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本好書推薦,2017私人閱讀書單終極版

從12月到1月不止讀書已經陸續發出了幾十份私人書單,今天集合了好幾位朋友的推薦,作為這個活動的最後一篇。

大家不僅可以收藏分享,更應該好好看看,因為私人的推薦更有味道,也更有參考價值。

aqualeilei的年度書單

常年在海外,曾經是紙書熱愛者,如今成了Kindle忠粉。這一年讀的所有的中文書都是購買的Kindle電子版。

人到中年,工作、家庭常常壓得人透不過氣。讀書,多半是為了短暫的從現實世界中抽離出來,沉浸在只屬於自己和作者的秘密空間里。另一半呢,是為了保持自己對這個世界的好奇心,時刻提醒自己不要終於變得油膩了才好。

2017,52周,讀了52本書,形形色色,看到有推薦的,想讀的,就找來讀,漫無目的,隨心所欲。

以下是我個人推薦的年度十佳,排名由高至低:

1. 《人類簡史-從動物到上帝》 :排在我今年讀過的書的頭一名,恨不得見人就推薦!在此我一定要引用一下豆瓣上的評論「它讓人拿起就不想放下並不是因為史料翔實,而是它鬆動了你看世界的眼光」。熱情的擁抱未來吧,不管你喜不喜歡,明天總會來的,世界永遠是在變化的,螳臂擋車的反智主義者們遲早會被歷史的車輪碾碎。

2. 《你一生的故事》 :特德·姜對科幻界來說也算是一個很特別的存在了。全部作品只有幾部短篇小說,篇篇精彩,獲獎無數。我是看了電影《降臨》之後才知道特德姜,才找來他的短篇小說集來讀,大開眼界!原來科幻小說還能這麼寫!

3. 《哲學家們都幹了些什麼?》:歲尾在一個微信公眾號里看到的推薦,頓覺有趣,找來讀,果然和我胃口。回想起學生時代浪費在所謂「哲學」課上的那些時間,無比遺憾、惋惜。

4. 《步履不停》:日本文學總有一種藏在細節里,隱沒在平淡日子裡的溫暖與感動。暖暖的傷感,淡淡的憂傷,很喜歡。

5. 《一個叫歐維的男人決定去死》:北歐人的愛情啊,也像那裡的氣候一樣,冰天雪地之下是藏不住的火焰嗎?

6. 《神的九十億個名字》:阿瑟·克拉克的經典短篇小說集。其中的一篇《崗哨》很久之前讀過,當時帶來的震撼至今難忘,本書中最愛的一篇。

7. 《自私的基因》:上學時候大家都聽老師無數遍說起過進化論,但恐怕沒幾個人真的了解。成年後不再為了考試而學習,為了純粹的樂趣而讀書,如果你對生物學、進化論感興趣,這本絕對是必讀書目。?

8. 《只有醫生知道3》:一直偏愛醫生寫的書,國內國外的都喜歡!張羽醫生的《只有醫生知道》1和2很久之前就讀過了,還讀了好幾遍!買了紙質版,又入了電子版。今年讀了3,順便還把1和2都重讀了一次,今後一定要推薦給女兒看的書。美好生活的一切都是從健康開始,愛自己先從了解自己的身體開始吧!值得向每一位女性推薦的書!

9. 《當呼吸化為空氣》:又是一本醫生寫的書。一名見慣醫院裡生老病死的故事的醫生如何要面對自己即將逝去的生命?很多時候,只有直面死亡的那一剎那,我們才會真正懂得生命的意義吧。

10. 《怦然心動》:十佳的最後一個名額,在《人類砍頭小史》和《怦然心動》之間猶豫了很久,終於還是選了這篇讓我彷彿重回青春年少的短短的男孩和女孩的愛情故事。「毫無原因的,我的心臟就那麼漏跳了一拍。」人無再少年,無論將來人類是否有一天會「永生」,再高的科技也無法讓你重返少年,重溫那份青澀、懵懂、純真…… 這本《怦然心動》也許會勾起你那份已經模糊了的回憶,讓你想起你心臟曾經漏跳的那一拍。

忽而今夏的年度書單

本人,女,35歲,上有老下有小,有時罵下屬,有時被領導罵。總體而言,2017年,內心過得很艱難,表面上卻是水過無痕的,讀書量驟減,具體數量不記得了。

選出十本,簡評如下:

1、《我的母親手記》

個人比較偏愛日台文學,井上靖的書幾年前讀過,總體印象是比較正常的日本作家。

這本《我的母親手記》分」花之下」、「月之光」、「雪之顏」三個部分,記錄了母親人生最後十五年的日常,以及很細微的點滴變化。在井上靖的筆下,親情、母愛並不是感天動地,而是有怨懟、有無奈、有辜負,是對人性的真實回應。

這與是之裕和的《步履不停》有些相似,父母和子女,除了奉獻與感恩,也會有較量和厭惡,但是經過足夠長的時間之後,尤其是父母不在了以後,你會發現,你已變成你的父母——算是一種懷念。

?

2、《各在天一涯》

「相去余萬里,各在天一涯」。這是我好久一段時間經常想起的一句話。我漸漸有些想家。在35歲的年紀才開始明白「故鄉」的含義,確實是一種晚慧的表現。十七八歲高考出來,隔著2500公里,由北到南……這是我與父母的「余萬里」,是一些人通過高考而得來的「天一涯」。

然後,也有一些人,在懵然無知甚至被動的情況下離開熟悉的家鄉,到處漂泊,卻再也回不去那個心心念念的故鄉——20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中國。當年被歷史丟棄的他們成為了少有的歷史的見證者。如今,他們都已耄耋之年,當年的苦成為了其強大的內核,懂得更多、理解更多、表達的也更多……

?

3、《消解設計的界限》

個人比較喜歡設計,毫無基礎,很盲目地喜歡。在當時還「活著」的北京豆瓣書店買了這本書,夏天的午休時間翻幾頁,像大魚大肉後吃一顆話梅,微微甘甜著我的「味蕾」。

作者朱鍔,與三宅一生、隈研吾、深澤直人、原研哉、佐藤可士和五位著名設計師進行了對話,從禪意、從生活、從個人對設計的理解出發,款款而談大師的設計理念。總體感覺,大師的話我都看得懂,朱鍔的提問倒是難以消化。

?

4、《灰犀牛》

近兩年,《黑天鵝》和《灰犀牛》此類書籍一直在經管類圖書中佔據榜首。我是在領導強制要求下看完的,正值自己最糾結不得求解的時期,確實起到了豁然開朗的作用。通過此書找到自己的「病因」——因為長期與思維模式相同的人溝通交流,形成一種相互影響和滲透的思維定式,當這種思維定式不足以面對眼前環境時,我們便會「發病」。治療此病的良方是要跨界交流,吸納新知。

本書作者雖是經濟記者出身,但是在本書中採用大手筆、大胸懷和大視野,對於潛伏在我們身邊的卻常常被我們忽視的危險,做出了列舉。當然,也針對不同品種的灰犀牛,給出了「降服」它的辦法,但逃避,永遠不是最佳的那一個!

?

5、《MBA聯考寫作分冊》

離開學校12年,想回去回回爐。從8月份開始,白天上班、晚上複習、周末陪娃,終於快考試了。因為看這一系列的考試資料,我犧牲了大量的閱讀時間,也讓我知道能夠睡前看幾頁閑書,是多麼幸福的事情。

?

6、《上來透口氣:我的前半生》

「那個早晨,我記得很清楚。八點差一刻,我偷偷下了床,走進浴室,及時把孩子們關在門外。那是一個一月的早晨,天氣很不好,頭上是骯髒而灰黃的天空。」這是這本書的開頭,我已不記得是什麼季節在什麼樣的心情下,在物外眾多書籍中買了一本它回來。是的,「生活如同潛水,需要時不時上來透口氣」。

?

7、《小說課》

有一種男人,真的是很有魅力的。長得鐵骨錚錚,內心似水柔情。懂得多,還講得出,不驕傲也不謙和——畢飛宇,算一個吧!扎紮實實讀書寫字教書的人,下筆那麼達練通透,在出世與入世之間,喜歡看他講紅樓夢那麼中原化接地氣的解讀,喜歡看他講一個作者被拽進作品裡的不得已。實話實說,這是我今年唯一一本想放在床頭,沒事翻一翻的書。

8、《雨天炎天》

現在不怎麼看村上春樹了,但如果翻譯是林少華,一定是要買的。於是,就有了坐在酒店的白床單上一邊敷著面膜一邊咯咯大笑的我。笑完之後,你會覺得,越早越好,要去更多的地方,因為很快,那些風景、那些特色、那些不確定,可能就不在了。

9、《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

對於這個時代,我們有很多迷戀,也有很多百思不解,所以理想國才出了這本書吧?彙集了好多文化名人對這個時代的理解,最喜歡綠妖的《我曾遇到這城市的青春》,寫的是北京,2001—2012年,那些會寫字的人,以老六為核心。如果你幸運,可以在北京某不知名的飯店,將他們全部遇見。

?

10、《知道分子》

看考研教材看得腦袋缺氧,於是用王朔大叔調劑。

一口氣買了兩本,書店僅有的兩本,一本自己看,一本準備送人。

雲容的年度書單

我是雲容,90後,碩士應屆生,即將成為銀行從業者。翻開書頁,我召喚大師的靈魂來與之對話。

我的閱讀多年來都以文學為主,少量涉及哲學、社會學、法學和心理學,今後會著重增加這些門類書籍的比重,優化知識結構。借我喜歡的出版社的話說,生活,需要讀書和新知。

1. 《春雪》 作者:[日] 三島由紀夫

這一場愛戀,開始於春雪中的接吻。春雪,純潔而短暫,預示著這凄美的愛情,逃不開轉瞬即逝歸於虛無。作者借書中兩位泰國王子之口討論了輪迴轉世,並且將他對輪迴的見解滲透到整部「豐饒之海」中。有了生命是連綿不絕的信念,故而三島由紀夫對死亡才有這如此獨特的審美吧。

2. 《四世同堂》 作者:老舍

十幾年前便從《駱駝祥子》領教了老舍先生寫人的功力,寥寥數筆,那些角色的情態樣貌便躍然紙上。

《四世同堂》以「七七事變」為開端,以抗戰勝利為結束,避開正面描寫慘烈的戰場,而在一種凝重壓抑的氛圍里展開北平小羊圈衚衕里的六戶人家的經歷,另外涉及三教九流多達百餘號角色,以細膩平實的筆調,記敘他們的成長、轉變,將人性剖析得淋漓盡致並傳達了對山河破碎的哀慟。

3. 《人生道路諸階段》作者:[丹麥] 克爾凱郭爾

「在那些漫長的冬夜,在我不知道該做些別的什麼事情的時候,我就會拿出這本書,享受的閱讀它。」這是一本有著大量注釋的著述,作者以回憶錄的形式探討了人生的三個階段:審美階段、倫理階段和宗教階段。作為現代存在主義哲學的先驅,他認為人們應該根據自己的存在感受做選擇,塑造自我。本書並沒有用佶屈聱牙的語句來分享作者的思緒和感悟,相對通俗易懂。

出於興趣才開始閱讀哲學,並沒有仔細研讀過哲學史類書籍,因此對於哲學各個派別的的發展和異同缺乏全面的了解。目前也只做到對這本書粗略的讀過一遍,不過,「怕什麼真理無窮,進一寸有一寸的歡喜」。

4. 《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作者:[德] 尼采

看到尼采說「上帝死了」,一瞬間想到高分美劇《傳教士》里的「上帝失蹤了」,哈哈,雖然兩者並沒有太大聯繫,不過要看懂這本著作里的許多影射的確也需要對基督教有所了解。讀罷我覺得尼采很孤獨,不過也許瘋子不會覺得自己孤獨。

從「酒神精神」(參見《悲劇的誕生》)到書中的「強力意志」,尼采是一個對抗虛無的鬥士。該作品中尼采提出了重要的「超人」哲學。「超人」可以替代上帝的存在,孤傲、自由、不斷自我超越,創造規則來主宰平庸之輩,挽救人類社會的頹廢。這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理論,是我最大的閱讀收穫。

這本幾乎句句箴言,到處閃耀著尼采思想的火花,雖然目前尚未融會貫通,但每次翻閱能有所新的會意便常令我欣欣然。

5. 《黑暗中的笑聲》

沒有讀過暢銷的《洛麗塔》,最初接觸的納博科夫便是這場乍看俗套的婚外戀兼三角戀鬧劇:闊綽的主人公拋妻棄女,找了貌美的情婦,他愛她,她卻愛另一個他,最終悲劇收場,連作者都吐槽「本不必多費唇舌」。

讓我讚歎的,是該作品新奇的結構,譏誚的筆調,隨處可見的黑色幽默和據說是納博科夫慣常使用的揶揄模仿的表現手法。

我相信是獨特的人生經歷為納博科夫的文學創作推波助瀾, 他「輕易地超越了任何一個用英文寫作的小說家」。透過他機智的文筆我彷彿看到伏案寫作時作者臉上狡黠的神色。這黑暗中的笑聲,笑角色,笑讀者,也笑作者他自己,其中寓意留給解讀他的人。

6. 《在輪下》 作者:[德] 赫爾曼·黑塞

這是渡邊在綠子家那小小的書店裡重讀的書。書名取自校長對男主人公漢斯的告誡,如果鬆懈了就會被壓在車輪之下。天資聰穎的漢斯,在愛慕虛榮的父親和急功近利的師長的鞭策下,背負著繁重而枯燥的課業,但也以優異的成績順利獲得了神學校的入學資格。

或許每個人在學生時代,都曾因為專心學業而作出種种放棄,壓抑自我去走父母指引的所謂正確的道路。但我們中間有誰能收穫海爾納的指引,又有多少人可以避免被車輪碾壓的結局呢?

在這部帶有濃重的自傳色彩的小說里,黑塞不僅痛斥了那段給他心靈留下傷痕的神學校生活,還生動地將故鄉和學校魅力的田園風光呈現出來,十萬字左右的篇幅也可以讓人酣暢淋漓的一氣讀完。

7. 《遠山淡影》 作者:[英] 石黑一雄

結識石黑一雄,當然還是因為他斬獲了今年的諾獎,之後又看到萬年陪跑的村上春樹對他的作品大為褒獎,才起了讀他的興緻。

本書主人公是一位相夫教子的傳統女性——悅子,她回憶了發生在好友佐知子和她的女兒萬里子身上的故事,並且穿插了民眾對逝去親人的痛苦追思,美國文化對日本舊制度的挑戰,家庭內部關係的衝突,教育理念的變革等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現象。

但是,「記憶,可能是不可靠的東西,常常被你回憶時的環境所大大地扭曲。」此書初讀時只覺得淡淡的,許多情節也只是一筆帶過,彷彿遠處的山巒給眺望的人們隱約留下的影子。然而接近尾聲時,作者巧妙的意圖越發明顯之後,又令人覺得意味綿長。

8. 《愛彌兒》 作者:[法] 盧梭

我想很多人都聽說過著名哲學家康德作息嚴謹,每天下午四點便出門散步,周圍居民甚至以此為報時。這個刻板的慣例,康德只打破過一次,正是因為沉迷《愛彌兒》。

這是一本夾敘夾議的教育小說,結合18世紀封建制度下的法國社會,不難想像書中所宣揚的「自然教育」引發的軒然大波。盧梭關注孩子的天性,他所設計的教育方法引導兒童主動地從生活中學習,反對灌輸高深的理論知識。

此外,這部作品也傳達出與其教育觀相呼應的幸福觀,盧梭強調保持自然狀態才能獲得幸福,「我們的痛苦正是產生於我們的願望和能力的不相稱」。不過本書也有一定的時代局限性,比如盧梭主張女孩子的教育應該以賢妻良母為目標,這在當今社會自然是不適合。

在英國留學的經歷使我切身體會了中西方教育的不同,也對所謂優秀的教育進行了反思。《愛彌兒》是我接觸的第一本教育著述,此書不僅使我看到自身的不足,也為我將來從事母親這一艱難職業提供了寶貴的指引。

9. 《法律之門》 作者:[美] 博西格諾 等

人類作為一種社會性動物,無時無刻不受法律的統治,而我們中的大多數卻對這些秩序知之甚少。由於法律學習的複雜性,推開這扇門的人必須要具有足夠的勇氣,而本書正是為非法學專業的人群設計的。

本書內容廣博,與傳統的學術教科書相比,它具有一種全然不同的生動感,並且採用一種開放式的討論來闡述法理,在閱讀材料下安排了相應的提示與問題來啟發讀者思考,開篇所引的寓言故事也讓我驚喜地了解到了作家之外的卡夫卡。

正如序言里提到的,「法律只有透過跨學科的鏡片,才能得到最好的理解」,其他社會科學教育背景的人群也能通過對法律的學習自我培養出一種更具批判力的思維。雖然本書以英美法係為基礎,其所採納的案例分析法與中國現行的大陸法系有所不同,不過其內涵的法學思想依然對讀者大有裨益。

10. 《被仰望與被遺忘的》作者:[美] 蓋伊·特立斯

這本書採納了一種「新新聞」的報道文學體裁,讀來彷彿小說,卻是非虛構書寫。作者首先完成了對哥譚市一個全新的側寫,展現出不為人知的奇聞軼事;其次著眼於繁華背後的芸芸眾生—— 韋拉札諾海峽大橋的修橋工,作者花費數月進行觀察研究後感慨,「他們把一個個的地方用大橋連接起來了,可他們自己的生活卻支離破碎」;書的最後一部分,則由11篇美國公眾人物的小傳構成,進一步挖掘了60年代的美國社會。

無論是被仰望的上流階層,還是被遺忘的普羅大眾,每個行色匆匆的人身上都有獨特的故事。作者以恰到好處的文學技巧和獨到的視角,對美國社會進行精準分析,其筆下的一切都顯得鮮活無比。

書單最後,給「不止讀書」各位粉絲安利一樣閱讀伴侶 —— BoorDarts 書籤。薄薄一片金屬,造型簡約別緻,還能保證精確指向段落,名副其實的「世界上最好用的書籤」。BookDarts共有三色,包裝上還有世界名畫系列和哲學家系列可供選擇哦

佳樂的年度書單

我是佳樂,非典型90後,嗜吃如命,沉迷於電影與長跑,好讀書不求甚解工科生。

我的2017私人閱讀十佳

1、《金雀花王朝》 丹.瓊斯

當初會看這本書,是因為在打P社的策略類遊戲《十字軍之王II》。由於遊戲算是比較完整地展現了中世紀時期的各種特點,我個人又比較喜歡選在1066斯坦福橋這個歷史背景下在英格蘭開局,為了方便邊玩邊開腦洞,就買了這本敘述金雀花王朝兩百多年歷史的小部頭。

此書的確就像其副標題「締造英格蘭的武士國王和王后們」那樣,將這段在英國歷史上承上啟下的時期內無數的人物和事件十分熨帖地刻畫出來,大到王權、神權和地方勢力的爭鬥,小到私心陰謀,細緻到時代風氣,作者用其史學家的專業和更為輕鬆的文筆緩緩敘述,引人入勝。

BBC還據此拍過同名紀錄片。但如果有時間的話,當然還是看書更好。

2、《中國古代文化常識》 王力主編

這是一位先學文後學史的朋友在逛書店時推薦的書。

從天文、曆法、樂律這些已經遠離我們現代生活的基本介紹開始,到姓名、飲食、衣物這些我們在日常中的必須物,都做了詳細的敘述和舉例。讓人能更好地去認識和理解我國古代社會的文化生活以及這些傳承下來的東西對我們當今生活的影響。

我個人非常喜歡一開始的天文曆法以及後面的飲食、什物這幾章。我國歷史上對天文曆法的重視與現代天文學的結合,使得如今考古的朝代確認和歷史事件判定有了更明確的證據;看飲食這章則能讓饕客憶苦思甜或口水直流;至於什物的介紹,則讓喜歡逛博物館的人更多了一點樂趣。

3、《漫長的中場休息》本.方登

很喜歡李安的同名電影,於是想順便去看看原著。

這部電影的上映時間點很微妙,彼時特朗普剛選上總統,美帝媒體和文藝界一片哀嚎,這麼一部看似反戰實則挖人傷疤的電影得了許多差評。

但我喜歡的就是電影和書里的那種直白和明示。有多直白呢,直白到電影里用120幀拍給你看林恩的眼睫毛和在那之下的微妙情緒,書里讓你對林恩頭蓋骨的陣痛和炸裂感同身受。然後告訴你,華麗盛大的中場演出與你無關,能讓你感覺活著的恰恰是那些因果由命,殘酷茫然的無意義戰場。

4、《二手時間》 阿列克謝耶維奇

會看她的書,還有追溯到去年看了《鏘鏘三人行》的一期節目,就此留下了印象。

坦白說,她的書一開始不好讀。純粹的收錄了無數被訪者的敘述,雜亂,冗長,甚至重複。但是真實。

書里對二手時間這一定義的解釋是:不知怎麼,未來並沒有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一百年過去了,未來又一次沒有到位。出現了一個二手時代。

書里記錄了無數的人曾經在廚房徹夜討論變革,而在徹底的變革之後只剩下迷惘,不知道怎麼去面對一個金錢即自由的嶄新時代。而他們曾經的理想和知識徹底成了歷史的垃圾。

許多人都說這片嚴苛土地上的人們是戰鬥民族。他們的文藝作品也彷彿永遠帶著沉痛和苦難的印記,卻往往又因為這種沉痛和苦難,迸發著獨特又迷人的光彩。

5、《查泰萊夫人的情人》 D.H.勞倫斯

曾經被禁,名聞遐邇的小黃書。大學的時候久聞其名,速讀過英文版,發現以前的人或許想禁的不是內容上的那點黃,而是自由思想的盪。

勞倫斯由於自己的出身,站在兩個階層的中間位置,既諷刺權貴甲胄們的虛無軟弱,又為被壓榨啃噬的底層感到悲涼,只是二者都被困囿於既成的事實面前,要不就像女主角的丈夫一樣癱在輪椅上去討好掌管文藝的「母狗女神」,要麼就像女主角的情人一樣隱居在深林之中。全部的活氣和反抗來自離經叛道的女主角。

或許勞倫斯對自身的性別都有些失望了吧。

6、《精怪故事集》 安吉拉.卡特

搜集了世界各地童話或者傳說的原始版本。個人覺得,有些故事還特別能展現出某些民族的特質。由於是民間口述流傳的故事,所以會有很多現在看來「毀三觀」的情節,但多數都比較有趣,而且能找到被幾位童話大師細心加工前的雛形。

對幾個奇怪詭異的冰島和非洲故事記憶深刻。最喜歡那個來自美國的《紫色激情的頂點》,簡單到幾乎沒有情節,但是深得懸念小說的精髓,最後的結局幽默得發黑。

7、《魔戒》J.R.R.托爾金

這算是重讀了。大學的時候看的電子書,去年買了漂亮的紙質版收藏。今年又忍不住複習了一遍。以前的電子版比較簡陋,沒有前言之類的背景介紹,以至於看過紙質版才知道,托爾金其實只會用兩根手指打字,但又雇不起打字員,因此《魔戒》還有其它衍生系列,開始幾乎都是他老用兩根手指敲出來的。那畫面想想有些滑稽,但想想此書的創作背景,是作者從一戰歸來身邊的好友幾乎都喪生戰場的悲涼,又感到沉重。而《魔戒》,本來就不是普通的娛樂文學。

這些故事裡的主角有很多機會半途而廢,但是他們並沒有。他們決定勇往直前,因為他們抱著一種信念。這世上存在著某些美好的事物,值得我們奮戰到底。

8、《月光落在左手上》 余秀華

這個年代還有多少人讀詩,又還有多少人寫詩?

這本書是她之前火起來的時候買的,斷斷續續在今年看完了。當時聽說她被稱為中國的艾米麗.迪金森,覺得炒作得有點過,後來才發現她是真的有才華,還比迪金森更有那麼一股子不甘於屈服的倔和從鄉土間升華出來的東西。但是人們更多的還是關注樂道著她另一個稱謂——「腦癱詩人」。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什麼樣聲色迷離的妖魔鬼怪尚不能能霸佔住更多的公眾目光,何況一個孱弱過時的詩人?

願你能在心平氣和地讀她的詩時,獲得美感和力量。

9、《人間草木》汪曾祺

我從小就喜歡看那些描寫和自然親近的書,所以之前非常喜歡屠格涅夫。會看汪曾祺這本,是無意中看到裡面這麼一段:

凡花大都是五瓣,梔子花卻是六瓣。山歌云:「梔子花開六瓣頭。」梔子花粗粗大大,色白,近蒂處微綠,極香,香氣簡直有點叫人受不了,我的家鄉人說是:「碰鼻子香」。梔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撣都撣不開,於是為文雅人不取,以為品格不高。梔子花說:「去你媽的,我就是要這樣香,香得痛痛快快,你們他媽的管得著嗎!」

大俗大雅,哈哈大笑。

再仔細看老先生這本書,除了對自然風物和各地風土人情的精妙描述,時代特色很濃厚,即是特殊年代的產物,也是老先生的一點個人局限吧,比如他對遇到過的某位莎士比亞女性後代不結婚一事,就表示不能理解。但他也毫無偏見,描述起來依舊比較可愛。更別提還會隨筆寫到一些同時期舊文人的軼事,也是十分有趣了。

10、《好兆頭》 特里.普拉切特&尼爾.蓋曼

作為美漫迷,對尼爾.蓋曼很熟悉,但我也始終不能說,這是一本多麼有深度的書。因為無論加多少隱喻和黑色幽默,都不能改變這本書是用來逗趣的事實。但它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因此猶豫了一下後還是把它弄了上來。對好讀書不求甚解的我來說,還是樂趣重要一些。

聽說這本書要拍美劇,個人覺得就幽默表現而言,英劇更為合適。這樣說大概就知道它是什麼調調了。

Kobe的年度書單

我叫Kobe,大四狗一枚。今年到目前為止一共讀完45本書,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今年心水的十本書。

1.《送你一顆子彈》

作者:劉瑜

感想:無論是裡面的時論雜評還是生活隨筆,語言夾雜幽默又發人深省。想著茶餘飯後讀一讀,卻一篇止不住接著一篇。送你一顆子彈吧。

2.《月亮與六便士》

作者:毛姆

感想:周圍的人都在撿地上的六便士,可我卻抬頭看見了天上的月亮。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放棄穩定或豐裕的生活去追求心中的夢想,多少人只看到你的「愚蠢」,卻看不出一個人追夢的勇敢無畏和難得可貴。哪怕一路艱辛潦倒,滿遭嘲笑,也要堅持走下去啊。因為一輩子太短,不要為了別人而活!

毛姆的風格真的深得我心,還看了他的《刀鋒》,打算把他剩下的作品也咀嚼一番,包括寫他的《毛姆傳》,相信這是一個值得探究的偉大作家。

3.《一個人的朝聖》

作者:蕾秋喬伊斯

豆瓣:8.1

感想:哈羅德的這段旅程起初是源於對奎妮的承諾,但在他一步一腳印的路途中,我相信他收穫了遠比他期待的多。各種各樣的人,豐富不一的故事,最重要的是,他收穫了一個敢於改變和堅持的自己。我們每個人的人生旅程不也是這樣的嗎?一路上會遭遇不解和嘲笑,也會得到肯定與支持,我們會迷茫糾結,會想要放棄或回頭,但幸好,也會有像莫琳這樣阻止我們放棄,激勵我們繼續前進的人。願我們一路虔誠前行,也一路找回自己。

4.《我是貓》

作者:夏目漱石

豆瓣:7.9

感想:我是貓,帶點傲嬌,看盡俗世凡人的虛偽與醜惡。所謂貓眼看人低?不一樣的視角,看到的是一個新奇的世界,貓吃年糕,跳舞,喝酒醉,探險,十足有趣。相較之下,文人們整日只會所謂的談天說地,引經據典,實業家只會幹些偷雞摸狗的行當。主人是個挺好笑的人,一本正經,其實在掩飾無知。迷亭更是一個奇葩,無論對什麼話題都可以厚著臉皮胡謅一番。

5.《悟空傳》

作者:今何在

豆瓣:8.2

原來一生一世那麼短暫,原來當你發現所愛的,就應該不顧一切地去追求。因為生命隨時都會終止,命運是大海,當你能夠暢遊時,你就要縱情游向你的所愛,因為你不知道狂流什麼時候會到來,捲走一切希望與夢想。

6.《當呼吸化為空氣》

作者:保羅卡拉尼什

豆瓣:8.8

感想:說來膚淺,最初被這本書吸引是因為它的名字,當呼吸化為空氣。我很好奇,人的呼吸化作了空氣是什麼意思,看了簡介才知道原來人死了,真真切切的呼吸就化為了虛無縹緲的空氣,呼吸停止,融進空氣。這不是虛構的小說,是真實發生在作者身上的故事。保羅,15年因癌症去世,上帝開足了玩笑,讓這樣一個原本是有著大好前途的年輕神經外科醫生轉變成了面臨死亡的病人。這本書讓我在感嘆生命無常,生死難料的同時,更讓我看到了一個在面對死亡時果敢無畏的英雄。哪有人不害怕死亡,但更令人害怕的大概是在短暫的剩餘壽命里沒有給人生帶來最後一些意義吧。保羅不是那種與癌症抗爭的大眾英雄,他在最後期限做的是,關愛陪伴妻子家人,執筆寫下這本書,重返手術台完成使命。他是他自己和朋友家人的英雄。這是個悲傷的故事,但保羅絕不是一個悲劇。祝福他,在另一個世界,好好的。

7.《我的職業是小說家》

作者:村上春樹

豆瓣:8.3

感想:說來有趣,我極少看村上春樹的小說,但這次卻看了這一本關於他寫小說思維歷程的書(開始有了往後讀他小說的興趣)。會羨慕這樣一個擁有「一點天賦」和「一點頑固」的小說家,不受編輯催稿之苦,不理諷刺挖苦之評,只一心做這麼一件讓自己心情愉悅的事。堅韌如他,寫作30餘年,跑步也約30年。字裡行間透露出一點小驕傲,卻不惹人嫌,因為他理該驕傲——擁有來自全世界的讀者,擁有文人該有的執筆態度。

8.《黃金時代》

作者:王小波

豆瓣:8.8

摘抄:太喜歡這段話。

那年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是我過完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9.《東方快車謀殺案》

作者:阿加莎克里斯蒂

豆瓣:9.0

感想:前陣子偶識一個也很喜歡看書的男生,當時我談到東野圭吾,他就向我推薦了阿加莎以及她的東方快車謀殺案和無人生還等代表作。加上最近上映了改編的電影,就打算著手先看了原著。整個故事推理合情合理,幾乎沒有什麼bug,只是結局的確引人探討:十二人對罪大惡極的殺人犯私自聯合執行死刑是否真的合理呢?果然在現實中實現不了的只能放在小說里了。看完有個模糊的感覺,東野圭吾的日系和阿加莎的英式雖然都很棒,但讀起來還是很不一樣的啊,不過還是要再看多點阿婆的再來談具體的區別吧,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10.《真實科比》

作者:羅蘭拉贊比

豆瓣:9.5

感想:你們只看到他表面的冷峻孤傲,卻看不見他視籃球如生命的熱忱。四百餘頁的大部頭並沒有讓我覺得枯燥,反而讓我看見了一個在籃球家庭影響下成長的科比,一個隊友眼中為籃球狂的科比,我慶幸能夠更深一步了解自己的愛豆。在最彷徨的十一月捧起了這本書,黑曼巴絕不畏懼的精神也鞭策著我度過這段坎坷的時光,它依然閃耀得像陪伴過我的高中三年,never die.

今年達成了「超越去年」的目標,剛剛也驚喜地發現原來已經實現了「大學100本」的目標。在僅剩的半年大學時光里,我想再多看一點書,畢竟工作後可能會少了很多心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珍惜還能不被打擾的時間,快樂閱讀。

LULU的年度書單

嗨,你們好,我叫LULU,是最近上了熱搜的第一批90後,俗稱老少女(笑),特別喜歡日本作家的書,還喜歡故事情節強一些的小說,明年給自己定了個計劃:多多涉獵人文社科類和哲學的書籍。

今年粗略算了一下,讀了六十幾本書吧,讀得並不算多,書的種類似乎也比較狹隘,不過讀書就是一種快樂的方式,一場自我愉悅的旅程。下面我就來推薦一下我今年讀的最喜歡的十本書吧(排名不分先後):

NO.1《悉達多》——赫爾曼·黑塞(天津人民出版社)

如同封面上寫的那樣:一首印度的詩。黑塞充滿詩意的文字(翻譯也有功勞),如河水般波瀾不驚地訴說悉達多的一生。從婆羅門之子到沙門,再從墮落的世俗之人立地成佛,參悟著似河水般深沉的人生意義。佛教與哲學深深糅雜在這個簡單易懂的故事中,其背後的深意確實需要我們仔細思索的。

NO.2《地下鐵道》——科爾森·懷特黑德(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少女科拉通過地下鐵道一路逃亡,為了逃離種植園內殘忍的奴隸制生活。她一路向北,遇到了那些幫助她逃亡的人,又目睹了自己的同胞被無辜驅逐,殘害。獵奴人一次又一次地追捕她,她忍受著一路上各種不公平的待遇以及隨時可能遭遇的危險。科拉一直在堅韌地追尋自由的意義,她努力地生存下去,哪怕在狹小的閣樓里,在漆黑的鐵道里,都頑強且勇敢。

十八世紀美國黑奴的悲慘命運被血淋淋地撕開展現在我們眼前。壓抑沉重但又有一線希望。

NO.3《頭號書迷》——斯蒂芬·金(上海文藝出版社)

整本書只有兩個人,在一幢房子內發生的故事,小說作家保羅因為車禍被他的頭號粉絲安妮所救,沒想到安妮是個病態的,偏執的,暴力的人,她對保羅殘酷地施虐另保羅遍體鱗傷。他們倆時常劍拔弩張氣氛緊張,但同時又相互牽制依賴彼此。一種特殊的病態的偶像與粉絲間的關係打破了我們常規對此的想像。

故事情節緊湊,節奏感把握地很好,兩人總有意想不到的衝突與矛盾,就我來說,當我翻開這本書的時候就已經捨不得放下了。強烈推薦此書。

NO.4《午後曳航》——三島由紀夫(九州出版社)

讀三島由紀夫的文字,就像自己站在船塢里,氤氳著薄薄的夏日暑氣,還有濃濃的海風裹挾著夏天的咸腥味,故事止於龍二喝下那杯少年們精心準備的紅茶,他的光榮,他期待的危險的死亡最後都回來了。

故事是殘酷的,但文字卻是優美的,這種反差顯得更讓人印象深刻,就像心臟被堅硬的鐵錨沉重地撞擊著。他的書一向如此,像是一種死在地底的怪異的美感。

NO.5《芳華》——嚴歌苓(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本書原名叫《你觸摸了我》,劉峰這一生巨大的轉折便在這一次愛的觸摸上。獲得無數次勞動模範標兵的大好人劉峰像一座刻在石碑上的聖人一般沒有可以犯錯的餘地,因為這一記觸摸事件,他被下放連隊,所有榮譽都被抹殺得一乾二淨,他被整個集體背叛,他的心也死了。書中另一角色何小曼也同樣被塑造得讓人心疼唏噓。父親因為右派而自殺,她被迫與母親一起搬進繼父的家,她成了一個被所有人嫌棄的拖油瓶,她不會哭了,因為有人疼的女孩子才會哭。

NO.6《不然你搬去火星啊》——伊坂幸太郎(新星出版社)

伊坂幸太郎一貫的風格,用詼諧有趣的文字進行著深刻地諷刺。本書最大的核心即是對強權與集權的抨擊。

故事始於日本出現了和平警察這一群人,他們逼迫自己所認為的危險人士就範,舉行砍頭儀式,就像中世紀對女巫的殘忍殺戮。一個穿連體服戴頭盔的神秘人公然對抗和平警察,於是便開始了兩方的鬥智斗勇。我們一邊為勢單力薄的連體服男捏一把汗,一邊又不斷猜測著他的身份。書中用不同的人物視角進行敘述,帶給我們的也是多方的思考與感受。

NO.7《突然,響起一陣敲門聲》——埃特加·凱雷特(人民文學出版社)

這本書收錄了埃特加·凱雷特的38個短篇小說,其中充滿了各種讓你會心一笑的有趣的小故事。個人最愛的幾篇是《謊言之境》、《健康早餐》、《潑婦》、《驚喜聚會》。

埃特加·凱雷特的故事讀起來會覺得有些無厘頭,甚至覺得他腦洞很大,作為短篇來說可讀性還是挺強的。他的故事都不難懂,他的幽默也自成一派。

NO.8《東京一年》——蔣方舟(中信出版社)

因為一場特殊的機緣,蔣方舟獨自在東京生活了一年,這本書就是這場旅行的紀念。她用日記的形式記錄自己生活的瑣碎,從初到日本的緊張孤獨不安,到學會仔細咀嚼每一道美食,從毫無目的無所事事的頹然,到漸漸學會認真觀察這個社會。《東京一年》並不像一本遊記,更像是一場與自身的對談。我在這場並沒有我的旅行中也收穫了一份沉甸甸的美好。

NO.9《劇院風情》——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上海譯文出版社)

毛姆是有多擅長描寫女性的心理呀,從《面紗》到這本《劇院風情》,他寫女性的愛情與情慾,他寫女性的沉淪與轉變。毛姆很了解女性,每次都能把人物刻畫得入木三分,他的毒舌與詼諧在書中充分體現出來,使一個簡單到用幾句話就能說完的故事變出花兒來,綻放於字裡行間中。

NO.10《大師》——科爾姆·托賓(人民文學出版社)

嚴格意義上說這本書並不算是大師詹姆斯·亨利的自傳書,而更像一本走進他生活與情感的小說。

書里寫的是一八九五至一八九九年內亨利的故事,但又穿插了許多他回憶的往事:特立獨行的妹妹愛麗絲,青梅竹馬的表妹明妮,能互相傾訴的摯友康斯坦斯,還有他的父母兄弟。我們做為旁觀者彷彿真正走進了亨利的身旁,和他一起為康斯坦斯的自殺緬懷,一起在遙遠的異鄉孤獨地徘徊。亨利與安德森的情感被托賓處理的細膩微妙,含蓄卻又真摯,當然,書中其他人物的形象也都被刻畫得栩栩如生。

Eating51的年度書單

今年讀的書超級少,滿打滿算還不到三十本,ε=(′ο`*)))唉

年初到年中的時候很喪很頹,幾乎沒有看過書也沒有用心去生活,大部分的書都是下半年才看的,書也是個壞東西,有很致郁的書,還好也有治癒的書,不管怎樣,今年活著,覺得最開心的事情就是還能讀書,凡是能認識多一本好書、多一個位好作家,都覺得值了。

明年再努力,棄捐勿復道,努力加餐飯。

1《蒙馬特遺書》邱妙津

我記得讀完《蒙馬特遺書》的那幾天,內心平靜滿足甚至覺得還能再愛。大概是半年前真的非常難過悲傷,所以讀完她《鱷魚手記》才會難過得要死,《蒙》裡面也有很多痛,也有很多令人傷心的地方,但這些都更令我覺得我存在著活著和向上著,只是不同形式的力量,大概是向死而生,還是要看每個人的定義。

2《牧羊少年的奇幻之旅》保羅·柯艾略

這本書就應該是編入中小學生必讀書目裡面啊,太可愛了,讀起來就像在看印度的歌舞片,在金燦燦的夢裡,心裡有個小男孩蹦蹦跳跳、歡呼雀躍。實在是一本單純又有魅力的書,大概真的在指引我尋找天命。

3《情關西遊——從西遊記>到西遊補>》張怡微

今年最最驚喜和幸運遇上的作家!一位勤勤懇懇醞釀文字的上海作家,在讀研時間研讀了《西遊記》,而後能整理寫出這一本書。

這一本書對於我來說,猶如高考考生在課本基礎上獲得了題庫,猶有神助,打通讀《西遊記》的任督二脈,知道了自己生而為人,有可為卻不為、有能為而偏不為的意義。不是給自己的不儘力找借口,而是人生渺渺,以為遠山大佛,定定回望時,還是那一句:「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惡意追求縱不如內心一分平定。

4《哀眠》張怡微

與《情關西遊——從西遊記>到西遊補>》完全不同的一本書,不講佛,不講信仰;講人,談及世情。今年初張怡微在內地出版的《細民盛宴》也是同樣的類型,讀起來分外有我自己原生家庭的影子,偶爾能感覺貼著張怡微冰冰涼的靈魂,能從中得到慰藉,但與《哀眠》相比情感太過耽溺,少了那麼幾分生動,有些自怨自艾。

《哀眠》太好,誇起來無從入手,只能說,去讀吧,讀完我們在天涯分一杯酒。

5《月亮與六便士》毛姆

一本已經被充分討論過的書,雖然標記的「長篇」小說,但讀起來就是四個字——簡短精悍。像聖人的一巴掌在耳邊哐哐響,眼冒金星,全是那一句「生命太短促了,沒有時間既鬧戀愛又搞藝術。」惹得我被打一巴掌卻又開心地哈哈笑。但心底里還是真羨慕被天賦砸中的人。

想和毛姆喝酒,問問他洋酒好喝還是白酒好喝,還是小作文好寫。

6《三體》劉慈欣

以前讀蘇童的書會覺得說,哇,真美的想像力。讀《三體》之後覺得,哇,真美的邏輯,就像玩狼人殺一樣,看你能抿多少層邏輯出來,很棒,以後也會多接觸科幻類的書籍。

7《第十二秒》sunness

雖然是一本歸類為言情的小說,但實際牽涉到愛情的部分不算多,講述一名刑警丈夫尋找其妻子死亡的真相的過程,邊是正常時間線敘述刑警的尋找過程,邊插敘妻子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抽絲剝繭,揭露社會黑暗的一面。恰好我讀完的第三天,三色幼兒園事件爆發,真相是什麼,可以隨意被掩蓋,也精心被篡改,我也不在乎所謂的真相了。但原來,有些醜惡並不會被想像力抑制,有的人已經想到甚至看過,將它書寫出來

8《長安十二時辰》馬伯庸

上下兩冊里講完十二時辰即二十四小時內在唐朝長安城發生的一名死囚組織一場反叛襲擊的故事,還有多條故事線穿插,讀起來很有緊張感,且筆力雄健,遣詞造句精準契合當時環境,多個利益集團在一百零八坊建相互抗衡追逐的場面在讀者眼前鋪陳開。馬伯庸確實是很奇妙的作家,有點內地的九把刀意味

9《林村的故事》黃樹民

一本社會學入門的易讀書籍,像《萬曆十五年》、、《金翼》一樣可以輕鬆閱讀。《林村》拉開了一幅90年代中國鄉鎮各方各面的變遷圖,從鄉鎮公權力、企業、宗教迷信等等描繪出一幅完整生動的圖畫,我們對中國鄉鎮的認識其實與書中的觀點偏頗並不大,但要梳理開去成為有脈絡、有筋骨的全面認識,還是得感謝黃樹民,全書採用的田野調查法正是社會學常用的方法,讀完才知道其艱巨和難處,再次感謝黃樹民先生

10《與社會學同游》彼得·博格

真正的社會學入門書,讀起來卻頗像是在讀哲學書籍,搞社會學的人總有點「看破還說破」的意味在,挺好,正如同書里說到的,社會學家就是有這種不敬的精神在。


推薦閱讀:

好書推薦:《感謝折磨你的人》
25本好書推薦(人為什麼需要文學?)
值得一讀的10本新書推薦
特級教師閆學:有些書,值得愛上一輩子 | 好書推薦
比爾蓋茨2015好書推薦:這5本書值得一讀

TAG:閱讀 | 推薦 | 好書 | 書單 | 書推 |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