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笑而不答心自閑」是怎樣一種體驗?

  文 | 江徐

  在「神一樣的男人」喬布斯眼裡,世上的人分為兩種,要麼天才,要麼白痴。這種極端劃分讓我想到李白兩首詩,一首是《與山中幽人對酌》,另一首是《山中答俗人問》。大概在這位自稱「吾本楚狂人」的天才眼裡,世上螻蟻千萬,也無非,要麼幽人,要麼俗人。

  喝酒這種雅事,自然要找志趣相投的幽人。山花恣意地開,美酒隨性地喝,一杯一杯復一杯,或歡言得憩,或暢聊共揮。

  「我先干為敬,你隨意」這是塵俗酒桌上的客套話,在李白這裡,那才是真隨意,無須敬,無須正襟危坐,更無須攜帶塵世里各種禮儀規矩,總之,怎麼高興怎麼來,怎麼舒服怎麼來,就圖個輕鬆自在。所以他會說:「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我醉君復樂,陶然共忘機。」

  人活一世,能夠如此隨喜而為、隨心而言地喝酒,實屬難得。有一二知己,懂得並且同好這種隨喜而為、隨心而言的做派,更加更可貴。如若沒有這種人選,寧可一個人往來於天地間,就如摩詰居士所言,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獨來獨往,並非只有形單影隻的寂寥色彩。勝事自知,也有因內心充盈而喜悅的時刻。更何況,清風明月從來都是一個人的事。也只有人散茶涼之後,才會瞧見一鉤新月天如水。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李白在年輕時代,曾在湖北碧山桃花隱居,據說長達十年。有人為此感到疑惑,就問他,你年紀輕輕,應該建功立業,前途無限,為何要棲居在這山窩窩裡呢?李白的反映是「笑而不答心自閑」。每個字都充滿很有內容。笑,他為何對此發笑?有人認為,這表現詩人喜悅而矜持的心情。但我覺得,李狂人一生放縱不羈,他何時,又何須,在何人面前矜持自己的感情?懂得的人不必解釋,不懂的人解釋也沒用。

  李白一生二入長安,第一次是在三十歲左右,滿懷期望地踏入,失望落魄地離開。

  隱居碧山的十年,從時間軸來看,正是第一次離開長安後與第二次進入長安前中間的十年。四季輪轉,十年流水。這裡的笑而不答,是否有幾分欲說還休的意味?

  即便真是如此,他也是既來之,則安之,心自閑。這種閑,與王維的「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的閑異曲同工。如果換做王維問他,太白兄,爾為何要來隱居於此?李白或許同樣笑而不答,但與面對俗人的笑而不答並不相同。作為同道中人,笑而不答,現在流行的三個字來說就是,你懂得。因為懂,所以王維不回如此發問。

  王維當然懂。到了晚年,深居輞川,同在官場的張九齡問他,這世間的得與失、窮困與通達,究竟是怎樣一番道理。他沒有吧啦吧啦地講很多,而是「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你要問我塵俗之理,我且高唱漁歌,駕一葉扁舟,向流水深處行駛而去咯!

  這種笑而不答、不答而答,與李白的「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多麼相似。如果他倆在山間相遇,定然同樣相談甚歡,一杯一杯復一杯。而我總覺得,遠處的山花就是桃花,桃花開在李白筆下,才能靜雅而不乏英氣。

  有時候,笑而不語是因為不能被懂得,於是索性沉默。

  有時候,笑而不語是因為能夠被懂得,於是直接微笑。

  江 徐,

  80後老少女,自由寫作者

  煮字療飢,借筆畫心

  ID :jiangxv08

the end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網的觀點和立場。不感興趣
推薦閱讀:

從售樓部搬遷的「場景革命」,看香港置地如何刷新客戶體驗
世博初體驗:目不暇接,五彩繽紛
碰到情場老手的女生,是怎樣一種體驗?
在一個」書香世家「成長是怎樣一種體驗?
【ELL商業地產】體驗式商業知多少?

TAG: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