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畫報】上海運動地圖(13.10.21)

陽光和運動,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兩大元素,因為它們都帶給人們正能量。運動使生命更陽光。忙碌的現代人在每天的工作之餘,都樂於去運動出出汗。但健身房太正統,乒乓球玩膩了,專業羽毛球場地不多,想新鮮又想出出汗,就得玩點別的。為此,我們推出了「上海城市運動」專題,搜羅既簡單又時尚的運動方式,匯總遍布上海的城市運動地圖,帶領讀者體驗別開生面的小眾化極限運動。

城市徒步族: 城是運動場,讓我們走起

 

走路,本來是個司空見慣的動作,但偏偏有些人把它當做了一件事情,而且樂此不疲,他們就是城市裡的徒步族。沒有沉重的行囊,不用刻意準備,穿著也很隨意。只要你願意,無論何時何地,可以立刻變身成為城市徒步者。稍微留意,你會發現,每天清晨和傍晚,都可以看到城市徒步者的身影。他們喜歡用自己的方式詮釋生活。他們喜歡用雙腿尋找城市中的快樂元素,他們說,「徒步是我們對這個世界的尊重」。

  徒步者集結徐家匯

  晚上6點55分,徐家匯港匯廣場門口。30多名年輕人正在做徒步前的熱身運動,他們就是上海徒步群「在一起」的部分成員。「今天來的人算是最少的,因為之前剛剛下過雷陣雨,平時六七十人總有的,最多時100多人呢。」魏先生說。隨後,有人拿出紙、筆來統計當天參加的人數,資深徒步者徐永傑告訴筆者,點名沒什麼其他目的,主要是為了大家可以在年底總結出席活動的情況,看看一年裡完成了多少公里,有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  名為「在一起」的這個徒步群已經有9年多的歷史,最早來源於上海一家知名戶外運動網站。目前,這個群聚集了大批的上海徒步愛好者,定期開展各種主題徒步活動,每周五晚上7點,他們都要以徐家匯為起點,進行向外輻射10公里左右的徒步活動。

  10個月減重65斤

  一副黑框眼鏡,白色T恤,初見徐永傑,就感到了一種文藝范,還帶有一股本土味。他是徒步浦西段的帶路人,採訪中他始終不願多談自己,更多的是他的群友們。  「大部分人的初衷是通過徒步鍛煉身體,減肥。比如群里的小胖,今年年初體重是265斤,加入徒步後,並結合平時家裡的慢跑,現在已經下到200斤以下,他的目標是達到150斤,穿上漂亮的西裝。」徐永傑說,「小胖第一次參加完全跟不上隊伍的節奏,腳也磨破了,但是他很有毅力,一直緊跟。鍛煉不到一年,目前速度也很快,最近一次徒步活動10.5公里,85分鐘就走完了。」  當然徒步也帶給大家意外的收穫。「群里的『小yoyo』最近才結婚,就是通過徒步和群里的 『三好和尚』認識的,前段時間領證了。」徐永傑說。

  在徒步中感受上海

  除了以速度為主的徒步之外,群內還組織人文景觀徒步。李向暉,50歲,新上海人,企業管理者,他就是崇尚人文徒步的一位。  「徒步對我而言,有三方面的作用。一是通過城市徒步讓我了解到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氛圍; 二是讓我們這些新上海人儘快地融入上海整個環境; 三是讓步入中年的我保持心態年輕、身體健康。」據了解,李向暉參加過多次發現上海、上海十大最美地鐵站等徒步活動。  「安福路、汾陽路、武康路、多倫路都是我常常徒步的人文景點,人文徒步能讓我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養,更快地了解上海,融入上海。」他說。  李向暉說,自己最喜歡徒步在一些被拆掉的地方,「比如虹鎮老街,建築能拆,但記憶拆不掉。」他覺得,徒步能感受到城市的每個角落,在使身體保持健康的同時,更是培養了一種看待生活的方式。

  50公里徒步考驗合作精神

  吳珺,35歲,在一家通信公司做銷售。2004年,她加入徒步群,「當時,我剛從大學畢業不久,渴望能有一群人來交流,而徒步更是代表了一種綠色的出行方式。」  2006年,因為生寶寶的緣故,吳珺停了一年。後來,她又重新出發,再次回到徒步群中,和大家「並肩作戰」。  「我以前也去過健身房,但是因為室內空氣不好,又無聊,後來放棄了。徒步和其他運動不同,比如跑步、游泳,都是一個人完成的運動,而徒步,我可以邊走邊交流,大家一起走,也能堅持下來。」吳珺說。  給吳珺留下最深印象的莫過於幾年前一次在崇明的50公里徒步賽了。她說自己花了整整7個多小時才走到終點。這場比賽的規則也與其它的比賽不同,四個人為一組,兩男兩女,每個人要負重背上糧食和水,途中只要一個人放棄比賽,就宣告失敗,這考驗體力,更考驗團隊精神。  「前面20公里還好,到30公里就累了,到了40公里,極度考驗人的毅力。」吳珺說,「途中,一位男隊友還把自己的護膝讓給了我,我感到很窩心,也有了堅持的動力。」  最有意思的是,到終點的200米,身心俱疲的吳珺和隊友是衝刺跑到終點的,因為他們還想在最後時刻超越對手,拿到更前面的名次。  吳珺說,當時邊走邊聊,邊走邊看,累卻很開心。

  上班族蔡蔡:  3年,每天下班走6公里回家

  當微風吹開星夜的序幕,許多上班族是否像筆者一樣在擠地鐵、擠公交的途中?而有一個上班族卻穿著一雙平底鞋、背著雙肩包穿行在申城市區的大街小巷,她就是徒步者蔡蔡,每天下班的時候,就是她徒步旅程的開始,足尖下的風景足以讓人流連。

  原因:避開下班高峰擠公交

  「每天下班後,我從市中心的福州路出發,徒步走到位於楊浦區平涼路的家,一天差不多5、6公里,大概1個小時20分鐘吧。」蔡蔡向筆者介紹了自己每天的徒步路線。  自己是怎麼想到徒步健身呢?蔡蔡說,因為沒有時間特意去做其它運動,自從單位換到市中心以後,她心想反正每天上班都要回家的,也比較容易堅持,所以就開始了下班徒步的旅程。「也沒什麼動力,就是想至少有個運動在做,因為徒步是最容易進行的,正好現在的工作單位跟家的距離挺合適的,不長不短。」蔡蔡說。堅持了3年左右,蔡蔡明顯覺得自己身體越走越好,體力也越來越充沛。  「對我來說還有個重要原因,就是走回家可以避開下班高峰的時候擠公交車。有時候偷懶就走一段,然後再坐一段車。」蔡蔡笑道。

  成果:高原反應減輕許多

  「身邊同事知道了我徒步回家的事,驚訝感嘆還是有一點的吧。主要是他們都覺得路途好長。但其實走習慣了就不覺得的。」蔡蔡說,「不過,要同事們加入我是不太可能啦,大家又不是一個方向回家的。也有同事之前走過,不知道現在還在走不。」  「對我來說,任何運動能堅持下去是最重要的。下班徒步是目前對我來說,天時地利人和都能保證的。」蔡蔡坦言,徒步對她而言最大的變化是體力上的。她徒步前後兩次去高原地區,高原反應明顯減輕許多。  蔡蔡直言,「要正確看待徒步運動,不要看得太神奇。其實我之前什麼毛病現在還是什麼毛病,什麼脂肪肝之類的,人家走走路就沒了,我每年體檢還是輕度。還有,別人走一個月瘦了20斤……對我來說都是都市神話。當然走總比不走要好。」  「鍛煉身體很重要,這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識,關鍵是如何才能邁出鍛煉的第一步。如果你覺得跑步太難堅持,游泳場地難找,健身房價格太高,跳繩技術性太強,那麼不妨來試試徒步這種高強度又簡單易行的戶外運動方式吧。」蔡蔡分享自己的運動心得道。

  徒步小貼士

  別立即休息。徒步時人的心跳加快,血液流動加快,此時如果立即停下來休息,肌肉的節律性收縮也會停止,原先流進肌肉的大量血液就不能通過肌肉收縮流回心臟,因此有可能造成血壓降低,引發心慌氣短、頭暈。所以,徒步後要繼續做一些小運動量的動作,等到呼吸和心跳基本正常後再停下休息。  別馬上洗澡。徒步後人體為保持體溫的恆定,皮膚表面血管擴張,排汗增多,此時如果洗澡,會因突然刺激導致血管立即收縮,心肺負擔加大,同時肌體抵抗力降低,人就容易生病。所以,徒步後一定要休息一會兒再洗澡。  別喝太多水。徒步之後,有的人會狂喝水,這樣會加重胃腸負擔,妨礙對食物的消化。所以,徒步後不可過量、過快地飲水,更不適宜喝冷飲。

跑步者:這是孤單的運動但也可以很團隊

  跑步從未像今天這樣時尚,無論何時,在小區里、公園中或是街道上,你都能看到跑步的人,他們有的三五成群,有的則是孤獨的跑者,獨自跨過腳下的一寸寸土地。  跑步者的增加也可以從馬拉松報名人數上看出來,今年,上海馬拉松的報名幾乎是秒殺式的,就連附帶的市民健身跑,12000個名額也在一個小時之內就被搶光。此前滴水湖的24小時接力賽上,儘管人人喊著自虐,但仍咬牙切齒地在夜色中堅持下來,最好的隊伍,跑了300多公里。  為什麼要跑步?很多人說,因為這是一項無需多少準備就可以開始的運動,有雙跑鞋就夠了。浦東世紀公園,是一個著名的跑步者集結地,在這裡,我們結識了一些跑者,聽他們講講跑步的故事。

  約跑:從寶山專程趕到世紀公園

  假日下午,世紀公園七號門旁邊的人行道上,一些運動裝備齊全的人聚攏過來,他們是世紀公園的約跑者。約跑,就是大家相約一起跑步。這裡的召集人青鳥說,她始終覺得,比起孤獨的跑者,組個團隊,大家一起出發,按照各自的速度前行更好。尤其是對於新加入的,有人帶著,更容易持續下去。她認為,馬拉松報名人數的井噴,與跑步社團的帶動也有很大關係。  青鳥說,在「跑步聖經」的論壇上,本來只有世紀公園這一個主要跑點,但是現在很多區都開發了自己的跑點,比如周日下午的世博大道、周四晚上的龍騰大道,這樣,大家不用趕很多路,可以就近跑了。因為跑點多了,世紀公園的約跑,就從每周三次減少到每周一次,基本上固定在每周二晚上7點。不過,還是有人因為喜歡這個跑步地點而專程趕過來跑步的,就像青鳥,她是專門從寶山趕過來的。  青鳥是2010年下半年開始在世紀公園跑步的,這三年里,她眼見著這支跑步隊伍的壯大。最初,天冷的時候,到場的只有4個人,現在基本上每次來的都在40人左右。與一味追求速度的精英跑不同,他們更傾向於健康跑、帶新人。每次來了新人,青鳥都會主動要求帶著他一起跑,她說,自己可以壓得住步速,讓新人跟得很舒服。  在這些跑步者裡面,不乏體育強人,但是更多的人並沒有體育方面的天賦,他們有的只是耐力和毅力。青鳥說,自己高中時1500米跑過倒數第一。跑步成績差不要緊,重要的是能在其中找到快樂。

  馬拉松,一跑就上癮了

  很多來跑步的人,都報名參加了12月的上海馬拉松賽。在短暫的休息期,他們會討論一些關於馬拉松的技術問題。葉公好馬今年55歲,他說,今年上半年跑了揚州半程馬拉松,沒想到跑完之後感覺還有精力,這超乎了自己的想像,於是,接下來,他又參加了齊齊哈爾和煙台兩次半程馬拉松,然後決定豁出去,報了上海的全馬。  葉公好馬是跟著兒子一起開始跑步的,從去年開始,基本上每隔一天跑一次,每次跑十幾二十公里。他感覺自己起步太晚了,所以要抓緊時間練習,這樣的不間斷,是為了讓肌肉不要忘記酸痛的感覺。他說,自己時間比較寬裕,兒子太忙了,跟不上自己的練習頻率。  吳踐道則是另一個類型的跑者,他從2005年起,就開始參加馬拉松,而跑步這個愛好,是在高中時代養成的。他開玩笑說,當時覺得自己一無所長,只有跑步這件事是可以練出來的,於是無論颳風下雨,每天都會堅持跑3000米。他決定,世紀公園這裡順時針跑,完全不受紅綠燈干擾,而且5公里也很准,非常適合跑步,當然,白天的時候助動車多了點。  除了上海馬拉松賽,吳踐道還報了安亭的鐵人三項賽,現在,他每天堅持在健身房裡做這三樣運動。他覺得,自行車最燒錢,而跑步最燒時間。問他為什麼要報鐵三,尤其是在游泳成績才剛過報名線的情況下,他說,鐵三,完賽了就很牛啊。

  論壇中的上海路跑地圖

  1、龍騰大道  5公里跑:自東安路龍騰大道出發,一路向東,至南園濱江折返;10公里以上跑:出發點同上,過南園之後,沿龍華東路至半淞園路,然後沿苗江路至江邊折返。

  2、世紀公園  自世紀公園七號門開始,繞世紀公園跑圈,每圈5公里,因繞圈跑不受紅綠燈干擾,而且世紀公園周邊環境不錯,所以,這裡幾乎是上海跑步者的樂園,很多人專門從浦西趕過來跑步。

  3、世博大道  大圈以世博大道、浦東南路為環;跑小圈者僅在世博大道上折返。一般出發點,都選擇附近有超市的地方,方便跑者寄包。  這一板塊,向南延伸為三林世博板塊:沿耀龍路至耀體路,再至東方體育中心折返。附近路面開闊車輛較少,漸趨成為固定的路跑地點。

  4、新江灣  據說,這裡是上海最早的路跑點,路線極為成熟。起點在淞滬路殷行路,經國泓路繞至政和路,然後經國帆路返回淞滬路,幾乎全程都可以在柏油路非機動車道上跑,全程為5.2公里。

  5、北外灘  大連路地鐵站出發,沿大連路至東長治路、北外灘、外灘折返。這基本是一條夜跑路線。

  6、長風公園  長風公園的跑步是在公園內的,基本在休息天的日間進行,現在固定在每周日下午。

  7、大寧公園  大寧公園是個新發掘的路跑點,公園跑的好處在於更安全。

  8、閔行體育公園  體育公園裡的跑步環境,自然不必贅述,很多不住在附近的人,也會專門到這裡來感受一下公園跑的氛圍。  除了上述這些地點,嘉定、松江,都有跑步愛好者總結出的路跑點。只要包裡帶著一身運動服,穿雙運動鞋,隨時隨地,就可以開跑了。

讓人上癮的休閑騎行

夜騎、刷街、復古騎行,關於自行車的一些新鮮辭彙,越來越多被人們提及。自行車在這個城市中的形態正在發生轉變,過去,它是代步工具;後來,它是很多人的健身器械;現在,它在擔當健身功能的同時,還是達人的時尚裝備。因為騎行成為運動,因此而聚合了多種人群,越是多樣,越顯出這座城市的包容。

  騎車成為個人表達方式

  牛二是個自行車愛好者,騎小折、騎死飛,十公里以內的地方都會騎車去,因為愛好,還開了以組裝復古單車見長的Tweed店。他覺得,自行車運動這些年已經從開始的一窩蜂,變成了追求差異化,在注重健身、追求車子性能的同時,自行車也越來越時尚,比如,會有時尚達人考慮自行車的款式與衣服的搭配。在低碳環保、有益健康的同時,自行車成為個人表達的一個渠道。  新加入騎車愛好者行列的James說,他選擇騎車,一方面是為了健身,另一方面,是因為現在車子外觀好看,設計非常不同,完全顛覆了以往對自行車的概念。他記得有一次在五原路上看到一個老外,騎著輛普通的永久,但是一臉陽光燦爛。這個場景,讓他印象特別深,他覺得,騎車也意味著對生活的一種態度。後來,他了解到,騎車這個圈子,最開始是老外帶動起來的,那時候騎車的人中老外多,交流多用英語;現在,參加騎行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基本上對半開。他參加過一次夜騎,到場的有200多人,因為規模大,每個路口都安排了專門的志願者引路。  除了這樣的時尚騎行,在城市的角落裡,還散布著很多老年人騎行隊。他們不講究裝備與穿著,只是大家聚在一起,安全地健身。在楊浦區大橋街道就有一支這樣的隊伍,每周選擇一天清晨,從平涼路出發,騎到和平公園或者新江灣,然後再原路返回。老人們說,他們參加這樣的活動,是為了健康,更為了有同伴可以交流,感覺身心愉悅。

  大叔騎行隊騎車很上癮

  仇靈雋是從最近開始玩自行車的,他說,其實我們這些人少年時代都是騎自行車的,後來才開始開車。現在過了不惑之年,發現再不運動人就廢了,而且,也需要增加新的愛好,正好朋友圈中有人玩戶外,自己就重新開始騎自行車。  仇靈雋的這個騎行團隊,基本是40歲上下的中堅力量,他覺得,這個年紀的人,來參加運動,更多的是尋找快樂,而不會去一味追求速度和成績。他自己通過參加這項運動,感覺體力、精神狀態都比以前好。  仇靈雋覺得,自己參加的這個運動圈子與其他的社交圈不同,在這裡,大家不會交流各自的背景和工作,更沒有什麼功利性的接觸,在一起就是為了運動。而且,運動過程中,大家互相幫助,很有團隊意識。本來,今年「十一」,他們打算到安徽騎行,中巴車開到當地,騎了十幾分鐘,一個隊友的車子爆胎,摔得鎖骨骨折,為了急救,全車人馬上回了上海,沒有一句怨言。  現在,仇靈雋騎車很上癮,上班的路途基本堅持一半開車,一半騎行。如果哪天沒有騎過車,下班回家,他也會出去騎上十幾二十公里。因為住得離大寧綠地較近,所以他的路線基本是大華、萬里、大寧綠地,到延長路再折返。安全性和路況,是他夜騎首要考慮的問題。

  ◎相關鏈接

  騎行的組織

  自行車騎行活動基本上有以下幾種組織者:自行車行、網上的自行車論壇、社區自行車協會,或者有專門方面組織的主題騎行。當然,最常見的是,三五好友相邀,也許並無明確目的,線路隨機的騎行。

  市內騎行地圖

  考慮到城市的交通和路況,很多騎行者選擇遠郊騎行; 在城市內的大規模騎行,多為夜騎,當然,也有雙休日的活動。因為自行車的速度較快,所以騎行的覆蓋範圍也相對較大,故而,自行車的市內騎行範圍並不像跑步線路那麼固定,不過兩者在一定程度上也有重合——

  1、世博大道

  在這個範圍內騎行的,基本上以運動、健身為主,自行車的性能比較好,多見公路車與山地車。

  2、龍騰大道

  與世博大道相近,這裡是新興的一塊城市運動聖地,但也多以運動派自行車騎行為主。

  3、中心城區

  中心城區騎行,基本上集中在林蔭路帶,比如五原路、湖南路、復興路、襄陽路、永康路,也有人在大連路、舟山路、霍山路一帶騎車。但是這些地方道路一般比較窄,對於追求速度者,更多是夜騎而不是在白天騎行。

 


推薦閱讀:

如何預測自己的馬拉松速度?
如何成為一名體操選手-後滾翻篇
防治糖尿病,運動是個好醫生!
運動時為何膝蓋總受傷
美國人類學家告訴你,多運動能減肥這只是你的幻覺

TAG:運動 | 上海 | 地圖 | 海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