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字陰陽學》第一章 天人合一 - 天地人的日誌 - 網易博客
第一節 天人合一
——八字陰陽學的基石
中國古代四大文化:哲學以《周易》、《老子》、《莊子》為主;醫學以《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等四大經典為主;科學以《孫子兵法》、《墨子》等諸子百家為主;神秘主義文化以《四柱八字》、《奇門遁甲》、《堪輿學》為主都以「陰陽五形學說」為共同的理論基礎,而這理論基礎的內核就是「天人合一」觀。
什麼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道教養生修真中處理人與自然關係的理論模型,後來它成為了我國古代陰陽五行學說的核心哲學思想了。它是將人的養生實踐活動置於一個宏觀的環境中去考察和認識。道教養生修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觀,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認為人體的內環境系統與外界的自然環境系統是一致的,二者有著共同的生成、變化和興衰規律。《黃帝內經》中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又說:「夫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人能應四時者,天地為之父母;知萬物者,謂之天子。天有陰陽,人有十二節;天有寒暑,人有虛實。能經天地陰陽之化者,不失四時,知十二節之理者,聖智不能欺也。」《太平經》指出:「人者,乃象天地,四時、五行、六和、八方相隨,而壹興壹哀,無有解己也。故當豫備之,救吉凶之源,安不忘危,存不忘亡,理不忘亂,可長久矣。」
第二,人體與宇宙的結構是相同的。不僅人的身體器官構造與宇宙結構相應,而且通過陰陽五行八卦等符號體系,將天人結構巧妙地組合在一個同構體系中。宇宙是一個放大的人體,人體則是一個縮小了的宇宙。東漢魏伯陽的《周易參同契》首先利用陰陽五行八卦理論闡發這一觀點。他以黃老學說為指導,以《周易》卦爻為理論框架結構,以內外丹合修為方法,求「含精養神,通德三元,精液腠理,筋骨致堅,眾邪辟除,正氣常存,累積長久,變形而仙」的養生效果。魏伯陽發揮天人合一的宇宙圖式,結合黃老清靜思想和自身內、外丹修鍊的體驗,建立了一個納天道變化和人體養生、外丹煉製與內丹煉養為一體的養生修鍊理論實踐體系。其目的和作用在於把握人體與天道自然的共同變化規律,法天地日月變化、陰陽消長來從事養生修鍊,使人體精氣在「抱元守一」的意念作用下上下運行,從而促進人的生命系統的改善和發展。《周易參同契》開創的這一內煉思想,對道教養生思想中的天人合一模式具有極為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唐末五代及宋元之際曾風行於世。宋代道教養生家俞琰說:「觀天之道,執天之行。遂借天符之進退,陰陽之屈伸,設為火候也,法象示人。蓋天地儼如一鼎器,日月乃藥物也。日月行乎天地間,往來出沒,即火候也。人能即此,反求諸身,自可默會火候進退之妙矣。」(《周易參同契發揮》)。
從道教的典籍中我們可以看出,上古真人通過修真,發現了人體與宇宙的微妙關係----人體是宇宙的縮影,人是宇宙的精靈,人孕育著宇宙的全息,人與宇宙相對應。《素問·六節藏象論》中有幾句話我們可以看看:黃帝問曰:「願聞何謂氣?請夫子發矇解惑焉。岐伯曰:此上帝所秘,先師傳之也。帝曰:請遂聞之。岐伯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而各從其主治焉。」上面這段對話是很關鍵的對話,但也不失幽默。黃帝說我很想知道氣這個概念是說的什麼,請夫子給我發矇解惑,好讓我清楚它。可這一問觸到了岐伯的難處,這個問題本來不應該輕易說出來,這是「上帝所秘」的東西,是先師單傳下來的,可是碰到黃帝老子問起來,又不能不回答。沒辦法,只好如實言之。什麼是氣呢?五日為一候,三候為一氣,也就是十五天,這個十五天的周期就叫做氣。大家算一算一年有多少個「氣」呢?一年有二十四個氣。原來這個氣指的就是節氣。這不很簡單嗎?現在讀小學都能背二十四氣歌,翻翻日曆我們也知道,2月4號立春,再過十五天就是雨水,再過十五天就是驚蟄,似乎沒什麼稀奇。可是大家想一想,在當時這可是一個要命的問題,你如果知道了它,老天的奧秘你就知道了,天地變化的節律你就知道了。所以,這不是一個小問題。道教中一個很重要的特色就是整體觀念,天人合一。天人怎麼合一呢?說白了就是天地在變化,人也要跟著變化,這個變化的節律要能夠同步。從上面這個氣的概念中,我們知道了天地變化的基本節律就是氣,也就是十五天一個變化,十五天一個變化。在這個節律上,人也要有一個類似的同步變化,這個變化跟上了,天人就合一了。那麼,在人體內,具體是哪個部門負責這個基本節律層次上的天人同步變化呢?就是肺,此段話其實已經講出修真的基本的東西了,就是人如何與天合一。歧伯就是上古修真之祖輩。這《黃帝內經》學醫者把它當成是醫書,修真者把它當成是修真的書,其實它的核心也是在講「天人合一」。
陰陽之氣是盤古開天劈地後,清者上升,濁者下沉而產生的,它比生命的出現不知早多少萬年。這正是老子《道德經》中所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就是混元無極,一就是太極,二就是陰陽,三就是天、地、人三才。這與以陰陽為基礎產生的《易經》是一致的。易曰:太極生二儀,二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經中的二儀就是陰陽。人稟陰陽之氣,肖天地之形,受五行之資,為萬物之靈,自然就被天地宇宙留下了同一信息的印記。隨代蕭吉在《五行大義》中說:「天有四地、五行、九星、三百六十五日,人亦有四肢、五臟、九竅,三百六十五節;天有風霜寒暑,人亦有喜怒哀樂;……膽為雲,肺為氣,脾為風,腎為雨,肝為電,與天相類」。我在這裡再舉幾個例子:
一年有12月,這是結合月球產生的,再加上地球繞太陽公轉的年節律變化,這12個月周期雖然是有差異的,但我們可以把它看可12個不同的階段,12個月的時間總是日月的準會合周期。生命在這種自然環境下也必然產生相對應的變化,結構與機能就出現了12個部分,這就是12經以及相應的臟腑。這12經及臟腑的生理活動就會隨著自然的節律而呈現周期性,即每一個月都有相應的一條經或一個臟(腑)所主。
一年有365日,每一日相對於地球黃道上的一定位置,因此一年便有365種狀態。每一種狀態都會對生命活動產生一種特定的影響,並在機能上留下「印記」,這就是「經穴」的來源。《黃帝內經》中多次得到人身經穴與一年的日數的對應關係。讓人尋味的是,《黃帝內經》原文所載經穴的實際數字略有出入,歷代醫家都無法解釋清楚,僅是說古人僅言其大概。統計《素問-氣府》三陰三陽並督任二脈共得354穴,《素問·五臟生成》直接指明「人有大谷十二分,小題三百五十四」,而《素問·氣穴論》所載氣穴數卻是383。看似不統一,實際卻是天人合一的必然產物。我們算算,按農曆一個朔望月約29.53天,平均12個月天數恰為:29.53乘以12得354. 36,計算的結果與經穴是一致的。也就是說,人身經穴總的來說與一年365天是等數的。但月亮因素參與下會有所盈縮,由於周天度數及一個太陽周年中的朔望月數都不是整數,古人習慣的作法是「積余盈閏」,閏年13個月總天數恰為29.53乘以13得383.89天,這個數字與《素問·氣穴論》中所載數總烽383相合,同時又合於《周易》六十四卦共384爻。
第二節 「天人同一」的現代意義
用現代科學的道理來看,道教的「天人同一」觀是非常科學,有極其重要的價值。它就是今天科學家提出的「宇宙全息統一論」, 宇宙全息統一論認為:宇宙是一個統一整體,在這個統一體中,各子系與系統、系統與宇宙之間在時空上存在著泛對應性,凡相互對應的部位較之非對應部位在物質特性上相似程度較大。這樣,在潛態信息上,子系包含著系統的全部信息,系統包含著宇宙的全部信息。在顯態信息上,子系是系統的縮影,系統是宇宙的縮影。這很像一幅全息照片,它反映了宇宙整體的全息統一性,這被稱為宇宙全息總規律。我們用現代生物科學「單體無性繁殖」舉例,其基本原理是人體任一細胞都代表這個人,只要通過顯微外科在一個去核細胞中植入一個用以繁殖的某人的體細胞核,就能培育出那個人的精確的遺傳翻版。由此我們就應該聯想到《易經》預測,如果把與一個人有關的各個方面看面一個整體的話,那麼從中提取的某一信息則相當於一個「體細胞核」,從理論上講,它應能反映出有關這個人的整體中的各個側面,而《易經》方法論則是那個「去核卵細胞」,它們結合後,就能夠顯現出那個人的翻版,也就是顯現出那個人的全部情況。
這種方法我國古代偉人已經做到了,通過長期的摸索,總結出了這一規律在不同時刻、不同情況下的表演狀態,並從顏色、位置、動作、方向、對象、物類、氣味及轉換過程諸方面作了歸納,卦象能把這一切綜合所成的狀態清楚地反映出來,人們有了卦象,便能把狀態的各個細部還原出來,對完全生疏的事情作迅速的判斷,關鍵在於從事物出取出一個最有把握的信息,並根據這個信息起卦。
中國古代「天人合一」哲學觀,就是現代科學的「全息論」,如果用一個術語表示,就是宇宙總體哲學。
這種哲學觀點認為人作為自然的生命存在,是自然界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自然的產物,因而是自然的縮影。這種哲學觀還認為,人作為類(人群、人類)的組成分子,又是社會的產物,因而人又是社會的縮影。所以人必然全息著自然規律,也全息著社會規律,而且這種全息體現在部分對整體,外部對內部,以及此物對彼物的全息。同時,這種哲學觀認為,人既然是大自然的產物,那麼人必然既全息著自然和社會的個體現象,也全息著自然和社會的結構,人與自然、社會形成一種同構對應,而且人一刻也不能離開自然,否則就沒有人的生存,類(人群、人類)的存在;人也不能離開社會,否則就沒有「萬物之靈」,即有智性的人的概念。所以人、自然和社會構成了一個有機聯繫的整體結構,在這個結構中,人、自然、社會形成一種相互制約,相互依賴的和諧平衡,協調統一的關係。
第四節 「天人合一」是奠定預測學大廈的最重要的基石
幾千年來,中國古代先哲們,就是用這種「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作為基石,建立起易學體系的預測大廈。
我們首先看看相學是怎樣建立「天人合一」的預測大大廈的:
相學是這樣建立「天人合一」的:「人稟陰陽之氣,肖天地之形,受五行之資,為萬物之靈者也。故頭象天,足象地,眼象日月,聲音象雷霆,血液象江河,骨節象金石,鼻額象山嶽,毫髮象草木……」看看,相學是直接把人與自然對行了一一的天人合一,從而判斷人的命運。相是怎麼判斷人的命運的呢?「天欲高遠,地欲方厚,日月欲光明,雷霆欲震響,江河欲潤,金石欲堅,山嶽欲峻,草木欲秀,……」。用現代的語言來解釋相,那就是頭要象天一樣圓而廣闊,所以頂宜平不宜尖,平就是好命,尖就是壞命;腳就要象地一樣豐厚,豐厚才出五穀,所以腳宜厚而大,不宜小而薄,厚而大是好命,小而薄是壞好;兩眼要象日月那要光明,不宜被烏雲遮蔽,所以眼晴要黑白分明,有炯炯有神才為好命;聲音象雷霆,就是說聲音要大,要清脆,不宜沙啞,大而清脆為好命;血夜要象江河那樣奔騰,要潤澤,方為好命;骨要象金石那樣堅硬才算好命;鼻額要向山嶽那樣高聳而峻才算好運,我們想一想列寧的頭與額就知道了,等等……
又如:「二儀象天地,三停法三才,四瀆主四時,五官應五行,六府從六律,七門醒七星,八第取八風,九候比九洲,十指應十日,十二德象十二月,二十八節應二十八宿」。
再如:面相部位的「三才」----天庭、鼻、地閣,即以此「天人合一」為依據,額為天,故欲高而闊,主貴;頦為地,故欲方而厚,主富;鼻、眼、顴為人,故欲秀而靈,主壽;因此有天庭飽滿,地閣方園為富貴之人的說法。
……
那麼八字四柱學又是怎樣建立「天人合一」的預測大廈的呢?
我們看看八字四柱預測學祖師爺徐子平撰注的《碌珞子三命消息賦注》,其賦云:「元一氣兮先天,稟清濁兮自然,著三才以成象,播四氣以為年。」
其注云:「一者,道生一衝氣也。有物混成,先天地生。以看命法論之,如人初受胎月在母腹中,男女未分;以四拄言之,則知人本命也,尚未有生月日時,即責賤壽夭未分,故云一氣。以大道言之,則混一氣而生育天地也,主祖宗之宮也。
陰陽既分,清氣為天,濁氣為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命術言之,則如在母胎中以是成形,男女已分也。以大道言之,主父母宮。
天地人為三才,以命術言之,是人生日是也,乃人身自得之宮,看下臨何宮分也。
四氣者,布木火水金以為四時,各旺七十二日,土旺四季,各旺十八日,故為一年五行之休旺也。.以看命論之,是人生時也,以四柱論之,本命生月生日生時四柱也。
每一宮有三元,有天元、人元、地元、生時主子孫也。更看生時天元不居休敗居於旺相則佳矣,死囚則見多而晚成。
上述這段頗為經典重要,表達了八字命學祖師爺徐子平腦中關於生辰八字建築於「天人合一」的理論,並且從中奠定了四柱分定祖宗;父母、己身、子孫四宮的理論依據,其間精義如果明白「天人合一」的原因,就能開悟了。
推薦閱讀:
※心中的紅薔薇——女兒心演唱 - 女兒心的日誌 - 網易博客
※貔貅介紹 - 草原小姐妹的日誌 - 網易博客
※楊國正老師:七政四餘論命術 講義 - 周易俠客的日誌 - 網易博客
※貧血常用較為有效秘方,貧血偏方,治療貧血! - 開心的日誌 - 網易博客
※網易20周年活動項目總結