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耳鼻喉科 >> 牙痛用藥篇

中草藥圖片大全之--醉馬草

別名小花棘豆、馬絆腸、斷腸草、醉馬豆、勺草、絆腸草、苦馬豆

來源為豆科棘豆屬植物小花棘豆Oxytropisglabra(Lam.)DC.,以全草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20(35)-80厘米,根細而直伸。莖多分枝,直立或鋪散,長30-70厘米,無毛或疏被短柔毛,綠色。羽狀複葉長5-15厘米;托葉草質,卵形或披針狀卵形,彼此分離或於基部合生,長5-10毫米,無毛或微被柔毛;葉軸疏被開展或貼伏短柔毛;小葉11-19(27),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0)-25毫米,寬3-7毫米,先端尖或鈍,基部寬楔形或圓形,上面無毛,下面微被貼伏柔毛。多花組成稀疏總狀花序,長4-7厘米;總花梗長5-12厘米,通常較葉長,被開展的白色短柔毛;苞片膜質,狹披針形,長約2毫米,先端尖,疏被柔毛;花長6-8毫米;花梗長1毫米;花萼鐘形,長4-5毫米,被貼伏白色短柔毛,有時混生少量的黑色短柔毛,萼齒披針狀錐形,長1.5-2毫米;花冠淡紫色或藍紫色,旗瓣長7-8毫米,瓣片圓形,先端微缺,翼瓣長6-7毫米,先端全緣,龍骨瓣長5-6毫米,喙長0.25-0.5毫米;子房疏被長柔毛。莢果膜質,長圓形,膨脹,下垂,長10-20毫米,寬3-5毫米,喙長1-1.5毫米,腹縫具深溝,背部圓形,疏被貼伏白色短柔毛或混生黑白柔毛,後期無毛,1室;果梗長1-2.5毫米。花期6-9月,果期7-9月。

生境與分布生於海拔440-3400米的山坡草地、石質山坡、河谷階地、沖積川地、草地、荒地、田邊、渠旁、沼澤草甸、鹽土草灘上。分布於內蒙、陝西、山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西藏等省區。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集,晒乾備用或鮮用。

性味功能性味待考。有毒。麻醉,鎮靜,止痛。

主治用法牙痛,關節痛,神經衰弱皮膚瘙癢。干品用量4.5克,鮮品用兩6克。

參考配方1.牙痛:醉馬草4.5克,水煎含嗽,嗽後吐出。或取根少許揉爛咬在患牙處,勿咽下!

2.關節痛:醉馬草4.5克,杠柳皮6克,地構葉10克,水煎服。

3.神經衰弱:鮮醉馬草6克,水煎服。內服切忌過量。

4.皮膚瘙癢症:醉馬草適量水煎外洗。

附註:醉馬草全草有毒,牲畜誤食可中毒。其中馬最易中毒,癥狀也最重,其次是山羊,綿羊,再次為牛,豬較遲鈍。

蛤蔞別名假蔞、假蒟、臭蔞、山蔞、大柄蔞、馬蹄蔞、鑽骨風

來源為胡椒科胡椒屬植物假蒟PipersarmentosumRoxb.,以全株、根、葉或果實入葯。

形態特徵亞灌木,近直立或上部攀援狀,高50-100厘米。莖和枝無毛,節上生不定根。單葉互生,具柄,葉片薄,近膜質,寬卵形或近圓形,長7-14厘米,寬6-13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近截形或淺心形,對稱或不對稱,葉脈7條,上部的葉小,卵狀披針形至橢圓形,基部淺心形至截形,通常不對稱,具托葉。夏、秋開花,花單性,雌雄異株,無花被,穗狀花序長6-25毫米,雄蕊2,柱頭3-5頂生,有毛。漿果球形,無毛。

生境與分布生於山谷密林中濕潤處。分布於廣西、廣東及雲南等省區。

採集加工全株和根隨時可采,葉及果秋季採集。晒乾備用。

性味功能辛、溫。溫中散寒,祛風利濕,,消腫止痛。

主治用法胃腹寒痛,風寒咳嗽,水腫,瘧疾,牙痛,風濕骨痛,跌打損傷。全株的用量15-30克,果實用量1.5-3克。

參考配方1.腹脹,食欲不振:蛤蔞果1.5-3克,水煎服。

2.傷風咳嗽:蛤蔞葉30克,豬血125克,共燉服。

3.瘧疾:蛤蔞根60克,水酒各半,分2次煎服。於癥狀發作前2小時、4小時各溫服一次。

4.牙痛(齲齒):蛤蔞根15克,水煎濃汁含嗽。

蘘荷別名陽藿、羊藿姜、土裡開花、鹽藿

來源為姜科姜屬植物蘘荷Zingibermioga(Thunb.)Rosc.,以根狀莖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根狀莖橫走,肉質,黃白色,圓柱形,節較密,葉二列式互生,有短柄,柄基擴大成鞘,鞘緣膜質,有長圓形葉舌,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長20-35厘米,寬2.5-4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收縮成短柄,上面無毛,下面嫩時具細毛。秋季由根狀莖生長花葶,高5-15厘米,基部被以覆瓦狀排列的苞葉,頂端單生肉質穗狀花序,苞片覆瓦狀排列,披針形,先端常帶紫色,花淡黃色,花萼膜質管狀,3裂,先端篦苞狀,花冠3裂,裂片披針形,長於苞葉,唇瓣3裂,中裂特長大,發育雄蕊1,葯上部有附屬物,花柱線狀,柱頭具多數細裂片。蒴果球形,熟時細長,3瓣裂。

生境與分布生於山坡林邊、溪溝旁等陰濕處,也見於人工栽培。分布於長江流域各省及西北之陝西、甘肅和西南之四川、貴州等省區均有栽培。

採集加工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或晒乾備用。

性味功能辛、溫。溫中理氣,祛風止痛,止咳平喘。

主治用法風寒牙痛,感冒咳嗽,氣管炎,哮喘,脘腹冷痛,跌打損傷,腰腿疼,遺尿,月經錯後,經閉,白帶,外用治皮膚風疹,淋巴結結核。用量10-15克。外用適量,搗爛敷或煎水洗患處。

芸香別名臭草

來源為芸香科芸香屬植物芸香RutagraveolensL.,以全草入葯。

形態特徵有強烈刺激氣味的多年生木質草本,高可達1米,各部無毛,但多腺點。葉2-3回羽狀全裂或深裂,長6-12厘米,裂片倒卵狀矩圓形、倒卵形或匙形,長1-2厘米,先端急尖或鈍,基部楔形,全緣或微有鈍齒,莖葉上麵粉綠色。夏初開金黃色花,聚傘花序頂生,萼片4-5,宿存,花瓣4-5,邊緣細撕裂狀,雄蕊8-10,心皮3-5,上部離生。蒴果4-5室。種子有棱,種皮有瘤狀突起。

生境與分布生於溝谷、溪邊、路旁的矮小草叢中。分布於福建、廣東、廣西,長江以北栽培於溫室。

採集加工全年可采,洗凈陰乾備用或鮮用。

性味功能辛、微苦、涼。清熱解毒,散瘀止痛。

主治用法感冒發熱,牙痛,月經不調,小兒濕疹,瘡癤腫毒,跌打損傷。用量6-15克,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孕婦忌服。

空心泡別名薔薇莓、七葉飯消扭、三月泡、白花三月泡、划船泡、龍船泡、倒觸傘

來源薔薇科懸鉤子屬植物空心泡RubusrosaefoliusSmith.,以根、嫩枝、葉入葯。

形態特徵灌木,高2-3米。莖直立或匍匐狀,枝條常彎垂,小枝幼時有短柔毛,具扁平皮刺。單數羽狀複葉,小葉常為7片,也有5片者,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5厘米,寬1-1.8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圓,邊緣有尖重鋸齒,上面深綠色,下麵灰綠色,散生柔毛,沿中脈有皮刺,兩面均有腺點,側脈8-10對,葉柄和葉軸散生少數皮刺和柔毛。春季開白花,花1-2朵,生於葉腋,徑約3厘米,花梗長1-2.5厘米,散生皮刺,有時具腺毛,花萼裂片5,長6-10毫米,結果時增大,宿存,花瓣5,長9-12毫米,雄蕊多數,雌蕊心皮多數。聚合果矩圓形,熟時鮮紅色,有光澤,酸甜可食。

生境與分布生於山坡疏林邊、溝谷岩石邊及山區村落附近。分布於福建、江西、湖南、廣西、廣東、四川、雲南等地。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晒乾備用。

性味功能苦、甘、澀、涼。清熱,止咳,止血,祛風濕。

主治用法肺熱咳嗽,百日咳咯血,盜汗,牙痛,筋骨痹痛,跌打損傷,外用治燒燙傷。用量15-30克,水煎服。治療筋骨痹痛,跌打損傷可以根泡酒服。外用嫩枝尖適量,搗爛敷患處。

參考配方1.齲齒疼痛:空心泡嫩葉、大烏泡嫩葉各半,搗爛取汁,棉花蘸汁塞於齲齒上,另用此葯汁滴於同側眼內,閉目數分鐘,眼內有白色分泌物佈於結膜上,颳去,齒痛即漸止,如一次未效,可重複使用。

2.外傷出血:空心泡嫩葉搗爛外敷。

3.上吐下瀉:空心泡根15克,水煎服。

4.盜汗:空心泡根15克,燉煮肉吃。

5.百日咳:空心泡根12克,積雪草12克,鉤藤根3克,頭暈葯12克,水煎服。

百里香別名地椒、麝香草

來源為唇形科百里香屬植物百里香ThymusserpyllumL.地椒T.przewalskii(Komar.)Nakai.五脈地椒T.quinquicostatusCelak.,以全草入葯。

形態特徵1.百里香:矮小半灌木狀草本,高5-15厘米,有強烈芳香氣味。主根明顯。匍匐莖平卧,長達10餘厘米,末端多成無花小枝,或偶成花枝,上面密生多數平行直立莖,莖四棱形,多分枝,老枝灰色,當年枝紫色,密被絨毛。葉小,對生,有短柄,葉片近革質,橢圓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約5毫米,可達10毫米,全緣,側脈2-3對,兩面有透明油點,基部有疏長剛毛。春季開粉紫色小花,花密集枝端成圓頭狀花序,序下苞葉較寬短,朵成寬橢圓形或近菱形,花長6-8毫米,花萼略唇形,倒卵狀,上下唇近等長,花冠二唇形,雄蕊二強,外露。4小堅果,包於增大的宿萼內。

2.地椒(興凱百里香):匍匐莖末端多為開花小枝,植株較高,可達20厘米,葉近無柄,葉片較長,長橢圓形或長方條形,長8-12毫米,花序初為圓頭狀,花後漸長呈短穗狀,花序下苞葉披針形,花冠超萼較多。圖示為地椒。

3.五脈地椒:地下根狀莖直伸如根,粗壯木質化,匍枝亦較粗壯,莖枝毛少,葉通常較大,長卵形或橢圓形,長8-17毫米,寬3-5毫米,側脈2對,多在中脈以下發出,在葉背突出,與中脈一起略呈五齣狀,邊緣常有2對極淺齒,花萼上唇頂端3齒稍長,近錐形。

生境與分布生於向陽山坡或林區陽坡灌木叢中。百里香分布於東北及河北、內蒙古、甘肅、青海、新疆等省區。地椒分布於東北及河北、陝西等省區。五脈地椒分布於山東。

採集加工夏季枝葉茂盛時採集。剪去根部作栽培用。切段,晒乾或鮮用。

性味功能辛、微溫。祛風解表,行氣止痛,止咳,降壓。

主治用法感冒,咳嗽,頭痛,牙痛,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高血壓病。用量6-15克。搓繩點燃可熏殺蚊蟲。

參考配方1.牙痛:百里香、川芎各等量,研末,抹於痛處。

2.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百里香30克,水煎服。

3.高血壓病:鮮百里香60克,紅糖30克,水煎服。

桂花別名銀桂、木犀、九里香

來源木犀科木犀屬植物桂花OsmanthusfragransLour.,以花、果實、根入葯。

形態特徵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1.5-8米。根堅硬,內心白色,細緻。單葉對生,葉片革質,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3-8厘米,寬2.5-5厘米,先端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全緣或上半部邊緣疏生細鋸齒。秋季開白色花,稱銀桂,芳香,簇生於葉腋,花冠四裂,幾及基部,雄蕊2,著生於花冠管上,花絲極短,子房卵圓形,花柱短,柱頭頭狀。核果長橢圓形,長約1-2厘米,熟時藍黑色。

生境與分布栽培品。分布於河北、陝西、甘肅、山東、江蘇、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北、湖南、廣西、廣東、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

採集加工秋季採花,冬季采果,四季采根,晒乾備用。

性味功能花:辛、溫。散寒破結,化痰止咳。果:辛、甘、溫。暖胃,平肝,散寒。根:甘、微澀、平。祛風濕,散寒。

主治用法花:牙痛,咳喘痰多,經閉腹痛。用量3-12克。果:虛寒胃痛。用量6-12克。根:風濕筋骨疼痛,腰痛,腎虛牙痛。用量60-90克。

註:變種金木犀,花橙黃色;淡黃木犀,花黃白色。均同樣入葯。

柳葉菜別名水丁香、地母懷胎草、菜籽靈、通經草、水蘭花、水接骨丹、水窩窩、絨棒紫花草、長角草、魚鱗草、大樣千魚草、光明草

來源柳葉菜科柳葉菜屬植物柳葉菜EpilobiumhirsutumL.,以花、根、帶根全草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約1米。莖密生開展的白色長柔毛及短腺毛。下部葉對生,上部互生,無柄,略抱莖,葉片長圓形或長橢圓披針形,長4-9厘米,寬1-2厘米,邊緣具細鋸齒,兩面被長柔毛。夏季開淺紫色花,單生於上部葉腋,萼4裂,外面被毛,花瓣4,頂端2凹,雄蕊8,二輪,4長4短,子房下位,柱頭4裂。蒴果細長圓柱形,長4-6厘米,被白色短腺毛,果梗長達2厘米。種子橢圓形,密生小乳突,頂端具一簇白色毛。

生境與分布生於溝邊或沼澤地。分布於東北地區及河北、陝西、山西、新疆、四川、雲南、貴州等省區。

採集加工夏季採花,秋季采根或帶根全草,洗凈,切段,晒乾備用。

性味功能淡、平。花:清熱消炎,調經止帶,止痛。根:理氣活血,止血。

主治用法花:牙痛,急性結膜炎,咽喉炎,月經不調,白帶過多。根:閉經,胃痛,食滯飽脹。根或帶根全草:骨折,跌打損傷,疔瘡癰腫,外傷出血。花用量6-10克,根用量10-15克。外用適量,搗爛敷患處研粉調敷患處。

枸骨別名功勞葉、羊角刺、老鼠刺、貓兒刺、六角茶、六角刺、八角刺、鳥不宿、鵝掌簕、苦丁茶

來源冬青科冬青屬植物枸骨IlexcornutaLindl.exPaxt.,以根皮、葉、果實入葯。

形態特徵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4米,可達11米。樹皮灰白色,平滑,枝廣展密生。單葉互生,柄很短,葉片硬革質而厚,四角狀矩形,長4-8厘米,寬2-4厘米,頂端寬,具3個硬而尖的刺齒,基部平截,各邊亦有同樣尖刺1-2個,但老樹的葉先端或基部無刺,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黃綠色。夏季開黃綠色小花,單性,雌雄異株,花序簇生於二年生小枝上。萼杯狀4裂,花冠4裂,雄蕊4,子房上位,4室。核果球形,直徑8-10毫米,熟時鮮紅色,種子4粒。

生境與分布生於山坡、山谷、溪澗、路旁的雜木林或灌叢中。分布於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西等地。

採集加工葉、根皮全年可采,晒乾備用。果實成熟時採集。嫩葉加工成苦丁茶。

藥理作用1.枸骨對豚鼠離體心臟有增加冠脈流量及心臟收縮力的作用,對心率影響不大,可能是擴張冠狀動脈、改善了心肌供氧的緣故。2.枸骨老葉水浸液對小鼠有抑孕作用。實驗發現枸骨對性周期有一定的影響,給葯後小白鼠性周期的休息期延長,有的跳過或縮短動情期。對子宮、卵巢、輸卵管無損害,不影響卵泡的生長、發育和排卵。

性味功能根:苦、涼。祛風止痛。葉:苦、涼。滋陰清熱,補腎壯骨。果:苦、澀、溫。固澀下焦。

主治用法根:風濕關節酸痛,腰肌勞損,頭痛,牙痛,黃疸型肝炎。葉:肺結核潮熱,咳嗽咯血,骨結核,頭暈耳鳴,腰酸腳軟,白癜風。果:白帶過多,慢性腹瀉。根用量15-45克,葉、果用量6-15克。

參考配方1.急性黃疸型肝炎:枸骨根60克,梓實15克,水煎服,每日1劑。

2.腰及關節痛:枸骨根60克,搖竹消、牛膝、木瓜各30克,白酒3斤,浸7日後睡前服15-30毫升。

3.頭痛、牙痛:枸骨根30克,路邊荊根30克,水煎服。

4.牙痛:枸骨根30克,水煎去渣,以湯沖雞蛋服。

5.白癜風:枸骨葉燒灰存性,研成細末,每日用6-12克,黃酒調成糊狀,外敷患處,日數次,至皮色轉紅為止。

6.流火(急性淋巴管炎):枸骨根皮25克,酢漿草、苦參根、烏葯根、苦楝子各15克,水煎服。

7.小兒百日咳:枸骨根15克,地骨皮15克,水煎,酌加蜂蜜兌服。

8.疝氣:枸骨根250克,三葉木通根90克,雞蛋1個,水煎去渣,睡前服湯食蛋。

打碗花別名面根藤、小旋花、盤腸參、鋪地參

來源為旋花科打碗花屬植物打碗花CalystegiahederaceaWall,以根狀莖及花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纏繞草本,長10-50厘米。根狀莖細圓柱形,生於地下較深處,白色。莖纏繞或匍匐,有稜角,通常由基部起分枝。葉互生,具長柄,葉片戟形或三裂,側裂片短尖,常有二淺裂,中裂片三角形或披針形,長3.5-5厘米,寬1.5-3厘米。夏季開花,花單生葉腋,具長花梗,苞片2枚,緊貼萼外,大形,綠色,宿存,花冠漏斗狀,淡粉紅色,雄蕊5,雌蕊1。蒴果卵圓形,微尖,光滑無毛。

生境與分布生於路旁、溪邊或湖邊潮濕處,長成片生長。分布於東北、華北及陝西、甘肅、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湖北、四川、西藏等地區。

採集加工秋季採挖根狀莖,洗凈,晒乾或鮮用。夏秋採花鮮用。

性味功能甘、淡、平。根狀莖健脾益氣,利尿,調經,止帶。花止痛。

主治用法根狀莖:脾虛消化不良,月經不調,白帶,乳汁稀少。花外用治牙痛。根狀莖用量30-60克,花外用適量。

參考配方牙痛:打碗花鮮花1克,白鬍椒0.3克。將鮮打碗花搗爛,白鬍椒研細粉,二葯混勻,塞入齲齒蛀孔;風火牙痛放在痛牙處,上下牙咬緊,幾分鐘後吐出嗽口。一次不愈,可再次使用。

山萩別名珠光香青、大火草、毛女兒草、牛舌草、九頭艾、大葉白頭翁、避風草

來源為菊科香青屬植物珠光香青Anaphalismargaritacea(L.)Benth.etHook.f.,以根或全草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全株密被白色綿毛,老時部分脫落。根狀莖細長橫走,木質,有具褐色鱗片的短匍枝。莖直立,基部半木質。葉互生,無柄,葉片條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8-11厘米,寬1.3-1.6厘米,向上漸小,先端鈍,基部稍窄近圓形,全緣,上面深綠色,有白色綿毛,下麵灰色,密被白色綿毛,單脈或3-5出脈。夏日開淡黃白色小花,頭狀花序多數密集枝梢排列成頂生傘房花序,總苞寬鍾狀或半球形,直徑8-13毫米,長5-8毫米,總苞片5-7列,橢圓卵形,膜質,白色,外列較短,被有綿毛,花少數,全為管狀花,邊緣為雌花,多列,結實,中部為兩性花,多不結實。瘦果,長橢圓形,冠毛白色,1列,羽毛狀。

生境與分布生於低山區向陽山坡及排水良好的地方。分布於河北、陝西、甘肅、山東、江西、湖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省區。

採集加工夏、秋季生長旺盛花苞初放時採集,去泥沙,晒乾備用。

藥理作用抑菌試驗:山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傷寒桿菌均有抑制作用。

性味功能微苦、甘、平。祛風通絡,清熱解毒,驅蟲。

主治用法感冒,牙痛,痢疾,風濕關節痛,蛔蟲病,外用治刀傷,跌打損傷,淋巴結結核。用量6-12克,外用適量,搗爛外敷或研粉撒患處。

小蘭花地丁別名紫花地丁、蘭花地丁、大冠遠志、小丁香、西北利亞遠志

來源為遠志科遠至屬植物小遠志PolygalasibiricaL.var.megalophaFranch.,以全草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宿根草本,高10-20厘米。根圓錐狀,肉質,黃白色,有瘤狀突起。莖直立,圓柱形,紫色,基部多分枝。單葉互生,有短柄,葉片窄長橢圓形,先端漸尖,基部楔形,全緣。夏、秋開紫色花,花序有少數花集於枝端成頂生狀,超出枝葉之外,花假蝶形,較大,萼片5,宿存,不等長,花瓣3,雄蕊8,花絲下部合生,子房扁平,由2心皮組成。蒴果扁,倒心形,周圍有窄翅,頂端部分稍寬。

生境與分布生於山坡或草叢中。分布於雲南省區。

採集加工全年可採集,切碎,晒乾備用。

性味功能辛、微苦、溫。消炎,止痛,拔毒,生肌。

主治用法牙痛,腮腺炎,小兒肺炎,胃腸炎,胃痛,疔瘡,風濕筋骨痛,外用治瘡癤,關節脫臼,跌打勞傷。用量10-15克。外用鮮品適量,搗爛外敷。

天仙子別名莨菪、山菸、牙痛子、熏牙子

來源為茄科莨菪屬植物莨菪HyoscyamusnigerL.,以種子入葯。

形態特徵二年生草本,高20-100厘米,有分枝,全體被有白色粘性腺毛,有特殊臭氣。根粗狀,肉質,紡錘狀,直徑1-2厘米。基生葉大,叢生,成蓮座狀,莖生葉互生,下部葉有柄,上部葉無柄,基部下延,抱莖,近花序的葉常交叉互生,成二列狀,葉片長圓形,長7-20厘米,邊緣具不規則的波狀齒或羽狀缺刻。夏季開花,花單生葉腋,近無柄,常在莖端密集,花萼管狀鐘形,長約1.5厘米,5淺裂,果時增大為壺狀,長2-2.5厘米,具10條凸起的縱肋,裂片開展,先端具尖刺,密被粘性腺毛,花冠漏斗狀,長為花萼的一倍,5淺裂,裂片稍不等,先端鈍圓,黃色,有紫色脈紋。雄蕊5,不等長,著生於花冠管中部,子房2室,花柱線形。蒴果近球形,直徑約1.2厘米,包藏於增大的宿存萼內,蓋裂。種子多數,腎形或卵圓形,兩面略扁,直徑約1毫米,灰黃色或棕黃色,有細密的網紋。

生境與分布多為栽培,村邊、田埂也有野生。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西北、西南各地區。

採集季節夏末秋初果實成熟時割下或拔起全草,晒乾,打下種子。

藥理作用本品為阻斷乙醯膽鹼對效應器作用的藥物,主要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1.抑制腺體分泌,對汗腺及唾液腺作用較強。對氣管腺體也有明顯抑制作用。較大劑量可減少胃液分泌量。2.弛緩平滑肌,本品治療量對活動過強或痙攣狀態的平滑肌有明顯的弛緩作用。3.散大瞳孔:由於瞳孔散大,致使虹膜增厚,前房角間隙變小,因而房水迴流受阻,眼壓升高,故青光眼患者禁用。在阿托品的影響下,睫狀肌鬆弛,致使懸韌帶張力加大,水晶體變薄,因而明視距離固定於遠點,調視機能麻痹。4.增加心率:解除迷走神經對心臟的抑制,因而心率加速,增加程度取決於迷走神經的控制情況,其作用因人而異。5.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對呼吸中樞有興奮作用。莨菪鹼對中樞神經系統興奮作用弱,鎮靜作用強。東莨菪鹼先鎮靜後引致睡眠。6.本品為阿托品的類似葯,有阻斷乙醯膽鹼對效應器的作用,可用於緩解有機磷農藥中毒癥狀,可與「解磷毒」合用。

性味功能苦、溫,有大毒。解痙鎮痛,安神。

主治用法胃腸痙攣,胃痛,腹瀉,脫肛,神經痛,咳嗽,哮喘,癔病,癲狂,外用治癰腫瘡癤,齲齒痛。用量:0.06-0.6克。外用適量。心臟病患者及孕婦忌服。

參考配方1.齲齒痛:莨菪子粉末0.3克,裝煙袋中吸煙熏牙,但不要咽下唾液。

2.慢性氣管炎:20%的莨菪液(醇提取注射劑,每2毫升含生葯0.4克)2毫升加10%葡萄糖2毫升,注射於定喘、肺俞穴,每日交叉取2穴注射,10次為一療程。

3.胃痛:莨菪子粉末0.6克,溫開水送服,每日2次。

4.癰癤腫毒:莨菪子適量,搗爛敷患處。

厚葉算盤子別名大葉水榕、大洋算盤、水泡木、丹藥良、赤血仔、大雲葯、朱口沙、出山虎

來源為大戟科算盤子屬植物厚葉算盤子Glochidionhirsutum(Roxb.)Voigt.Hort.,以根、葉入葯。

形態特徵灌木或小喬木,高1-8米;小枝密被長柔毛。葉片革質,卵形、長卵形或長圓形,長7-15厘米,寬4-7厘米,頂端鈍或急尖,基部淺心形、截形或圓形,兩側偏斜,上面疏被短柔毛,脈上毛被較密,老漸近無毛,下面密被柔毛;側脈每邊6-10條;葉柄長5-7毫米,被柔毛;托葉披針形,長3-4毫米。聚傘花序通常腋上生;總花梗長5-7毫米或短縮。雄花:花梗長6-10毫米;萼片6,長圓形或倒卵形,長3-4毫米,其中3片較寬,外面被柔毛;雄蕊5-8。雌花:花梗長2-3毫米;萼片6,卵形或闊卵形,長約2.5毫米,其中3片較寬,外面被柔毛;子房圓球狀,直徑約2毫米,被柔毛,5-6室,花柱合生呈近圓錐狀,頂端截平。蒴果扁球狀,直徑8-12毫米,被柔毛,具5-6條縱溝。花果期幾乎全年。

生境與分布生於山地林下或河邊、沼地灌木叢中,海拔120-1800米。分布於台灣、海南、廣東、廣西、福建、雲南、西藏等省區。

採集加工夏秋採集,晒乾備用。

性味功能澀、微甘、平。收斂固脫,祛風消腫。葉治牙疼。

主治用法風濕骨痛,跌打腫痛,脫肛,子宮下垂,白帶,泄瀉,肝炎。根用量15-30克,水煎服。

參考配方牙痛:厚葉算盤子葉適量,水煎含嗽。

千金藤別名小青藤、鐵板膏藥

來源為防己科千金藤屬植物千金藤Stephaniajaponica(Thunb.)Miers.,以根或藤莖入葯。

形態特徵纏繞落葉木質藤本,長可達5米,全體無毛。根圓柱狀,形似粉防己而較細,外皮暗褐色,內部黃白色。老莖木質化,小枝纖細而帶韌性。葉互生,葉柄長約5厘米,葉片盾狀著生,廣卵形至卵圓形,長4-8厘米,寬3-7厘米,先端鈍或微缺,基部近圓形或近截形,全緣,有掌狀葉脈7-9條,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下面有白粉呈灰白色,兩面無毛。夏季葉腋開黃綠色小花,單性,雌雄異株,假傘形花序,1-3叢生,總梗一般短於葉柄,傘梗亦較短,雄花萼片6-8,卵形或倒卵形,花瓣3-5,雄蕊花絲合生呈柱狀體,雌花萼片3-5,花瓣與萼片同數,無退化雄蕊,雌蕊花柱3-6深裂,外彎。核果近球形,直徑約6毫米,熟時紅色。

生境與分布生長在山坡路旁、草叢、溝邊及丘陵山地灌木叢中。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及台灣。

採集加工春、秋季均可採收,洗凈,切片,晒乾備用。

性味功能苦、辛、寒。清熱解毒,利尿消腫,祛風止疼。

主治用法牙痛,咽喉腫痛,胃痛,水腫,腳氣,尿急尿痛,小便不利,外陰濕疹,風濕關節痛,外用治跌打損傷,毒蛇咬傷,癰腫瘡癤。用量10-15克。外用適量,鮮根或全草搗爛敷患處,或研末敷患處。

光肺筋草別名無毛粉條兒菜

來源為百合科粉條兒菜屬植物無毛粉條兒菜AletrisglabraBur.etFranch.,以全草、根入葯。

形態特徵植株具細長的纖維根。葉簇生,硬紙質,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常對摺,有時下彎,長5-25厘米,寬0.5-1.7厘米,先端漸尖。花葶高30-60厘米,無毛,中部以下有幾枚長1.5-5.5厘米的苞片狀葉;總狀花序長7-25厘米,有粘性物質;花多,稍密生,下部的較稀疏;苞片2枚,條形或窄披針形,其中一枚位於花梗基部,比花長,另一枚位於花梗上部,很小;花梗長1-3毫米;花被壇狀,無毛,黃綠色,長4-7毫米,上端約1/3處分裂;裂片長橢圓形,長3-4毫米,膜質,有1條明顯的綠色中脈;雄蕊著生於花被裂片的基部;花絲短,花藥卵形或近圓形,長0.4毫米。蒴果卵形,長3-4毫米,無毛。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境與分布分布於湖北、陝西、甘肅、四川、貴州、西藏、雲南、福建、台灣等省區。生於林下、灌木叢中或草坡上,海拔2000-4000米。

採集加工夏、秋採集,晒乾備用。

性味功能甘、微苦、平。潤肺止咳,調經,殺蟲。

主治用法風火牙痛,流行性腮腺炎,咳嗽咯血,月經不調,小兒蛔蟲。用量15克。水煎服。

萬年柏別名虎尾蕨、深裂鐵角蕨、地柏枝、洞里仙

來源為蕨類鐵角蕨科鐵角蕨屬植物虎尾鐵角蕨AspleniumincisumThunb.,以全草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本,高10-30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頂部密生細長窄披針形鱗片,鱗片邊緣有不整齊細裂。葉簇生,葉柄通常亮栗色,略有纖維狀小鱗片,後漸脫落,葉片薄草質,披針形,長10-27厘米,寬1.8-4.5厘米,頂部漸尖並深羽裂,基部變窄,二回羽狀深裂至全裂,下部羽片逐漸縮小成卵形,長寬不到5毫米,中部羽片長1-2厘米,基部寬0.6-1.2厘米,三角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頂部漸尖並有粗齒,最終小羽片基部下延成窄翅,頂部稍平截,有粗齒,側邊無齒。孢子囊群生於小脈中部,靠近主脈,囊群蓋長圓形,薄膜質,全緣。

生境與分布生於路旁石縫中、溪旁坡下,林下陰濕處。廣佈於長江以南各省區,北到陝西、河南、河北、遼寧,東到台灣。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集,洗凈,晒乾備用。

性味功能苦、甘、涼。清熱解毒,平肝鎮驚。

主治用法牙痛,毒蛇咬傷,肝炎,小兒驚風。用量15-30克。

蓽撥別名鼠尾

來源胡椒科胡椒屬植物蓽撥PiporlongumL.,以未成熟果穗入葯。

形態特徵多年生草質藤本。根狀莖直立,多分枝。莖下部匍匐,枝橫卧,質柔軟,有稜角和槽,幼時密被短柔毛。單葉互生,下部的葉片卵狀心形,具較長的柄,上部的葉片窄矩圓狀心形,柄較短,密被柔毛,頂葉無柄,基部抱莖,先端漸尖,全緣,上面近光滑,下面脈上被短柔毛,掌狀葉脈,通常5-7條。春季開小花,穗狀花序腋生,花單性異株,無花被,雄穗總花梗長2-3.5厘米,被短柔毛,穗長約5.5厘米,直徑約3毫米,花直徑約1.5毫米,苞片1,近圓形,雄蕊2,花絲粗而短,雌穗總花梗長1.5厘米,密被柔毛,穗長約1.5厘米,花梗短,花直徑不及1毫米,苞片圓形,子房倒卵形,無花柱,柱頭3。漿果卵形,先端尖,部分陷入花序軸與之結合。

生境與分布我國雲南有栽培。

採集加工秋季採收,晒乾備用。

性味功能辛、熱。溫中、散寒、止痛。

主治用法補腰腳,殺腥氣,心絞痛,胃寒腹痛,嘔吐,腹瀉,頭痛,副鼻竇炎,齲齒痛。用量1.5-3克。外用適量,研粉吹鼻,或擦塞齲齒孔中。蓽撥與阿魏合良,得訶子、人蔘、桂心、乾薑治臟腑虛冷腸鳴泄痢神效。蓽撥根用於治五勞七傷,冷氣嘔逆,消化不良,婦人內冷無子。

參考配方1.牙痛:蓽撥、雄黃、冰片各50克,共研細粉,用少許敷在痛牙或齲齒上。

2.冷痰噁心:蓽撥30克,為末,食前用米湯服5克。

3.暴泄身冷:自汗,甚則欲嘔,小便清,脈微弱,已寒丸治之。蓽撥、肉桂各8克,高良姜、乾薑各12克,為末,糊丸梧子大,每服30丸,薑湯下。

4.婦人血氣作痛,下血無時,月水不調:蓽撥鹽炒,蒲黃炒等分為末,蜜丸梧子大,空心溫酒服30丸,兩服即止。

5.偏頭風痛:蓽撥為末,令患者口含溫水,隨左右痛,以左右鼻吸之,有效。

6.鼻流清涕:蓽撥末吹之,有效。

7.風蟲牙痛:①蓽撥末揩之,煎蒼耳湯嗽去涎。②蓽撥、胡椒等分,為末,化蠟丸麻子大,每以一丸塞鼻孔中。


推薦閱讀:

用藥指導 ▎潤喉片不是每個人都適用
皮膚病外用藥市場分析-天天健康網
去胃火、心火、肝火、肺火的正確用藥
糖尿病治療用藥知識
【腫瘤藥師,專業服務】科學合理掌握用藥時間

TAG:牙痛 | 用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