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賢雙法師:為什麼要修供養

本帖最後由 依師增上 於 2015-9-3 22:17 編輯 賢雙法師:為什麼要修供養--20150829講師課紀要

一、廣修供養 經營福報l以福養慧,福慧雙修今天我們學習廣論修習軌理的供養支。我們常說一個人有沒有福報,有沒有福報其實自己都能夠體會出來,明眼人也能感受得到。有無福報關係到我們的身心是否安樂,學佛修道是否順利,解脫和成佛的資糧是否具足。我們成佛需要福慧二資糧,福資糧就要以發心攝持,長養一切有情,不住涅槃;慧資糧就是要聞思經教、學修空正見,斷除一切煩惱,不住生死。修福報集資糧就要對師長三寶境,皈依發心而凈罪集資,上供下施,修廣大的供養,集廣大資糧。在《大乘義章》里講,「依智起福,依福起報。」我們福報怎麼來的?或者說我們如何積累廣大的福報?還是需要通過智慧。今天我們就是學習積累福報的一種智慧,這個確實是需要我們來聞思,才會依福起報。《百論》上說:「福報滅時,離所樂事。」沒有福報,一切安樂都沒了。生命都是靠福報來支撐的,有的人的死因就是因為福報耗完了。所以我們為什麼要培福惜福,重視修供養集資糧,大家沒概念,如果和我們的生命聯繫起來的話,我們要警覺要重視。l世出世間,有福之樂,無福之苦從世間來說福報,人間五福,一長壽,壽命直接和福報有關係,沒福就短壽。二富貴,貧窮還是富貴,和福報有關係。三康寧,身心是否康寧安樂,和福報有關係,身體經常病,睡不踏實,身心裏面感覺很痛苦;內心不安寧,煩惱粗重,這些都是缺乏福報。四好德,心性仁善,豁達包容。五善終,在老年或者臨終時特別安寧安樂。我們此生的顯現,基本就是福報的顯現。出生在什麼家庭是福報,除了和父母有緣之外,福報還要匹配。從小的生活環境,你的家鄉怎麼樣,這個都是依報環境。家庭的眷屬,乃至於有什麼鄰居,家庭是不是和睦,工作之後職位的大小,薪水,都和福報有關係。其它的很多事情只是一個緣而已,比如說你去哪家公司就職,表面上可能通過招聘,選擇什麼公司,有什麼熟人介紹,這些都是緣,本質是福報,所以修福集資糧非常的重要。面對三寶資糧田,你去用心,去造業,就是有很多不可思議。前幾天我剛看了一個講師日記, 說有一天他發現賬戶十萬塊錢沒了,後來網上銀行查,查到錢被網路小偷買了貴重金屬了,已經訂貨,但是最後一步是訂貨的錢需要從他的銀行轉過去,需要密碼,她接到銀行電話之後,猶豫一下沒有給密碼,後來一查,發現是被盜了。被盜了之後趕快告訴銀行,說這個是被別人盜了。結果這個貴重金屬過幾天升值了,升了五千多塊錢。他就這樣賺了五千塊錢。錢被盜了,從業果來說,他以前肯定偷過別人東西,業未造不遇。但是他學修很用心,師長得到三寶這種加持力,他不但消了盜業,而且不知不覺多五千塊錢。這只是世間福報感果。同樣,我們學佛修道,也需要福報。沒有福報資糧,學修障礙就會比較多。在廣論裡面的皈依三寶,《贊應贊論》雲,「若如是行,由於勝田種善根力,於諸道次,慧力增長。故於聽聞不能持文,思惟不能解義,修習相續不生,慧力至極微劣之時,依福田力,是要教授。」依靠三寶福田,我們種善根培福,慢慢慧力就會增長。我們學修佛法時,「於聽聞不能持文」,聽完記不住,聽過了,過幾天都忘了。思惟不能解義,聽不懂法師講的法,包括廣論的一些內涵,真正的內涵領納不了。我了解到,個別講師開始聽不懂講師課,後來能夠慢慢理解了。修習相續不生,修習一個法類,在內心當中相續不了,可能我們當天學的時候會有點感覺,過段時間就沒了,這個法就沒了;佛法的覺受和證量,我們契入不了,這就是福報不夠。比如說我們去年學皈依三寶或者業果的時候,剛學完內心的皈依感非常強,對於業果警覺性也很強,慢慢就沒感覺了,什麼都無所謂了,這個就是「修習相續不生」。 《高僧傳》里,道安法師修行非常精進,但是開悟不了。在夢裡面聖僧加持他,說「你的見行超於常人,只是缺少福報。如果沐浴僧眾,你的心愿一定能成辦。」後來他就供養僧眾洗澡,後來得道了。沒有福報,我們修行是很難的。末法學佛修行,普遍福報不夠,要修廣大供養,集廣大資糧。庸俗之田與最勝福田同時廣論也策勵我們,「於最勝田,尚不見如庸俗之田,此是我等無賢善相,故一切時,當勤精進供養三寶。」我們沒有三寶是最勝資糧田的概念,「尚不見如庸俗之田」,我們在世間想得到什麼安樂,通過職位、田地,或者是通過一些其他的方法來得到安樂,這個是庸俗之田。當然我們也是需要工作的,這裡就是一個對比,三寶是非常大的資糧田。並且策勵我們,「譬如有一極肥沃田,至下種時而不下種,任其荒蕪,如是廢止,實生不忍。」這就是我們的行相了,此生遇到師長三寶,不知道培福報,把肥沃的良田給荒廢了。「如是能生若現若後一切善樂,最勝福田,於其四季一切時中,常恆無間,堪種一切善樂種子。」世間的田,尤其在北方,是一季,到了冬季會休眠。三寶的良田,一年四季,常恆無間。「復應於此如經說云:「當以信犁,耕耘福田。」」要有信心,大家要相信,相信我們缺乏福報。相信我們缺乏修道的資糧,要去去耕耘福田。「若未能作,至極堪惜」,非常可惜。所以我們福慧要雙修,基礎是以福養慧。大家要非常重視福報。廣大供養,經營福報,經營我們的法身和報身。這個是需要經營的,大家工作、家庭都需要經營的,福報更需要經營,沒有強烈的培福意識學佛修行就不得力。二、供因得果,因果不謬。(供什麼因得什麼果)l供養原理 因果不謬上供下施,供養原理是什麼?我們到底相信不相信?原理是因果。供因得果,你供什麼得什麼。因果不謬,因果原理不會錯亂。三寶門中好種福,釋迦牟尼佛在成佛時發出十種微笑,其中之一就是,佛見種小因而能得大福。所以我們在師長和三寶門中,建立培福的正見,用對方法,用對心,就能建立廣大福報。佛世時有位億耳阿羅漢,他對佛塔,供養了一朵花,用心非常殷重,最後感得九十一劫人天福報,而且最後見到本師釋迦牟尼佛,出家修道,證阿羅漢果。這是果,因就是他以殷重心供這朵花。大家現在供養十幾朵花,大家相信不相信,殷重供養就會產生這樣一種果報。同樣,在毗婆尸佛的時候,有個窮人,非常窮,他也是見到僧眾,非常歡喜,想供養,沒供養的東西,就采了一些野花野草供養。歡喜心、殷重心供養,也是感得九十一劫裡面貌莊嚴,而且九十一劫中想要什麼,起了心,物品自然現前,就像天人一樣。我們的信心非常的重要。l觀想信解得加持,實物供養生等流下面一起來讀一下《普賢行願品》,關於廣修供養。供養有兩種,財供養,就是實物供養,另一個是法供養。 【複次,善男子!言廣修供養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剎極微塵中,一一各有一切世界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種種菩薩海會圍繞。我以普賢行願力故,起深信解,現前知見。悉以上妙諸供養具,而為供養。所謂:華雲、鬘雲、天音樂雲、天傘蓋雲,天衣服雲,天種種香:塗香、燒香、末香,如是等雲, 一一量如須彌山王。燃種種燈:酥燈、油燈、諸香油燈。一一燈柱,如須彌山;一一燈油,如大海水。以如是等諸供養具,常為供養。「以諸最勝妙華鬘,伎樂塗香及傘蓋,如是最勝莊嚴具,我以供養諸如來。 最勝衣服最勝香,末香燒香與燈燭,一一皆如妙高聚,我悉供養諸如來。我以廣大勝解心,深信一切三世佛。 悉以普賢行願力,普遍供養諸如來。三個偈頌,前兩個是實物供養。最後一個是法供養,也叫正行供養,或者無上供養。實物供養,普賢行願品就是讓我們要擴大心胸,突破我們凡夫的想像力,要觀想起來,非常重要。上次禮敬諸佛,讓大家練習觀想,這裡又強調,以普賢菩薩行願力量,起深信解。我們起了信解,諸佛菩薩的加持力大,我們做廣大供養。供養,財法兩種。我們平時在家,可以供養花、香、果、燈、水等。大家要有供養的習慣,和拜佛一樣,我們最開始覺得拜佛很奇怪,西域來的高僧看我們不拜佛,佛弟子不拜佛,很奇怪。說我們像猴馬,動物一樣。同樣我們供養也是一樣,開始不習慣不理解,所以要不斷去練習,我會留作業給大家。 確實靠實物供養來培養我們的供養意識非常重要,實物供養有它的果報。來果禪師開示:「供香則身口不臭,供花則相貌端嚴,供燈則心眼光徹,供水則惡病全消,供果則富樂尊榮,供珠則身欽潔貴,供衣則福壽綿長。」不同的供物,有不同的果報。但是為什麼果報這麼大?因為供養三寶,對境非常大。供養師長的對境更大,這是供養的緣起因果力。米拉日巴供養瑪爾巴上師,開始也不太了解供養,他有一個空鍋,就供養他的上師。因為師長對境太大了,供鍋空缽的緣起是空,感得貧窮。所以米拉日巴一生非常貧窮。他的上師瑪爾巴上師知道這個緣起,想給他一個好的緣起,就趕忙敲鍋,敲鍋是什麼緣起?他會得什麼果報?聲名遠揚,我們都知道米拉日巴尊者的大名。緣起力,供什麼得什麼。我們要對供養產生希求、意樂、信心。我最開始也沒有供養的等流意識,後來通過供水來修習,我當時體會就非常好,因為有實物所緣,水的清凈剔透,能夠凈化我們的病障業障,讓我們內心清凈不躁動,供的時候確實會有那種感覺。每個人都可以供水。三、供養的對境(心法業果如實理有為對境次第分)師長—一切諸佛—菩薩—緣覺—羅漢—僧—人— 畜生。父母—病人—貧窮困難者—普通人供養的對象,也是根據業果法則。因果四要素,對象,意樂、加行,究竟。對境越大,所得的果越大。師長對境最大,然後是一切諸佛,菩薩,緣覺、羅漢、凡夫僧、人、畜生。在人裡面,供養父母,病人、貧窮困難者的功德非常大,其次為普通人。對於師長的對境,師長是具德師長,先跟大家說明。如果是大乘佛法善知識,標準是十德相。不是說隨便一個法師,我們供養他就可以大於一切諸佛,為什麼大於一切諸佛?具德師長與佛從功德來講是無二無別的,諸佛和師長的法身都是同一個,但是師長對我們的恩德比較諸佛大。供養本師釋迦牟尼佛對我們的恩德要大於其他諸佛,因為我們現在是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供養師父大於本師釋迦牟尼佛,為什麼?因為本師釋迦牟尼佛出世的時候,我們沉淪,末法時代與我們有緣的佛化身為善知識,師長親自過來救我們,所以要大於本師釋迦牟尼佛的恩德。這是心念的一種緣起力,心的業果。所以依師法非常重要,承事和供養師長,造業緣起甚深,果報巨大。l財法供施圓融,佛與眾生不二 剛才是從有為法的分別,真正的供養,需要我們平等心供養。有一個典範,在《維摩詰經》裡面,維摩詰供養瓔珞,分作二分,一分施乞丐,一分供養難勝如來,告大眾:「若施主等心施一最下乞人,猶如如來福田之相,等於大悲,不求果報,是則名為具足法施。」對於最下的一個乞丐,你把他當做是未來佛,以大悲心來布施他,並且不求果報,以這種發心,就把財施變成法施了,功德非常大,平等無相之心,不求果報。我們用對心,上供和下施,果報都非常大。但是我們想要達到平等的境界,是需要修的。四、七種最殊勝的法供養l佛望佛子悉成佛 諸供養中法為最 【善男子!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所謂: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善男子!如前供養無量功德,比法供養一念功德,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羅分、算分、數分、喻分、優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諸如來尊重法故;以如說行,出生諸佛故。若諸菩薩行法供養,則得成就供養如來。如是修行,是真供養故。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 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法供養為最,而且法供養和財供養功德差距非常的大。它的差別,不可想像。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差別?我們可以舉一個世間的例子,比如說一個人有兩個孩子,一個孩子工作以後,在外惹是生非讓父母擔心,違逆父母,甚至打罵父母,經常不回來看望,他只給父母寄買東西,財物供養。另一個孩子,人品很好,非常孝順聽話,能夠體貼父母,他都能如理如法地去孝順,契合父母的心意,他所做的真是父母期望的,這是如法供養。這兩個孩子,哪種供養比較好?法供養為勝,師長與諸佛想讓我們修行解脫成佛,我們如法修行供養,確實是非常的殊勝。前兩偈頌是有上供,也叫實物和財供養。第二個偈頌,無上供。我們說法供養為最,剛才讀到普賢行願品。法供養有這幾種:如說修行供養、利益眾生供養、攝受眾生供養、代眾生苦供養、勤修善根供養、不舍菩薩業供養、不離菩提心供養。都是可以修的。修這幾個供養,就是最究竟、最勝的供養。一,如說修行供養:就是依教奉行,勇於實踐佛法。二,利益眾生供養:去幫助眾生。眾生有困難,去幫助他,心有困惑,去安慰開導他。三,攝受眾生供養:攝受,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利益和攝受有什麼區別?帶學佛小組,是利益眾生,但是能不能把他們攝受住?或者我們帶動開演法類,引導的時候,他能不能聽?一般比較困難,因為他需要先接受你這個人,眾生就是這樣的。布施,你隨分隨力地去幫助他,看他有什麼困難,布施你的時間,或者我看有講師班長給組員拿供果,上課供養完後,最後大家一起分享了。上次還有個講師,說她自己不是很會帶動,她給組員做了三年飯,非常值得敬佩,現在她有資糧帶動學修了。實際上能堅持三年的講師就不容易,他給組員們做了三年飯,通過這種方式,就是布施,把組員攝受住了。所以我們作為講師,要有攝受力。愛語,給他說他需要的話、歡喜的語言,柔和語,讚歎語,這個需要說的,說和不說差別非常大,每個人都喜歡被關注、鼓勵、讚歎。利行,就是種種行為來利益。有位講師,他每次都是提前到學佛小組,拖鞋放到門口,給組員準備拖鞋,為組員做飯的講師還有好幾個呢,我看他們的日記。你去關心他,幫助他,這就是佛法,他能感受到的佛法。你給他就是講,講半天,他不一定領納,尤其是初學者,語言體系還沒對上號,你說什麼他不知道,他會觀察你這個人,人怎麼樣。同事,就是大家在一起,共學,一起參加活動,一起打成一片,這就是攝受眾生供養。你這樣做了,本身也是一種供養。這個比實物供養,比你供一座金山,百千萬億座金山,功德都要大百千萬億倍。法性它就是這樣的。四,代眾生苦供養:我們的世俗分別心太重,缺乏慈悲心,缺乏同體大悲的心。我們自己病苦的時候非常在意,什麼病,趕快找醫生,別人有身病心病的時候,我們沒感覺,很漠然。這就要修我們的心,給它復甦,修慈悲心,去利行。你要產生這種悲心,他在苦的時侯,我們能不能去幫助他,把我們精力、體力、心力去布施,即使你心力不夠的時候也要去幫助他,幫助完得到功德福報,心力就恢復了,很多人心力不夠就不管了。心力不夠的時候要趕快做供養,我要承事。要產生這種悲心,代眾生苦供養。五,勤修善根供養:我們所有的學修,一個善念起來,都可以供養。每一個善行,都要供養。這個反而是最無上的供養。六,不舍菩薩業供養:發菩提心,行菩薩業,不捨棄利他的菩薩行,持續去這樣造業。七,不離菩提心供養:這個非常殊勝,憶念菩提心,經常隨順菩提心。這就最無上的供養。很多人他不知道,知道了也缺乏平台和對境,我們今天知道了,而且會通過帶組承擔都可以實現,師長的供養境又是最大的,比十方一切諸佛都大,當然我們也要同時供養十方一切諸佛。在《瑜伽師地論》也說,「如是供養,為最第一,最上最勝,最妙無上。如是供養,過前所說具一切種財敬供養,百倍千倍,乃至鄔波尼殺曇倍。」這是佛菩薩聖言量。五、供養和布施的區別供養:對上報恩、奉獻、修善法、令喜。布施:對下慈悲、施捨、除慳貪、令養。對上稱供養,對下叫布施。所以供和施的本質是一樣的,對象不一樣,叫法不一樣。對於這兩個差別,我們不是追究名詞概念的差別,而是從心相深入理解,內心心相辨別,對於供養和布施的心相把握更加準確。供養一般對上,生報恩心,大家看一下廣論,皈依三寶供養部分。在109頁。「第二隨念大恩恆勤供養……」,我們對於三寶恩德的了解,要有報恩意樂,我們要供養三寶,報恩心,要清楚。布施的話,是一種慈悲心,報恩是一種對上的奉獻。對下布施是施捨。報恩財法兩種供養,都是在行善法,修善法,布施是除我們內心的慳貪心,貪心小氣,除這個心。供養能夠令師長三寶歡喜,布施能夠令眾生得到滋養。這就是一種心相,而且我們內心就會有一個尺度,不會稀里糊塗的。心相非常深細,普通人沒有這樣的辨析。我們看一下廣論的原文:「第二隨念大恩恆勤供養,嚼啖之先亦當供養著。如三摩地王經云:由佛福德獲飲食,愚夫不知報佛恩。此時以獲得飲食為喻,隨自所有一切樂善,悉應了知是三寶恩。」對三寶是報恩意樂,這個文字辨析得非常清晰。 六、供養如何用心:思維產生意樂,思維的緣起為因,產生意樂之果。信解思惟六種意樂 念念相續無有疲厭。首先要策發信心,佛門當中確實培福很快。剛才說到,世尊成道的時候,見到種小因能成大果,故而微笑。我們有沒有微笑?有信心一定會微笑。我們要微笑起來,歡喜起來。到底信不信這個因果關係呢?不信是疑煩惱。相信小因結大果,心的如來藏,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心的不可思議是緣起因果關係。心的法性要去相信它。很多人慢慢就忘了,不相信了,稀里糊塗的。然後殷重心,廣大心,至心歡喜,猛利信解。今天時間不夠了,本來想把廣論十種供養過一遍。我們發歡喜心和勝解心,就是相信供養能得到這麼大的果報,在供養前、中、後都要用上心。在廣論裡面,策發我們供養三寶意樂的時候,提到了六點,這個大家學習皈依三寶也比較清楚。我們對於佛,供養佛的時候,我們要思惟什麼,思惟產生意樂。我們說要提意樂,平時我們這個心很多是無記心,妄想心、散亂心,怎麼把意樂和現行提起來?通過思惟,思惟也是一種緣起,意樂自然會提起來。窺基大師說:「意樂者,信欲勝解為體。」廣論里讓我們思惟一遍,過一遍,意樂就提起來了。現在大家看,我們有這麼多供品,有花有果,我們要供佛了,現量修一下。佛是什麼?供養對象,有什麼特點?一者無上大功德田,二者無上有大恩德,三者一切有情中尊,四者猶如鄔曇妙華極難值遇,五者三千大千世界獨一出現,六者一切世出世間圓滿根本,作是思惟而設供養。現在大家的坐墊下面,就這個地皮底下,看見沒有?就是佛陀為我們每個人在此地舍過頭。這是經裡面說的,有沒有恩德啊?需要想到,就要思惟,心就起來了,確實是真相。我就這麼思惟的,我在用齋之前供養,就這麼想恩德,我的腳下,佛陀為了救我,舍頭目腦髓。有情中一切最尊勝的,猶如烏曇妙華,佛出世的時候才會開放,佛圓寂時花也凋謝了,難值難遇,趕快供養,不供養沒機會了。三千大千世界獨一出現,一切世出世間圓滿根本。大家回家吃飯以前,把這個過一遍。這樣去供養就具足信心和勝解。確實要相信我們這個心,如來藏的妙用。佛道無上,我們要上供下施,去經營我們的法身和報身。需要我們去經營,這個是在廣論裡面的原話,「若諸已得資具自在大菩薩眾,尚化其身為多俱胝,於一一身復各化現百千等手,往一切剎,經無量劫供養諸佛。」諸大菩薩,他們化身無量,而且要變現,無量手,供養無量劫。但是我們的現行,指出來,「諸由少許相似功德便生喜足,雲我不於此上希菩提者,是於正法極少知解,造次亂言。」我也是一樣,非常缺乏福報,修法的福報。菩薩,諸大菩薩都是這樣。所以佛道無上,我們要經營自己的福報,法身報身。我們一起來發個願,普賢菩薩的願。我們要怎麼供養,到什麼程度才不供養了。 「 此廣大最勝供養,虛空界盡,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供乃盡;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就是標準。虛空界盡的時候,所有眾生煩惱清凈了,那我們就可以停止供養了。「而虛空界乃至煩惱不可盡故,我此供養亦無有盡,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七、四種心攝持 避免三世怨。佛道無上修福無厭福報有兩種,一種是人天福報,小福——世間富貴,身心康寧,家庭幸福,健康長壽,夜夢安樂。大福——就是暇滿人身,尤其遇到難遭難遇的具德善知識攝受,更是需要非常非常大的福報。《大智度論》記載佛說:「我過去曾經作過惡人和小蟲,但因為積累善法的緣故,現在才得以成佛。佛陀十八不共法中有欲無減者,佛知善法的恩德,所以常常想修集善法的心念不曾減少。」這就是佛的善法欲,等流,佛的功德已經積夠了,但等流,見到善法就想修。我們凡夫更是。八地菩薩已經證得無生法忍,現前無功用行,離一切分別念,但仍然精進供養恆河沙諸佛,培福報。在座諸位可以說世間和出世間都有一定福報,而且我們遇到師長三寶的具力業門,我們帶組、出坡,承事師長三寶,又培養了非常大的福報,這個福報通常一不小心就會感得三世怨,下一世大富大貴,高官貴人,第三世就必定墮落。沒有佛法的攝持,善法的攝持,我們大富大貴的造惡能力非常強大,有很大勢力範圍。我知道我們講師有兩個過去世是將軍,經常會現起以前戰場,福報很大。如果沒有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正見、皈依心攝持,我們所得的善法就是三世怨,是集諦所攝,煩惱所攝。我們最起碼也是皈依心,我承事師長三寶,我們有這個心念。如果只是歡歡喜喜的,那這個福報很大,下一世感得非常富貴,再下一世就墮落了。這樣的例子也很多。所有福報要策發希求我們的皈依心、出離心、菩提心和空正見,要往這上面去緣、去迴向。福報對於修行這麼重要,包括上山,上講師課,都需要大福報。同時我們還需要培養廣大的福,不要滿足。八地菩薩還是非常精進,化身無量去供養十方一切諸佛。八地菩薩已經證得無生法忍,現前無功用行,離一切分別念,但仍然精進供養恆河沙諸佛,培福報。我們內心的如來藏識非常廣大,我們需要解脫成佛,需要非常多的福報,非常多的善種子,無量無邊的。佛還有這種修福報的等流,《大智度論》記載佛說:「我過去曾經作過惡人和小蟲,但因為積累善法的緣故,現在才得以成佛。佛陀十八不共法中有欲無減者,佛知善法的恩德,所以常常想修集善法的心念不曾減少。」這就是佛的善法欲,等流,佛的功德已經積夠了,但等流,見到善法就想修。我們凡夫更是要修福無厭。 八、現實修法我們最後做一下總結,我們接下來怎麼具體修呢?我覺得根據我們實際情況,第一個我們可以策勵,以菩提心為意樂,供養承事師長三寶。而且要隨緣修行利益眾生供養,隨緣很重要。我們不要執著哪一種供養,你當下遇到什麼緣,比如今天上午出坡,那我們是承事師長,也算是正行供養,承事供養,也是法供養。我們承擔小組,這個緣怎麼修供養?剛才普賢菩薩那七個供養,我們都可以修。把我們的善法,可以供養。第二,要養成實物供養的習慣,我們還是需要從實物供養開始,培養供養的意識和等流。大家可以做一個嘗試,供養水是什麼感覺,內心什麼果報,一定會有感受的。不方便的話就用齋的時候,內心供養,別人不知道。心法是非常微妙的,然後就可以思惟作意。第三,就是承事師長三寶供養,承事也是供養。這個所緣境是最大的。第四,就是如法行持,修習廣大供養,意幻供養。意幻供養,廣論里有,今天時間關係。廣論里說了十種供養事,分得非常清楚。把現前、不現前供養等開顯出兩種,總結三種,廣大隨喜、無主物所攝、意幻供養。總共十五種。十種供養,清楚的話,對於供養更加清晰了。(十種供養事:供養身、供養塔、現前供養、不現前供養、自作供養、教他供養、財敬供養、廣大供養、非染污供養、正行供養。)九、重在實踐供養法門,以依師法為根本,皈依三寶為內涵,以菩提心為攝持,上供下施。這都和相關法類能夠聯繫在一起。我們學到了,要依法而行。無論是從現世果報,還是從修法的角度,你供養三個月,試驗三個月,看看有沒有變化,福報增加了多少。供養同樣也是浄罪的一種方式,積累菩提資糧的方式。大家要去實踐。不實踐的話非常可惜。十、作業1,實踐一種實物供養,如供養水,注意用心,體會感受。2,以帶組為平台,實踐7種法供養。 課上研討分享:感受福報苦樂,思量自身福報廣修供養,培養福報,要用心地去體會。在我們生活當中,或者學佛修行當中,我們的福報有多少?或者哪些福報還不夠?我們要體會到福報的重要性。不然我們對於福報和供養,感覺離我們很遙遠,行持的動力就不足。下面我們先研討十分鐘,題目就是:在我的生活和生命經歷當中,從世間生活和學佛修行角度看,我的福報怎麼樣,先做一個思考。同時也可以思考,我們此生安樂和順緣,都是福報的體現,有福報有哪些好處,沒有福報有哪些苦受,過患。每個人從這兩個角度回憶自己。分享1:從世間法,大家都覺得福還可以,事業家庭都挺好的,好多師兄都覺得,能夠跟龍泉寺師法友團隊結上緣,就是非常有福報。我們聽經聞法,如果只聽不做,是很消福報的。有的師兄家親眷屬之間違緣可能比較大,還有師兄覺得自己遇到佛法比較晚,可能是前世培福不夠。有的師兄通過承擔,內心改變比較大,世間福報也增加不少收入。自己遇到佛法比較早,順緣逆緣都比較多,但慶幸逆境不是那麼大,不至於過不去,能夠通過逆境體會到佛法說的苦,也算是一種資糧。能夠承擔是一種福報,有時剛發心承擔,就有障礙,是福報不夠的表現。法師:剛才說,承擔以後賺到錢了?有法師跟我說,確實有這種居士,世間福報不夠,就上山常住三個月長養福報,下山以後找工作非常順利,就下去了。目的非常明確,三個月感果。分享2:五位師兄覺得世間各方面福報很好,兩位師兄分享,自己修行中的福報,一位能帶動家人一起學佛,家裡成立了學佛小組,福報非常大,而且順緣具足,惟一就是時間不太暇滿,不能隨時上山。另一位師兄分享, 如果沒有福報,承擔也不容易。承擔心力不足,就拜懺,心力就上來了,一鬆懈就又下去了。我的世間和學佛完全是驗證福報的過程,小時候家裡環境特別好,十幾歲家道敗落,上學都上不起了,沒辦法,媽媽讓我選,我和姐姐只有一個人能上大學,我高中就輟學在家了,不知為什麼自己這麼沒有福報,連上學的機會都沒有了。我從小性格倔強,總跟父親頂嘴,學佛後才知道為什麼小時候福報不夠,因為這裡消了很大福報。學佛後命運完全轉變,從一開始工作不順利,到現在我坐著錢就過來了。有一天我為師兄們服務,一天沒有工作,就沒有提成,家人打電話說今天提成很高,我說你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我在為師兄們服務呢,錢全叫你賺去了。這樣的時候,佛菩薩永遠在觀照我們,只有我們心量夠大,才能承載世間這麼大的福報,否則是一種傷害。分享3:最大的福報是能夠找到師父,進入佛門。我2011年來到寺里,第一次遇到法師,非常驚嘆,說今天來到這裡就是最大的福報。法師說,你今天見到我,也是最大的福報。那位法師跟我談了三個小時。今生能夠值遇佛法,遇到師父,在善知識攝受下修學佛法,不至於在六道中迷茫沉淪,能夠找到生命的方向,沒有比這個福報更大的了。我們時時刻刻應該注意惜福積福,在世間孝敬父母,在佛門供養師長三寶。進入佛門是第一步,接下來在這條路上如何能夠增上,就需要拉住師長的手,不斷努力。講師課後分享第十二期--講師班記者團(20150829)http://forum.longquanzs.mobi/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6185&fromuid=142095(出處: 龍泉論壇)
推薦閱讀:

老法師:怎樣念佛
凈空法師:道場的莊嚴不在大小,在這個道場真正有多少人往生
佛不度無緣眾生(凈空老法師開示)
智隨法師:念佛是念自性佛還是念身外佛?

TAG:法師 | 供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