否出於沒有遵守邏輯「同一律」的各說各話,是否辯論實際上並無論點上的交集,是否有意無意地偷換了命題、概念、判斷、推理……諸如此類。倘若辯論雙方在命題、概念、判斷、推理等任一環節上,違反了邏輯規範,尤其是形式邏輯第一定律「同一律」,那麼,雙方的辯論就只能是牛頭不對馬嘴,只能是雞同鴨講了。單獨聽各方意見,似乎都占理;但合在一起來聽,則會發現其完全是一場無效辯論,其中無的放矢處多多。此時此刻,要將辯論繼續下去的唯一途徑,就是先把爭議焦點找到,並自始至終保持論題、概念、判斷、推理等等方面的邏輯「同一」。這往往是辯論中的最大難點。有的人並不是有意胡攪蠻纏,而是缺乏必要的、起碼的邏輯訓練或鍛煉,他/她說著說著,就不自覺地跑題了。如果另外一方對遵守「同一律」也毫不敏感、缺乏自覺,那麼就也往往會跟著跑題,如此一來,辯著辯著,就會越扯越遠,辯到最後,往往其相互辯論的內容,與當初的議題竟毫不相干了。辯論中的邏輯較量階段,往往是辯論中最出彩的地方。這包括一些辯論高手玩其高超而不露痕迹的詭辯。
如果在「事實判斷」和「邏輯判斷」上的分歧均已經排除——這基本算是辯論已進入正軌,辯論已處於嚴肅的良性互動狀態了——那麼,雙方還可就相關結論作出可行性分析,諸如可操作性、社會反應、相關方面反饋、……之類,即看看如何才能做到損失最小化,受益最大化之類,等等、等等。
如果以上三大「判斷」的辯論關都過了,那麼,最後才是價值(觀)判斷、信仰層面的判斷了。因為,即使上面三方面都沒有分歧了,但基於信仰,還是有一個肯定或否定、可行或不可行之最後——也是最高層次——的判斷或決斷。對這最後一點,基本上就不是一個可爭論的問題,而是一個理解與否、尊重與否、接受既成現實與否和願意求同存異與否之類問題了。
此外,在辯論中還常常發生有「動機判斷」,即常以負面的動機揣測對方,常以動機揣測來代替辯論本身。不過,這其實不過是「價值判斷」的衍生品或副產品,屬無法辯論、不可辯論、無解辯論的問題。故應將其歸於價值判斷。
綜上所述即可見,對於那些隨時隨地將「價值判斷」、「政治正確」、「意識形態正確」、「信仰優越」……之類放在第一位的討論者/辯論者/論戰者,最好的辯論方式就是不辯論,因為「信仰」之類,基本上是不可能被說服的。故彼此尊重即可交往。倘硬要去說服,就純屬將煤炭洗白,瞎子點燈一類的幹活了。
(寫於2015年11月)
(原載《民馬高寒》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不得不看: 你不知道的澳洲42個驚人事實!
※楊明遠:拋開個人恩怨,尊重客觀事實,正確評價歷史
※用事實說話:靠自己,也能征服糖尿病
※因為一個女人,紅樓夢中一場俗不可耐的交易暴露出一個殘酷的事實
※我討厭的事實是 你說你想我 但你卻什麼都不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