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濟民、周南泉、雷從雲、汪遵國在古玉論壇上說了什麼
呂濟民:收藏升級,不打「假」,不懼「假」
從當前民間古玉收藏的趨勢來看,我認為標誌性的特徵有三點。
第一,當前古玉收藏正在更為積極地投入市場,進入流通領域,增加商業含量。民間收藏必須投入市場,這是我當初的觀點。民間收藏古已有之,是古老的事物,但在當代改革開放後又成了新的事物,而且是在面對商業化的社會。在當初修訂《文物保護法》時,對這個問題爭議很大。現在回頭再看,民間收藏發展的形勢是好的,而且,以前舊有的古玉收藏就是玩古董,都是自己玩,不展覽,不流通,不賣,歷朝歷代如此,但現在收藏市場化之後,古玉要通過各種形式推向社會,推向市場,這是時代賦予的特徵。但是,在新的形勢之下也遇到一些問題,其中最大的是真假問題。
在藝術品領域中不能像假煙、假藥那樣打假。嚴格而論,哪個博物館都有贗品,包括故宮,而國家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的「假」貨怕是最多的,現在也仍在製作複製品,所以收藏品市場中不要怕有假貨,而要從不斷提高自我水平來考慮問題。
第二,古玉收藏分散的個體轉向群體。自古以來,收藏都是個體行為,一家一人收藏,但是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一個人很容易吃虧。收藏個體向群體化轉化,並形成層次,這是一個方向,畢竟個人搞不如群體一起進行交流、協作。
第三,把收藏、研究、展示融為一體,擴大了社會影響。正是由於個體收藏向群體化發展,個體不能做甚至做起來很困難的事,現在成為了可能。過去是收藏的做收藏,研究的搞研究,展示的做展示,現在演變為各種力量融為一體,一個人在組織分工中不用分擔更多,一個收藏者也就有可能在研究上更下功夫,其餘的事情交給組織中更擅長的人去負責。這對於民間收藏的發展是有利的。
周南泉:古玉的價值到底體現在哪裡
古玉的收藏總的來說比較混亂,真假難辨,玉器鑒定群龍無首,沒有一個人能說了算,而對於一件高古玉,要麼就是否認,要麼就是不敢認,問題一大堆。由於高古玉不能上拍賣會,因此禁錮了市場,高古玉在市場上的地位甚至不如料器。收藏市場各方要理清很多訛誤,對古玉形成正確認識。
一, 對古玉器歷史價值再認識
由於玉器材質的特殊,不損壞,不怕水,不拍摔,就是壞了,大件也可以改小件,在歷史上很多材質都不能夠留存下來的時候,玉器卻完好地留給了我們,很多時候,也只有玉器才能夠把歷史搞清楚,比如說龍的產生,比如說古代人的頭飾、衣服、宗教信仰,很多人只注意高古玉的材質與珍稀性,忽視了高古玉的歷史價值,因此對於高古玉的價值認知也就出現了偏差。
二, 對古玉是特殊藝術品的再認識
都說黃金有價玉無價,什麼意思?因為在古代,玉器曾經是被古代政治、帝王放在第一位,老百姓根本不能用,其價值當然也就無法估量。而這樣的東西,眼利好的收藏者花幾千塊錢就可能在如今的市場上買到很好的東西。在文化上,整個玉器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各方面都有著密切的關係,古人會把最好的東西獻給神、祭祀天地,也會把最好的東西留給子孫,現在我們也用玉來雕觀音等用來佩戴。在道德上,玉器所代表的文化同樣深厚。如今,玉器又具備了經濟屬性。所以,玉器是一種很特殊的藝術品,它的很多方面值得收藏者深入探討。
三,玉器唐朝以前都是「官窯」
從原始社會開始,玉器為部落首領所使用,此後直至唐代以前,玉器都是帝王才能使用,沒有民間的東西。古代玉器為什麼那麼漂亮?就是因為不惜工本來做。唐代以前的玉器如果套用瓷器的說法,都是「官窯」。宋代以後,民間也可製作收藏玉器,但也主要還是用於宮廷。
四, 古玉器究竟有多少
有人認為,紅山文化有300件,我個人的觀點是紅山古玉至少1000件。當時大型地活動與重要人物都要使用玉器,這些都是很精細地來製作玉器,1000年時間能做多少?一年做1件就是1000件。現在大部分的紅山玉別人不敢認,我覺得各種好東西數以萬計,我無法否認是假的。古玉不怕火,不怕水,也不像金屬會被改鑄,古代人對古玉還要加以保護,因此歷史上大部分的古玉都會留存下來,數量肯定會很多,決不是有些人所說的沒有多少。很多人說古玉不多的原因是他腦子裡想得不對,認為不多。我認為不能隨意下鑒定結論「槍斃」不認識的古玉,說「不對」的結果只能使大部分古玉流失海外。
五,鑒定要放在第一位
作為藏家,不能收藏假的,經濟損失還在其次,關鍵是收藏變得無意義了。所以只有鑒定問題解決了,收藏才可以做,才有意義。
現在的鑒定專家,要麼是從民間收藏實踐中練出來的,要麼是從國家博物館和考古界出來的。但是玉器鑒定不像其他收藏門類那麼好鑒定,除了乾隆玉器有的有款以外,其他玉器無年代款,全靠掌握規律。在這個問題上,我覺得科研部門可以進入到古玉研究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比如說,以玉質來說,現在很多仿古玉都是用青海玉和俄羅斯玉來做,青海玉、俄羅斯玉與和田玉是有區別的,這用肉眼就可以看得出來。既然肉眼都可以看出來,那麼科學儀器為什麼就檢測不出來?如果科學儀器把材料搞清楚了,使用不到30年的俄羅斯玉與青海玉就會被識別出來,很多爭議也就不存在了。
再以沁色來說,500年以上古玉就有沁色,現在市場上的玉有自然形成的,有用人工的,比如火烤、用硫酸等方式來做,用科學儀器分析解決這個問題,鑒定問題不就很清楚了嗎?儀器解決不了,就只有靠人眼,這就會有誤差,就會看不準。
從工藝來說,製作玉器的各種工具留下的痕迹是不同的,如青銅、鐵器、機器等的不同痕迹,完全可以用科學的方式下功夫搞清楚。
最近幾十年間,古墓被盜掘,古玉大量出土,東西已經流出來了,怎麼辦?還是要民間收藏。現在是古玉收藏最低潮的時候,民間的收藏也要經歷一個過程,古玉決不會是現在這個價格,最終國內古玉市場價格應該是世界上價格最貴的地方。因此收藏者在鑒定第一位的基礎上,看準了就可以收藏,畢竟現在古玉收藏起步資金不需要太大。
六, 鑒定專家幾種
第一種,冒充專家。主要是一些民間藏家,主要特點是說自己的東西好,然後賣給別人。
第二種,很權威的專家。這些專家往往有「官方」背景,但對民間藏玉不敢認,都說是假的,這樣一種態度存在潛在的危害性。
第三種,不懂裝懂的專家。這些專家往往是玉是石可以分得清楚,但對於古玉了解多少就難說了。還有一種情況是專家自己不出面,請學生出面鑒定。鑒定本身是很嚴肅的事,走眼在所難免,但不能隨意下結論,肯定或者否定。
雷從云:齊家文化與玉器被低估了
齊家文化,在1924年由瑞典的安德森在甘肅地區發現彩陶與小件玉器。解放後半個世紀來對齊家文化這一課題進行研究,大體地域以甘肅、青海境內黃河及支流為中心,包括寧夏、內蒙一部分地域。目前齊家文化考古發現有1000多個墓葬,只有30多處遺址被發掘。這30多處墓葬,每一處都有玉器。早在上世紀50年代,其中一座墓葬出土了83塊玉璧,更準確講,是玉璧占絕大多數,有相當數量的半石半玉,還有少量的石璧。一個墓葬出土83塊玉璧,怎麼這麼多?材質如何?工藝怎樣?考古以及藏家並沒有解決這個問題。
我認為,黃河上游的玉器在清代中期就被發掘、收藏,進入了宮廷。
前兩年台灣出版的關於黃河流域玉器的書,收入的大部分玉器標為「故宮舊藏」,很有意思。其中一本圖錄當中140多件新石器玉器當中,黃河流域有98件,其中黃河上游有50多件,大量是被今天稱之為齊家文化的玉器。「故宮舊藏」中還有14件有乾隆題詞,有的是乾隆先後三次題詩,還有四方印璽。我相信這是真實的。
清代除了宮廷製作以外,還有傳世品,也有當時各地朝貢與商業活動交上去的東西。清宮已經收藏齊家文化的東西,這一點幾乎是肯定的。再有,吳大征在《古玉圖考》的圖錄當中,也有素麵無紋的玉器圖,和今天齊家文化出土的玉器也沒有什麼兩樣,相信吳大征也是真實的,他一定是從各種渠道獲得了資料。
以上兩個例子說明,齊家文化不是新問題,但是大家的認識卻不一樣。
現在齊家文化玉器的市場情況比較複雜,有些是齊家文化風格的玉器,有些則超出了齊家文化的風格,考古未見過,材質不是岫岩玉,不是藍田玉,就是齊家文化的玉,沁色也和東南、東北的不一樣,是西北環境條件下才有的沁,這些玉器怎麼看,是一個問題。
一直還有一個觀點,就是從新石器開始就在利用和田玉,在新石器晚期,和田玉開始輸入中原。實際上,甘肅、青海有著透閃石玉礦。齊家文化的玉有不少用材在物理性能與和田玉十分接近。難道是從新疆搬來的玉嗎?當地的玉材與中原又是什麼關係呢?
從造型看,齊家文化出土的東西平面的多,獸類的、有紋飾的少,但是民間收藏的情況要豐富得多,不僅有片狀器,還有立雕,片狀器不僅工整,而且有紋飾,玉璧接近正圓,鑽孔也接近正圓,打磨磨光好,刀、鉞、璋都有,有的東西和後來得二里頭,三星堆沒有兩樣。這些東西怎麼看呢?難道說民間的東西都是假的?大家試想一下,如果三星堆是老百姓挖出來的,誰敢承認那個青銅面具?
現在市場上三星堆的東西很多是假的,但也有真的。現在造假確實很厲害,像蚌埠做戰漢的玉,調料、刷、烤,再打磨,再刷,再烤……從一遍道七辨。但不能因為假的東西多了,就不再認為沒有真東西。現在十墓九空,東西呢?少量流出境,少量被國家徵集,大量流落到了民間。現在收藏古玉的情況是,收藏不敢收藏,賣不敢賣,買不敢買,古玉市場相當混亂,也相當困難。
齊家文化的地位與價值不能小看,出土的也就是幾百件、幾千件,但加上民間的,量就很大了,非常豐富。最早的時候,齊家文化的玉沒有假的,因為本身賣不上價嘛,但在三年前已經在幾千元一件,現在是幾萬、幾十萬一件,但仍然不算高。當價值被認識,價格自然就上去了。我舉個例子,上回我在市場上看見了一個齊家文化的小玉琮,看標價是3000元,賣東西的小姑娘認識我,對我說,這個玉琮昨天的標價是300元,昨天剛在電視上看見我講齊家文化的價值,今天就在後面加了個零。
如果承認齊家文化的話,其面積大約四五十萬平方公里,在古代原始社會走向文明的進程當中,東北有紅山文化,東南有良渚文化,西北有齊家文化。就價值而論,齊家文化比起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來,價格低得多,但玉質又好很多,既然如此,喜歡古玉的人不妨對齊家文化多一些關注。
汪遵國:克服玉器鑒定的心理障礙
作為中國人應有兩個愛好,一個是讀紅樓夢,一個是玉文化。研究玉文化的文化樂趣不亞於說不盡的紅樓夢。古玉要更加複雜,而做假古玉的目前東北、河南、安徽、浙江都有,數量以千萬計,你要研究玉文化,就要鑒定玉器,要辨別真偽,要斷年代。
認為玉器研究難度太大,不可捉摸,真偽放在一起,不能判斷,這是古玉愛好者面臨的共同的心理障礙。實際上,玉器入門不難,深造也辦得到,只要路子對頭,完全可以上道兒,最終得心應手,像專家一樣,由必然走向自由。
現在市場給人的感覺是,玉器是隨意性很大的學問,實際上鑒定是一門科學,掌握規律,聯繫實際就可以辦到。在玉器界,除了專業人員外,由相當數量的專家,民間也有很多很好的鑒定專家,收藏者應該自信,今天可能只有60分,明天就可能80分,後天就可能是90分,因此收藏者一定要首先信心十足,不要怕。
以良渚玉器來說,現在良渚玉器發現,統計有上萬件,民間有多少呢?有一次南方搞某項工程,一次性就出土了幾千件。現在類似的工程很多,有些工程出土玉器流落到了民間。良渚玉器作假的也很多,而且相當逼真,但如果對於良渚認識得比較透,完全可以看出來。現在能鑒定良渚玉器的有20人到30人,而判斷良渚也不難,可以學到。
比如以玉料來說,良渚所使用的是地方性玉料。經對比研究發現,良渚玉器與小梅嶺玉礦的玉吻合,小梅嶺有近10處玉礦點,玉質與和田玉類似,屬透閃石、陽起石系列,呈淺灰狀,但與和田玉又有質量的區別。和田玉要在百倍的顯微鏡下面才能看到纖維,而良渚玉在20倍放大鏡下就可以看到平行纖維,與岫岩、四川、甘肅等地的玉質都有區別,在玉料上可以區分清楚。
其次,良渚玉器也有良渚玉器特殊的受沁特點。玉料一般情況下,無論是地上還是地下,表面會起變化,二次氧化,浙江的是所謂雞骨白,這個真雞骨白是要有亮光的,江蘇出土的沁色沒有浙江嚴重,出來的玉比較鮮艷,有的沒有沁。
在玉器主體紋飾上,各種紋飾繁簡不一,其中最典型的神人騎獸紋,對比一下真跡就很好識別。再有做工,良渚玉器很細膩,鑽孔是大小頭,細部紋飾再用細石器幫忙加工,工藝特點也容易把握,再加上30多種器型,不是多難把握,因此收藏者要掌握要點,只要這些要點把握住了,鑒定沒有那麼難。
(專家的話也是一家之言,在收藏市場上收藏者甘苦自知,只有真正的研究者與掌握了要領的藏家才會走得更遠,這個過程是不斷自省與自我超越的過程,而唯利是圖是收藏的死敵)
推薦閱讀:
※建立「5.12精神論壇」的倡議書
※戒色|大悲拔苦戒色論壇
※【圖】新車裝飾的問題 (個人整理 想買車的可以看,共同學習下)_中華駿捷FRV論壇_汽車之...
※延令子詩詞講座(九)·七絕仄起首句入韻格 - 詩詞講座 - 望海樓論壇 - 泰州市政府門戶...
※冬日溫暖 --- 段染帽子一 - 棒針編織作品秀 - 編織人生論壇
TAG:論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