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門盛宴:澳門中濠典藏春拍首秀(造像篇)
北魏 青石石獅(28-38萬)
高40厘米
台灣藏家提供
北齊白石獅吼一對(180-230萬)
高31厘米
台灣清玩雅集會員收藏
或為北齊皇家寺廟供養之物,石質細膩堅硬,打磨後表面產生玉質感。雙獅嘴部原皆有鐵杆,上端可能為飾物,可惜已不存,殘留鐵質圓桿底部。
北齊 白石思維菩薩(28-38萬)
高38厘米
台灣藏家提供
公元3-4世紀犍陀羅菩薩頭像(28-38萬)
高43厘米
台灣藏家提供
十六國克孜爾石窟風格天王像(8-18萬)
高30厘米
台灣藏家2008年瑞士拍賣所得
克孜爾石窟位於古龜茲國境內,現新疆克孜爾鎮,開鑿於公元三世紀,為我國開鑿最早的大型洞窟。現存造像,多藏於英國、德國、法國及日本,為百年前探險隊帶出,其中佛和菩薩像遠多於天王像。此件泥塑頭像殊為難得,大量彩繪留存。天王頭戴彩冠,蹙眉,眼瞼挑起,頭微昂,雙目注視右上方,臉頰隨之抽動,上唇連帶微提,露出門牙,極生動。五世紀的新疆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畫中可見天王像,與此尊天王蹙眉瞠目的神態,有諸多可堪對比之處。此像眼珠鑲嵌黑色琉璃,眉毛、鬍鬚皆堆塑而成。而各時期館藏多用顏料繪出效果,不如此件。眼眶內部用肉色,有別於臉部的白色,可見刻畫之精微。為難得十六國時期泥塑精品。
北齊青石佛陀頭像(80-100萬)
高23厘米
台灣清玩雅集會員收藏
著錄:《觀想佛像》藝術家出版社 1998年,P80 P81
北齊青石菩薩頭像(90-120萬)
高21.8厘米
台灣藏家提供
由菩薩寶冠上方殘缺處可見蓮花台座,據此判斷冠上原有一尊化佛,故此尊應為觀音菩薩。菩薩額頭明凈,雙眉舒展彎弧似月,雙目微睜,鼻樑端直,唇如蓮瓣輕抿,嘴角微微上揚,流露出慈祥親切的笑意。特別的是眼形保留了東魏時期優美的柳葉眼,有別於北齊流行的水波眼。在寶冠上有五個圓形裝飾,中心垂有絲帶系珠狀的繖形花蕊冠飾,冠飾施彩保存良好,色彩清晰可見,此種下垂繖形花蕊冠飾是北齊新創的時尚樣式,也常見於菩薩瓔珞項鏈的墜飾。此尊圓雕觀音菩薩,承襲了東魏雕工俐落,神情慈悲和藹的風格,是北齊早期青州的造像風格。
北齊青石思維菩薩(280-350萬)
高56厘米
台灣清玩雅集會員收藏
北齊白石高浮雕造像碑(240-285萬)
高34厘米
台灣藏家提供
典型北齊鄴城風格,或為皇家寺院供奉。
北齊白石菩薩立像(400-500萬)
高105厘米
台灣藏家提供
典型北齊鄴城風格,除兩手佚失外整體保存完整,部分彩繪仍有存留。造像身軀各部分比例把握精準、協調。菩薩頭戴花冠,面部雕刻給人沉靜、安詳之美。
北齊漢白玉飛天(20-30萬)
高26厘米
台灣藏家提供
北齊青白石佛頭像(60-75萬)
高15.3厘米
台灣藏家提供
北齊青石佛頭像(100-120萬)
高19厘米
台灣藏家提供
此尊圓雕頭像面容圓潤端祥,臉部雙眉、鬍髭、雙唇的原彩大部保留,清晰可見,非常難得。鬍髭是象徵佛陀流出光明的好相,所以在古代佛菩薩常描繪有鬍髭,但能保留下來卻是極少。
東魏白石菩薩頭像(260-330萬)
高65厘米
台灣藏家提供
此件白石菩薩像尺寸巨大,其原本完整像的品級可堪想像。依中國古代佛造像坐五站七的規制,得出此菩薩通高應為4.55米。此頭像仍可見北魏因素,也可看出對後來北齊造像的影響,可謂一脈相承。鼻尖有小修。
北齊白石菩薩立像(60-80萬)
銘文:天保六年八月十日像主韓仲龍十五人等敬造像一軀。
高28厘米
台灣藏家提供
東魏青石佛龕(50-65萬)
銘文:大魏天平三年歲次丙辰正月癸卯朔廿三日乙酉邑子王法隆,邑子王世珎,邑子王文生,邑子王尹生,邑子王光先,邑子王常伯。
高19厘米
台灣藏家提供
此紀年款東魏佛龕為眾多同鄉集資所做,三面兩端皆有禪定佛,保存完整,可為研究東魏與北齊佛像風格的標準器。
(此處請橫屏/側屏欣賞)
東魏三尊佛碑像(120-170萬)
高82厘米
台灣藏家舊藏
典型的東魏青州風格樣式。主尊佛像臉形方中帶圓,五官清秀,呈現北魏漢化後之特色「秀骨清相」的神韻。石材有別於一般青石,此種黑石硬度更高,造像上仍可見原以硃砂、石綠、貼金等色彩妝繪,整體雕刻精美生動,造像題材豐富,在宗教精神、藝術表現與文化歷史上都具有相當珍貴的價值。
著錄:《歷代佛雕藝術之美》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6年,P65
《中國佛教雕刻》首爾大學博物館, 2007年
《洞悉敦煌與佛像藝術之美——亞太傳統藝術節特展》2012年,P86
隋青石菩薩立像(280-330萬)
銘文:開皇十六年歲次丙辰四月壬子朔八日甲申佛弟子張向略為七世眾生父母及姻緣眷屬敬造觀世音像一區
高55厘米
台灣藏家提供,1998年購自日本拍賣會。
經歷了北周世宗滅佛後,隋代佛教復興,一改北周造像形制,前追魏風,清秀雋雅,體態修長。此件隋代青石觀音像,底座三面有豐富銘文,具有較高學術研究價值。
唐白石獅子一對(280-350萬)
高20厘米
台灣藏家提供
唐白石菩薩殘身(120-180萬)
高63厘米
購自法國知名古董商 Christian Deydier(戴克誠)
雖只殘存身部,仍是件盛唐氣象的巔峰之作。
唐青石力士立姿像(150-185萬)
高70厘米
台灣藏家提供
15世紀銅鎏金嵌松石四臂觀音像(28-48萬)
高9厘米
像身由純銀鑄造,臉部施以泥金,氧化的銀質像身與銅鎏金的台座,以及鑲嵌的寶石交相輝映,顯得華美莊重,實為難得一見的西藏造像精品。
7-8世紀?銅彌勒菩薩像(65-85萬)
高20厘米
12世紀銅嵌銀大自在天與烏摩天妃像(35-55萬)
高19.8厘米
清乾隆 御制銅燒古泥金茶桑像(45-65萬)
銘文:大清乾隆年敬造(前)、茶桑像(前)、無上陽體根本(後)
高17厘米
清乾隆 御制銅燒古泥金雨寶佛母像(50-100萬)
銘文:土觀呼圖克圖誠心金銀造
高17厘米
18世紀?銅鎏金釋迦牟尼授記像(300-600萬)
高92厘米
所謂授記,是指佛陀為弟子們預告親證菩提的時間,獲得授記者即可成佛。此尊身著通肩圓領衲衣,宛若「曹衣出水」,身體優美的曲線清晰可辨。像身釆用分體鑄造再鉚接而成,手腳刻畫細膩,富有彈性,是尼泊爾工匠在西藏鑄造的佛像精品。
荷蘭蘇富比1994年10月11日, Lot#293
17世紀?銅鎏金金剛總持立像(160-260萬)
高91厘米
大持金剛是藏傳佛教最重要的本尊之一,是密法傳承的初祖,《時輪金剛續》視其為本初佛。大持金剛也是修行上的本尊,其修行旨要是開啟自生智慧。在密法灌頂時,大持金剛代表一切密法的根源,也就是至高至聖的上師。大持金剛的造像多現跏趺坐姿,此像為立姿,惜蓮座已佚。它與西藏博物館珍藏的金剛總持立像的年代、造型相同,當是出自西藏同一鑄場。不同的是,西藏博物館把此像定名為「八大佛子之一像」,時代定為15-16世紀,其蓮座亦非原配。
紐約佳士得1998年9月秋拍,Lot#102
15世紀?銅鎏金嵌銀鑲寶石准提佛母像(300-500萬)
高28厘米
18世紀?緙絲密修金剛薩埵像唐卡(80-150萬)
85 * 92 厘米
18世紀?銅鎏金五佛寶冠(80-100萬)
高41厘米
這種銅鎏金圓形寶冠主要流行於尼泊爾,早在13世紀就已出現,迄今所見多為18世紀的作品。在古代修法中,國王與皇室貴族步入曼荼羅道場接受灌頂,金剛阿闍梨為其結誦五佛灌頂印言,在受灌五智瓶水後,國王戴上此冠,以表自成大日如來之意。該金冠在同類寶冠中等級最高,且工藝精湛,保存完好,加之存世稀少,更顯彌足珍貴。
明永樂 御製《三世佛六菩薩寶相》絹本立軸(估價待詢)
畫心:185*220 厘米; 寫經:32*220 厘米
此佛畫尺幅巨大,氣勢恢弘,畫技高邁,畫面上佛像軀體渾厚,菩薩體態豐腴,裝飾繁縟,富麗堂皇。畫中泥金楷書題寫的「大明永樂年施」,佛畫下方為寫經,落款「永樂四年丙戌秋八月十日朱橚沐手敬書」。據國內多位專家考證,此畫製作於永樂初年,是永樂帝賞賜其同父同母兄弟周王朱橚的御制佛畫,也是目前傳世僅見的一幅署有「大明永樂年施」款的明代宮廷中原風格佛畫,對研究永樂時政及其與藩王間的關係有重要歷史價值,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佛教文物,其重要性堪與2014年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以3.48億港元成交的,被稱為「唐卡之王」的明永樂紅閻敵刺繡唐卡相比擬。
(此處請橫屏/側屏欣賞)
澳門中濠典藏國際拍賣·2017春拍
預展時間:5月20-23日
拍賣日期 : 5月22-23日
展覽/拍賣地點:澳門漁人碼頭會展中心
聯盟微信號:guwanlianmeng
聯盟是一個由全國各地古玩圈內資深人士共建共享的,基於移動互聯網的行業圈子,是一個會員制私密交流平台,是微信最大高端古玩社區。
聯盟實行邀請制,會員資格由聯盟秘書處專人審核。聯盟是個老貨平台,不是網路地攤,對人和藏品都有較高要求,聯盟希望通過嚴格的審核,讓老貨玩家們有一個清凈的交流環境。
推薦閱讀:
※99%澳門人遠離賭博
※澳門擬定特首終身吃「皇糧」
※澳門賭場風水陣大揭秘!賭場贏錢攻略揭秘!別走寶哦!
※二戰時日本為何不入侵澳門?
※澳門印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