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通四鄰——過節貼對聯-劉輝
驅邪桃符顯神靈,吉祥和睦對聯通。
魏柳隸篆滄桑盡,紙硯筆墨透蒼穹。
每到大年歇的,家家戶戶只要能挑起吃喝的,除了屋門口懸掛兩個大紅燈籠,屋門框、院門兩側怎麼著也得貼副喜興兒的對子。按現在說法兒,造造節日氛圍。看著就像有了過年的模樣,互相間串門、鄰裡間走動、閑時間嘮嗑,也好有個說辭的緣由。您要是總沒動靜兒,不見掛燈結綵,不見紅對聯,誰也不敢上您家去。孩子不懂事,沒準兒回來就歹挨呲瞪。「你怎麼不長眼瞅瞅,人家裡頭有沒有什麼事故?興許逢年歇了,人家不說。」
寫對聯的營生,應該有存在幾千年的理由。你想啊,還是叫「桃符」的年代,桃木刻成兩個神靈守在門檻兒:說是驅巫辟邪、福到吉祥。後來有個叫孟昶的閑人,覺著不解氣提起筆練手。於是「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成了第一個有據可查的春聯。於是,到了年年春節「新桃換舊符」,隨後成了裝扮門面、表達心情、直抒胸懷的必要程序。
那些個失意落魄的文人騷客,那些個咬文嚼字的識字先生,那些個武文動墨的遺老遺少,平日里閑來無事,湊一塊堆兒長吁短嘆:生不逢時,運氣不佳。到了臨春節關口啦,個頂個的來了精神兒,眉飛色舞——好一派神氣!問你夢想什麼?問你祈求什麼?問你來年的打算。您要是說「隨您」,那好。做小買賣的:財滿四海、物流三江,講究仁和財順。做小學問的:智謀通孫臏、仁義曉孔融,企盼家裡的小祖宗兒無論如何超過老祖宗。
平常人家到春節貼聯子,一有避邪的意思;二有家福報平安的意願;三也算是對來年的祈禱吧!寫對聯的心裡明鏡似的,你開不開口,就知你有沒有。言談話語間知道家裡要有大婚的,什麼吉星照、福臨門、一帆風順步步高,寫到你心裡去。雲里霧裡間明白後代又要添丁了,什麼續香火、跳龍門、一屋吉祥年年新,看的你一個字一個字茲當是兒孫滿堂了!福祿壽喜、百業平安、萬事順暢、氣順家和,是老年間寫對聯的大致趨勢,百姓們都認可。
寫對子是個樂子,運動運動腦神經。姥爺回絕著四鄰遞上的銀兩,實打實地解釋不收禮的緣由。一來二去,院里人也習慣了。只要到節氣了,不言語聲兒,一副可心兒的對子就成了!您要有些學問,細細琢磨,臉上一準兒笑的恰似半開的玫瑰。姥爺幽默,那次講笑話。朱元璋一年春節下去體恤民情,偶遇一家門框沒對聯。朱爺心想:怎麼著?過年與我老朱過不去?心中不悅。一打聽,那是一家屠夫,不識大字。朱爺心血來潮:「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一蹴而就,哈哈大笑。就是沒想想,屠夫殺豬,「豬」「朱」同音,那不是斷自己的後路嗎?碰巧啦,朱爺的親兒子沒接成班兒,成就了從南京到北京的轉移了。老朱有眼,甭先說呀!
代寫春聯的這時成了氣候:支上一塊木板子;鋪上一丈布帳子;擺上一摞範例書籍。紙筆墨硯,一應俱全。靠衚衕邊上拉一溜兒麻繩,寫好的對子懸在上面,你可以選現成的,也可以看先生現用文房四寶,你表達大概其的意願一會兒就躍然紙上。魏碑的、隸書的、篆體的、仿宋的,喜歡什麼?相中什麼?你儘管轉悠中仔細比較。
寫成魏碑體的,蒼勁有力,彷佛擲地有聲,有揮劍舞槍的立體感;隸書體的,圓峰潤滑,恰似柳葉荷萍,大有心神氣定的感覺;篆體的,無論大小篆,古風鶴立,曲回婉轉,體驗的是一種蕩氣迴腸的瀟洒。仿宋字四平八穩,結構合理,應該是慣用的對聯用法。要草書寫法的,那時真不多。本來識字就不容易了,躍馬揚鞭、飛龍走獸的,少了些沉靜,非把人家嚇著!
凡是代寫春聯的,那也是一種買賣。按現在說法,那是腦力勞動者,懂得對聯的基本常識。什麼對仗規律,第一句尾為仄聲,第二句就是平聲,名詞、動詞、形容詞、量詞且要工整相對應。什麼字數相等、音律好聽,那是常年的知識積累。
春聯只是楹聯的一個種類。楹聯分為春聯、壽聯、輓聯,門聯、廳聯、廟聯,名勝聯、商業聯、遊戲聯。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寫法兒。萬宗不離其一:字多字少一樣;詞義上下呼應;嚴謹細膩意境美、上下斟酌巧安排。再說了,寫的意境好、字體美,那是無需賣弄的招牌。不用閑著沒事兒,總坐著看過路人的眼神兒,喊瞥一眼的人兒走近處,細瞜瞜。
老虯在衚衕南口的單二爺,一手好魏碑,張口好詩句,提筆便成章。擅長遊離於字裡行間深層奧秘,那家一找他寫對子包準兒全家子樂呵。「一帆風順年年好 萬事如意步步高」,拉洋車的李叔拿著、看著、貼上高興。風順、步步高,那就是車夫的常年祈望。「和順一門有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張大媽求的這一副字,就是「求」來年這門大院人家:老家兒近九十了,百年延壽;兒孫多事兒多,和諧氣順;又要添丁進口了,是男是女,安全是寶。千金、千金,添個姑娘是件「小棉襖」!到了臘月二十四,家家寫大字的檔口,單大爺一直忙到除夕。圖個樂和,到誰家誰家都遞茶遞水的,趕上飯口啦,小酒壺斟上。當然,該負的銀兩不少。再客懃,也這樣。老人家寫字糊口,不易!
那時家家貼福字,都是手寫的。添衣進口、尚有良田,每個福字就是一個家庭,每一個福字就是一年期望。單大爺依著各家意願:飽滿圓潤,昭示一家子身體健壯無病無災;一筆連貫,點明主人辛勞,一路上驅邪避災。房子大,願意顯擺,就把「田」字放大。人口顯貴,故意把「口」字變形。單大爺就有這「譜」,字兒多變形狀,福字的大涵義絕對不亂,福字的結構絕對不變。然後,教小孩:別忘嘍把「福」字貼倒了。
剛剛懂事,還不懂習俗的那年,我張口問單大爺,「福」字為什麼倒著貼?學問大了——大爺娓娓道來。幾十年了,我還記著那!
還是朱元璋心黑手狠。把福字當記號,寓意該殺。大過節的不合適,依著馬皇后仁慈,家家貼福字。老朱傻眼了,這刀沖誰去呀?可巧,一家人大字不識「福」字貼反了。「殺」!老朱可找著見血的理由了。還是馬皇后搶上一步「這福字貼倒了,不就是陛下到了福到了嗎?」嘿!老朱一下樂啦!可不是嗎?得饒人且饒人,於是收起了殺心。傳著傳著,逢年過節,「福」字倒貼,隨成了約定俗成。甭說,別看朱皇帝沒文化,他的傳說凈跟文化沾邊。
現在的文化手段:什麼字體都可以「複製」,概念隨意可以「粘貼」,彈指間「克隆」遍地。科學發展了,手工操作的那種韻味內涵難以用機器來表述。還是過節,仍然喜氣洋洋,門上有橫批,門框貼對聯,不用細瞅,都是複製品。年代變化快,難能覓「墨香」!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