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教育專輯之七——別對孩子實行情感封鎖
1、父母最擔心孩子的青春期 青春期是人成長和成熟的一個重要階段,也是一個人的身體素質,思想品德,理想情操,知識才能基本形成的一個關鍵的時期。所以對青春期的教育是非常關鍵的,這一個時期也是父母最為擔心的時期。作為家長應該在這一時期承擔起教育孩子的重要任務。這時父母對子女的影響也非常重要的,往往會是一生的。 在今天的社會中,女孩一般在12~13 歲,男孩14~15 歲進入青春發育期,這是人生的一個極其重要的成長階段。家庭,作為子女社會化的微觀環境和第一源泉,在此階段起著關鍵作用,父母作為子女社會化的導師和表率,也在這個階段受到嚴峻的考驗。許多父母在面對青春期的孩子時,顯得惶恐不安。 對青春期少男少女來說,最突出的問題莫過於「性」的困惑。由於體內性激素的急劇增長,孩子們感受到強烈的性壓力,此時出現不同程度的性衝動、性表現,並非「怪異」。但此時又確實特別需要成人的引導和幫助,以便順利度過「危險期」。 青春期的孩子對異性的興趣,父母更要科學地對待,正確引導。尤其是青春期的少男少女,有著戀慕異性的傾向和接近異性的行為。因為孩子們此時的兩性交往,有著重要的「社會化」功能。 首先,這是他們真正接觸異性世界的開始,通過了解同齡異性的各種特徵,增長對異性的認知,為他們今後更加現實,更加胸有成竹地選擇終身伴侶進行心理準備。可以設想,一個從未與異性有過交往的年輕人,到了20 歲才突然為婚姻而去接觸一個異性,是既不自然,又很危險的。 第二,少男少女,在一種自然、寬鬆的環境中與異性進行集體交往,是性表達的相宜條件,也是宣洩「性積鬱」的最佳途徑。家長和老師都應有意識地為青春期少男少女課餘的集體活動提供或創造條件。 第三,男女孩子通過接觸異性去發現和認識自身的價值,逐漸形成切合實際的自我評價,這對他們以後腳踏實地地成家立業是至關重要的。 第四,現在城市家庭中的子女很少,家長又忙,尤其是獨生子女,在同齡人中尋求文化娛樂、心理交流的「夥伴」,是對現代小家庭「功能缺失」的一種補償。在這方面,異性孩子的交往對於他們今後的人際關係發展更具有建設性。由此可以說,青春期少男少女的交往,不僅是不能避免的,而且是十分必要的,應當受到鼓勵。如果家長不分青紅皂白地把這種交往視為「搞對象」,橫加干涉或制止,周圍的人也在那裡「亂點鴛鴦」,貧嘴多舌,那就不僅不能正確地幫助孩子把握人生,而且很可能將孩子推上迷途。 須知,禁忌只能助長饑渴感,壓抑必然加劇好奇心。青春期的孩子們誤入歧途,往往正是在家長和其它成年人的壓力下發生的。當然,在少男少女接觸中,家長決不能放棄正確引導。對孩子的性教育,最好是由同性家長承擔,曉之心理,動之以情,向他們傳授科學的性知識、健康的性道德,啟發他們對自己和對他人的責任感。 2、孩子大了,就會有情愫的產生 孩子進入青春期,就會對異性發生濃厚的興趣,喜歡與同齡異性交往。有些父母害怕孩子早戀,處處小心設防,除了喋喋不休地說教,還會對孩子在各方面實施嚴格的監督,如不許孩子單獨出門,不許孩子看言情小說、看有性鏡頭的電視、電影,偶爾有異性同學來家就會大驚小怪、疑竇頓生。在這些父母看來,只要孩子得不到性方面的情報,就不懂得性方面的事,也就不會出現相關的問題。其實不然,青春期的性萌動是生理性的,是無法封鎖的。外界的干擾、壓抑只能增添孩子內心的好奇和慾望,甚至造成心理混亂、恐懼,而情緒的極度混亂正是造成性問題的最危險根源。 青春期產生愛情的微妙的感覺是很正常的,但是以青春期的年齡和實力,是否有能力來掌控這種猶如脫韁野馬的強烈感情呢?回答是:不能。大部分的人不能。而且有些人還在事情過去很長時間後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 對於父母來說,要解決好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早戀形成的原因和特點。青少年早戀行為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旨意朦朧:他們對於早戀關係的發展結局並不明確,僅僅渴望與異性單獨接觸。第二,內心矛盾:既想接觸又怕被人發現,早戀的過程中愉悅和恐懼並存。第三,變化無常:一對一的早戀關係缺乏持久性,一般不會持續很長時間。第四,選擇差異:在行為方式上,有的青少年的早戀行為十分隱蔽,通過書信、電話等方式來傳遞感情,但也有的青少年很公開,在許多場合出雙入對,儼然像一對情侶。在關係程度上,大多數有早戀關係的青少年的主要活動是在一起聊天,交流隱秘的感情。有的則除了談論感情外,甚至發生性關係。在年齡喜好上,女孩子喜歡比較成熟的男性,而男孩子多數喜歡弱小溫柔的女性。 從生理方面看,青少年早戀的背後隱藏著人類原始的生育本能。當前人類的性成熟和實際可能生育後代之間,出現了時間上的明顯差距。表現為性成熟早,生育活動晚。我們必須正視性成熟和性本能衝動在青少年心理和行為上產生影響的事實,清醒地認識早戀的實質。 從心理方面看,青少年進入青春期後,隨著性生理的變化,性心理也必然發生複雜的變化。青春期正是十三四歲到十七八歲的時候,人生經歷了「第二次誕生」,心理接受了第二次「斷乳」。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性生理的萌發與逐漸成熟,引起了性心理的變化。對兩性關係感到神秘、敏感、奇妙。情緒情感變得熱烈而又脆弱,再加上分析判斷能力欠缺,自我剋制能力不強。因此,有些青少年學生易受社會上某些不良影響的侵襲和不良意識的誘惑。有的學生看了有關異性生理的書刊,由此浮想聯翩;有的男生為博得女生好感,熱衷於扮演「保護人」角色,顯示自己的「英雄氣概」;有的女生隨著令人羞澀的初潮來臨,在經過一段驚喜、害羞、彷徨的心理過程之後,產生了一種朦朧的交友渴望。 從這些現象可以看到孩子由於進入青春期,不但產生了青春期的新奇感,他們開始注意異性,親近異性,容易產生愛慕和追求的情感,出現了一系列的思想問題。如果這個時期得不到家長和教師的引導,產生早戀現象就不足為奇。 作為青春期孩子的家長,應該從自身做起,為孩子建立一個溫暖、愉快、輕鬆的家庭環境,在日常生活中要經常和孩子進行情感上的交流。同時父母、老師要信任孩子,理解珍惜孩子的情感,不要過分干涉孩子的自由,更不要把孩子與異性朋友的正常交往指責為早戀或不軌行為。這個時期最關鍵的是幫助孩子建立起自我,樹立堅定的信心,確立遠大的理想和奮鬥目標,充實孩子的生活,這樣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度過青春期。 3、不要對孩子的心事妄加揣測 青春期的孩子具有強烈的友情需要。青春期建立的友情也是值得人一生珍愛的。在這個階段,無論是男生還是女生,都會感到友誼是人們相互關係中最為重要的東西,大家往往選擇志趣、愛好相投的人做朋友,把真誠、坦白、親密作為友誼的宗旨,許多內心的問題與困惑更願意與朋友分享和共同分擔。這種友誼可以發生在同性之間,也可以發生在異性之間。 然而,在目前,無論是孩子自身,還是同學,往往把異性間真摯的友情與兩性間的情愛互相混淆,老師和家長在發現兩個異性孩子交往過頻,有時也會非常緊張,以為孩子是在早戀而加以不恰當地干涉。孩子呢?本來彼此無猜,可經同學或師長這麼一說,有時反而茫然起來。所以,在異性交往的問題上,一方面需要家長和老師都能注意正確理解和及時引導,另一方面要求孩子自己加以重視,正確把握好自己的情感。 異性交往,意味著學會對異性的尊重和愛護,意味著對異性的責任和義務。正如不能因為可能發生車禍而不讓汽車上路,也不能因為可能出現空難而禁止飛機上天。作為家長,不能總向孩子灌輸異性交往的「害處」,要公正地承認異性交往的益處和「異性間互補」的不可替代性。這樣才具備與孩子談論異性交往問題的前提,也才談得上對孩子進行引導。教育孩子交往時男女同學都要學會尊重對方,包括尊重對方的人格,尊重對方的的意願,不可向對方提出無理要求,強迫對方服從你的意志,注意不要隨意干擾別人的生活和學習。對於孩子們之間的正常交往,父母應該給予支持,不要隨意給孩子扣上早戀的帽子。 作為父母,對孩子的異性交往,不可動不動就扣上早戀的帽子。戀愛是為婚姻作準備的,帶有很明確的結合目的。而少男少女之間大多是玩伴的關係,最多雙方有好感或是相互喜歡而已。如果男女生之間接觸過於頻繁,家長和老師可以提醒他們,不要因為這種接觸影響學習。如果孩子只單獨和某個異性接觸,也可以提醒他們不要錯過和眾多異性接觸的機會,因為群體的交往不但有很多樂趣,還可以學習多個異性身上的優點。如果一味指責孩子,阻止孩子同異性交往,很可能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本來不是那麼回事,也故意做出那樣的事來,結果事態的發展與父母的初衷剛好相反,這樣的教訓並不罕見。 另外,由於受中國幾千年來的封建家長制的影響,許多家庭里缺乏民主氣氛,家長有權對孩子指手劃腳。而如今的孩子儘管思想不成熟,卻有很強的獨立意識,他們的意見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就很容易和父母產生對立情緒,產生所謂「代溝」,孩子們心裡的話也不願意同父母說。 所以,父母就會覺得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同自己的距離突然一下子拉大了,很難同他們交流和溝通。為了了解孩子,有的家長就要靠偷看孩子的日記、信件或偷聽孩子的電話來窺探孩子的內心及行為動態,從而使孩子更增反感,進一步加深孩子和家長的矛盾。其實了解孩子最重要的是以尊重孩子為前提,沒有得到尊重的孩子,很難學會尊重別人。在交友問題上,耐心傾聽他們的想法,然後幫助他們分析,建議怎樣處理更好,以平等的態度和他們討論問題。 總之,兩性交往幾乎貫穿於人的一生。從青春期兩性的友誼開始,到成人期的戀愛擇偶,到成熟期結為夫妻,到白頭偕老走向人生的終點。異性交往是人生重要的生活內容。對少男少女的交往,如何理解而不封殺,支持而不放縱,這是需要我們大家認真思考和不斷探討的問題。 4、強行封鎖,無法切割萌芽的情感 青春期異性交往有許多益處,家長應支持。而對孩子最大的支持,應是提醒孩子學會自律。遵守交通規則可避免車禍;遵循異性交往的規則,則能夠避免各種煩惱、危機、犯罪等,使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反之如果家長隊孩子的感情處理不當,可能會起到完全相反的作用,致使事態惡化。 從心理學的角度講,從少年的懵懂無知,到青少年的情竇初開,到青年的戀愛婚姻,這都是一種發展,是一種認知的改變,是一種心理的成熟。「早戀」的發生實際上是青少年生理與心理成熟的標誌,是對性意識的明晰和體驗的結果,是個體發展的一種現象。 從生理學的角度講,性意識發展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無知期,即對兩性之間的關係一無所知的時期;第二階段為朦朧期,兩性交往發生變化,開始對異性有些朦朧的好感;第三階段是敏感期,主要指中學階段的學生能夠明晰地感覺到對異性的好感,願意和異性相處,並出現一些特殊的心理感受,產生一些微妙的行為變化。「青春期戀情」即發生於這個時期。第四階段是在經濟及生活獨立之後的戀愛婚姻階段。中學生正處於性敏感期,渴望與異性的交往,並通過與異性的交往達到智力與學習能力等方面的互補。因此,男女學生的吸引是心理發展的一個必經過程,「青春期戀情」對學生來講,無論最終的結果如何,都是一種心理體驗與發展。 因此,「青春期戀情」的存在有它的必然性和心理基礎,這一點我們需要首先清楚,才能進一步做好引導工作。 有的家長忙於工作,或只重視孩子的學習,不注重和孩子進行溝通,父母不能成為孩子的感情歸宿,孩子心裡的話無法給父母講,就有可能找別人說,部分女孩子就會找男孩子。所以父母要經常與孩子聊天,增進彼此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能及時把握孩子的心理脈搏,發現問題及早疏導,及早解決。如果發現你的孩子存在早戀問題,切忌訓斥、壓制,或強行封鎖,而應多加疏導,否則,不但無法切割萌芽的情感,反而會傷害孩子純潔的心靈,造成逆反心理。 孩子進入青春期渴望與異性交往,是孩子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標誌。如果沒有這種心理需要,反而要打個問號了。再說,異性交往並非必然陷入戀情,更可能是同學、師生、朋友、合作夥伴等多種人際關係。學會與異性和睦相處,是對未來婚姻家庭的準備,也是對未來事業發展和社會人際關係適應的必要準備。讓我們為提高對孩子的交往教育能力,為孩子創造幸福的未來而共同努力吧! 5、幫助孩子正確面對心中的情愫 孩子對異性產生愛慕,是讓許多的家長頭痛的事情。許多的家長為了防範這個「洪水猛獸」偷看孩子日記,監督孩子電話,甚至送孩子上學。種種招數都用上了。 其實,對異性感興趣是青春期孩子的正常現象,和孩子的品質完全沒有關係。家長只要加以耐心的引導,孩子的這種青澀的感情才不會被染上污穢。 近年來,對於青春期的情感問題,正引起社會的普遍關注。調查表明,中學生早戀的年齡有提前的趨向,如果對策有誤,治理不當,就不能遏止繼續蔓延之勢。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內受性萌動的刺激,外受社會風尚的影響,喜歡交友,重視友誼,男女同學喜歡在一起踏青、划船、過生日、度假,渴望交上知心朋友,可以互相傾吐內心的煩惱,取得真誠的理解,尋找心靈的慰藉,共同探討人生的奧秘,切磋學習中的疑難。男女同學之間的這種正常交往是一種純潔的友誼,只要加以正確的引導,對年輕人心理的穩定和人格的完善有著一種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這種可貴的友誼應該小心愛護,大力倡導。如果把男女同學之間的正常交往視為「不軌行為」,如果一看到男女同學單獨呆在一起,或接觸頻繁一些,就住「談情說愛」方面聯想,只能激起孩子極大的反感。 另外對於已經「早戀」的孩子,也絕對不能加以歧視,要理解尊重他們的感情,在理解的基礎上贏得他們的信任,以關懷愛護的態度親近他們、幫助他們。沒有這種「教育愛」作為紐帶,心靈就無法溝通,本已閉得緊緊的學生的心扉將封鎖得更加嚴密。在學校,有的師長視孩子早戀為「大逆不道」,一旦發現哪個孩子有早戀行為就採取「緊急措施」,如公開點名批評或雖不點名實有所指的暗示批評,勒令檢查扣壓信件,限期斷交,等等,甚至動輒斥之為「作風不正派」、「思想品質不好」,或用譏諷挖苦的語言當眾羞辱學生,或向家長告狀,借家長之手嚴加管教。這種簡單粗暴的處理辦法,極大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使正陷入早戀迷途的學生感到壓抑和苦悶,可能促使個別認識模糊、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學生為「殉情」而輕生,為「私奔」而出走,更多的學生則出於逆反心理,越是反對,態度越堅決,越是禁止,談得越熱火。 如果確認孩子是在早戀,一般不要急於去處理,而先要冷靜地進行一番分析,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考慮教育幫助的方案,尊重孩子的隱私,嚴格保守秘密。可以個別談心,也可能在符合孩子本人意願的前提下通過日記、書信等說「悄悄話」。及時和學校取得聯繫是必要的,目的在於說服老師教育孩子時不斥責、不辱罵,使家長和孩子之間心地相融,信任諒解。 |
推薦閱讀:
※曾經是少年
※青春是否能悔悟?
※炎炎夏日,20種日常休閑的青春活力裝扮
※愛上自己的老師是種怎樣的體驗?
※我是一個煲各種湯的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