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心理諮詢中的核心技術
共情是心理諮詢中的一項核心技術,是指諮詢師對求助者內心世界的理解及體驗。共情的英文是empathy,中文譯名除了「共情」外,還有「投情」、「深入」、「同感心」、「同理心」等。
共情是一種能夠體驗到別人的情感與感受的能力。它傳達出了諮詢師對來訪者內心世界的呼應或共鳴,是一種接近「無心之感」的意境。
共情的力量
共情之於心理諮詢師相當於聽診器之於醫生,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共情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為其有著巨大的力量。關於這一點,岳曉東老師曾在他編著的書中舉過一個這樣的例子:
改革開放後的一天,著名作家沈從文在接受幾位記者採訪的時候,說起自己在「文革」期間曾打掃廁所。在場的一位年輕記者動情地擁住他的肩膀說:「沈老,您真是受委屈了!」
此言一出,這位83歲的老人當眾抱著記者的胳膊號啕大哭起來。哭得就像個受了委屈的孩子,什麼話都說不出來,只是不停地哭。在場的人都驚呆了。
就心理學而言,沈老是被那位記者點了共情的穴位,所以才止不住大哭起來。在那一刻,他感到了有人懂他,有人看到了他所受到的委屈。當壓抑的情感被看到,被理解,頃刻間便化為淚水決堤而出。這就是共情的力量。
共情是什麼
岳曉東老師在《登天的感覺》一書中對此有非常精彩的論述。
◎共情是諮詢師與來訪者情感對焦、思想並軌。
◎共情是諮詢師跟著來訪者的感覺走,按著自己的話說。
◎共情的成功表現是,來訪者說出上半句話,諮詢師能夠準確說出下半句話。
◎共情達標的指標是,能調動來訪者的哭與笑,並能準確接來訪者的話茬兒。
◎共情的最高境界是,來訪者無論說什麼,諮詢師都能說出他的心裡話,令對方倍感溫暖。
誤導的共情
共情是個技術活兒,不是你想共情,你就能成功做到的。對於初學者來說,常常使用但是應該避免的經典共情表達有以下這些:
1.「我了解你的感受」或「我理解」。
對於這種表達,來訪者可能會懷疑:「她怎麼能了解我的感受,她才了解了我15分鐘。」
2.「我也經歷過類似的事情」。
來訪者可能會表示懷疑或者要求你詳細敘述你的經歷。角色突然轉換了:諮詢師成了被治療者。
3.「天哪,那一定很糟糕。」
經歷過創傷事件的來訪者,有時不能確定該事件實際上有多大的傷害性,因此聽到一位專業人員宣稱他們所經歷和應對的是「糟糕」的事件,會產生有害的效應。更好的共情反應,需要換掉「一定是」的評判和「天哪」的感嘆,可以換成「聽起來,所發生的事情讓你感到相當糟糕。」
4.「唉,你真可憐」,或「真可怕,你能經受這些,你一定是個堅強的人」。
這些表達包括了評價並給予了同情。來訪者可能會感到被稱讚,但可能隨後感到,無法再表露其他情緒或弱點,因為擔心來自專家的進一步評價等。
如何修鍊共情能力
要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諮詢師需要不斷學習和實踐,不斷練習下面的這些技巧對你會有所幫助。
1.專註技巧
諮詢師需要全心全意地關注來訪者,給來訪者傳遞「他與我同在」、「他在專心地陪伴我」的信息。這會給來訪者帶來極大的心理支持,增強其面對困難的勇氣和信心。通過全心全意的關注,才能聽到來訪者話語中的情緒暗示,進而才可能進行準確的共情。
2.鏡射技巧
鏡射技巧是指,諮詢師要對來訪者話語中反射出的情緒,作積極地言語或體語回應,達到一致化。就像一個人在照鏡子時,他的一舉一動都會在鏡子面前反射出來。這種技巧要求諮詢師,對來訪者的情緒反應進行及時反饋。
下面的例子很好地運用了這一技巧。
來訪者:「我恨我爸爸,他總是把他的想法強加給我。」
諮詢師:「你受了很多委屈,你希望得到他的尊重。」
3.判斷抽離技巧
判斷抽離技巧是指,諮詢師在談話中,盡量走出自己的參考框架,進入來訪者的內心世界,不對來訪者的非理性思維做簡單的是否評斷。這一技巧事實上是共情的具體實施。例如:
來訪者:「我覺得馬加爵殺人是有道理的,誰叫那幾個同學在背後議論他呢。」
諮詢師:「你能夠理解馬加爵背後被人議論的挫敗感。」
4.具體化技巧
具體化技巧指,諮詢師在與來訪者的交談中,要求他具體描述對某人某事的看法和感受。諮詢師可以問:「你是否可以具體說說呢」,但不對來訪者的話做是否判斷。少說「你怎麼可以那麼想」或「你想得太多了」之類的話,而是要鼓勵他多作自我分析。
要做到準確和高水平的共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需要諮詢師在實踐中不斷進行體驗和感悟,敏銳地覺察對方的情緒,善於捕捉對方瞬間的感受,並能進行準確表達。願這篇文章能為大家了解並提高自己的共情能力有所幫助。
方曉燕
推薦閱讀:
※心理學家:總是小心翼翼猜測別人的情緒,你可能陷入了「過度共情」
※「公共情夫」——芮 成-鋼
※培養你的共情能力
※讓你左右逢源的同理心
※會共情,才能避免愛人有「婚外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