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組部立新規能否遏制各地瘋狂舉債?
日前,經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組織部印發《關於改進地方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政績考核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不再以GDP論英雄。
通知規定,注重考核發展思路、發展規劃的連續性,考核堅持和完善前任正確發展思路、一張好藍圖抓到底的情況,把是否存在「新官不理舊賬」「吃子孫飯」等問題作為考核重要內容。對拍腦袋決策、拍胸脯蠻幹,給國家利益造成重大損失的,損害群眾利益造成惡劣影響的,造成生態嚴重破壞的,盲目舉債留下一攤子爛賬的,要記錄在案,視情節輕重,給予處理或處分,已離任的也要追責。加強對政府債務狀況的考核。把政府負債作為政績考核的重要指標,強化任期內舉債情況的考核、審計和責任追究,防止急於求成,以盲目舉債搞「政績工程」。
新官不理舊賬和吃子孫飯的問題,在全國都是一個普遍現象。由於官員的任期制度,很多官員上任後只顧眼前利益,搞短平快不可持續的項目;或者通過賣地、舉債等,留下一堆爛攤子。許多地方把子孫錢都花光了,把好多年後的地也賣完了,然後留下資源過度消耗、環境污染嚴重的爛攤子,等著後任來收拾。
現有的幹部考核體制,往往是一把手說了算,沒有一個科學的決策過程。一些省市引進重污染項目,儘管毀壞了環境,公眾反對聲音很大,但由於項目可以推動GDP,增加稅收,最終還是得以實施。不少官員因為GDP上去了,還是得到提拔重用。這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重發展,輕環保、輕社會綜合發展的一種通病。
各地大規模舉債積累了大量風險。很多政府靠舉債瘋狂建設政績工程面子工程,中央政府有必要下大力氣摸清地方債務,並且制定嚴格的責任追究措施。實際上,目前地方政府的舉債規模風險評估仍然是一本糊塗賬。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剛剛發布的《中國宏觀經濟運行報告(2013—2014)》指出,截至2012年底,36個被審計地方政府本級政府債務餘額為38475.81億元,其中有五成是2010年及以前年度舉借的。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財政金融風險問題研究》報告顯示,僅截止至2010年底,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最大口徑下負債總額已高達23.76萬億元,佔2010年全年GDP比值59%,接近國際公認的公共部門負債率的警戒線。而兩年後的今年,負債總額是多少恐怕沒有哪個部門敢公開。
2012年又是城投債井噴的一年。在城鎮化的大旗下,城投債發行規模存量突破2.5萬億元,帶動債券直接融資直逼信貸投放量,並且令非貸款融資連續數月增量超過貸款,不僅加劇了金融脫媒,更令發債主體、承銷商、評級機構、投資人賺得盆滿缽滿。這場看似俱榮的盛宴,掩蓋了收益率劇降的投機和城投債信用評級逆周期上調的瘋狂。
未來各級地方政府如何償還節節攀升的巨額債務?僅以經濟發達財政收入穩健的廣州為例,償債的壓力也是相當之艱巨!2011年廣州一般預算收入979億元,同比增長20.5%,一般預算可支配財力達1186億元,同比增長21.2%。2012年全市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計劃為1066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1%,綜合考慮中央、省稅收返還和體制結算等因素,全市預計一般預算可支配財力為1215億元,其中市本級518.5億元。
據廣州市審計局的報告,截至去年6月末,廣州市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為2414.03億元,其中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餘額為1786.15億元。截至2011年末,廣州市總體債務率為69.49%,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的總體償債率為15.45%,均低於國際公認的100%債務率和20%的償債率的警戒線標準,廣州市債務風險總體可控。
但這個債務風險總體可控只是暫時的或表面的,各地政府都還有巨額的隱形債務沒有公開,如果全部計算在內,即使是廣州這樣財政收入豐盈的政府也會捉襟見肘。我們不妨看看未來幾年廣州到期應償還債務本金的情況。2012年到期應償還269.05億元、2013年到期應償還217.60億元、2014年到期應償還364.36億元、2015年到期應償還178.17億元、2016年到期應償還1131.99億元。
2012年廣州市本級財政可用資金518.5億元,到期應償還債務本金269.05億元。而再過四年之後,即2016年廣州市到期應償還債務本金高達1131.99億元,如何償還?對未來政府來說都不會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鄭州一個區已經欠下了上百億的債務,即便拚命賣地還債順利,也要到2020年才能緩解債務。一個區級政府放在全國的版圖上,只能算是比芝麻綠豆稍大一些的機構,居然欠下上百億的債務,如果全國的每個城市都是這樣債台高築,整個國家的債務豈不是早已超過極限!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今年發布的《財政監督報告》指出,中國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加速發展,地方基礎設施項目融資成為中國財政風險的源頭,80%的城市都依靠抬高地價轉讓土地來償付債務。
截至6月30日,上海土地出讓成交額同比劇增277%,這一數字仍比不上北京,北京同期增長390%,而最「瘋狂」的杭州增幅高達5倍,創下該市土地銷售歷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全國百城土地出讓金達到7629億元,同比增加47%;全國306個城市土地出讓金更是高達1.13萬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長60%;十個一線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為3140億元,與2012年同期相比增長160.3%。
不僅今年,過去10年,土地出讓金也是一年一個台階。2001年至2003年全國土地出讓金為9100多億元,約相當於同期全國地方財政收入的35%;2004年這一數據接近6000億元;2009年高達1.5萬億元,相當於同期全國地方財政總收入的46%左右。2012年全國土地出讓收入2.69萬億元,這個數字低於2011年的3.15萬億元,與2010年的2.7萬億元基本持平。
地方政府債務屢創新高,實際上跟地方官員的利益有很大關係,錢多了可以隨心所欲大搞建設大搞形象工程從而創造政績,也可以通過這類項目大肆斂財瘋狂貪腐,至於沉重的債務包袱扔給下一任官員,地方官員更不會考慮如何還債,很多地方在舉債時根本就不打算再償還債務。
實際上,這些年地方政府靠「土地財神」已經過慣了肆意揮霍的好日子,儘管中央一再要求地方政府將銷售土地的收入,重點用於改善民生和償還政府債務,用於保障房建設、教育投入等等。但地方政府的土地獲利,更多是進行城市建設與改造、甚至大拆大建,與中央的要求相差甚遠。
由於中國各地債務門類太多,數據更不透明,雖然都承認地方債務已經處於失控狀態,地方政府財政風險極大,但到底有多大風險,卻是莫衷一是。更為嚴峻的是,目前披露的債務數據很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地方政府的負債已經到了無人敢提及的地步。
《財經》雜誌的「摸底中國負債」(2013年4月7日)是篇詳實可靠的文章,該文經過分門別類計算,金融部門債務、政府部門債務、居民部門債務與非金融企業部門債務合計,總債務規模高達120-128萬億左右。僅2012年中國的非金融部門債務就達到了GDP的2.21倍。該文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他的結論是:「在人均收入6400美元的情況下,沒有哪個國家可以維持如此之高的債務水平」。
總部設在香港的里昂證券公司最近發布《中國債務危機報告》,警示中國債務總規模已上升到107萬億,與GDP的比率已達到100%以上,預計2015年這一比率將達到245%。在2008至2012年間,中國債務規模/GDP從148%暴漲到205%。2012年中國新增債務比2011年增長了一倍,2012年新的債務佔GDP的比重達到110%。新增債務增長了58%,約為GDP增長的2.9倍。而這些債務主要來自影子銀行系統和地方債務。同時,里昂證券估算出2012年末中國債務總規模(政府、企業和個人)為107萬億元,即GDP的205%。
旅美中國經濟與社會問題學者,普林斯頓大學社會學博士程曉農認為:「其實,從2008年中國用四萬億的資金刺激經濟,以維持經濟增長開始,中央政府年年都大量的投放貨幣。2012年下半年,中國中央銀行投放5萬億;2013年頭一個季度,投放了6個萬億,9個月里投放了11萬億。我們都知道,中國地方政府盲目投資蓋起許多豪華的辦公樓等,幾千萬、上億的投資換來什麼呢?什麼都沒有!」
更為嚴峻的現實是,目前披露的債務危機只是冰山一角,中國地方政府的負債已經到了無人敢提及的地步,債務總額究竟高達多少也很難釐清。單從法律上講,地方政府是不允許向銀行借貸的,但市政建設和基礎設施需要大筆資金,政府通過設立融資平台的方式,以政府財政為擔保向銀行借錢,這個模式在2009年政府採取4萬億元刺激措施時,被幾乎被所有地方政府效仿。
也正是在4萬億大投資的背景下,為支持經濟投資項目的開展,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大幅擴張,數量從2008年的兩千家,上升至目前的1萬多家。可以肯定,在中央政府實行「4萬億」刺激政策之後,地方債務呈現出爆炸式的增長。
目前我國並沒有專門的機構和標準來統計地方債務,各地融資平台越來越多樣化、隱蔽化,很多資金的來源和數量根本無從知曉,負債規模也難以統計。正因為這部分藏在黑箱里的隱性債務是個未知數,更加劇了財經界對地方債務風險的擔憂。
推薦閱讀:
※【圖】"產能過剩"警報拉響 各大車企瘋狂擴張
※愛就瘋狂,不愛就堅強!
※瘋狂的南瓜
※盤點各地瘋狂的運動吉尼斯紀錄 美女吞劍
※這是一個瘋狂的年代
TAG:瘋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