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的邏輯結構

《孫子兵法》的邏輯結構

內容提要:本節主要論述《孫子兵法》對世界的部分影響以及《孫子兵法》的邏輯結構。《孫子兵法》從邏輯上可以分為三部分,包括戰略、戰術和環境。戰略的原則是:以最小的成本獲得勝利。戰術的原則是:集中優勢兵力,使用奇正的方式,在同一時間,打擊敵人的弱點。環境的原則是:增加環境的正面影響,減少負面影響,從而增加對比優勢而獲勝(如圖1所示)。

1《孫子兵法》的邏輯結構

《孫子兵法》對世界的影響

《孫子兵法》是由春秋時期的孫武所著,距今2500多年,是世界十大兵書之一,也是東方軍事理論的傑出代表。《孫子兵法》共13篇,全文6000多字,論述了戰爭的方方面面,這就使得文章非常精鍊,概括性強,包含的幾乎都是結論。建議大家花上一段時間將《孫子兵法》全文背誦下來,因為它精鍊而義深,是一部對世界影響深遠的兵法。《孫子兵法》從誕生至今,一直經久不衰,影響了中外無數人。

曹操說:「吾觀兵書戰策多矣,孫武所著深矣。」

唐朝皇帝李世民說:「觀諸兵書,無出孫武。」

毛澤東說:「中國古代大軍事家孫武子書上『知彼知己,百戰不殆』這句話,是包括學習和使用兩個階段說的,包括認識世界中的發展規律,並按照這些規律,去決定自己的行動克服當前敵人而說的;我們不要輕看這句話。」又說:「孫子的規律,『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乃至今天仍是科學真理。」

法國著名軍事家拿破崙:「倘若我早日見到這部兵法,我是不會失敗的。」

英國著名戰略家李德·哈特說:「《孫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名作,其內容之博大,論述之精深,後世無出其右者。相比之下,孫子的文章講得更透徹、更深刻,永遠給人以新鮮感。《孫子兵法》這一本短書所包括的戰略和戰術基本知識,幾乎像我所著的二十多本書中所包括的分量一樣多。」

英國陸軍元帥、軍事家蒙哥馬利說:「世界上所有的軍事學院都應該把《孫子兵法》列為必修課程。」

美國國會研究防務問題的高級專家、美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約翰·柯林斯在他的《大戰略》中說:「孫子是古代第一個形成戰略思想的偉大人物。孫子十三篇可與歷代名著包括2200年後克勞塞維茨的著作媲美。今天沒有一個人對戰略的相互關係、應考慮的問題和所受的限制比他有更深刻的認識。他的大部分觀點在我們的當前環境中仍然具有和當時同樣重大的意義。」

美國營銷大師菲利浦·科特勒說:「如果凱馬特、AT&T、施樂和通用汽車的以前的CEO讀過《孫子兵法》的話,他們就會避免自己數以億計美元的損失。」

日本松下電器創始人松下幸之助說:「《孫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靈,我們必須頂禮膜拜,認真背誦,靈活運用,公司才能發達。」

日本軟銀董事長兼總裁孫正義說:「如果沒有《孫子兵法》就沒有我孫正義。」《福布斯》雜誌稱他為「日本最熱門企業家」,而更多的人稱他是將《孫子兵法》生動地運用經營的具有代表性的日本企業家。孫正義對《孫子兵法》的創新性應用表現在企業經營管理中,他獨創了一套「孫孫兵法」,也有人戲稱為「子孫兵法」,一則孫正義是日本網路巨子,二則他是孫子的子孫。這套兵法也稱孫氏雙乘兵法。其兵法核心就是25個字:「一流攻守群,道天地將法,智信仁勇嚴,頂情略七斗,風林火山海。」其中,「七」的意思是具有七成把握就出手,這和《孫子兵法》始計篇中的先計算後戰鬥的思想相同,「多算勝,少算不勝」,孫正義認為有七成把握就應該出手,如果只有五成把握,那麼「少算不勝」,會導致失敗;如果等到九成把握時,那麼機會已經失去,你已經搶不到機會了,所以,應該在有七成把握時就出手。

我們列舉孫正義使用孫氏雙乘兵法投資成功的3個例子。1995年11月,孫正義慧眼識珠,向還在蝸居之中的雅虎投入了200萬美元。次年3月,在雅虎剛剛搬出蝸居不久,軟銀公司又注資1億美元,從而擁有了雅虎33%的股份。就在孫正義注資兩個月後,雅虎在美國上市,孫正義僅出售其持有的2%的雅虎股份,就套現超過4億美元,凈賺超過3億美元。

2000年,阿里巴巴仍是中國的一家小型電子商務公司。馬雲去美國矽谷融資,7天見了40多個投資人,但是沒人給他投資。在北京與馬雲交談了6分鐘之後,孫正義就決定向阿里巴巴投資。當時孫正義計劃投資4000萬美元,不過最終只投入了2000萬美元,獲得了阿里巴巴34.4%的股份。然而14年之後,當阿里巴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孫正義的軟銀所持有的股份市值達到580億美元,當初投的2000萬美元翻了幾千倍,孫正義一夜暴富成為日本首富。

2016年,軟銀用320億美元收購英國晶元設計公司ARM。ARM公司是做什麼的呢?智能手機市場上95%以上的CPU都是基於ARM公司的授權,無論是華為的麒麟CPU,聯發科技的CPU,高通的CPU還是蘋果公司的CPU,都是基於ARM公司的授權。孫正義表示,收購ARM有望助力軟銀在未來幾年主導物聯網市場,並迎來業務爆髮式發展。

孫正義也和中國頗有淵源,孫正義說:「我覺得我很幸運,確實中國人都給我帶來了好運,因為楊致遠是華裔,馬雲也是中國人。我在23代之前,我的家族我的先人也是中國人。所以說我的姓是姓孫,我的姓是一個中國的姓氏,因為我的家族從23代前從中國移到了韓國,然後再遷到了日本。」

既然《孫子兵法》這麼厲害,那麼《孫子兵法》的邏輯結構是什麼呢?

《孫子兵法》的13篇分別為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間篇。從邏輯上,《孫子兵法》可以分成戰略、戰術和環境三部分,其中戰術部分是《孫子兵法》的核心。

《孫子兵法》的戰略

戰略的原則為:以最小的成本獲得勝利。戰略包括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主要論述了戰爭對國家的影響(如圖2所示)。

2《孫子兵法》的戰略

在始計篇中,孫子主要論述了戰爭重要,所以要先計後戰,以求勝利。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戰爭關係到國家的存亡,所以要慎重,需要先通過五事七計來衡量敵我的實力,先計算勝利的可能,然後再選擇是否開始戰爭。

在作戰篇中,孫子主要論述了戰爭費錢,所以要速戰速決,降低損失。孫子說:「其用戰也,勝久則鈍兵挫銳,攻城則力屈,久暴師則國用不足。夫鈍兵挫銳,屈力殫貨,則諸侯乘其弊而起,雖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故兵聞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國利者,未之有也。」

在謀攻篇中,孫子論述了戰爭死人,所以要先謀後打,減少傷亡。孫子說:「夫用兵之法,全國為上,破國次之;全軍為上,破軍次之;全旅為上,破旅次之;全卒為上,破卒次之;全伍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最好的用兵策略是以謀略勝敵,其次是以外交手段勝敵,再其次是通過野戰勝敵,最下等的是攻城。謀攻的成本最小,其次是外交,再次是野戰,最後是攻城,使用的順序也是謀攻優先,攻城最後,這是按照成本從小到大的順序進行排列的,能使用成本小的方法,就不使用成本大的方法。博福爾在《戰略入門》中總結了美國的戰略是兩條:分級威懾和靈活反應。分級威懾的意思就是逐步升級戰爭,而不是一上來就使用暴力,逐步升級手段,這樣才能使得戰爭的成本最小。

戰爭的直接目標是為了獲得勝利,然後將戰爭勝利作為談判條件來和敵人媾和,從而獲得利益。但是戰爭費錢,速戰速決才能降低經濟上的損失;戰爭也會死人,通過優先使用謀攻和外交來減少傷亡,即戰略的原則是以最小成本獲得勝利。

美國的「零傷亡」理論。所謂「零傷亡」,就是在與敵國軍隊交戰過程中儘力避免己方作戰人員的傷亡,使傷亡近乎於零。美國的「零傷亡」理論的源頭可以追溯至越南戰爭。從1961~1973年,越南戰爭歷時12年。戰爭久拖不決和士兵大量傷亡激起美國民眾巨大的反戰浪潮。約翰遜總統被迫下台。這是美國歷史上第一次因為「戰爭中人員傷亡過多」導致的政府更迭。《孫子兵法》的戰略原則為:以最小的成本獲得勝利,最小成本包括速戰速決減少經濟成本和減少傷亡人數。從《孫子兵法》的角度來分析,美國在越戰當中犯了兩個重大錯誤,第一個是戰爭時間過長,沒有速戰速決,導致經濟損失巨大。第二個是戰爭傷亡過多,沒有做到有效減少傷亡人數。這兩個原因導致了美國國民的強烈反戰和總統的直接下台。在血的教訓下,美國才得到了「零傷亡」理論,這比孫子的想法晚了2000多年,並且美國是付出了巨大代價才得到「零傷亡」這個戰爭理論。

精確打擊理論和斬首行動理論也都是以最小成本獲得勝利為核心原則的。在一戰、二戰和之前的戰爭中,敵我雙方都是以儘可能的消滅敵人為目標的,《戰爭論》也是這樣論述的,但是隨著和平與人權成為世界政治的主要力量時,戰爭中不再是僅僅以減少自己傷亡,增加對方傷亡為目標了,戰爭中要以最小成本獲得勝利,不僅是自己的傷亡最小,也要在減少敵人傷亡的前提下獲得勝利。精確打擊是使得打擊精度增加,減少對敵人、貧民以及資源的不必要傷害,只打擊影響戰爭勝利的關鍵點,這有效的減少了敵人的傷亡和經濟損失。斬首行動是將打擊對象從消滅敵人軍隊改為打擊敵人首腦,打擊從面改為點,也有效的減少了我方和敵方的損失,使得戰爭成本最小化。

《孫子兵法》的戰術

戰術的原則為:集中優勢兵力,使用奇正的方式,在同一時間,打擊敵人的弱點。戰術包括軍形篇、兵勢篇、虛實篇、軍爭篇(如圖3所示)。

3《孫子兵法》的戰術

從廣義動量定理Fαt=MV的角度來說,戰鬥的本質是敵我雙方廣義動量MV的碰撞,廣義動量大的一方可以將小的一方撞散,進而迫使它改變自己的方向。拿破崙說:「軍隊的力量與力學中的動力相似,是質量與速度的乘積。快速的行軍,能夠提高軍隊的士氣,足以增加取勝的機會。」廣義質量和速度的乘積就是廣義動量MV,所以戰鬥的目標是儘可能的增加自己的廣義動量MV。改變過程四要素中力的大小F,方向α,作用點和時間t,都可以改變廣義動量MV,而戰術四篇正好對應著廣義動量定理的四要素,並且連順序都是和廣義動量定理的公式相同的。

在軍形篇中,孫子論述了戰爭要以多勝少,產生兵力F對比優勢,孫子說:「故勝兵若以鎰稱銖,敗兵若以銖稱鎰。」;在兵勢篇中,孫子論述了要出奇制勝,也就是使用奇襲的方法α使用軍隊,孫子說:「凡戰者,以正合,以奇勝。」

在虛實篇中,孫子論述了要打擊敵人的弱點,即兵力的作用點是敵人的弱點,孫子說:「進而不可御者,沖其虛也。」

在軍爭篇中,孫子論述了後發先至,即要產生時間t上的對比優勢,才能以逸待勞,孫子說:「故迂其途,而誘之以利,後人發,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計者也。」為了軍隊先到戰場,減少重量可以提高速度,比如丟棄輜重和糧食等,但是丟棄這些又威脅軍隊生存,所以要在時間和軍隊人數之間做權衡,使得達到戰場的軍隊在時間上即時,在數量上又足夠打敗敵人,這有點類似於企業在交貨時間和質量上的權衡。軍隊即時到達戰場,才能在同一時間將這些軍隊投入戰鬥,進而獲得最大成果。

《孫子兵法》的環境

環境的原則是:增加環境的正面影響,減少環境的負面影響,從而增加對比優勢而獲勝。環境包括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和用間篇(如圖4所示)。

4《孫子兵法》的環境

這六篇主要論述了行軍、舍營、地形、特殊戰法和情報等環境對於敵我雙方的影響,可以將環境看作是廣義上的天地。孫子說:「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我方的戰術,敵人的戰術和環境三者共同影響了戰爭的結果。

在九變篇中,孫子論述了九變五利,知道九變,才能得地利;知道五利,才能用好軍隊。孫子說:「故將通於九變之利者,知用兵矣;將不通九變之利,雖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變之術,雖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在行軍篇中,孫子論述了行軍和舍營,正確的行軍和舍營才能保全自己的軍隊。作戰篇論述了給養,即衣、食,行軍篇論述了舍營和行軍,即住、行,兩篇共論述了衣食住行四個方面。《戰爭論》將戰鬥外的狀態分為三種,分別是給養、行軍和舍營,這個論述和《孫子兵法》是相同的。

在地形篇中,孫子論述了六地和六敗,即六種地形的對策和六種失敗的原因。

在九地篇,孫子論述了九種戰場以及九種戰場的對策,九地和地形的區別是,地形是地理的自然形狀,而九地是敵我雙方軍隊在因為佔據位置等對戰場的影響。比如無論地形是什麼樣的,只要我方軍隊剛進入敵國的區域,那麼這片區域就稱為輕地,孫子說:「入人之地不深者,為輕地。」

在火攻篇中,孫子論述了通過火攻這種特殊戰法來加強自己的力量,進而消滅敵人。

在用間篇中,孫子論述了五種間諜的作用,一方面擾亂敵人情報,使其做出錯誤決策,一方面獲取重要情報,找到敵人弱點,以便進行打擊。

摘自《可以量化的軍事學》

《可以量化的軍事學》全書結構


推薦閱讀:

以人為本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邏輯起點
讓邏輯思考帶來一帆風順的人生
何謂邏輯?
[012]推理有哪些?
再論「革命的邏輯」

TAG:邏輯 | 兵法 | 孫子兵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